《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人算是见识到了华东自治政府的军工业水平,就单凭华东自治政府现在的军工业水平,足以压倒中国的北洋政府。

另外华东自治政府在行政上很廉洁高效,虽然看中国人的报纸上依旧时常有贪污的按理曝光出来,但这些贪污的官员都被清算了。

相比之下,北洋政府的行政就糟糕得多,他们不仅官员腐败,而且军队的军纪也非常差,甚至是有公然贪污的现象。

而根据美国政府所知,华东自治政府的军队在民众间的声誉非常好。

而且华东自治政府很注重发展教育。

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足以有足够的理由让美国政府相信,这是一个能够统一中国的势力。

两亿美元的政治贷款虽然多,但华东自治政府只借六年,六年后就可以归还美国政府,这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资金也不算压得太久。

双方在八月底签订了一份援助协议,美国政府将在半年内将那两亿美元分四次交给华东自治政府。

美国政府也不怕华东自治政府不还钱,华东自治政府都借了这么多的债务,他们要是不还钱的话,那还不成了世界公敌?

而且华东自治政府在国外还投资了一些产业,而且让美国政府感觉很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产业的盈利性都不错。

……

就在与美国政府谈政治援助的时候,外交部也开始与英国谈政治援助的问题。

英国政府显然对援助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兴趣,他们的代言人是袁世凯,不是华东自治政府。

而且目前华东自治三省的商业已经给英国的中国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动摇,英国人对此虽然没有什么招架的办法,但他们却不会给华东自治政府什么政治援助。

而且就当外交部抛出高产种子,也没谈成。

英国又不怎么依靠农业,再说华东自治政府的高产种子在英国看来也不是太稀罕。

就拿产量来说,在使用了化肥的情况下,当前世界的农作物产量很多都能达到五百公斤到六百公斤之间。

欧洲的人口又不是太多,土地更是无压力,海外有那么多殖民地,还会怕没粮食吃吗?

很无语的夏钧,再次把目光放到了德国人头上。

德国自从在农业上使用了化肥后,农业增产了83,农业上已经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夏钧不知道高产作物对他们有没有足够吸引力。

外交部再次与德国谈起援助贷款的事情,结果德国对此很有兴趣,外交部向德国大使透露,只要德国再援助华东自治政府四亿马克,华东自治政府可以向他们提供高产小麦和高产玉米的种子,并且以高产作物的农业技术作为贷款抵押。

谈判谈了近一个月,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给出答复,四亿马克太多,减少到三亿马克可以商量。

夏钧权衡了这个价码,让外交部答应下来。

接着外交部又与德国签订了援助协议,德国再次向华东自治政府援助三亿马克的贷款,华东自治政府则以优惠价格卖给德国足够德国种植的高产小麦、高产玉米种子。

三亿德国马克,也就相当于0。75亿美元,加上美国的那两亿美元,华东自治政府在一个月内就谈定了年2。75亿美元的政治贷款。

就当前的政治局势来说,英国、法国、俄国这个三国联盟支持袁世凯,想从他们那里拿到援助基本不可能。

德国人则是华东自治政府合作最多的国家,夏钧为了能让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得更猛一些,与德国分享了很多技术,但也换到了很多东西。

美国则把华东自治政府当成中国的代言人,顺便让华东自治政府抗衡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趋势。

……

另一边,李盛国则开始与英法美德的其他银行接触,就各国银行来说,最近很频繁能接到中国人的贷款业务。

不过这些贷款都是以抵押海外资产,至于抵押中国华东自治三省资产的贷款倒还没有先例。

对于这些生意,那些银行倒是挺有兴趣,因为华东集团愿意以较高的利息从他们手上拿到贷款。

利息5厘,借六年,还有5的回扣。

这样优惠的尺度,让各国银行趋之若鹜,纷纷派遣人员到华东自治三省去评估华东集团抵押产业的价值。

英国的《泰晤士报》针对华东集团这种不断的借款的发展模式评价说:“中国人是在玩火,一旦他们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他们将把整个家当都输光,不过他们的企业的盈利性确实不错,甚至让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市场缩水了近65,这个到处举债的企业,如果到时候不还债的话,后果将很严重。”

