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大英雄-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是汉阳造的第一款机枪,就叫汉一型轻机枪吧。”
    “汉一型,好!即表明了是汉阳造,又是我汉人自己搞的第一款机枪。”萧安国拍手叫好,抄起一把机枪掂了几下:“我们在武胜关消耗不少,重机枪一下子没了4挺,这回总算是能稍稍补回来些了,就是弹匣容量小了点。”
    “轻机枪嘛,不能和重机枪比。”杨秋倒不在意弹匣容量,轻机枪和重机枪本来就是两码事,后者消耗实在是太大了,要不是为了这场战争他甚至都不想装备,所以再和德国的后续交易中也根本没有提出继续购买马克沁,倒是对产量和后续改进提出了严格要求。
    “这枪零件少,用了司令您说的计件制后,现在每三天就能出一支,这还是工人不熟练,有三五月每天一支也可以保证。”几人一边走一边向枪炮厂走去,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戍卫营士兵在把守,因为杨秋对这里非常看重,所以萧安国还特意把几个新兵营驻扎在附近,担负夜晚巡逻任务,就是怕有人搞破坏。
    一个月十挺速度真不算什么,但要不是苏洪生搞过类似的麦德森,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造出来,纯靠手工又是初次制造,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等德国的设备抵达,用奥匈技术工人作辅导,把弹药口径统一后,就可以升级制造更好的布伦式。
    走入厂区后脏乱差的局面改观了很多,虽然前线打的紧,但杨秋却从未忘记这个目前中国最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所以花了很大力气按照他理解的现代工厂进行了改组,不仅采用了计件制,还细分了各个车间,最近更是独立出一个全部由老师傅组成的研发小组。
    见到他不像第一次来那样挑三拣四,苏洪生总算是心安了不少,搓搓手问道:“司令,我听小虎说您从德国人手里购买了一批新机器?”
    杨秋微微一愣,和德国交易的事情只有几位核心人员知道,尤其是出售英国机密的事情万万不能泄露,所以立刻看向了张文景,后者连忙说道:“是我告诉小虎的,司令花了大价钱购买机械设备,所以就让汉阳这边准备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听他故意说是花钱走正常的商业渠道,杨秋也放心了,说道:“是买了一些,设备总量大概有两个汉阳多,全都是。”
    “两个汉阳多!”话还没说完呢,几位管事当即就跳了起来,汉阳是什么规模?张之洞劳心劳力、耗资数百万之巨才有了今日的规模,可杨秋居然轻描淡写就买回了两个!难道他和德国皇帝是亲戚?苏洪生看了眼远远跟随的几位德国保镖。
    “机器设备不成问题,全都是最新的型号,德国那边会派最少两百技术员常驻三年,至于你们能不能全部学会,学精得看你们自己。”杨秋说道:“此外,这么大规模也不是汉阳能全部铺开的,所以我已经让马奎去重庆选址,准备以四川制造局做班底,在那边新建一个厂。”
    去重庆建新厂苏洪生等人没意见,可用四川制造局为班底大家就很不爽了,立刻说道:“司令,四川制造局断工已久,之前所造枪支弹药均不合格,工人和技师也都不堪大用。”
    他们没说假话,晚清在现代工业上也并非裹足不前,的确开办了很多机器制造局,但水平却参差不齐,总体来说汉阳、江南和大沽三家最强、福建马尾主要是造船,至于金陵、广东、四川水平都很差,最近这些年除了制造黑火药外已经基本停顿,可他也没办法,这就是目前国内工业现状,学过皮毛总比没学过好吧。
    苏洪生最急,已经有把未来全部赌在上面的架势,焦急道:“司令放心,我已经发电报给当年留德的一帮老伙计,他们中有不少都愿意来,好几个已经启程了,要是您觉得可以,不妨交给他们来办。”
    “现在全国动乱,上海和江浙那边迟早会乱起来,尤其是江南那边多留洋技术员,我们可以趁此机会高价挖一批过来,等德国技术员抵达跟着锻炼两三年,也应该出几个独当一面的人了。”张文景也说道:“另外我觉得汉阳厂的产权问题也应该动手了,现在司令您执掌军权,武昌那边暂时都要忍着,所以应该尽早完成改制,这样不管将来谁当政都拿不走。”
    两人这番话说到了杨秋心坎里,他早就想对汉阳厂及其附属的钢药厂下手了,但因为之前党人和老狐狸势力大,提出后必然会遭到反对,但现在自己手握兵权,只要战争没结束,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就必须妥协,大不了给几分干股,也比万一哪天袁大头或者孙大炮心血来潮把它抵押给洋人好。至于技术工人他也考虑过,只是上海离湖北遥远,国人乡土意识又很重,未必能吸引到这么多人来,不过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等这场仗打完,把技工学校和理工大学办起来才是长久之计。
    “这些事你们和申树楷商量一下,尽快把汉阳和钢药厂先划到我的名下,改制为湖北工业公司,黎督那边我会去打招呼。”杨秋刚说完,就看到陈祖焘一头热汗跑了过来,张文景率先问道:“果夫,有什么事?”
