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沧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沧海-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这一步,赵匡胤相不相信还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赵匡胤肯定不想和东南四国一起开战,而是要打着各个击破的主意。他绝对不希望在李帅与高继冲、周保权完蛋之前与我吴越破脸,这就够了。”

“这么说来,大王是准备出卖李某了,换取湖南之地,和赵匡胤做个交易?”

钱惟昱居然被李重进问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谁都不好意思和一个即将被卖的人说些为什么非卖不可的理由来粉饰的,那太无耻了。钱惟昱斟酌了一下,顾左右而言他地说:“宋使到后,寡人会出兵协助攻打淮扬。扬州、滁州、雄州、庐州会纳入吴越治下。光州、黄州、蕲州、舒州归于北宋。寿州、濠州可以讨价还价一下,作为密谈的弹性空间。

至于李帅你,最好是在扬州城破时‘举火**而亡’地好。至于你余下儿子与幼弟,寡人可以接纳他们归降,并且保证他们不会被交给北朝。将来寡人若是得了天下,自然会命李帅二子为节度使。至于李帅你自己,‘**而亡’后寡人会在天目山中置一避暑山庄,另有山田万顷、严州水力缫丝纺纱作坊十处,以养李氏宗族世代所需。”

“某早该想到会有这一天的。若是某家拒绝,大王定然会连这些都不给,然后真个和赵匡胤夹攻于我,是也不是?”

“那倒不至于,只是时代不同了,军头割据的日子,总归要过去的。”

“某年岁尚在世宗之上,如今年近五旬,还有什么可求的。若是大王应允某一事,某便引着麾下仅剩的那些从前周侍卫司带出来的心腹,全部去寿州驻防。在扬州滁州等地仅留淮南兵——以大王麾下兵马在淮南的人望,收复扬滁当不在话下吧?”

“你要什么?”

“某要火炮十门守寿州城,还要赵匡胤勒令届时由张永德亲自率兵攻打寿州城!”

“可以,不过李帅可能保证寿州城破时,十门火炮尽数自毁?不求摧毁得太细碎,只要最终多塞两桶火药,多放铁弹桩实了炸膛即可。”

“张永德死后,这些大炮自然可以自毁。”

“成交。”

……

一场牵涉五方势力的外交分赃,在重重密谋后完成了利益交换。赵宋和吴越高层之间,也已然没有秘密可言,赵匡胤已经看透了钱惟昱划江割据的险恶用心,所差的,只是撕破一张脸皮罢了。个中讨价还价的细节,因为过于龌龊,实在是不容赘述。

腊月十九这天,李重进的淮南军虚打起了从黄州出兵攻打岳州的旗号,名义上是为了趁着武平军周保权立足未稳、张文表新定的契机吞下湖南。然后,周保权那边自然是不得不对外求援。赵匡胤因为水师兵力不济,不得已转令吴越王钱惟昱以优势长江水师阻击李重进。

短短十余日内,李重进陷岳州,随后被吴越人克复。到了这个点儿,周保权还有什么好说的?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有外交交易了。周保权要想抵抗北宋的话,还可以靠长江之险,对抗吴越则是完全没有胜算,一个11岁的小孩,这个点儿除了溃退和投降主义,还有什么第三条路可走么?

在吴越人陷岳州、围潭州“勤王”的时候。江北汉南的高继冲也认清了形势,在腊月底之前正式投降了赵匡胤,占据荆南四州的“南平”政权彻底覆灭,结束了其作为“十国”的历史。随后赵宋下旨让吴越人一并全力讨伐李重进——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吴越人还没有拿下潭州之前做的,赵匡胤显然也不是傻子,知道这年头欠钱的才是大爷,要是没有及时收账,很容易就会收不到。

李重进把嫡系部队收缩到寿州一线,在扬州仅留了这两年募集的淮南兵,至于光州黄州蕲州这些湖北境内的州,则是尽可能后撤——便如二战末期,德军明知道帝国要被美苏瓜分了,为了不被苏联人俘虏,而把有生力量大部分撤到西线放水、以确保被美军俘虏一样。只不过如今李重进就扮演了德军,钱惟昱扮演了美军,赵匡胤扮演了苏军。原本该扮演柏林角色的扬州,则被寿州抢了戏份。

元月初,吴越军在大炮强兵的帮助下,前后脚攻克了湖南的潭州和淮南的扬州两大重镇。宋军也从江陵和随州两路进击拿下了黄州、光州,彻底平定了淮南军位于后世湖北省境内的几座州城。战事之顺利,比之此前两年可谓迅捷得多。

吴越与北宋正式接壤之后,吴越人又进贡了吴越通宝及白银岁币总计一百万贯、两;雪盐十万石以资军用,作为履约的诚意保障。多多少少因为如今缺少盐铁而不愿和吴越破脸的北宋拿了物资,自然也心中明白时机未到,十万石雪盐根本不够北朝朝廷用多久,更多还是要将来靠吴越人进贡的钱慢慢问吴越商人买盐,直到北朝齐鲁沿海的晒盐业恢复。所以这笔进贡更多是在提醒赵匡胤不要冲动违约。

