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八月份湖北洪水为患,提学使司衙门也力所能及地参与到抗洪救灾中,比如灾区学生可以免费入学,并提供免费午餐。仅此一条,湖北在校中小学生数量便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如果不是年初拨付的经费本来就多,孙元起又从新学堂建设费用中调拨了一点,恐怕到七、八月份各学堂就该弹尽粮绝了!

每当发生天灾人祸,富饶的府县都是流民的好去处,武昌也不例外。在新学堂建筑工地上,杨度向孙元起建议招收灾民以工代赈。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注意,一方面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量费用,这也是能调拨部分经费给各中小学堂的原因之一。

水灾对莉莉丝的华熙面粉厂影响也颇大。因为水灾造成湖北很多地方小麦颗粒无收,即便有收成,也因为水灾而价格飞涨,磨制面粉已经无利可图,工厂陷入了半停工状态。

莉莉丝倒是情绪稳定。在上海,孙氏兄弟提供的平价面粉足以保证味精厂正常运转。湖北运去的面粉,在价格高时就直接卖掉;价格低时,则送进厂里做味精。对她来说,在湖北建面粉厂是捞草打兔子——两不耽误,根本不算主业。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湖北工艺学堂——现在的湖北高等工业学堂——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终于研制出包括土豆清洗、削皮、切片在内的生产流水线。这也算是墙内损失墙外补吧!

得知消息后,莉莉丝大喜过望。欧美对薯片的爱好,不亚于中国人对葵花籽的痴迷,由此可见市场之广阔。如今自己的薯片王国已经开始奠基,教莉莉丝如何不喜?

莉莉丝用最快速度将样机打包,带好图纸,准备顺江而下,而后飘洋出海。临行之前,自是一番缠绵,然后相拥说些贴己话。

“相公,听说中国的陕西、山西一带盛产土豆,是这样么?”莉莉丝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相公”一词,有事没事就乱喊。

“你想干啥?”孙元起戒惧地看着她。

“嘿嘿,”莉莉丝笑得像偷吃了狐狸的小母鸡,“没什么,只是随便问问。”

“对了,莉莉丝,此去美国风浪颠簸,颇为艰辛。要不你把小怀祖留下来吧?”虽然小怀祖与孙元起聚少离多,但是对父亲还是很依恋的。而且衙署夜晚无事,如果没有人陪着确实挺寂寞无聊的,尤其是在尝到家庭团聚的滋味以后。

莉莉丝盯着孙元起看了好一会儿,才笑着说道:“不要!正是因为风浪颠簸,旅途寂寞,颇为艰辛,我才要带着亚伦。有空的时候和儿子说说话,无聊的时候打打孩子,也是消遣不是?”

孙元起一阵恶寒。

“你要是觉得寂寞,可以把林卡接到武昌嘛。亚伦是我的,我要把他教育成商业天才,可不能像爸爸,做个只会花钱的科学家。”莉莉丝嬉笑道。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点,莉莉丝潇洒地冲孙元起挥挥手,便带着小怀祖飘然远去。【wWw。Zei8。Com电子书】

其实莉莉丝不把小怀祖留在孙元起身边是对的,尽管跟着妈妈到处走会很艰辛,但跟着孙元起也没啥两样。尤其这几个月,孙元起时不时地要到北京,如果小怀祖不想坐火车的话,只有一个人呆在衙门里,那岂不是比跟在妈妈身边更惨?

非常感谢京汉铁路的修通,一个星期可以在武昌、北京之间来回,还能有三天时间办事。如果在以前,先从长江坐船到上海、再从海路到天津、接着换火车去北京,不说来回,七天恐怕还在去的路上呢!即便如此,孙元起还是厌烦这种单调而缓慢的旅程。只是京中的事情必须自己到场处理,只得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武昌、北京之间:

西历三月的时候,卢瑟福到京。卢瑟福是给孙元起帮助最多的科学家,却也是孙元起剽窃成果最多的科学家,本来就心怀愧疚。卢瑟福此次前来,孙元起如何能不见?不仅要见,孙元起还要送他一场泼天的富贵!

