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地主-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等来迟了。”青年好像不怎么习惯求人,态度有几分生硬,小声说道:“小哥,你就行个方便吧。”

“这个……”仆役很是为难。

“实在是事出有因,所以要当面向贵主人赔罪,小哥也是通情达理之人,能否帮个忙。”韩瑞笑了笑,拳在袖中,缓缓递了过去。

麻利的伸手,闪电般的缩回,同时掂量了下,分量真重,仆役眼睛掠过惊喜之色,态度立即来了个大转变,笑容可掬道:“难得两位有这份心意,小的怎敢阻拦,宴会才开始而已,二位快些进来。”

望了眼有几分瞠目结舌的青年,韩瑞微笑说道:“兄台,请吧。”

啊,青年立即反应过来,连忙迈步而进,突然意识到,能够进来,多亏了后面的陌生人,又慌忙转身,带着两分窘迫,低声道:“兄台先请。”

读书多了,真是迂腐,韩瑞心中摇头,举步而进,来到了院中,这里已经摆了二十来席,地方尽满,容不下人了。隔着花丛,院中的宾客,却是没有留意,外面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举觞共饮,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兄台,好像没有坐席了。”青年小声说道,别人坐着吃喝说笑,自己在旁边站着观看,还有什么颜面可言。

韩瑞非常淡定,转身看向仆役,微笑道:“不要紧,想必小哥会为我们安排的。”

拿人钱财,为人解难,这是规矩,仆役摸着怀中沉甸甸的物事,硬是找不出拒绝的理由,眼珠子悄悄地转了圈,沉吟说道:“厅里倒是有空席,只是……”

关系还有亲疏之分,宴席自然有上下之别,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韩瑞又握拳伸手,笑如春风道:“这样,就没有只是了吧。”

又是同样的分量,仆役笑得着眼睛都眯在缝里,出手这样阔绰,足够达到上席的标准了,当下也不废话,直接在前面引路,绕过了前院,拐了个回廊,由侧边向厅中走去。

青年随行,可是心中不停的挣扎,犹豫说道:“兄台,这样子,有些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韩瑞随口说道:“你不乐意,那就请回吧。”

青年想要坚守原则,可是考虑到,与前途相比,偶尔违反原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非常无奈,带着几分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随行。

客厅宽敞,布置素雅,也有十几个客人,不过似乎没有开宴,三三两两,各自围成几个小圈子,轻言笑语,颇为热闹。

“你们倒是好运气。”仆役悄悄笑道:“郎君没来,不然我也帮不了你们。”

“小哥,谢了,见到你家郎君,我会向他提议,好好奖赏你的。”韩瑞笑道,拆开珠帘,慢腾腾的走了进去。

“公子真是风趣。”仆役低声笑道,以为韩瑞在说笑,况且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不担心他乱说,看了眼犹豫不决的青年,轻轻的摇头,懒得理会,悄无声息的退步而去,还要看门呢,希望再来头大肥羊……

帘佩叮当,显得有些突兀,厅中众人听到了,不由看去,发现韩瑞的身影,颇为陌生,打量了两眼,却没有在意,继续与身边同伴轻聊。

厅门前的青年见到这个情形,顿时添加几分胆气,深深吸气,学着韩瑞的模样,走进了厅中,下意识的不看众人的目光,径直走到韩瑞身边,局促说道:“这位兄台,怎么称呼,刚才……真是谢谢了。”

“你为我引路,我带你进来,两清了。”韩瑞说道,随意打量厅中的布置,墙上悬挂着字画,隔着远,没看清出自谁家的手笔,侧边立着绣布屏风,上面刺绣着百雀迎春图,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麻雀,栩栩如生,十分精巧雅致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又来了

韩瑞的回答,有点儿不近人情,那个青年顿时觉得有几分尴尬,本想走开,可是见到厅中众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仔细打量,没几个是认识的,立即取消了打算。

见到青年没走,韩瑞好奇问道:“怎么,这里没有你的同窗好友之类?”

“没……”青年窘迫,支支吾吾道:“不过,也有认识的……”

想了下,韩瑞笑道:“不用说,肯定是你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你。”

脸上掠过羞惭之色,又有点儿生气,青年低声道:“想来在下也没有得罪之处,兄台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笑了笑,韩瑞轻声道:“你是否知道,今天晚上,有什么安排?”