衡州、永州,随着武平军南线州郡也纷纷向吴越人纳款输诚,在淮南战线上,宋军也在正月中杀到了寿州城下。这座曾经被周世宗柴荣围攻过两年的坚城,又迎来了宋军的合围,而带队攻城的宋军将领,正是张永德——石守信,高怀德被分别派去了濠州等地,避开了这个战场。

。。。

。。。

第413章 三镇齐灭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按照钱惟昱和赵匡胤的间接密谋,在谈判桌上达成的荆湖淮南三军阀分赃结果是:

荆南节度使四州全部划归北宋的势力范围,至于赵匡胤是外交胁迫还是武力攻取都随便。武平军的湖南八州则划归吴越,从此吴越与北宋在湖南湖北之间划长江而治。因为在两湖问题的瓜分上,吴越人明显在地盘大小上占了便宜,所以在淮南分配上宋人要找补一些回来。吴越人仅仅拿下了金陵江北门户的扬州、雄州、滁州、庐州;这四州因为有清流关险隘与庐山、邗沟几方地利可守,拿下之后也可以与吴越原本在江北的泰州楚州相连。其余淮南十二州剩下来的八个州,则作为对于吴越人占据了湖南的补偿,留给了赵匡胤。

这样一来,吴越在这一场瓜分中增加了12个州的领土,北宋也会增加12个州的领土。从明面上来看谁都没吃亏,不过从此以后,两国之间所有的夹心层缓冲带都消失了,下一次相间的时候,便是两军反目之时。

寿州原本是钱惟昱用来作为谈判中的弹性筹码使用的,但是赵匡胤肯定不会允许这座曾经在刘仁瞻手下挡住了周世宗两年脚步的坚城继续留在南朝手中。赵光义在出使之前,从皇兄那里拿到的条件也是寿州问题绝不退让,否则免谈。于是在艰难的谈判中,吴越人的这个提议被不容置疑地否决了,表达了北宋寿州和濠州绝不退让的秘密姿态。

本来赵光义也想在底线之外为皇兄争取得更多,不过吴越人咬死不肯放弃滁州的清流关防线,所以滁州扬州庐州一个都不能少,多方运作下。加上吴越人许诺在钱粮盐铁上一次性给北朝更多输血。北宋一方自忖拿了吴越人的钱粮盐铁之后,宋军将来在伐蜀的准备工作方面至少可以缩短一年时间,也就没有咬死扬州不松口。这,才有了后来的局面。

对于赵匡胤来说,他的宋朝自从建立之日起,就可谓是无日不战。一开始吃的是周世宗柴荣留下的老底子,后面数次平叛都要靠以战养战或者搜刮进贡,本国税赋本就是入不敷出的。吴越人愿意帮赵匡胤把这个战争传销继续养大,赵匡胤也没有道理不先顾及眼前利益。

当然,赵匡胤自问以他的实力,就算吴越人不和他交易,淮南地区肯定也是打得下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吴越人的承诺、以及吴越人的水军倒戈支持的话;仅靠宋人自己建设淮河水师,起码还要再花两年时间才有可能彻底干掉淮南。在这个立足稳固后洗牌抢地盘的年代,时间也是一种资本。

或许,任何向往热血的人士在看清这一幕幕背后的肮脏,都会哀叹在荆湖之战中,完全没有热血勇武之辈用命建功的机会。有的,只是肮脏的外交交易;有限的武力,也只是用在对付形同波兰一样的交易标的本身——如果周保权和高继冲敢不听话,钱惟昱和赵匡胤才会略施小惩地殴打小学生。

……

一切的目光,回到寿州城下,整个建隆四年正月里,吴越与北宋之间的夹心地带,只剩下寿州和濠州还在被宋军围攻,暂时没有拿下。南边的扬州周边已然落入吴越人手中,据说李重进的次子李延福和弟弟李重赞也投降了吴越人,只是吴越人没有声张,赵匡胤也不打算催逼甚急而已。至于李重进其余未成年的幼子去向便不明朗了。

李重进没有走钱惟昱给他安排的路子,天目山的避暑山庄与良田工坊他也不打算亲自去享受了,就留给他儿子和弟弟去那里住,和钱惟昱的四伯父钱仁俊做邻居养老好了。李重进自己,选择了带上他当初从大周侍卫司带出来的剩余精锐,亲自镇守寿州,与张永德做个了断。

在周世宗一朝,张永德对他的不信任和攻讦,已经让两人结下了不可弥合的矛盾,若不是张永德的推波助澜,他李重进不至于在柴荣临死的时候非要被调离中枢。数年来,他一直在想,如果显德七年的时候他李重进身在汴京,还会有陈桥兵变吗?多年的积怨发酵,让他把张永德当年对他的一次次不合与下眼药视为大周覆亡的罪魁祸首——

何况,把他李重进从侍卫司一把手挤走不要紧,你张永德坐上了侍卫司一把手之后,为什么不在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阻挠呢?世宗皇帝对你张永德的知遇之恩,最终就落得整个侍卫司只有二把手韩通殉国了,你张永德居然换一层皮在赵宋继续活得好好的,享受高官厚禄?

