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英雄-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设计……!GE公司很显然还没解决转子高速旋转后的稳定性问题,导致锅炉压力在转化为马力时损失严重!
    他的猜想的确没错,这也是为何美国在一战时期舰船动力不如欧洲的原因,这个问题直到1924年一位英国工程师加入GE后才解决!想到这里,他突然有种想大笑的冲动。美国没解决但是自己可以啊!资料机内的军用蒸汽轮机图纸详细,只要拿到GE公司的反冲式生产线和材料工艺配方这些东西,完全可以造出更强劲的核心动力。
    他立刻有了主意,故作面色紧张的放下资料:“汉格尔阁下,英法无法提供,那么能不能向意大利采购呢?”
    “对啊!”萨镇冰一拍大腿,意大利舰船动力技术一直不弱于英法。
    汉格尔不懂技术,看向了两位工程师。船舶工程师说道:“副总统阁下,意大利的蒸汽轮机技术的确可以媲美英法,但有一点我必须向您说明……它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消耗更多的燃料,意味着更短的续航力,不过对于目前只需要维持海岸线安全的中国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萨镇冰立刻看向杨秋,那灼灼的眼神恨不能就替他答应了。
    “采用意大利蒸汽轮机,减小些续航力可以接受,但必须保证速度不能低于金刚级。”随着杨秋最后拍板,GE公司代表脸色垮了下来,很显然这次造舰合同中,GE公司估计能拿到几台发电机就不错了。但还没等他叹息,杨秋却忽然又拿起了资料,咨询道:“汉格尔阁下,如果我造四艘的话,那么锅炉和这种反冲式蒸汽轮机的全部技术和成产线能出售给我吗?”
    扑哧!
    刚端起茶杯的谢葆璋直接喷了出来,程壁光也是眼神发直不断挖耳朵,萨镇冰更是直勾勾看着他,就连唐绍仪都瞪大眼睛……没听错吧?四艘!这岂不是说要翻一倍的钱了?
    这个时代出售主力舰附买技术很正常,甚至还有赠送的,所以汉格尔并不奇怪杨秋的话,倒是对他增订两艘有些惊讶。至于出售旋转式小水管煤油混烧锅炉技术他不敢做主,毕竟这是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倒是GE公司的代表直接跳了起来:“您说,您想要全套的生产线和技术?”
    “对,还需要30位技术人员帮我培训工人至少三年。”杨秋很认真的点点头。
    “完全没问题!”这位GE公司代表直接豪爽的拍拍胸脯。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不要更好更强的冲动式技术却要花大价钱买反冲式!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嘛!这些年GE公司可没少为了这套技术头疼,花了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都没解决动力损耗问题,所以除了看家门的美国海军外,大西洋邮轮都不用GE公司产品,商船为了省油根本不会装价格昂贵且耗油的蒸汽轮机,就连为南美造的那几艘主力舰用的都是冲动式。
    要不是当初生产线投资太大,GE公司自己都想放弃了。如今却有人要买成套技术和生产线,这不是帮着回笼资金嘛!设备……直接从厂里搬,技术员更没问题了,回笼资金后还能去转投冲动式技术!至于美国暂不对外出售成套机械……以GE公司的牌子,说服政府还不是小事一桩。
    很快,杨秋就和GE代表确定下湖北工业集团以600万美元价格采购反冲式蒸汽轮机全套技术和成产线。至于锅炉杨秋相信也可以拿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技术实力很强,肯定已经有了更新的型号,而且自己交给江南厂的图纸也是这款锅炉,无非就是材料和工艺迟迟无法突破,导致功率只能达到设计的50%。
    定下动力后,大型装甲巡洋舰的技术指标基本确定。
    标准排水量27000吨,满载33500吨,大船小炮也更适合将来改装。采用36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煤油混烧锅炉和意大利蒸汽轮机,两座烟囱强压通风,速度暂定27。5节。采用美国新墨西哥级的飞剪舰艏加长首楼外飘舰形,使用德国小水密舱隔断防爆设计。火力上是3门三联装美国产305毫米/L50舰炮,修改仰角使其能射程至少增加到30000米。副炮上改为16门单装国内正在自行研制的120毫米/L50速射加农炮,对这点美国工程师没意见,因为在105和150远程加农炮出售给欧洲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在中口径远程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有12门76毫米甲板炮和6座双联装37毫米速射炮,可携带两架自产水上飞机。
    防护采用新墨西哥级的匣式集中式防护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次要地方的装甲,所以设计师表示主装甲可以增加到250毫米,并按照杨秋改进后的倾斜17°布置。水平甲板增加到76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同样倾斜20°,炮座305毫米,司令塔350毫米,两层船壳,防鱼雷隔舱采用德国式小隔舱布局,采用操控更加灵活的双舵4轴设计。难看美式笼式桅杆自然不能要,采用江南厂自行研制的前后三角桅杆图纸(仿后世日式三角桅杆),增加桅杆塔。使用三台蒸汽推动液压泵驱动主炮塔,安装6台GE公司的750千瓦直流发电机,淡水由6台蒸发器和2台蒸馏冷却器提供,日产480吨淡水。取消水下鱼雷发射管,预留一套甲板发射管位置。
    由海军部挑选水兵和军官前往美国培训,同时从国内造船厂派遣60位技术人员监督并学习制造技术。最关键的造价上,美国看准了杨秋心急,所以咬死最低1700万美元,简直和抢钱一样!不过和得到相比还是值得的。所以杨秋和唐绍仪商量后,在汉格尔保证附赠一套炮管和炮室,并附赠12台锅炉和4台意大利蒸汽轮机以备替换后,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一个月后,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公司也答应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全套锅炉技术和生产线给江南厂。
    等到最后细节差不多定下来后,众人的目光再次回到杨秋身上。
    刚才好像说的是四艘啊?!
