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英雄-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霍尔瓦特哈哈大笑几声,夸赞道:“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但渡边先生却是例外。”
    吴锐佯装皱皱眉,但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进入了正题:“将军,我听说您有一批机械设备去要出售,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买下它们全部。”
    霍尔瓦特的大话给他带来了价值300万美元的设备,他从来就没打算利用起来,所以东西一道还没拆封就准备出售捞钱,却没想到自己还没放出消息日本人就上门来了,虽然有些恼怒走漏消息,但本来他就打算卖给日本,因为除了日本远东没人能吃下这笔货,至于近在咫尺的中国他直接忽视了。
    吴锐竖起了巴掌摇一摇:“我们愿意用50万美元购买下全部机器。”
    50万!
    要不是外面要保持贵族荣誉的铭牌,霍尔瓦特直接下逐客令了!别说两百多台全新的法国进口机床和轧钢机等大件,光是两座10吨的冶炼炉就差不多值这个价格了,所以白皙的脸上马上升起乌云:“渡边先生,你是在开玩笑吗?”
    吴锐却不紧不慢,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泛黄,被故意扯开的信纸转交给了霍尔瓦特:“将军阁下,来的路上我们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从他身上发现了这个,我想也许您愿意改变主意。”
    霍尔瓦特虽然气恼,但出于礼貌还是接过信纸看了起来,但才看到一半眼睛就收不回来了,原来这份名单上全是在远东活动的布尔什维克成员名单,连化名和目前住址、工作单位都标注了!
    上帝!这张薄薄的信纸简直价值连城,但是怎么看起来这么少?不对,看下面撕扯的痕迹,明显还有好几张。霍尔瓦特抬起头看着吴锐,怪不到这些日本人敢出这么低的价格,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打算用这个东西来交换。
    从价值来说,这些信纸比不上价值300美元的机器设备,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如果自己能一举捣毁那些叛党在远东的全部基地,抓捕高层尼古拉陛下不知道会多高兴!或许自己能成为伯爵?伯爵,那可是能竞争远东总督的爵位。
    见到他迟迟不说话,吴锐就猜到了这位白毛将军的心思,低着眼皮心底暗笑,说道:“不知道将军阁下做出决定了吗?”
    “我想我可以答应这笔交易。”霍尔瓦特不着痕迹的将信纸塞入了口袋:“今天晚上这些设备就会被装上火车运往海参崴,不过我可无法保证贵国船只能顺利进出我国军港。”
    “能和您交易是我,也是日本的荣幸。”吴锐故意拍马屁说道:“两艘荷兰货轮,已经在那边等待了,离开海港的时候剩下名单就会送到将军手中。”
    霍尔瓦特点点头:“给我三天时间,你的船可以准时起航。”
    “谢谢。”
    吴锐弯腰告辞后翻译却有些不舍,瞪着矮小的背影冷哼道:“将军,为什么要答应这些黄皮小猴子?那些机器价值。”
    “价值不是最重要的。”霍尔瓦特至今还沉浸在自己成为伯爵的憧憬中,一挥手说道:“去找菲利斯将军,告诉他命令全部部队回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士兵都不得离开驻地半步!我想我们可以在陛下和皇后结婚纪念日前,送上一份厚礼。”
    四天后,当两艘吃水深深的远洋轮缓缓驶出海参崴港的当夜,哈尔滨、海参崴和伯力同时传出了尖锐的警哨和枪声,触不及防的布尔什维克在远东据点同时遭到了沙俄军警的袭击,数百人被当场打死,接下来的大搜查中,几年来剿匪碌碌无为的沙俄军警居然像长了眼睛般,将无数深藏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抓了出来,还缴获了数千支枪支和大量弹药炸弹。
    后来大家才知道,足足持续了几个月的行动让远东的布尔什维克遭遇了最严重的破坏,包括留金在内的数十位高层被直接杀害。直到数年后布尔什维克内部才明白这场抓捕给远东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当中国军队借机进入西伯利亚“保护”侨民时,他们甚至组织不起像样的游击队进行抵抗,但此时他们只是邀功的亡魂数字罢了。
    还没等审讯和抓捕结束,霍尔瓦特就已经向圣彼得堡发出了喜讯,同时还“痛哭流涕”的发电报称,皇帝陛下送来的机器设备全被乱党炸毁了,工厂已经陷于停顿,急需支援。
    当方瑞让吴锐用一份名单和50万美元交换回价值300万的设备从海参崴起航时,在北国藏下最锋锐牙齿的杨秋已经越过了夔门巫峡。对他来说,北国行动仅仅是种下一颗小树苗,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壮大自己。
    (未完待续)


第三五五章 发动机和杜拉铝
    綦江江畔,一艘江轮缓缓靠上码头,等在岸边的挑夫立刻涌来,肩挑牛拉吆喝震耳。
    远处,十余座高大的烟囱向天空不断喷吐黑雾,崭新的铁路路基从呈放射线同时向成都和宜宾射去,从国防军先锋团入川占领重庆开始,这座四川第二大城市就进入了不同于中国的节奏。
    马奎坐镇重庆出任基地司令时,杨秋就通过他开始选址打地基的工作,经过近两年时间,数千艘次江轮来来往往,綦江江畔终于出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工业基地,特种钢厂,军工厂、机械厂、发动机厂、规划中的锅炉厂、特种车辆厂等等,如果顺着两条铁路线还可以找到自贡盐酸厂、天然气厂、烧碱厂,綦江煤铁基地,眉山铅锌矿、青川铝土矿等等。
    如果再加上设立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八家技术工人培训学校,全部合并起来就是完整的重庆工业公司,虽然它的建设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工人也大都在培训中,机器设备缺额大半不说技术更是不足,控制的矿山也因为缺乏设备开采量不足,但谁也不能否认,在杨秋前瞻的目光下工业骨架已经开始一点点出现。
    工业就是烧钱,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照杨秋估计,想要完成初步建设至少还需要5000万美元,引进和培训五万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耗时三到五年时间,而这仅仅是初步建立,不说德国鲁尔区,光是想建成类似奥匈斯柯达工业联合体,至少需要十年并投入不少于两亿美元!