这是在试探,青年却没有察觉,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眼前这个同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听到询问,立即眉飞色舞道:“听说,官学的岑先生,城东的刘先生,还有城外的丘夫子……都来了,现在,多半是在内室,与钱主簿聊天……”

其实,见到这么多的青年书生文人,韩瑞也猜测得出来,今天钱家宴会的目的,毕竟时常通信,韩瑞也知道,钱丰身为主簿,负责的是县中教化文政事务,相对刑名、税收来说,自然没有多少油水可捞,这也十分正常,毕竟钱丰初来驾到的,经验不足,自然先负责最轻松的工作,也算是官场的潜规则之一。

不过,科举即将来临,除了官学的生徒名额之外,还要举行乡贡考试,这个时候,负责主持测试的钱丰,想清闲也难,这些青年书生来意,也昭然若揭了,毕竟当年,钱丰也没少做这种事情,所谓风水轮流转,也该到他风光得意了吧。

脑中幻想钱丰叉腰大笑,得意洋洋的模样,韩瑞心中暗笑,也忍俊不禁,嘴角泛出一抹怀念的笑容。

似乎想到什么好事,青年也在欢笑,同时轻声问道:“这位兄台,以前没有见过,应该是邻县而来的吧。”

韩瑞不答,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你自己透露的,外地人,肯定不认得路,不过看起来,应该是大户人家子弟,居然没有来过州城,真是稀奇,年青心中嘀咕,低声笑道:“兄台不必多心,请看左边那个……他是枝江县官学的头名,右边两个,石首县的……”

“你了解的倒是颇多。”韩瑞微笑说道,心里却有几分奇怪,按照青年的说法,这些书生文士,应该就是荆州所谓的才子之流,无论是生徒的名额,还是乡贡考试,都不在话下,跑来这里做什么?

青年苦笑了下,小声道:“如同兄台之言,我认得这些俊才,然而他们,却是没把我们放在心上。”

“唉,也是。”韩瑞故意说道:“以他们的才华,直接前去参加科举,考上进士,也是有把握的,何必与我们争……”

“兄台所言极是。”青年深以为然,无奈之色,溢于言表。

“不过,话又说回来。”韩瑞说道:“考中进士,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华固然重要,但是气运,机缘,也不可或缺的。”

“谁说不是,比如那位。”那个青年,非常的赞同,悄悄地暗示了下,小声说道:“要说才华横溢,大家有目共睹,知道是什么水平,但是驾不住,人家运气十足,自幼结识的同乡是誉满天下的大名士,区区进士,还不手到擒来……”

那个,好像是在说自己,韩瑞摸了下鼻端,不动声色的含糊其辞,敷衍说道:“是呀,是呀。”

说到兴处,青年义愤填膺起来,谴责说道:“更加过分的是,他居然……”

“丘夫子,刘先生……”就在这时,厅外走来几人,一帮书生士子,纷纷围了上去行礼,韩瑞下意识的,躲在青年身后,随之反应过来,自己怕什么,是这个小子,在背后非议自己,按照来说,应该理直气壮,怎么反而心虚起来,说到底,还是暗箱操作,底气不足呀。

韩瑞犹豫不决,考虑了下,觉得,也不用急于表明身份,免得难堪。

那个青年,却是没有发现韩瑞的异常,丘夫子,刘先生几人,应该是荆州的大儒、名士之流,见到他们,如同看到了偶像,青年露出兴奋之意,没有忘记提醒旁边的韩瑞,雀跃道:“兄台,先生们来了,我们也上去见礼。”

“看清楚,挤不进去了。”韩瑞说道,慢慢的回身,却看到进来的几人,已经给厅中的众人团团围住,一点空隙也没有。

真是这样,青年脸上泛出几分懊悔,低声道:“难怪,他们站得那么远,都在厅中侧门附近,原来已经料到,先生们在那里出来。”

“别急,总有机会的,大不了,待会开宴,你上前敬酒。”韩瑞说道,淡淡的安慰起来,轻轻踮脚观看,即使看不到容貌,但是钱丰的身体,太招人眼目,怎么可能忽视,然而人群的中间,却没有他的身影。

韩瑞轻声笑斥:“这个小子,也学会摆谱了。”

与此同时,前面的书生士子,也慢慢的散开,迎着几个大儒级别的老者,来到席间就坐,随之很有默契的,你推我让的,按照才学高低,地位身份之类的,慢慢的落坐,等到韩瑞与那个青年反应过来,人家已经坐好了,就留了两个末席给他们。

潜规则果然无处不在,韩瑞感叹,那个青年却没有怨言,反而带着两分欣然,扯着韩瑞,小声说道:“准备开宴了,我们快些过去。”

末席,之所以称之为末席,位置自然不怎么好,后面是幔布,前面是屏风,烛光昏暗,甚至连盘中菜肴,也看不清楚,不过,好歹也是上席,不比外面的众人,就算是在灯笼下用膳饮酒,心里却想着,如果能够进来,站着也心甘情愿吧。

就在韩瑞来意的揣测众人的心理之时,却听一阵叮咚的声音,十几个婢女双手举案齐眉,盈盈走了进来,莲步款款,身姿婀娜,为首的几个,来到几个老者的身前,轻轻行礼,搁下了美酒佳肴,却步退下。