    望着一双双投来的目光,杨秋深吸口气。其实后两艘也并非完全为得到技术故意抛出的筹码,大型军舰制造非常复杂,其中最关键就是目前国内缺乏长达百米的大型机床和大型热处理炉。但这些东西想得到太困难了,所以建造万吨级军舰目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但不建又不行,商船造的再多也取代不了结构复杂的主力舰!
    何况无论是战列舰还是战巡,都是这个时代科技的最高结晶,造一艘战列舰完全可以媲美后世阿波罗计划对国内技术促进和拉动,就算没那么大也要涉及上百家企业,数万个岗位和上百种技术,促进相应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以他才决定增加两艘,由美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国内无法生产的部件,在江南和马尾建造,以帮助国内造船业尽快熟悉大型军舰的内部结构、制造工艺和流程,这样等将来条件成熟就能自己造需要的大军舰了。
    由两艘变四艘汉格尔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但由于江南技术差,新马尾造船厂至少要到16年才能完全建设好,所以由美国先开工两艘,半年后在江南开工一艘,而马尾需要等到16年3月才能铺设龙骨,这样算来第一批两艘可以在17年年底拿到手,而最晚的马尾那一艘需要等到19年才能完成。
    时间恰好卡在了台湾交接之前,可见美国也知道杨秋不惜血本造四艘大型巡洋舰是为了什么。
    当杨秋亲自定名“安海级”并签署意向协议后,抑制不住的笑声从办公室内传出。
    中国海军在刚回到旅顺后,终于迎来了春天!
    (未完待续)


第三六十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
    海军春天来了,但钱袋子却完蛋了。
    汉格尔在笑赚到了大一笔钱,几乎给美国添了一艘半战列舰。萨镇冰笑得是海军终于有家当,还是一次增加十几万吨。杨秋笑得更狡诈,引进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锅炉可以帮助自己突破资料机内稀缺的材料技术限制。说实话,材料和工艺是他最头疼的问题,但现在有了美国技术员亲自带队只要几年锻炼就能突破。因为GE公司则根本是抱着金钵盂要饭,只要有几年时间锻炼技术磨练工艺,冲动式蒸汽轮机转子太快导致必须减压的减速齿轮技术完全能从资料机内获得,十年后早于美国拿出更强,更轻更省油的核心动力技术也并非狂想。
    只有唐绍仪是苦笑的,大型军舰可不是买回来那么简单,训练、养护耗资都很大,海军基地也必须相应改造扩建。就比如旅顺如果不挖深航道,就必须等涨潮才能进出万吨级船舶。更糟糕的是,国内缺乏燃油,威尔士白煤那种优质无烟煤更稀少,即使用混烧锅炉也必须储备很多价格昂贵的白煤和燃油。
    不过他这个问题在杨秋看来不算什么,爆发式的财政收入养活几艘巨舰还是能办到的。至于燃油,玉门油田项目勘测已经要启动了,国外油田也未必得不到。燃煤更简单,山西晋城就有亚洲第二大无烟白煤储备,实在不行的话等包头铁路修好就开发鄂尔多斯,数百亿吨世界第一堪比威尔士白煤的顶级无烟煤资源,怎么用都够了。
    既然几千万的四艘安海级都定了,杨秋也干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计划。现在国内挑选两艘适合的运输船改装为简易航母,反正这东西各家都在研究甚至装备也不存在泄密问题,对外称水上飞机母舰用于训练和储备人才。16艘已经开工定名“长风级”的标准1900大型驱逐舰项目也要加快速度,除了潜艇和鱼雷快艇外,他还拿出荷兰德特鲁伊号轻巡洋舰和英国南安普顿轻巡洋舰两种图纸交给江南厂研究,准备在适当时候开建一款轻巡洋舰。
    杨秋也不是日本那种守财奴,严令海军必须在15年年底前彻底淘汰除9艘巡洋舰(青岛、海筹、海容、海圻、海琛、肇和、应瑞、飞鸿、修复后的筑波号)10艘楚字级和江字级炮舰(楚豫、楚泰、楚观、楚谦、楚同、楚有、江元、江亨、江利、江贞)和7艘驱逐舰(永建、永绩【江南自建1000吨大驱逐舰】,豫章、建康、同安、鲸波、龙湍)外的全部舰只,并从德国交易来的船队中挑选5艘加那艘2万吨级油水船也卖给海军用于运输队,侦查、水文勘测,通讯等辅助舰船保留8艘状态较好的。
