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大隋-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这样做,肯定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的。(未完待续。。)


第385章 战斗间歇

  郭孝恪嗯嗯几声把黄得兴敷衍了过去,假装对饭盒里的炖马肉十分有兴趣的样子,一顿猛咬狠嚼,好不容易把这话题揭过去了。吃饱喝足后,郭孝恪起身在树林里走了一遍,临时的营地就安在战场边上的小树林里。骑兵们因地制宜,把马匹系在树干上,然后拿出简易的帐篷支起在树木之间,里面地上铺起防水毡布,再铺一件狼皮垫着,盖一件羊毛毯就是一个舒适的窝了。比起直接在雪地里挖个雪洞猫着,无疑要舒适的多。听说当初易风出上出战铁勒人之时,大冬天的就是靠挖雪洞避寒,如今他们的条件无疑增强了太多。
  帐篷边生着火堆,一圈十个小帐篷正好围绕着火堆搭建,正好是一个伙。每个火堆与围绕的帐篷成为一个单位,与其它的火堆和帐篷分隔有过道,五个这样的火堆和帐篷圈组成一个队,然后两个队组成一个都,最终五个都组成一个团。哪怕就是野外露营,骑十八团的军官们也严格按照骑兵手册上关于野外侦察时的营地布置。其实这已经算是相对简便的了,因为他们现在属于是野外侦察,因此并不如大军行进或者作战时的所营方法。那样的营地要求更高,特别是步兵的营地,更是要求挖壕浅建木栅树箭楼,比起那种,眼下的这种临时侦察营地无疑就简便的多。
  战马就系在各自的小帐篷外面,脖子上吊着一个大布袋,里面已经拌好了草料。因为是行军作战之中。因此马的草料里主要是黑豆然后有上好的干草。今天的战斗他们从铁勒俘虏那里还缴获了一些沙鸡蛋,这本来是铁勒骑兵给自己的战马准备的。现在却全便宜了十八团的战马,每匹马都获得了两个沙鸡蛋加餐。战马很满意今天的饲料。悠哉的站在树下嚼着加了沙鸡蛋和黑豆饼和盐的饲料。有的骑兵们拿着刷子在给自己的战马洗涮,所有的骑兵们在最初的训练时都经过一个标准的程序,那就是训练的第一个月吃住都跟自己的战马在一起,以培养骑士和战马之间的默契。对于骑兵们来说,战马就是他们的第二条生命,是他的兄弟。因此每个骑兵对于自己的战马都很有感情,有空闲的时候,都会细心的照顾自己的战马。就如那些缴获的沙鸡蛋一样,自己一个都舍不得吃。却要留给战马们吃。有些动作快的骑兵们已经洗涮喂饮好自己的马,这个时候掀开向着火堆那面的帐篷布帘,半躺或半靠在毯上,一面烤着火,一面和同伙的兄弟们聊着天吹着牛。
  天虽然昏暗着,可这个时候还早,还未到正午,只不过因为雪天,因此显得如黄昏一般昏暗。骑兵们躺在帐篷里养精蓄锐。准备晚上的大干一场。不过大家都很兴奋,刚吃饱后也没有人睡的着。
  骑十八团前都左队前伙的伙长赵黑背在都头黄得兴那里回来,刚刚按惯例开完了今天的战后总结会,并开了今晚的战前计划和动员会。回到自己的伙里。他先看了看自己的两匹战马,马儿都正高兴的吃着饲料,他每匹马仔细检查了一下蹄子和马掌见没有问题后。回到自己的帐里,坐到了向火的那面。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手下的骑兵们的吹牛侃大山。
  “照例做下战后总结会。我先说两句,今天我们伙的表现不错,虽然只是担任了伏击任务,并未担任诱敌的重任,但表现都很好。而且值得欣喜的是,我们伙没有一个受伤的,战马也没伤到,这非常好。我统计了我们伙的战果,共杀敌三个,俘虏八个,缴获良好战马五匹,另外马枪若干。这是个可喜的战果,不过战斗中也有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比如刘老三你就跟不上全伙节奏,不够默契。在最后我们排成铁墙阵列冲击的时候,你个驴日的明显就冲的快了,脱离了阵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易帅创造的这个骑兵铁墙阵列冲击,关键的不是你冲的有多快和有多猛,最关键的是保持阵列整齐,速度不用很快,这个阵列靠的就是那种铁墙般推进的气势,把骑兵单兵组成一个整体,用整体的气势和力量冲击踏碎对方。论单打独斗,我们怀荒骑兵终究与突厥骑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才要扬长避短。我知道你刘老三骑术好,马刀也使的不赖,可这不是你能任性的本钱。你一个人能打的过两个突厥人,可遇上三个人呢,对上五个突厥骑兵呢?你还打的过吗?但是易帅的铁墙骑兵冲阵,却已经被李教头证明,只要配合够默契,我们不但一对一能正面击败突厥人,而且只要足够熟练后,我们甚至能一对二,一对三。这次给刘老三一个口头警告,如果下次再有这做无纪律的表现,将上报团部处置,明白没?”赵黑背瞪了刘老三一眼。这个刘老三论起个人勇武和本事来,算是本伙第一,甚至比自己还要强上几分。可就有一点不好,总是喜欢逞能斗勇。若是在别的军中,这样的家伙也许会很得上司赏识。可在怀荒骑兵中,最讲究的却不是个人勇武,而是团队精神。
