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保镖 [校对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当保镖 [校对版]-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喜欢,把他作为一个纯粹历史人物的话,就没事了,反正不管他怎么样了,都不关自己的事,自己自可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但现在凌巴所身在的,就是这个时代,曹操几乎就是他身边的人,更可能是生活里不可抹去的一部分,未来是敌是友,也是一个很值得而且也有必要去思考的问题。在凌巴沉思间,贾诩又道:“对待这些汉室宗亲,不需要太多的交流和太过于亲密,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尽所能辅助一把,毕竟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和朝廷绑在一架战船之上的,就算是朝廷不去求他们,到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争着抢着赶上来了的;还有那并州丁原,对朝廷效以忠心,朝廷自然也不能够亏待了他,而且其为人耿直,相处时却需海涵一二。对待这些人,并非时时刻刻要小心,那也未免太过疲累。而唯一要时刻注意到的,恐怕便是、切莫寒了自己人的心。”

“至于其他势力,可拉拢的,如河东太守、司隶校尉董卓,辽东太守公孙度,还有河内上党三郡……”贾诩顿了一下,才道:“对他们,不需强迫,只要许之以利,而且如辽东太守,**东北,虽成一方势力,但其地方也不稳,或许无需朝廷去思量,便有人解决了……对这些,却只要时刻关注就行了……”

“当然了,还有一块地方,需要特别小心……”说着,贾诩比了一条长长的线,然后又特别在一边重重一点,凌巴一下子看出来了,他的意思是――江东。

“江东此地,与中原、北方隔江而望,看似很近,一衣带水,但其实很远。江东与中原不同,本土世家势力极其庞大,在那儿,即便是朝廷的能量,都是小之又小,想要染指其土地,必须要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但这又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非简单的兴起兵戈、暴力手段所能解决,毕竟江东也非砧板上的一块任人宰割吞食的肉,一旦反抗起来,甚至会是一头凶恶的猛虎。不到万不得已,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也全不必要去招惹。当然了,若是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尝试收回的,只是其难度……”

贾诩的话意不言自明,凌巴也同样知道,毕竟在历史上三国时期,事实就是验证了贾诩这句话,辽东不可取、而江东不好取。

不过别人完不成的,未必自己就不行,历史发展到最后,孙吴政权到了孙皓的时候,江东不也是投降了曹魏的么?凌巴心里暗暗想着自己的主意……

第368章、拜见主公

瞥了凌巴一眼,贾诩也不知有没有看出什么,自顾自摇了摇头,然后才道:“这种种事情,非一日之功,却都需从长计议。而且此间事,理应放长线钓大鱼,当有耐心。将军如今暂时却不需要考虑外面这些事情,况且就是心有余,力也会不足的,因为就是如今的洛阳,其实也并不平静……”

“哦?”凌巴这回有些奇怪了,“你的意思是……”虽然不再对于火影卫盲目自大了,但还是保留着足够的自信,如今的洛阳虽然隐藏着不少的秘密,但要说到起风波、或者是有什么危险,这些都没有任何征兆,也根本找不到痕迹。

当然了,暗中究竟有什么波涛暗涌,是自己不清楚的,凌巴也不敢说一定就没有,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就知道。

不过贾诩说的信誓旦旦,对他这番话,凌巴不由自主就有些信了,只是又因为其和自己所想有出入,所以才不免更是觉得疑惑。

贾诩皱着眉头,脸色第一次有了些肃穆的颜色,“洛阳为帝都,防守严密、实力强大,而且在此处,那黄巾军也是屡屡吃瘪,但那“天公将军”可从未放弃过对这儿的企图。”

对于洛阳,黄巾军的确是没有放过,张角也不是笨蛋,知道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和象征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分配天下三十六方,洛阳却是归其宠爱和看重的大弟子马元义作为一方渠帅统帅领导。

黄巾军对于洛阳发动的攻势,大规模的也有两次了,一次是前次洛阳被围,另一次就是这一次了,而这一次贾诩在其中还说不清扮演着什么角色,但黄巾军肯定还是最后的幕后主导的,毕竟最终获利的,很可能就会是他们。

“企图?说清楚点儿……”心中暗道了一声又和张角有关系,凌巴感觉虽然自己一直没说什么话,但仍有些口干舌燥,便喝了口茶,微微解了渴,同时催促着贾诩回答。

贾诩也抿了一口茶,茶还热着,有蒸汽升腾而起,迷雾朦胧一般的场景,烘托着他睿智的双眼,散发着一样闪耀的光芒,“在洛阳城中,明里暗里的,有不少势力都与黄巾相勾结,他们各司其职、各有分工,其细致入微到令人发指,便是我,对他们的了解,也仅只限于表面,只是知道有这么种情况存在,但具体到是哪些势力,别说是暗地里那些了,就是明里的那些,我也搞不清楚……”