    根据规划,到20年民国海军将拥有2艘简易航母,4艘安海级大型巡洋舰、9艘防护巡洋舰、23艘驱逐舰、10艘炮舰、24艘潜艇、40艘鱼雷快艇、8艘辅助舰、6艘运输船和80架各类飞机。
    隆隆的新年鞭炮声中,杨秋、萨镇冰和唐绍仪三人在回南京的火车上初步定下了《民国1920海军扩充计划》,但这份计划依然是草案,因为这里面有个忽视不得的重要问题,杨秋会不会在三月的大选中上台,或者还是让黎元洪继续担任大总统。
    过去的一年来发生了太多事情,尤其是战争胜利消息让15年的春节愈加热闹。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狭窄如灵柩般的窗户外传来,桌上一盏煤油灯灯火摇曳,灯下杨士琦捧着书一边看一边皱眉,透过微弱的光芒可以看见封面上《国家与社会论》几个大字。不远处的雕花木床上,厚厚的棉被隆起一座“山包”,山包内微弱的呼吸声断断续续。
    全国都在过大年时,河南彰德洹上村的养寿园却静悄悄如同鬼屋,下人们走的走散的散,即使留下的也都垂着头满脸灰丧。隔壁的杂物间内早已堆满白花纸人这些出殡用品,自从袁世凯瘫痪不起后,昔日雄霸天下的袁府就做好失去主人的准备。
    人到了这个时候最能体验冷暖,除了王士珍和冯国璋几位北洋老人还时不时派人来看看外,一年多来养寿园几乎没有宾客,就连几房姨太太都收拾东西回了娘家,袁克定等子女也都选繁华的北京等地定局,或者干脆远渡海外,唯有杨士琦一直伴在这里,衣不解带伺候着,连杨秋亲自写信请他出山都没答应。
    咳咳……
    突然。床上的小山蠕动了起来,杨士琦连忙放下书过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鞭炮声吵的,闭了几天几夜眼睛的袁世凯居然慢慢睁开双目。
    “宫保?宫保……”
    杨士琦小心翼翼呼喊着,由于袁世凯瘫痪不起后神智已经极不清醒,所以每次苏醒都要这样唤上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行。然而这回才喊了两声,他居然就缓缓转过脸来。借着灯光看去,这位纵横晚清数十载,利用革命一举登上政治生涯最高峰的枭雄人物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眼窝深陷脸颊只剩下了骨头,偏偏身体严重浮肿尤其是肚子大的仿佛怀胎十月。即使不懂医术的人见到这幅摸样也能知道命不久矣,能撑到今天十之八九都是杨士琦细心照料之功。片刻后,那根有些发黑的手指微微动了动,唇角蠕动艰难吐出模模糊糊要喝水的意思。杨士琦连忙端来茶水,亲口尝了尝温度才慢慢灌入喉咙。这番动作让袁世凯无神昏黄的老眼里雾气腾腾,却又说不出半句话来。
    几口温水下肚后,袁世凯的精神似乎一下子好了很多,脸颊上都有了些红晕,声音虽然还是很弱但总算能听清:“杏城,苦了……你了。”
    听他今日声音清晰,杨士琦顿时眼角润红泪水直流,一边用袖子抹一边哽咽:“不苦,不苦。只要宫保能好便是要了士琦的命去换也是值得的。”
    袁世凯动动唇角,一声弱不可闻的叹息声回荡在屋内,片刻后猛咳几声吓得杨士琦连忙要拍胸,却被他阻止,说到:“杏城,外面如此热闹是过大年了吧?可否说说这段时间的事情?”
    瘫痪这么久,即使清醒时袁世凯也没问过外面的事情,此刻突然询问而且面色越来越红,顿时让杨士琦心里咯噔一下,明白这位的大限恐怕就是今日了。既然他要听那也算是最后一个心愿,连忙将这一年多的事情详详细细说了遍。
    从北洋被打散收编到李纯等人相继退役,再到西华门外小皇帝被掳走。中日开战,欧洲大战直至青岛胜利、日本撤走和最近的中英条约。杨士琦抽搐着一字不落全倒了出来。袁世凯默默听着,当听说欧洲大战不可开交,青岛胜利日本全面退出大陆,海军回国旅顺矗立起永镇山河碑后,枯木般的老脸上也禁不住有了几分潮热。
    恍惚间,从初识官场到独占朝鲜,一幕幕一历历如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