  刘老三斜靠在自己的帐里,有些无所谓的点了点头,不过有没有放心里去,却是明摆着,赵黑背咬了咬牙,最后还是打住了这话题。这个刺头,实是难管。
  他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用铅笔写写画画的用了大半本,他翻到中间一页,然后跟大家核对今天的战果。怀荒对于军功有个独特的系统,比如军中设有专门负责记录军功的记室参军,但这个记室参军只是负总责。将士们的军功记录,是个很复杂的系统。首先战士们战后向上级自报战功,同时每伙的伙长与要记录本伙士兵们的战功。在都队一级,则有专门负责记录战斗过程和战斗结果的人员,此外更高一级还有专门核查的人员。最终报到上面后,各项记录还要相互核对,比如士兵们自己报的战功得跟军官们记录的战果一样,甚至最后记室参军的军功簿出来后,还得张贴公示,让将士们自己核查,无误之后才算是完成记录,然后交由上面最终评定功绩,再下发奖赏。总之,这是多部门联合的重要事情,出不得半点差错。但凡有点对不上的地方,都会要再三的审核重新调查。
  赵黑背让手下的人自己报战果,然后仔细的跟自己的册子核对,其中有两处对不上,他跟两人仔细的研究核对一遍,然后又询问其它士兵后,最终达成了一致。这个事情容不得半点失误,军官们更不可能冒领、假记、错记军功,毕竟伙内虽然最终达成一致,可最后还得经过都内核定,本都的两个队报上来的军功得和都里记录的一致。然后都内往上报到团,有一处对不上,就通不过。
  终于把这件麻烦的事情核对好了,照例,赵黑背让大家开始做战后的总结。在这个总结会上,不论阶级,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作战的得失。赵黑背刚才就指出了刘老三的错误之处,而刘老三也指出,在战斗时安排专人看守备马这件事上,他觉得一伙留一人太少了,毕竟备马很重要,应当起码留两人或者三人。留下的人不仅仅用来看马看守物资,而且还可以成为预备队,以备在关键时候预备之用。赵黑背把这条记录在本子上,点了点头。
  又有一个骑兵发言,指出战斗之后,应当立即分出一部份人负责警戒,剩下的人一半负责打扫战场,一半的人负责对已方的人马进行检查医治。
  还有不少的建议,比如有人提出在今天的战斗中,他们一开始的突击有些慢了,以致于没能第一时间击破对方的防御阵形,将对方分割。特别有人指出,虽然他们的第一轮攻击也成功的打破了对方的阵形,但是却没能如手册中要求的那样,在突破插入对方的阵形后,迅速的再集结整队。按骑兵手册上的要求,骑兵们应当心理避免单独分散作战,应当努力始终保持着完整的阵形,冲锋突击过后,应当迅速的集结,不要恋战,要依靠骑兵阵以整体反复的冲击对方,将对方不断的冲碎,分割,冲击,再包围,再冲散。怀荒的骑兵将如一把铁锤一样,反复的敲击敌阵,直到把他们砸成一块块的碎片,再形不成有效的抵抗,直到崩溃投降或者死亡。
  “说的很好,看来训练时你没有偷懒。不过要做到这些,光是理解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训练,依靠着平时的努力训练,把默契一点点的提升。我们都知道,要勇猛无畏一往无前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进退有序,令行禁止,把高机动的骑兵训练成如步兵一样的进退如一,整齐有序。陈猪儿对骑兵操典理解的很深刻,嗯,我会向都头报告的,说不定你会被上面看中,挑去讲武堂受训呢。”(未完待续。。)


第386章 随军僧道

  “谢谢老大。”陈猪儿满脸的兴奋,他只是个伍长而已。说是伍长,可是骑兵一伙有三伍,一伍才三个人,手下还有个副伍长,实际上一伍是两个伍长管一个兵。可若是能进入讲武堂受训,哪怕只是最低级的伍伙长预提培训团,那出来后也起码能升个伙长啊。
  接下来,赵黑背又跟部下作了一个晚上的战斗布置安排和战前动员。不过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伙,战斗布置这些不过就是个名头而已,他们需要的只是听从上面的布置安排,到时依令战斗而已。这个会开完后,大家自由休息,聊天也好,睡觉好罢,只要不离开营地就没人管了。
  郭孝恪和前都的都头黄得兴几人一直站在赵黑背这个伙的营帐后面的一颗树后面,从头到尾安静的听完了这个伙的例会。听完后,他对这个伙还很满意,对着黄得兴点了点头。最后他也没有露面,而是掏出自己的本子,在上面记下了前都左队前伙,以及赵黑背、刘老三、陈猪儿三个名字。记下名字后他又往下一处巡去,前面已经是与十八团骑兵们隔开的一个小营地,是俘虏营。