寿州城头,李重进带着身边仅剩的五千侍卫司老兵,乃至一些寿州本地的团练兵,顽强地抗击着张永德所带领宋军的一次次猛烈进攻。李重进抚摸着仅有建议木质托架的铁铸火炮那冰冷的炮身,忍耐着,没有在宋军的前几次试探性进攻中动用。

吴越人《文+人》在华夏《书+屋》大地上的交战,第一次使用火炮的记录是在南中的大理国战役中,不过大理距离文明世界太远,汉人不会关注到。再往前,在日本的火炮使用更是不可能为中土列国所知。所以,大家能够知道的战例,也就是半个多月前吴越军队在扬州和潭州分别用重炮轰开了城门——那是中原战争中第一次官方有记载的正式火炮使用,这个消息传开时,对于淮南军与宋军都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因为各方都是有了第一手的资料来观察火炮这种原先仅仅只是风闻其存在可能性的武器的战力。

但是纵然如此,吴越人这么做也只是基于“兵器技术扩散的必要示范”考虑而已。任何技术只要发明了,就一定会扩散,吴越人在大理使用火炮的消息,终究也会被传到蜀地,乃至扩散到中原,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与其让敌人胡乱猜测,不如有限度地展示,也好让敌人不要把此物传说得太过夸张戒备。

不管怎么说,以李重进的身份,宋军是不会猜到吴越人会把火炮这样的利器都交给他的。这,就是李重进最后一战突然性的所在。

忍受着被烟火熏烤干裂的嘴唇,李重进身披重甲在寿州城头坚守了四天。终于,在寿州西门的城楼被宋军攻城部队用霹雳车和放火焚毁之后,李重进看到了张永德本人的旗号出现在寿州城西门外的战场上——虽然还看不清张永德的面貌,而且旗阵下诸人甲胄战马相若,毫无特征,站的位置也远在床子弩射程之外,但是李重进知道,张永德定然就在其中!

……

张永德丝毫不知道,他的出征,本就是一个悲剧。

因为,派遣张永德攻打寿州,是钱惟昱和赵匡胤谈好的条件——钱惟昱确保李重进会在寿州城内,代价是,赵匡胤要让张永德来攻城。赵匡胤也知道,吴越军队会让李重进有把握杀死张永德,而且纵然李重进尽可能破坏凶器,落城后宋军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残骸进行分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这个买卖呢?

关键是,赵匡胤本就不在乎张永德是否会死,作为一个在后周时曾经当过赵匡胤上司的高级将领,在大宋立国后死掉,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么?或许赵匡胤如今真的缺猛将,但是绝对不会缺一个张永德。唯一所虑的,是张永德虽然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死在赵匡胤自己人的手上。如果张永德死在赵匡胤手上,那么那些原本在周世宗时期就身居高位的将领就会人人自危——但是,如果是死在战场上,死在敌人之手,尤其是李重进之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正月的最后几天,在寿州城下,张永德眼看前军数日来的攻打消耗比较得力,踌躇满志地亲自到前军督战,士兵们的冲杀非常迅猛,李重进的死士逐渐凋零;当走进城头床子弩射程时,张永德略微踌躇了一下,不过考虑到周边那么多骑士衣甲战马相似,也就没有多想。随着战况的激烈,张永德不由自主地亲自上前压阵激励、督导攻城队架梯冲锋。无数拿着铁牌和藤牌的护军过来遮蔽住他,他也不置可否——这么做,无疑是暴露目标,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床子弩,也不可能射穿两三层铁牌藤牌和人体之后,再杀死后面的被保护者的,不是么?古之名将,哪有遇到这样激烈的战役不亲临一线指挥若定的?

在落日余晖中,当张永德从铁牌缝隙中看到城头一丝大片金属的反光时,他心中没来由地一颤,战场直觉让他有一种很不好的感受。不过没等他多想,火光,轰鸣,以及一连串砸过来或准或不准的大铁球,乃至漫天的霰雨,就让离城不到三百步的那坨人堆变成了血肉和金属的泥团。

“开炮!继续开炮!往人堆里轰!兄弟们,想要死前多拖几个垫背的,就加把劲儿!”李重进兴奋地嘶吼着,似乎他的遗愿已经达成了。

……

建隆四年,正月末,张永德在寿州攻城战战场上阵亡,赵匡胤旋追封张永德为魏国公。

二月初,寿州破,李重进在城破时,于当年刘仁瞻病死之楼内纵火,与杀入内城的宋军士兵近战搏杀,力竭后投火而死。不过因为新式的火炮兵器投入了守城战,宋军在攻城中遭受了更大的伤亡,整个寿州战役,战死者过万人。几门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