    司令部建立的第一时间,他就被调回秘书处任军务秘书,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现在还是位“小愤青”,武胜关的经历更是把杨秋是为了偶像,立刻敬礼道:“司令!孝感报告,北洋开始进攻孝昌了。”
    “看来。”
    张文景苦笑道:“天下兵马大元帅,还是填不满袁宫保的胃口,他这是在向满清表忠心了。”
    (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黄兴到
    @@@@武昌青山下游扬子江拐角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礁盘横卧其间,将大江分隔出了左右两条航道。
    谌家叽下游,海容舰甲板上水兵们依然悠闲地晒着太阳,就仿佛没见到眼前的风风雨雨,只有偶尔望向孝感方向时,眼神里才会露出一丝迷惘。
    舰桥内,电报官急匆匆跑出来,扫一眼后站到了舷窗旁已经满头华发的萨镇冰身后,虽然他的头发渐渐白了,腰杆也一天比一天弯曲,可这个人依然是海军的顶梁柱,没人知道一旦他不在了,海军会变成什么样子。
    “雨若啊,朝廷又来电报了?”萨镇冰听到脚步声就立刻侧过了半个身子,电报官从甲午那年就一直跟着他,所以不会打哈哈,摇头直接说道:“刚刚截获到一封从孝感发出的明码电报,北洋今早抵达了孝昌外围,和他们发生了激烈交火。”
    萨镇冰皱皱眉:“明码电报?确信是孝感发出来的?有楚豫它们的呼叫代号吗?”
    “没有!大家也纳闷呢,要说湖北除了洋人外就我们水师有无线电报机,要是楚豫三舰发的,不管怎么样都会留下呼叫代号,现在看来杨秋可能从其它渠道买到了电报机。”值更官也迷糊,楚豫三艘炮舰被杨秋收编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但水师电台都有呼叫代号,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是那艘舰发出的。(后来得知,杨秋留在孝感的楚豫舰后备无线电操作员失误,把电报用明码发出了。)“这个杨秋,能力真不小。”萨镇冰呵呵一笑,对杨秋能买到无线电毫不怀疑,毕竟现在他的军队是国内仅有和北洋装备了一模一样的马克沁机枪和克虏伯七生五野炮部队,多几台无线电似乎没什么不可能。
    喜昌听到这里立刻靠了过来,他是满人又是海容舰管带,要不是萨镇冰在早就想杀入武昌了,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连忙问道:“萨统制,北洋已经入关了,我们是不是?”
    “是啊,咱们现在还挂着大清国的旗帜,各舰相比也休息够了。”萨镇冰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喜昌,稍事停顿后下令道:“海容舰领队、海琛、建安、建威、豫章即刻起锚海筹及余舰待命。”
    “我们的目标是?”喜昌搓搓手,可还不等他高兴,就见到萨镇冰走到地图前看了又看。
    萨镇冰当然知道喜昌这些满人军官的心思,可他却只想应付几下了事,所以选择目标还真有些为难。武昌三镇无论如何不能打,本来刘家庙是个好目标,可现在那边已经成了鄂军枢纽也要避开。至于孝感太远,所以最后指了指青山,在江边画了个圈,微微一笑:“听说宋卿和杨秋在这边摆了一个陆军协想封锁长江,就打这里吧,传令各舰!务必要打出我水师威风。”
    看到手指画出的圈,喜昌都快哭出来了,这老头手指离乱党的陆军协还有好几里呢!这也叫展现水师威风?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别看老爷子年纪大了,可说句话连那些抱团的福建蛮子都不敢吭声,现在满舰都是汉军,自己还是躲到边上凉快吧,至于大清国太后,皇上!喜昌无能啊!
    喜昌嘀咕几声走出了舰桥,看到一艘英国怡和公司的江轮擦肩而过,甲板上居然站满了身穿印有红十字标示的年轻人和女人,知道这肯定又是去支援武昌乱党的,真恨不能立刻操起大炮打沉他。
    幸好他也只是想想,先不说打沉英国公司的江轮是多大的事情,要是真打了,或许他真能做朝廷大英雄!因为对面甲板上此刻正站着化了妆的黄克强和宋钝初。
    看到海容舰已经扯开炮衣,舰艏的水花也越来越大,眨眼间就越过了自己带着四艘军舰向谌家叽驶去,黄克强脸都黑了:“这个萨镇冰,难道真不顾师生情分,想要违背天下大义吗?”