    虽然还没完成,连铁路都还没修好,但对从未经历过工业时代熏陶的四川人来说,无论是谁站在这里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自从四川制造局引起了第一台洋机器后,四川境内的有志之士就梦想能建立自己的工业,但洋务运动的步履蹒跚让梦想彻底破灭。当保路运动眼看就要毁掉四川的百年富足时,国防军的强势到来改变了一切,尤其是后来的【安民】行动,牵扯之大令人目瞪口呆,数以千计危害当地的土匪恶霸被打死,几万袍哥和私立武装被剿灭,大量土地被没收后改为了集体农场或者分给穷人后,国防军不仅没受指责,反而更受四川百姓欢迎,而四川也是目前国社党成员最多的省份,仅登记在册的国社党党员超过了百万,不少愚夫妇甚至还在家里供起了杨秋的长生牌位。
    紧接而来的工业建设,让全四川都坚定站在了国社和杨秋这边。
    作为亲眼看到这里翻天覆地巨变的冯如,也感慨自己这回终于来对了,没人知道杨秋是不是会下决心将这里真正建设完毕,但每天都在变化的基地却让每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挺起腰杆,就连那些从奥匈、俄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引进的人才,都感慨没想到印象中扎着“猪尾巴”的中国人居然有建设这么大工业的气魄。
    怀揣杨秋的绝密资料和伙伴埋首这里后,冯如的心思全部全扑到了航空研究上,就是想为祖国插上一对笑傲天空的翅膀。
    一个又一个伙伴从国内,南洋甚至欧美加入进来,奥匈和俄国请来的各类专家只要提出就会第一时间送来飞机和发动机厂,杨秋对发动机和飞机的投入几乎是盲目的,就连内部很多人都觉得有些过分,因为仅仅这两家厂就烧掉了几十万!眼红的其它厂一度派人去湖北找“老板”理论。
    其实两厂也不是没有一点产出,一年多来飞机厂利用美国产发动机仿造了近40架寇蒂斯竞速机交给航空队和航校,还以该机造出了双座教练机。发动机厂也在奥匈技师的指导下造出了75马力直列六缸汽油机,只是因为在油耗和可靠性上不如欧美还没投入正式生产,不过如果换奥匈熟练技工亲手打造就完全没有这个毛病,所以连戴姆勒公司前来参观的内燃机工程师都说,这仅仅是加工的缺陷而已,毕竟熟练技术工人这项是任何人都无法拔高的,这需要长达数年的锻炼。
    用红砖和拱形木梁搭建起来发动机厂房内,数十台削铣机床发出隆隆噪音,十几位奥匈和俄国技术工人正在亲自指导近百位刚从技术学校走出来,跟随他们拜师学艺的年轻人,这样的画面无论是湖北、还是重庆甚至是上海都很多,杨秋给这些洋“老师”的待遇是非凡的,不仅接来家人团聚还支付两倍于欧洲的报酬,加之有国不能回后他们中大部分都安定下来,何况这里除了人身自由稍微受到限制外也没感觉什么不同,甚至为了挽留这些人,工厂还专门派人去上海学习制作面包,欧洲烹饪,一切都为了不让这些宝贝跑掉。
    发动机制造困难在于,它的主体是用一块经过反复锻压的镍钢钢锭一点点削铣出来的,稍微有一点点误差轻则功率不足,重则缸破毁坏,所以一年来光是被这些年轻人送去回炉的钢锭就有上百个,连冯如都心疼不已,好在杨秋得知后不仅没责怪,反而督促继续练,哪怕是送回去几万也必须练出一批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
    哐啷一台铣床上发出了刺耳的噪音,很明显是开铣缸体时操作失误没掌握,导致汽缸被钨刀弄坏后机床精密固定阀撞击到一起后的声音。
    冯如似乎已经习惯这种画面,连那个脾气火爆的匈牙利的老家伙训斥都懒得看,一边咬馒头捧着研究心得琢磨,脚下不停向远处的敞开式实验厂房走去,试验区门口荷枪实弹的士兵显示这里保密级别很高。
    走进试验区后,噪音就发了疯似的往耳朵里钻,几台发动机被固定在架子上正在做运转测试,旁边带着护目镜的技术员正认真观察发动机的细微变化。“砰。”一台发动机大概是运转太久超出符合,冒出黑烟咯咯几下就完全停了下来,技术员们立刻用最快速度打开缸体,详细检查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