  俘虏营有执勤的骑兵看守着,用树枝搭了几个大棚,俘虏们打乱了关押在里面,另有一间木棚,有团虞侯带着他的宪兵小队在里面审讯俘虏们。执勤的卫兵看到郭孝恪过一,连忙上前行礼。
  郭孝恪点了点头,直接进了那个审讯的木屋。团虞候王岳起身行礼,“团座。事情办好了,韦纥人营地的情况都审清楚了。这些俘虏也愿意配合团座的计划。”
  “那就好。我原本还打算杀几只鸡吓吓猴呢,倒不料王兄弟倒是已经全解决了。”
  “一群找草谷的辅兵而已。除了有几个老点的狡诈点,其余的根本不费什么事就摆平了。不过我倒不敢居功,还是大和尚和老道厉害,三言两语,就把那个老黑和老独眼给说服了。”王岳笑道。
  “那倒是辛苦他们二位了。”郭孝恪也笑了笑。没有想到,这两人还有这能力,原来倒是小瞧了二人。
  说起这二人,也是很有意思,二人并非怀荒军人。而是随军僧道。易风当初建立怀荒边市,开放怀荒,随着怀荒的兴起繁盛,也有许多僧人和道士开始前来,想要在这里开山立派建立山门,招揽信徒,传播香火。易风对于这些人倒也是欢迎。不过他并不如当今的皇帝和杨广等人一样崇信佛道。说白了,后世来的易风根本是个无神论者,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因此就算到了这个时代。他对于佛和道一样有跟此时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但他也并不如周武帝一样的就因此要灭佛什么的,佛道他虽然不信,可他也知道佛道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还是要看如何使用。
  易风认为佛道能成为帮他掌控怀荒的一种手段途径。因此对这些人也很上心。
  他同意僧道在怀荒建立寺庙道观,开宗立派,传播教义。吸收香火。但他也有很多条件,比如他们要建立山门。就必须先到易风这里登记然后通过审核后才允许建庙立观。除此外,对于和尚道士也有限制。在这些寺庙道观里出家的僧道女冠尼姑,必须得有度碟。度牒是在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的东西,是各朝为了防止私度僧尼,有效控制僧尼数量而给僧尼发放的证明文件。上面详细的记载僧尼原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剃度师名及所属官衙。持有度碟的僧尼,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而且能得到官府的保护,并且获得免除租税徭役的特权。
  隋朝也有这个制度,但易风在怀荒要求更严格,当初怀荒本就是一处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因此易风对于来怀荒落户安家的这些僧道,要求更高。不管他们在隋朝那边有没有正式的度碟,总之想到怀荒来建立寺庙道观,就得在怀荒重新申请一份。不但和尚尼姑得申请,道士女冠也一样得申请。而且还有一个前提,要申请度碟,得先有建立在怀荒的寺观。每份度碟还得支付一笔高昂的度碟费,一个度碟一百贯,不打折。同时还规定,每所寺观的僧道都有数量控制,不允许有太多的僧道。而对那些没剃度的沙弥道童等一样有严格的数量控制,总之易风就是要控制僧道的数量,不让这些世外力量太过强大,搞的跟中原的少林寺一样成为比地方世家还要强悍的豪强。他甚至还早早的就做出了防范,每个地方的具体范围内,只能拥有几家寺观。同时寺观们所能拥有的田产也严格控制,每个持有正式度碟的僧道名下可以有一百亩的田地,寺院只能按本寺观内有的正式持度碟僧道的数量,获得这个范围内的相应田产。超出者,直接市价官方收购。寺庙道观就算香火再旺盛,可收到再多的捐款,也不能随意的购置田产,也不得随意的扩建寺庙道观,也不得随意的建造佛像神像,总之得通申报审批,控制规模。
  易风最严苛的条件还不是这些,而是所有取得度牒的和尚道士尼姑女冠,还得在怀荒的理僧院、理道院接受为期一年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则是由易风与一些高僧老道一起研商好的一些僧道管理条例,约束要则等。当然,完成这一年的学习期后,给这些新取得正式合法身份的僧道们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训和灌输后,易风对这些人还有一项严苛的要求。他们得去军中做随军僧道,期限两年。只有做满两年的随军僧道后,他们才能真正的得到度牒,成为正式合法的出家人。但此后也仅仅是免除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