    他说得大声,立刻引来了几位英国水手的注意,宋教仁连忙拉住他:“克强,小声点,我们现在还在英国船上呢!”黄克强也知道现在还不能表露身份,毕竟自己被通缉呢,而且英国人对他们这些人一点都不比满清客气,就算不抓万一把自己又带回上海那可太糟了,所以干脆眼不见为净又钻回了船舱。
    片刻后,隆隆的炮声就从前方响起,五艘水师军舰开始猛轰青山沿岸,舰炮的威力和陆军炮相比实在是差太远了,就连武昌城内都被惊动,黎元洪和汤化龙更是急得连忙派人联络杨秋,找出遏制水师的办法。
    一声比一声急促的爆炸声让黄克强的脸色很是不好,恨不能飞到海容舰上去质问萨镇冰,宋教仁也是满心不安,看着硝烟弥漫的窗外扭头道:“两镇三协,三万多北洋精锐!还有水师助阵,湖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克强,你看。”他虽然担心,可不懂军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只能求教“军神”:“能不能守住?要是这回吾辈就真要远走海外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也不是吃素的,现在湖南、陕西都独立,江西也就这两天了,等到了武昌后立刻调集全国兵马来援,还有得打。”黄克强脾气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现在最重要是搞清楚这几天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何孙武会被贬,杨秋会成了总司令?居正和谭人凤到底在搞什么?还有刘氏兄弟,到底都是怎么回事!”
    宋教仁却没他那么乐观,先不说所谓的全国兵马会不会来,光是武昌就是一团乱麻,先是好端端的分成了两支军队,好不容易把北洋堵在武胜关外光复了全境,还没欢呼就又失守了。可没等大家灰心就又传来是主动撤退的消息,还炸死了三千北洋精锐,换个心脏差点都估计这么折腾就先完蛋了。
    然而这一切还没结束,船刚到九江就又听说孝感发生了兵变,然后孙武被贬,杨秋以22岁年纪接任了国防军总司令一职!最后更是发出全国通电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劝说袁世凯撤兵。这个杨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想到这些,宋教仁立刻看了眼身后的苗远,后者知道他的心思,压低声音说道:“先生放心,到了武昌我会立刻去找洛儿问问清楚。”
    “克强,遁初,不好了!”两人正在说话,田桐忽然钻了进来大喊道:“北洋北洋进攻孝昌了。”
    田桐和宋教仁是同学,也是同盟会中出名的大秀才,之前一直担任书记工作,这几年在立宪、共和之争中,与保皇派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笔战,在文人墨客中很有名气,这回听说革命成功了也立刻随二人前来武昌。
    黄克强一听连忙站了起来,抓住他的胳膊追问道:“梓琴(田桐字)!你从哪里听来的?”
    田桐指了指外面的英国水手:“我从英国人哪里偷听来的,他们刚才收到了一封从孝感发出的明码电报,电报里说北洋一个步标和一个马标抵达孝昌后立刻发起了进攻!依我看,他们如此心急定然是得到了袁世凯的暗示,准备借此向北面表忠心。”
    “这个袁宫保,难道真想替清廷殉葬吗?”黄克强气得狠狠一拍大腿,怒道:“大家都是汉人,非要拼得你死我活最后便宜了满鞑子不成?”
    “杨秋呢?他们有什么动静?”宋教仁也是着急,孝感不比武胜关,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就是孝感北面的双峰山,可比起武胜关这点地利实在不怎么样。
    田桐摇了摇头:“袁世凯未必是真心帮清廷,依我看他还是在待价而沽!只是他现在被逼得肯定要先杀杀我们的威风,要是湖北再。”他的话没说下去,但大家也都知道,要是这么好的形势都被扼杀掉,那么他们这些人就准备着远遁海外做寓公吧。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湖南正在调集部队来援,这回我们定要守住!”黄克强狠狠一握拳头,目光扭向了刘家庙,只见到一列火车吞吐着黑烟向北疾驰而去。
    火车上杨秋不知道黄克强已经和他擦肩而过,虽然他知道两位大人物这几天就会抵达,但具体哪天已经淡忘了,不过就算记得此刻恐怕也没心思接待,与孝感前线的军情相比,他们或许只是人生的过客罢了。
    但对有些人来说,这两位却已经成了救命稻草。
    黄克强和宋教仁抵达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武昌城,为了迎接两人,黎元洪带着军政府官员齐齐而至,就连恰好来办理汉阳厂改制的张文景和一些军官也都赶来迎接。为了表示隆重,还干脆竖起了两杆大旗,大旗上手书三个硕大的字。
    “黄兴到!”
    “克强,遁初!你们可算是来了。”咨议局门口,居正见到两人立刻当先一步,激动地握住黄克强的手,就仿佛见到了救星般,其它人也都是神色激动,仿佛只要他来了这场仗就稳赢了。
    至于黎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