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地主-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久之后,宅院之中,见到韩瑞匆匆而来,郑淖约等人,分外奇怪,也不等她们询问,韩瑞就解释起来。

“什么,去荆州?”众人惊讶。

“……是为了三哥的事?”郑淖约惠质兰心,立即猜中了事实。

韩瑞承认,皱眉说道:“来信的事情,不管是三哥在开玩笑,还是有什么隐情,但是他准备成亲,于情于理,我都要前去参加,哪怕不在婚期之内到达,或者去迟了,至少也可以亲口道贺。”

“本来,这趟差事,也轮不到我身上,是我自己主动请缨而去。”韩瑞颇有几分歉意道:“之前,倒是可以推托,可是机会就在眼前,再不去的话,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没有与你们商量,就答应下来。”

“夫君重情重义,我们岂有责怪之理。”郑淖约温柔说道:“这是应该的事情,要是让我知道有这个机会,也会劝夫君前去的。”

“淖约,谢谢……”韩瑞觉得,身边有个能够理解自己的妻子,是他今生最大的幸福,搂着郑淖约,述说着永远不腻的甜言蜜语,不经意间回首,顿时惊愕莫名。

看着床榻上,堆积着比人还高的包袱,韩瑞瞠目结舌,嘴角有些抽搐道:“流萤,你们在做什么?”

“郎君,天气越来越冷了,要多带几件衣裳。”流萤理所当然道,打开房角那个宽大的衣柜,翻来找去,又抱出丝衾、枕头……

“流萤,我们不是搬家。”韩瑞哭笑不得,见到流萤真的卷起席子,连忙劝阻道:“出门在外,应该简约为上,况且,这是公差,带着这么多杂物,不成体统。”

“他们也可以带呀。”流萤振振有词,拉着画屏,轻快的跑进卧室,不知道又要拿什么生活用具,韩瑞无奈摇头,反正还有两天时间,任由她们折腾吧。

握住郑淖约的纤手,韩瑞轻声道:“我很快回来的,最多一个月,你在家中,不要牵挂,好生休养安胎,待我回来,拿把大秤度量你,发现轻了,就……挠你痒痒,乖,为了宝贝,不能挑食……。”

絮絮叨叨,声声入耳,郑淖约伏在韩瑞的怀中,明眸水波荡漾,透着千丝万缕的情意,熏熏然,酣酣然,不知不觉,慢慢的醉了。

古代出差,可是个体力活,别看后世的影视作品,总是将皇帝的使节,称之为钦差大臣,八面威风,所向披靡……节制各地的文武官员,调兵遣将,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管,其实,这是个误解,皇帝再笨,也不会给某个官员,这么大的权力,就算是要督办什么事情,也是针对性的放权。

地方官员尊重你,那是给你面子,若是不理会,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能因此来定人家的罪,所以说,所谓的钦差出行,其实就是苦差事,当年李世民派大臣为各道黜陟大使,到各地视察政情、民情。

李靖不想去,自称年老体弱,不堪大任,就推魏徵出来挡灾,可惜,被李世民认破了,不允,只得辛苦走这趟,就是在那时,在扬州结识了韩瑞,而今,也轮到韩瑞辛苦了。

时间一晃而过,就到了离别的时刻,望着郑淖约等人忧伤的模样,韩瑞就后悔了,然而,事到如今,没有后悔的余地,长痛不如短痛,只得依依不舍,咬牙恨心,转身而去。

“夫君,保重……”

“郎君,一路顺风,快些回来。”

韩瑞回头,看了最后一眼,仿佛要将她们的容颜,深深印在心中似的,久久没有转身,直接骏马轻驰,消失在巷子之中。

已经相约,安排妥当,也不用去太常寺了,韩瑞策马,来到城南明德门,此行的官吏,就在这里集结待命。

韩瑞到达之时,官吏已经在这里等候,二三十人,轻车简装,随时可以出发,心情不好,连场面话都懒得说了,韩瑞直接挥手道:“人齐了,那就起程吧,赶在天晚之前,达到蓝田县青泥驿投宿。”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韩瑞身为此行的主官,待遇自然不错,别人骑马,就他与几个官员、御医,坐在马车之中,晃晃悠悠而去。

看着雄壮的长安城,熟悉的官道,景色依旧,可是心境也不同了,韩瑞一阵心浮气躁,拿了本书,随手翻阅,怎么也看不进去,干脆侧身闭目养神,身体随着车子晃来晃去,片刻而已,就格外的恋家。

不仅韩瑞胸怀离愁之绪,随行的官吏,也多半是这种心情,所以闷头赶路,在夕阳西下之前,就到了蓝田县,这里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路途商旅游客不绝,县城要比一般的州县还要繁华得多。