在任命卢瑟福为经世大学物理学教授、IPRT第二任主任之后,孙元起和他探讨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实验室的研究计划:用加速后的α粒子,轰击铍、硼或锂这些较轻的元素,观察结果。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会理所当然地发现中子的存在。然后孙元起再建议他用加速后的中子去轰击铀,发现核裂变、链式反应便水到渠成!

凭借着发现中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成绩,再加上以前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名字载入科学史册应该都不是难题。这也是孙元起补偿给卢大牛的一点心意。

西历七月的时候,特斯拉、潘咸等人终于把电子计算机给研制出来。如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孙元起必须得到场吧?

才见面,特斯拉教主便拉住孙元起,兴奋地说道:“约翰逊,我们终于把电子计算机给研制出来了,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光辉、最重要的成果。在完成这项研究之后,我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投入一些感兴趣的项目中去了!”

“比如?”孙元起不知道教主又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

“毫无疑问是超导体,没错,就是你提出的那个超导!我争取发现一种在常温下能够实现超导的材料,然后用它来制造电器、实现远距离无损输电,是不是很有实用价值?”特斯拉眼睛直冒绿光。

听他这么一说,孙元起差点没哭出来:哥哥诶,您怎么还是念念不忘超导呀!我实话跟您说罢,这超导就是朵牡丹花,虽然好看,奈何它不结果啊!

当下孙元起只好吊教主的胃口:“特斯拉教授,如果你认为电子计算机研制到此就算成功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哦?”

“你看你们研制出来的这台电子计算机,虽然计算速度是手工的10万倍,不过却足足占了两三间屋子,而且只能在深夜无人的时候开动,因为它一开动的话,整个学校的其他电器都不能用。这是我们日常需要的计算机么?当然不是!也许你会说,既然样机已经研制出来,那么小型化、快速化的问题,潘咸等学生便可以解决。那么我还有两个问题,那就必须要你这样的杰出科学家、发明家兼电气工程师参与了!”

孙元起有这个自信:若是单论对计算机的了解,如今全世界的脑袋加起来,拍马都赶不上自己一个人。

“愿闻其详!”

一九八、风波尽日依山转

孙元起整整思路,然后说道:“第一个问题,这台电子计算机除了你们几个研发人员知道怎么使用,估计其他人都素手无策。如果不能大范围普及的话,对于电子计算机发展来说基本作用约等于零。好比是建楼房,只搭起了支柱和房顶便停工,这楼房如何使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必须修好楼梯墙壁、装好门窗、铺设各种水电官道,这才能居住。同样道理,你们现在也只是完成了支柱和屋顶的工作,接下来还必须要为计算机设计好用户的界面,让使用者在看见之后就能熟练操作。只有达到这一步,才算大功告成。”

特斯拉若有所思。

“计算机除了按照设备可以分成输入、输出、存储、计算等四部分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分法,即所有物理零件总称硬件,而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则称为软件。什么是软件?软件就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你们现在只完成了硬件的研制,至于软件,还基本上等于空白。”

特斯拉有些不好意思,搓着手说道:“关于软件,我们确实认识不够。你的见解非常精辟,如果你能把你的观点写出来,相信会对我们有更大的启发!”

“好的,过几天我写好后寄给你们。”孙元起非常乐意效劳。

“那第二个问题?”特斯拉追问道。

“特斯拉教授,你认为电子计算机除了计算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孙元起反问。

特斯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挠了挠头,有些郁闷地答道:“除了计算,还能有什么用处?”

一旁的潘咸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确实,好比电灯就是为了照明、冰箱就是为了制冷一样,电子计算机就是为计算而开发,还能有啥别的用途?

“当然,电子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就是计算。但如果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并为此专门研制电子计算机,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仅仅局限于此,我也不会鼓动你们大家投入那么大的精力来研究它。”孙元起很严肃地说道,“事实将证明,电子计算机的作用远非如此,它的出现和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要研发计算机的根本原因。”

电子实验室全体同仁都知道,虽然孙校长在电子学实际研究中可能弱一点,但要说到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他说第二,世界上就没人敢称第一,特斯拉、爱迪生也不行!听闻他要发表宏篇巨论,都如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坐好,灵活的已经拿出纸笔。

“人类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字、声音、图像三种,现在的科技已经表明,这三种方式都可以数字编码来实现。但现有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包括书信、电报、电话、广播乃至最新的电视在内,都很难兼顾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等方面。

“什么叫及时性呢?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代价,高效率地把消息传递给对方。比如现在你们有一篇五千字的论文想给我看,我在湖北,你们用什么方法?书信太忙,电报太贵,电话很难说清,广播、电视就更不用说了。

“再说交互性,就是信息之间互相交流畅通。你们的论文我收到之后,看完了把意见反馈给你们,你们还有问题问我,我再回答你们。这一来一去,用什么方式来沟通?