从刚才一直开始,贾诩的一大番话,让凌巴仿佛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而对于他所说的那些事情,虽不至于这么一下子就深信不疑,但也信了个七八分,而如今贾诩在凌巴心中的形象,又由原本历史中的那个“毒士”,变得身上似乎又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看至不清、又摸之不透。

现在他说的这些,凌巴同样相信了大部分,还有存在疑惑的,却需要事实去验证和解答。

“这样一来,若是说他们对于洛阳没有更进一步的图谋和目的,我想谁都不会信。但是,到底要干什么,潜伏在洛阳城里的勾结势力,又为了什么?这些,都不得而知……”说着,贾诩眉头越皱越深了,眼神也越来越深邃,好像陷入了深层次的思考。

他毕竟也不是万能的,什么事情都了解,尤其像是这样,几乎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的,连猜测都无从猜测,只能是庸人自扰之。

凌巴也不由皱眉,他现在讨厌这种事情无法掌控、不可预知的感觉。

可是随即又听到贾诩笑道:“不过我倒是觉得,在当前这种情形下,咱们最好也是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不要去随便触动他们的底线,只要足够的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并非是将其连根拔起,因为那样子一点也不现实,且不说有没有那个能力,敌人在哪里,都不能够完全知道,而是要以绝对的实力压制下他们。这所谓御下平衡之道,正是如此。”

贾诩寥寥几句,却有着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功效,凌巴心想也是如此,何必自寻烦恼?虽然危险可能时刻潜伏着,暗涌也在不断涌动,但只要有绝对实力,还要有自信和能力,那么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怕过谁来?

“哦,对了,将军此次来,我想不只是想要和我喝喝茶、谈天说地吧?你……想要问我些什么吗?”趁着凌巴沉思,贾诩突然转口就道,丝毫不管凌巴能否接受这么快的思想和话题的转换,不得不说,这丫的真乃一“神人”,转变的太快了,叫凌巴一时都反映没过来,而只能够是呆呆愣愣地盯着他看了好半天,然后似乎才能够意识到自己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只是,要说出来、要做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实话,前面的时候,对这一切都是想得好好的,就是后来又是一连好几次将被贾诩严重“跑偏”了的话题给想尽办法绕了回来,就是为了要说出心中目的,甚至刚才也已经说出来了,可是等到了现在,到了贾诩自己主动要求自己说的时候,他反而有些迟疑了,因为刚才贾诩的那些话,带给他心里面的思考可不少,这个时候一时间还未能够完全消化,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那件事在一时之间,凌巴还真不知道这该怎么说。

难道要他就这么理直气壮地要求“你跟我吧”?虽然很直接,但不太现实,贾诩这种人,是需要被打动的,而不是会随随便便就会被一些镜花水月的表象所迷的简单人物,不然的话,凌巴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甚至还想着耍什么手段,而怎么样才能够打动他呢?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必须深思值得探究的问题,不过现在他似乎没有那么多时间。

当然了,对于贾诩的母亲,虽然当初对贾诩提起的时候有种威胁的味道,但那个时候凌巴还真只是说说而已,就是这个时候心里面也没有动过什么念头,若是有个万一,最多也就是将其看管起来,而且还是为其安全考虑,凌巴不相信,知道贾诩的人就只有自己一个,只要知道他,知道或者说辨识他的才能,也犹未可知,而到时候必然会想到对其母下手,想来贾诩此人别的可能不容易为人所知,但孝顺母亲这一点,只要有心去查探一番,一定能够得到结果的,所以凌巴还需要帮忙提防这一点。

“怎么,莫非将军真的没事了?”贾诩的眼中,居然还闪烁着名为鼓励的色彩,让凌巴又是心动、又是莫名其妙,但最后终于沉了口气,轻声却又郑重地道:“从今以后,你便跟我吧……”

“如何?”睁开眼睛,凌巴淡淡一笑,这一刻显露出的气度,连贾诩也有点发自内心的心折,却不知这厮心中正骚骚一笑,还在想着,若是再加上了羽扇纶巾,那么自己这副行头,可是比之那江东美周郎,还要风骚几分啊,而且还是“提前”了几十年的。

贾诩深吸口气,突然站起身来,长身一礼,口中则是朗声长道:“贾诩、贾文和……拜见、主公!”