青泥驿相当于官方的客栈,食宿兼营,前后各三进,共三十几个房间,可以全部容纳他们一行人,按照计划,在这里投宿,第二天改乘般南下,韩瑞觉得,没有必要更改,听到书吏的汇报之后,就下令众人下车休整,好好的放松休息,明天还要继续辛苦。

过了大半天,韩瑞烦闷的心情,也慢慢平息下来,一边下车活动筋骨,一边慢慢的走进青泥驿,这个时候,忽然发现,大堂之中,有个熟悉的身影……

第四百二十六章 阴魂不散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哺时,大堂之中用餐的人却不多,毕竟是朝廷的驿站,自然不会招待普通的商旅游客,在朝西靠窗的那个角落,桌上已放了四、五个盘子,碗筷齐备。

一个伙计拿着一个桃子形的酒瓶,拔掉木塞子,一股清雅的酒香浮动,十分殷勤的说道:“公子,这是这特产的白井春酒,按古方配制而成,酒味清冽芬芳,其他地方可吃不上这等好酒。”

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执杯轻抿,随意说道:“一般,勉强可以进口……

“贺兰安石”韩瑞皱眉,也是巧,他来这里做什么?

“韩博士”与青泥驿站的书吏《文》交涉之后,将行李杂《人》物檄到房间,安排车《书》马食料,随行的官吏《屋》也觉得饥肠辘辘,来到大堂之中,准备用餐,自然不忘记招呼韩瑞。

韩瑞随手示意众人不要客气,瞄7眼贺兰安石,径直向东边桌案走去,与他的关系又不熟悉,何必螋会,况且,自己有事在身,不准备节外生枝,说不定贺兰安石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才会默不作声。

“丁太医,吴书吏……不如过来同饮。”

席地而坐,韩瑞自然不会忘记,招来几个属官,好好的交流感情,即使是临时组合的队伍,但是一路同行,至少要相处一个月,要是连平常的问候都没有,那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

韩瑞没有自觉,但是在众人的眼中他已经是日后的宰相阁臣之流,心里已经琢磨着,借这个机会与之接触,就算搭不上关系,但是混个熟脸,以后可能也有好处,所以听到韩瑞的招呼没有丝毫的迟疑,欣然而来。

蓝田也算是京城的地境,也不算方,商旅客多,繁荣之地,连着着驿站的厨师的手艺却也不错,固然比不上长安城名楼酒馆,但是别有风味,特别是特产白井春酒,入口清洌不易醉人,众人喝得尽兴,忍不住又叫了几瓶。

不过,颠簸了大半天,大家的食欲也不高,勉强用了两碗饭,吃了张饼子,就没有什么胃口了,这个时候已经过了黄昏,夜幕笼罩下来,县城的百姓,休息得比京城更早,街上静悄悄的,秋风掠过,吹动驿站的幌布哗哗作响,凭空多了几分寂寥。

酒足饭饱,明天还要继续赶路,自然要早睡早起起身返回房间的时候,韩瑞有意无意瞥7眼近窗的角落,发现贺兰安石,不知道何时已经离去。

“备是奇怪,他来这里做什么,是准备回京,还是准备出关……

带着疑惑,韩瑞在伙计的引领下来到据说是驿站里,最舒适的房屋之中,随意打量,一张榻,一张席,一张书案,简陋得可以,衾被蚊帐之类,更加不用妄想了。

可以理解,出门在外,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打发伙计出去,韩瑞从包袱拿了点熏香点燃,和衣而眠,辗转反侧,迷迷糊糊,三四更的时候,才睡了过去,又被五更鸡鸣吵醒,揉搓眼睛,一脸憔悴的起来。

与韩瑞情况相同的是几个官员,倒是那些书吏杂役之流,没有他们这样娇贵,睡得很是安稳,清晨起来,精神饱满,手脚麻利的收拾行李、车马,准备起程。

“丁太医,早安……”

韩瑞问候,轻微眯着眼睛,勉强忍住打阿欠的生理反应。

丁太医连忙回礼,望着韩瑞的熊猫眼,不禁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拈须说道:“韩博士气色稍有不对,应该是车马劳顿所至,待我开个药方,抓几味药煎服,必然……

“丁太医,也给我看下。”

“还有我。。。”旁边几个官员纷纷涌了上来,差点就忘记了,这里还有个杏林高手,丁太医来者不拒,不过就写了个药方,吩咐药童说道:“熬锅大汤,补气益神,人人有份。”

为晋阳公治病,随行之中,自然准备有药材,没有的话,就到县城药铺去买,等到众人洗漱之后,吃了简单的早膳,药汤也差不多煎好了,每人都喝了大碗,顾不上感觉是否有效,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连忙拿着包袱,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顺着官道,驰骋而去。

