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延仁的冷语只让守田利远和岛田两人面上显出些尴尬之色,他们没想到林延仁会说的这么直白。

“林将军,请你相信,日清两国同文同种,我们之所以和露西亚打仗,正是为了保护贵国的满洲不失,这里是亚洲,日清两国同属亚洲国家,互相提携实是份内之事”

岛田连忙在一旁解释了起来。

通过这次简短的会面,林延仁给守田利远留下印象并不算好,也不算坏。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远见,典型的军人作风,不可能成为如袁世凯一样的清国柱石。不过和袁世凯对外持以妥协不同,他热衷对外国人的战争,是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骨子里透着清国式的傲慢。

“应该报告国内,不应加大对义勇军的援助,这支军队和林延仁绝不可能成为日本的朋友”

在离开林延仁的办公室内,守田利远除了对林延仁作出了评价外,同样还对义勇军作出了评价,这支军队或许和许多清国军队不同,但是这个将军实在了太鲁莽。

“粗鲁而无脑”

岛田压低声音对守田说了一句。

“这正是我们决定支持他们的原因,守田,像这种人反而更好对付你明白吗?”

两人朝前走着时,守田利远迎面碰到一名领佩中校军衔的年青军官,这个穿着件皮质大衣的军官有几分面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究竟是在那里见过

“蔡中校”

岛田倒是先打起了招呼来。

“你来,岛田先生”

蔡锷点下头算是打了个招呼,他并未和岛田有多少接触,而是直接朝着司令官的办公室的方向走过去。

“蔡锷,蔡松坡,义勇军第六团团长”

“第六团?是那个袭扰四平街的第六团?”

守田利远不禁一惊,又回头看了那个人两眼,他没想到这个人就是袭扰四平街那支抗俄军的主官。

“没错就是他的部队”

“蔡锷,……他是不是也是陆士毕业的”

“怎么你认识?”

走进长官办公室的蔡锷并不知道在身后,那两个日本人正在谈论着他,之所以来这里却是为了另一件事。

“仁贤,我想知道为什么?”

蔡锷静静的看着面前端坐着的长官,眼前的这位林延仁在陆士高他两界,两人过去虽并不认识,但现在也勉强算是朋友。可在三天前,他接受一个出人意料的命令,他被命令将部队移交给副团长,即刻回司令部。回到司令部他才知道,不仅是他,百里等人在参谋处的被解除职务、在部队的也移交指挥权。

“松坡,庚子时你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在这里……”

林延仁笑看着蔡锷,原本今天晚上要给他们送行的,没想到他到是先来了。

“或许可以流血救民,但真正流血救民的地方,却不在此,所以你们要到其它地方”

他又何堂想放他们走,这一走就是两百多名军官,义勇军七个团,两万余人,仅陆士军官生便多达两百余人,另有五百余名黄埔生,虽说义勇军暂时并不需要这么多军官,但军官从来都是军队的灵魂,优秀的军官更是如此。虽说他不想放,可先生那里却需要一批优秀的军官充实参谋部,那边来了调令,给义勇军补充了两百名黄埔生,可却又抽出了两百六十八名军官,从部队主官到参谋人员,无不是义勇军之精华所在。

“其它地方?”

诧异的看着长官,蔡锷眉头一皱,其它还有什么地方?

“大家都知道抗俄军,可是……松坡,我曾告诉过你,抗俄军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抗击俄罗斯侵略军,他还有一个使命,当时你问过我,我没有告诉你,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抗俄军未来的使命是……”

话语一顿,林延仁认真的盯视着蔡锷,缓缓吐出四字。

“光复民族”

“你们是什么人”

“抗俄义勇军军人”

“什么抗俄义勇军吗?”

“抗俄卫疆、永远忠诚、意志坚决、同心协力”

“是什么让血旗成赤”

“血血血”

“我们如何生存”

“杀杀杀”

“我听不到”

“杀杀杀”

“狗*养的,我还是听不到”

“杀杀杀”

震耳欲聋的吼声在训练场上回荡上,这喊杀声只震的吴佩孚、周少奇等人是心惊肉跳,在今天之前,他们从不曾知道在中国,竟然有一支军队竟然直接将杀人作为生存之道,听着虽是心惊,可军队从诞生以来,不正是为了生存吗?