    试验区目前最主要工作就是仿造和测试两种新发动机,八缸星式风冷活塞发动机和V型八缸水冷发动机,虽然有详细的图纸,但由于加工技术和材料等问题直到上月才拿出试验型号。
    和同事打招呼后,冯如带上护目镜走到正在测试的V型发动机前,活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下移动,看起来汽缸和活塞结合部的密封性还是有问题,开到最大马力时能清晰看到边缘溢出的火星。
    内燃发动机看似原理简单但要造出来还真是困难,其中最关键就是目前国内极度缺乏高精密机床,这种东西欧美封锁很严,杨秋也是靠迫击炮等技术吸引了克虏伯才买到十几台。加大油门后,发动机开始出现明显的震喘,满负荷功率运作十分钟火,发动机“如愿”冒出一阵黑烟后宣布报废。
    冯如和大家几乎全都叹了口气,一位美国回来的年轻华人机械师还狠狠揣了脚固定架发泄心中郁闷,几十次试验了,满负荷运转最长时间才30分钟,这个成绩怎么对得起一年上百万的科研费用。
    “泄气了?”
    就在大家最灰心的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扭头看去刚刚新婚没多久的杨秋居然带着苗洛,在公司总经理郑廷襄的陪同下来到了试验区。
    “副总统,您怎么。”冯如扫了眼艳若桃花的苗洛,本来想说怎么不好好修婚嫁,可到嘴边又改了:“怎么来这里了?”
    杨秋似乎没看到两台报废还在冒黑烟的发动机,笑道:“怎么?害怕我抢你们的功劳啊?”
    “副总统就算想抢,这里也没什么好抢的东西。”薛慕华混在冯如等机械师中间摊开手苦笑,他现在是航校老师和飞机厂首席试飞员,最近没战事后就回到重庆专心培养新飞行员,由于他是航空队资格最老的飞行员,最了解实际中发动机的问题,所以也是可以自由出入试验区的人之一。
    “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国外研制内燃机十几年也还在摸索这种新结构,你们就想一口吃成胖子?”损坏的发动机不仅没让杨秋生气,反而格外兴奋。
    要知道它的原型这可是依斯帕诺…西扎!
    1917年它在西班牙问世后立刻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发动机。主要原因就是新结构使得它正面迎风阻力很小,功重比可以达到13。5。虽然它的风头后来一度被日光、金星等英美发动机压过,但鲜为人知的是,它后来在德国却发扬光大,一战后德国梅赛德斯公司得知这种发动机后进行了彻底研究,并以它为基础研制出了倒V型水冷活塞发动机,这才有了鼎鼎大名的BF109。
    杨秋当然不可能在走还不稳的情况下就让冯如他们学跑,但他还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发动机知识对依斯帕诺…西扎提出了改进,最主要就是扩大汽缸增加排气量,这是因为原版发动机只有180马力,他希望至少提升到250马力。
    看完发动机后杨秋没有表态,他毕竟不是技术专家,倒是发动机旁边一根手指粗的金属管引起了他的注意,拿起来后发现管子居然很轻。
    “咦?好轻,不像是钢管。”苗洛掂量几下后也感觉出了不同,渴求的目光立刻投向杨秋,可“杨老板”也不知道,只得去看郑廷襄。
    “是杜拉铝制作的。”
    郑廷襄呵呵一笑,他可是传奇人物。当年的留美幼童,因为不满肄业被召回国,就悄悄躲进外国轮船准备偷取去美国,恰好遇上同学唐绍仪带他去朝鲜,并从那里转道日本重新回美国完成了学业,并成了出类拔萃的工程师,毕业后他深感回去也没法发挥所学,又怕回来被清政府通缉,干脆留在了美国工作。
    工作期间最被人乐道的就是他参与设计了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还发明了火车用的郑氏车钩并得到詹天佑的推广,大桥建造完毕后他被美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