的确,不还债的后果很严重,因此人们都认为华东集团会还债,还不了债是另外一回事,可以用资产来还。

这也是很多银行愿意接华东集团的生意的原因。

而华东集团,已经找了两家权威的评估机构去给华东集团用于抵押的资产进行评估,另外华东集团自己还搞了一个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必须严谨、公正,只要坚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华东集团的评估机构目前还是面对国内,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名气,但只要坚持,等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时,就可以成为世界最权威的评估机构。

后世的中国,就是一个评估机构被外国掌控的国家,很多事情都十分被动,危害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银行拿到评估后,再对华东集团进行放款。

条件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些资产值多少钱,抵押后能拿到多少贷款。

根据那些评估机构的评估,华东集团的工厂价值都比较高,因为华东集团的工厂在经营上都比较规范,而且机械设备大部分都十分先进。

这次华东集团给出的抵押产业,两家评估机构给出的总额一个是九千万英镑,一个是八千六百万英镑,相差数额并不大。

华东集团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就增加了近80,主要是因为贷款的原因,之前华东银行已经贷款了一亿英镑,加上德国援助的那四亿马克很多投入到了造船业上。

不过之前贷款的那一亿英镑虽然到了,但很多工厂还没有建起来,能拿到这个估值还是因为夏钧期间又用积分投资很多东西,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和机床制造业方面,同时还以设备与许多民间企业参股。

李盛国靠这两份评估,分别于英法德美四个国家近三十家银行不断签下了一笔笔贷款,最后加起来,一共贷了八千万英镑,扣除5的回扣,能拿到七千六百万英镑。

对于这次大借款,华东自治三省内部的《新闻报》评论道:“我们的委员长,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得差不多了,就差没把内裤抵押出去了。”

————

第七十二章:秋收到来

第七十二章:秋收到来

华东自治政府在短时间内就借到了相当于15。09亿元的贷款,加上之前的13亿元贷款,华东自治政府与华东集团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28。09亿复兴币的地步。

这么疯狂的借债,的确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人们甚至认为,委员长太年轻了,做事很鲁莽。这种言论在华东自治三省的报界并不是很大,但在华东自治三省外面却十分的大。

对于华东自治三省借了这么多的外债,中国各省军阀都感觉有些恐惧,甚至是袁世凯都是感觉到恐惧。

然而华东自治政府越是强大,袁世凯只能用更大的力度笼络华东自治政府。

不过华东自治政府这样大规模的借款,确实被中国的那些军阀看成了十分危险的潜在威胁。

在舆论上,中国除了华东自治三省内部,外部都弥漫着一股抨击夏钧的风潮,抨击他鲁莽的有之,抨击他卖国的更有之。

李诗婧和塔娜饶是兴趣的看着那些报纸,看到个别抨击得精彩的报纸,还会念给夏钧听,夏钧毫不在意的说道:“这些家伙估计被吓得不轻,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当然,对于那些对华东自治三省怀有敌意的势力,夏钧自然不能让他们继续在舆论界先掀风作浪,马上通知华东三省报纸进行反击。

此时的华东自治三省的报纸基本被夏钧掌控,就连《申报》也不再怎么挑毛病,对于这次大借款,只是抱怨夏钧太鲁莽,把整个华东集团都抵押出去做赌注。

对于外省报纸的种种过当言论,华东自治三省报纸已经自发性的开始反击,污蔑他们的委员长,真是其心可诛。

……

对于这些巨款如何使用,夏钧已经有了打算。

夏钧打算将三分之一用在建设国内的基础设施之上,目前华东自治三省的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开始修建,但和其他省份的交通依旧是个问题。