一路上风驰电掣,出了蓝田关,速度就慢了下来,找了个渡口,几叶扁舟悠悠划来,韩瑞等人上了小舟,只留下几个杂役,驶着空车骏马返回京城。

从渡口到上洛,再换乘大船,由丹江沿着汉水南下,一切顺利的话,十天左右,就能够到达荆州城中。

丹江也算是黄河的支流,不过隔得很远,水质却颇为清澈,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和水中嬉戏的小鱼勺船夫支着长篙,噼啦的划水,小舟缓缓而去,这一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十里地,不过,行船的速度,却比在陆地跑马要快了许多,黄昏时分,终于到了上洛,落日的余辉染红了丹江的水面,也染红了江上的点点白帆,悠扬的渔歌遥遥传来,婉转动听,真有些渔舟唱晚的味道,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徐徐剪破残霞荡了过来,韩瑞静静地站在小舟的前头,江风掀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飘飘然犹如神仙过江。

“风度翩翩,好容仪,难怪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常博士。”

随行的官吏,心中暗暗寻思,如果让韩瑞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啼笑皆非,长相与当官,好像,真的有些关系,朝中龄大臣,真没有哪个长得丑陋不堪的,吏部铨选,还要看体貌丰伟择人,说是以貌取人,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这不是主要因素,长得英俊潇洒,自然占点便宜,但是内涵,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常理,不然,也不会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词语了。

“又是他。。。”

扁舟到了码头,众人收拾行李,准备到上洛城用餐,然后改乘大船,连夜出发之时,就在街道之中,又看到了贺兰安石,韩瑞情不自禁皱眉,要不是发现他先到的,真的要怀疑,他是在跟踪自己。

不过,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自己此行,也不是什么异密,路线的安排,更是不难探查,先行先到,不代表没有嫌疑。

见到韩瑞低头深思,有人好奇问道:“韩博士,怎么了?”

“没事,好像是看到了个熟人。”

韩瑞说道,再次抬头,却发现贺兰安石已经消失在茫茫的人流之中。

应该是多心了,自己现在可是钦差,谁敢打自己的主意,沉吟了下,韩瑞笑道:“可能是看错了,走吧,大家先打尖休息,准备清水干粮,七八天时间,以船为家,不适应行船的,赶快请丁太医赐药预防“韩博士放心,某也是南方人士,自幼会水,晕不了。”

“小心,善泳者溺……”

众人打趣,随便找了间酒馆,用了晚餐,想到七八天时候,要在船上渡过,一些人真的告假,在坊市买了些果蔬杂物,随之集合来到码头,一条客船已经停靠岸边,这就是出公差的好处,沉途的行程自然有人安排妥当,拿出信物交涉之后,众人提着行李,悠然而上。

下了船,安顿下来,天色也已经暮了,船头船尾挂着灯笼,借着朦胧的光亮,经验丰富的船工,操着木桨,此起彼落,打得江上水花乱飞,慢慢而去。

夜色,深沉,皎洁的月亮,悄无声息的高挂空中,月光如水,又有几分清凉,韩瑞坐卧在窄小的船舱之中,透着眼孔,望着江中支离破碎的光芒,耳中听着江水起伏的声音,逐渐的进入了梦乡。

行船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开始两天,众人还兴致勃勃的来到船头,观望江岸的景物,到了后来,却没有了丝毫的兴趣,宁可坐在舱里数手指,也懒得再看外面一眼,心里越来越烦闷,只有路过小镇,补给清水干粮之时,到岸上走动片刻,心情才有几分轻松。

好不容易熬了八天,听到船工说,再过不久,就能抵达荆州「众人欢呼雀跃,早早就收拾包袱,站在船头,恨不能生出双翅,飞渡汉水,直到荆州城。听到阵阵欢呼声,韩瑞也忍不住出了船舱,迎面吹来的江风清爽透凉,心情也格外畅快。

最后一个时辰,船行数里,江水愈来愈深,河道越来越窄小,两岸峰峦叠嶂,涛声惊心动魄,桀骜不驯的白浪汹涌,犹如万马咆哮,势不可挡,看着船身晃动颠簸,众人真有几分心惊胆战,幸好时间不大,片刻之后,就过了颇为险要的河道。

船身吃水微沉,眼前豁然开朗,十几丈宽的河道,不时可见白帆轻舟穿梭而过,秋阳灿烂温暖,水面浮跃着点点金光,渔夫扯着渔网,一条条肥嫩的鲤鱼,不停的翻滚,激起了无数的浪花泡沫,闪耀着七彩光晕。

“看见荆州城了。”

有个眼尖的人叫道,众人连忙望去,却见河道的尽头,是个模糊的黑影,越来越近,渐渐的变得十分清晰,一座雄伟的城池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终于到了,韩瑞嘴角泛出笑容,适时,从后面有条船快速驶过,两船相距不过五丈,贺兰安石的面容清晰可见,真是阴魂不散啊!

第四百二十七章 访友

荆州,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都城,那个时候,已经成为战略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后人更是耳熟能详,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地属南方,景物与江南类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