随之,余下的婢女,犹如花间的蝴蝶,轻盈翩步,在席间穿梭,暗香浮动,眼花缭乱,等到几缕微风掠过,婢女们也退了下去,唯有幽幽清香,残留席间。

见此情形,韩瑞轻轻皱眉忖度,按理来说,连宫廷御宴的场面都经历过了,不过是小小的家宴,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自然不用放在心上,可是婢女表现的细节,却让韩瑞奇怪。

这些婢女流露出来的素质,没有几年的时间,恐怕培养不出来,要是一个两个,倒是可以说是碰巧,让钱丰买到了,但是全部都是这样,那就有些让人难以相信……

旁边的青年,小声提醒:“兄台”

嗯,韩瑞回神,却见众人举杯,在饮开宴酒,也没有标新立异的意思,韩瑞慢吞吞的拿起了杯子,轻轻抿了口,心里自嘲,在京城待久了,不知不觉,心思变重了,总是不自觉,以最险恶的思想,揣度别人。

这种宴会,目的从来不在于吃喝,所以众人表现得温文儒雅,盘中佳肴,再是美味可口,也是浅尝辄止,注意力,全部放在几个老者身上,一些人才子,更是不放过,这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纷纷恭敬的请教起来。

诗赋文章,经学哲理,冷僻疑难,包罗万象,反正按照他们的想法,问题越是高深莫测,越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学问,不同于凡流。然而,大儒就是大儒,不同于韩瑞这种伪名士,无论是什么问题,几个老者轻描淡写之间,就予以解答,那种挥洒自如的气度,扎实的学问,令人折服,惟楚有材,果然不是虚言。

“俗事缠身,来得迟了,请诸位见谅。”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传来,少了几分轻浮,又多了几分沉重。

“钱主簿……”许多人七嘴八舌的叫唤,声音颇为响亮,可是厅中的众人,却坐得十分安稳,没有丝毫起身相迎的意思。这是由于,声音是从厅外传进来的,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就算有上下席之分,但是作为宴会的主人,应该作出一视同仁的姿态。先在外面小饮,而且也不能沾酒就走,那更是失礼的行为,再进来陪同,那就说得过去了。

听到钱丰在外与众人寒暄的声音,韩瑞由衷而笑,看来真的已经不同了,至少在以前,没有这个耐心,现在却十分捻熟,也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

外面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时半会的,钱丰也不能进来,厅中众人也不以为意,自顾举杯相敬,轻抿细酌,或者向席上大儒请教经典,或者与旁边朋友探讨学问,倒也悠然自得,颇有几分惬意。

叮叮,珠帘轻卷,一个清秀的婢女,盈步而来,也不怯场,嘴唇甜笑,走到上席,优雅为礼,白嫩的小手呈上笺纸,脆声说道:“几位先生,外面的客人,作了几首佳作,郎君让我拿进来,给几位先生点评。”

肉戏来了,顷刻之间,厅中众人精神振奋,目光灼热,相互观察旁人,视线接触,好像激起了满天的火花。见到这个情况,韩瑞拿着杯子,悠然抿了口味道清洌绵长的美酒,慢慢的笑了……

第四百三十章 不知所云

就如同武人聚会,必然比试刀枪箭戟,拳脚功夫,鲸吞豪饮,大块吃肉一样,文人之间的宴会,如果没有吟风咏月,那却是少了些风雅,况且这也是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良好机会,厅中的书生士子,怎么可能错过。

乱世以武为重,治世以文为贵,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现在的大唐,可谓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已呈治世之象,文风慢慢开始抬头了,由上而下,李世民以身作则,底下的士绅,豪门大族,民间的士子,自然明白以后的风向。

然而,在重文的同时,也保持了尚武的风气,文治武功,刚柔相济,这才是治国的正理,汉唐两朝,把握得非常准确,然而后面的两宋元明,却因噎废食,走了极端的道路,武人的地位急促下降,贪生怕死,文人不知兵,才有了让人感到耻辱蒙羞的三百年。

即使性情随和,有种随波逐流的想法,可是某些时候,韩瑞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些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责任感,而且创造历史的滋味,真是如履薄冰,汹涌澎湃,惊险刺激……

韩瑞又走神了,幸好,厅中众人的心思,已经不在饮酒作乐上,眼巴巴的看着席上的几个老者,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关注他们手中的诗作。

“尚可。”

“不错。”

“颇为可观。”

几个须发微白的老者,仔细观看外面士子所作的诗文之后,捋着长须,轻轻颌首,评价只是一般,不过也是难得的赞许了。

毕竟,厅中众人,才是荆州才子界的中流砥柱,在州学县学之中,称得上是独领风骚的人物,与之相比,外面的书生士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