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原材料产地,但没有交通,这些原材料运不到华东自治三省。

如果有了交通,那么等一战爆发后,夏钧就能从其他省份将原材料运来加工成商品再卖出去。

在拿三分之一继续加强造船业,以及用来造商船。

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继续加强军工业。

夏钧把这些任务下达下去,下面各部门开始行动起来,开始物色要购买的东西,刚消停下去没多久的王成义再次开始联络各国造船厂。

王成义在国际上以及出名了,他一说要买船坞,各国造船厂或者船坞制造厂纷纷派遣人员去招揽生意。

造船厂想把过时的船坞卖掉,或者通过转卖先进船坞赚上一笔,船坞制造厂则想招揽下这笔生意。

不过王成义基本上不从船坞制造厂买船坞,因为制造船坞需要时间,委员长指示他,明年年底之内不能到货的船坞一律不要。

开玩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各国自己的造船业都不够用,那时候船坞肯定被扣下来。

所以1913年年底之前不能到货的全部砍掉。

而且这次王成义主要从美国和英国那里购买船坞,对于美国这个一战中的生意竞争对手,夏钧更乐意在他们那里买。

把美国佬的船坞买掉一个,他们在一战中就少赚一些钱。

同时夏钧把买军工业的主要目标也放在了美国身上,美国出于扶持华东自治政府抗衡日本的动机,军工业上对华东自治政府并未做出限制。

首先这个年代的美国在军工业上也不是太强大,也没太多什么限制型的军工技术,而华东自治政府采购的只是基础的军工业。

而福州马尾、厦门、宁德、杭州四处造船厂也随着贷款的到来接到了满满的订单,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华东近海运输公司都在大量订购商船。造船厂为此高薪聘用外国造船工人,同时大力培养自己的造船技术人员。

华东交通制造公司也利用贷款引进了两条卡车生产线,夏钧给华东交通制造公司生产的卡车取了个拉风的名字——东风重卡。

这些卡车用的都是自己制造的发动机,因此引进生产线并没有花掉多少钱,而且由于有先进的发动机,东风重卡比其他国家造出的卡车要先进得多。

在钢铁业上,华东自治三省的钢铁行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因为造船业和铁路建设,以及其他需要使用钢材行业的带动,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已经暴涨到了年产钢材50万吨程度,虽然相比美国来说少得异常可怜,但却超越了日本。

日本此时的产钢量还很少,真正让日本工业发展起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的军国主义制度。

除了华东钢铁公司以外,民营企业也开办了十多家钢铁厂,这些钢铁厂的规模一般不是太大,不过冶炼设备倒是比较先进。

就华东自治三省内部,已经有大概五百余处矿点开始开采,这些矿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不破坏地下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采挖。

如果是在国外的话,例如华东矿业公司,想怎么挖就怎么挖,浪费资源都不可惜。而在国内挖矿采煤,都得非常详细的研究一段时间。

例如某矿点是几种矿伴生,采挖企业必须拥有这几种矿物的利用能力,不能把这些伴生矿浪费了,同时还要考虑是否破坏底下水的因素、是否会污染环境等问题,以及开矿企业能否保障矿工安全。

不过行政部门的效率比较高,也没磨着太长的时间。但在种种政策的限制下,华东自治三省内部的采矿业发展并不迅速,主要的原材料还是从海外进口。

华东矿业公司的进度就快很多了,在菲律宾的镍矿,南非的铬矿,以及澳大利亚的铜矿和西部大铁矿都陆续开挖,原材料正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

而在铁路建设上,华东自治三省的铁路基本上是每个县都在修铁路支线,同时建设部又定下了一条通往江苏的铁路干线,以及数条支线。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在江苏的铁路支线就是围绕着芜宁矿区来建设,虽然夏钧在海外买了大量铁矿,但内部的铁矿开采还是要有的,否则很容易遭到打击。

但在内部的铁矿开采上,建设并不一定代表着要大量开采。

如果市场好,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自然可以多开采一些,如果市场不好,那自然是开采海外的铁矿划算。

中国的铁矿80都是贫矿,以目前的冶炼技术来说,开采这些铁矿并没有太大的利润,还是先把别的国家的铁矿挖掉再说。

……

在各行业爆发式发展的局面下,时间到了十月,秋收也开始了。

这次秋收才是真正的大丰收,甘蔗和棉花的产量很大,玉米的产量十分巨大,水稻种植面积不大,不过粮食足够华东自治三省内部吃到明年秋天。

1300万亩甘蔗收获较大,虽然说很多地区种植的甘蔗管理不是很好,但产量普遍也有八九吨,含糖量基本维持18不变,平均每亩甘蔗能榨出1。5~1。6吨蔗糖。

华东自治三省的甘蔗产量一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