第369章、圣旨到

所谓主公的称呼,在历史上可谓是由来已久,最早在什么时候,凌巴也记不清了。

当然了,对于后世的许多“现代人”来说,这个称呼最常听到的,恐怕就是在那乱世三国时代里,各方势力诸侯争霸的时候,而他们的部署,则一般尊称他们为主公。

但其实,“主公”这个称呼,并不只是代表着自己的“老板”――当然了,“老板”也不一定就是叫做主公,比如说刘宏这个天子,就是大汉朝这个如今天下最大的“公司”里面的一个当今天下最大的“老板”,但他不称为主公,而是有着自己的名字、叫做“皇帝”;而像是其它的一些势力,比如后来的吕布,也不叫主公,而是被唤作“君侯”,只是汉末三国的时代,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被同时冠以了“主公”的称呼,而在现在凌巴这里,贾诩这声“主公”所代表的,其实只是自己的上司领导人而已。

凌巴,算是贾诩目前的上司吧!

当然了,这种解释,其实也就只能够对外来说,从心里面,凌巴知道贾诩这声“主公”,恐怕还真是有心思在里面的,毕竟他刚刚可是明正词严的“拒绝”了所谓的“为朝廷效力”,而是只为自己效力,不过对于这些,他不会去追究是什么心思,那显然没必要,只要他是为自己所用的就行了,而他现在更需要要考虑的却是,既然贾诩既然已经被招揽下来了,那么总不可能就这样放着不用,任由其“生锈”么?这种事情凌巴可做不出来,想必贾诩也是需要一个适合他的大舞台去展示的,而凌巴早已内定的将来谋士之一郭嘉目前就在荆州前线,凌巴便有意将贾诩派遣到西凉那儿去帮助庞德、小马超他们,虽说对于庞德有信心,这不是一个鲁莽之辈,但毕竟其和小马超、审食河他们三人,更多都只是武将,若是能够有一个智者在其身边帮忙辅助,当然更有保障一些。

不过在凌巴向贾诩提到这些的时候,却被他一句话给否决了:“将军以为,现在将诩派出去,是最好的时机么?”理由不是其他,不是什么故意的推脱,而却是这么一句话。

不过凌巴仔细想想:是啊,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么?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正理,而现在在西凉那里,其实贾诩现在就算去了,虽然对庞德他们施展开来更有利更有保障,但更多的感觉则是锦上添花的效果,凌巴有理由相信,以庞德和审食河加起来并不简单的头脑和加上小马超三个人的勇武和武力,再加上了目前的韩遂,虽为西凉刺史,但在大的行动上都还是受到了朝廷制约(不然也不会任由庞德为军中司马了),他现在是根本就不敢和朝廷这边明目张胆作对的,而只要这段时间过去,庞德他们保持了安全,等自己的火影卫在那里彻底扎下了根,配上这么一段时间以来庞德和马超在西凉军中重新定立起来的声望,到时候一举展开行动,要达成目的想必并非难事,所以与其让贾诩现在去那里“打酱油”,倒不如将他先暂时留在身边,到时机到的时候,再用在别处更需要的地方。

那么……贾诩又有其他何处可用呢?

还是贾诩自己给了答案――黄巾军!

没错,就是黄巾军,按照贾诩的意思,如今朝廷的扫黄大军,看似一路开花、旗开得胜,但实际上天下间黄巾所占之位,除了荆州是被曹操步步蚕食,其他地方的黄巾,简直就像是扑不灭的一般,朝廷大军来的时候,立刻就剿灭了;可当朝廷大军一走了,很快就又死灰复燃起来,然后又要重新“来一次”,重复循环,这显然就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了,而且这样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大,等到了再也控制不住的一天,那么……还用想么?

而其结果,凌巴也想到了,其实也很简单,而到了那个时候,凌巴甚至只需要上书一份请愿,言辞够恳切、语气够坚定,隐晦指出自己贵为刘宏宠臣需要立功来证明皇帝眼光,那么刘宏十之**就会同意,毕竟凌巴给他的印象确实是不俗,想想连传国玉玺都还在凌巴床底下,虽然不免有其他心思,但相比信任也是不会少的,所以这方面凌巴也有自信,这么一来……然后凌巴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取其他人――这个他人包括太广了,神马三大郎将、曹孟德的,都包括在其中,而凌巴便是取他们而代之,然后就能够成功达到黄巾前线,到了那个时候,凌巴率军出征,贾诩随军出征,岂不是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这个舞台,还不是一般的大,相比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智谋。

考虑到了这些,所以凌巴仔细考虑过贾诩的建议之后,最终认同了,还是要按他说的去做,也就不那么急着“赶他走”了。

当然了,从今天起,贾诩也获得自由了,也可以和其母团聚了,凌巴心头一块石头,也可以平安落地了,至于有关于贾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