“接着说共享性。那篇五千字的论文需要给五六个人阅读,你们打算怎么处理?是抄五六遍,还是去制版印刷?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这都是我们目前遇到的难题。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以上这些难题都会得到较为完美的解决。”孙元起用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语气说道。

孙元起说得慷慨激昂,学生们却听得一头雾水:苏武牧羊,张飞绣花,武松打虎,这完全不搭界嘛!潘咸跳脱性子,最是按捺不住,便举手说道:“可是,先生,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交流有什么关系呢?”

“自然有关系!刚才我已经说过,文字、声音、图像都可以数字化,然后通过编码实现信息传递。事实上,无论如何数字化与编码,其实都是数学运算,而这正是电子计算机的特长!”顿了一顿,孙元起继续说道,“你们认为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交流没有关系,那是因为你们还把计算机看出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进而实现信息传输。当然,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难题,这必须要特斯拉教授带领你们继续努力,深入研究!”

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众人听了都是眼前一亮,然后不禁赞叹: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啊!

就好比我们平时见惯了电视机、冰箱、空调,谁也不会想起去把电视机和电视机、冰箱和冰箱、空调和空调之间实现互联,因为对普通人说这是荒诞之举、无稽之谈,然而却有人能从中发现互联的巨大价值,这不就是天才么?

孙元起接着说道:“关于网络互联,我倒有些想法,等有空写出来给你们看看,仅供参考,毕竟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嘛。”

回武昌后,孙元起抽空回忆关于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互联的一些知识,写了两篇文章寄给经世大学电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能借鉴后世的一些成熟做法。谁知道这两篇不仅刊登在《经世大学学报》上,经过特斯拉的润色,还转发给了《Science》杂志。

倏忽之间,孙元起已经数年没在《Science》杂志上投稿了。没有这位东方神奇小子的奇怪论文,杂志社的编辑都觉得生活乏味许多。三番五次写信过去征稿,都没有得到回应,如今一来就是两篇,而且每篇都具有重要意义,各位编辑心中的快慰就甭提了!

正因为来之不易,编辑才倍加珍惜,绝不甘心在一期内就把两篇发完。所以他们拿着论文找到美国的同行,请他们写评论员文章。经过这样一包装,《Science》杂志重点推介的约翰逊教授最新研究成果便新鲜出炉。

由于这两篇论文的缘故,后世科学史家毫不客气地把“软件工程奠基人”“互联网之父”的帽子牢牢扣在孙元起的头上。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在孙元起的劝诱之下,教主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计算机研究当中。鉴于特斯拉在电气和电子学方面做出的杰出成绩,孙元起决定行使自己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权利:向瑞典皇家科学院推荐特斯拉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尽管之前,卢瑟福曾向自己提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数次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丁教授,希望自己助他一臂之力,早日达成梦想。不过孙元起这次还是想推荐特斯拉:因为马丁教授背后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力挺,再加上和自己共同发现了质子,还先后证实了自己关于核反应、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论断,得诺贝尔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不需要孙元起再去添把火。

相比之下,特斯拉形单影只,孤家寡人一个,如果孙元起不给他扎起,恐怕是今生无望了!现在正好接着研制出电子计算机的东风,趁热打铁,倒是大有希望。在推荐理由中,孙元起写道:

“尼古拉·特斯拉是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在电、磁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以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所形成的现代交流电电力系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发展。他在发明电气设备方面也成绩斐然,包括特斯拉线圈、交流电发动机、电子计算机在内,充分展示了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卓绝才能。为此,特推荐其为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虽然眼下是1908年的8月,孙元起却只能推荐来年的候选人,因为按照诺贝尔奖的规定,在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奖项推荐的候选人。

除了因为卢瑟福、特斯拉的事情,北平铁厂、汽车研究等出现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