“子玉,你看……”

周少奇指着不远处训练场边缘的一排士兵,便迈步朝着他们走了过去,吴佩孚也跟在他的身后走去,在训练场边缘,是几十名坐在下,分解武器后在那里保养枪支的士兵。

“干净整洁”

擦着枪机的士兵一边擦着,一边喃语着。

“枪机滑畅无阻,战场拉动,方能杀敌……”

一语一句传入两人耳中,从那士兵保养武器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们保养武器时非常认真,枪握处的深色的汗迹清楚的表明这武器被频繁使用,而枪机却是光洁如新。

“看来枪膛也应该是明亮如镜了”

周少奇在心下猜测着,在左镇时那些士兵虽说也保养武器,但大都限于枪管擦了一擦,至于枪机分解,虽说同会分解枪机、保养,但只有在长官检查时,为体现部队之有素,才会拆下枪机与其它装备一起展示。

一名士兵保养完步枪后,又抽出刺刀加以擦拭,那近两尺长的刺刀只看得周少奇、吴佩孚两人咂目,刺刀与他们常见的刺刀截然不同,刀刃端部肥大,显然比普通刺刀更适砍劈,而背脊锯齿锋利无比,仅只看着那错齿的锯齿,就让人心下生出寒意,在两人被这刺刀惊得有些心惊的同时,周少奇却是从这些武器上看出了一些征端。

枪机近于俄式步枪,六方机匣则改为圆机匣,枪身与俄式步枪截然不同,反倒与德式步枪相近,而刺刀又是这种前所未见的刺刀,枪不同、刺刀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MJ02”

盯着机匣上的型号,周少奇暗暗在心下记住这个型号,路上遭遇的义勇军要么是背着俄式步枪,要么就是日式步枪,而在彰武的义勇军却使用这种步枪,武器往往能透露出一些其它的信息。

而且另一边,又有着让人吃惊的一幕,两排彼此面对的士兵,其中一排挺着上着刺刀的步枪,把刀尖逼近到另一排的眼前,虽说这些人在竭力控制自己,但是吴佩孚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们额上冒着虚汗,甚至于双腿打着颤。

任何一个军人都知道面对刺刀的可怕,尤其是被刺刀刀尖直指时,几能让吓人灵魂出窍,他们这么做显然是为……。

“出刺”

心惊的一声喊,差点没把吴佩孚吓的涌出冷汗来

“杀”

反射着阳光的刺刀伴着他们的吼声,那排手持刺刀士兵怒吼着前踏步一个突刺,刺刀从对面士兵的脖颈侧间刺过,而那些人中大半数显然是被吓到了,身体一软尽然瘫坐了下去。

别说是他们,就是连远处看着的吴佩孚在听着那一声“杀”时,同样感觉到心头一紧,一阵强烈的眩晕,后背发凉,全身的汗“刷”的一下都出来了,在一瞬间他几乎以为这些人是用活人做靶。

“混蛋”

而那吼令的军士,一见大半人都吓的跌坐在地上,立即扬腿朝他们身一个个的踢去。

“你们在这都不敢面对刺刀,等上了战场,训练生怯,笞刑五”

“原来如此”

这会周少奇和吴佩孚他们才明白刺刀逼刺的原因,是为了练这些人的胆子,这胆子是这么练的吗?若是胆小的被吓蒙了乱动的话……两人都不敢再朝下想去,这义勇军的训练未来有点儿太过火了。

两人惺惺的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震惊之色,而在震惊之余却又带着些心颤。

“功节,你觉得的这个训法,有可能在咱们……”

吴佩孚不过是刚一开头,就被周少奇出言打断。

“不可能,这种训练看似颇练士兵胆色,即便是抽调最好的士兵作突刺,可以若是被刺者一不小心,万一歪了脖子,那可就是一条命没了长官们不会让冒这个险的”

周少奇瞅了眼那因面对刺刀突刺脖颈生的义勇军士兵,这会正挺着屁股受着军棍,在感慨之余忍不住又同情起他们来,仅只是心怯跌坐,就被处于笞刑,这种这义勇军的律苛果然……

“哎,若是将来……怕只有自求多福了”

当的周少奇吴佩孚他们两人在这训练场上关注着这些微许并不引人的细节时,守田利远等人却是对射击、越障、刺杀这样训练更有兴趣,于他们看来,或许这才是士兵综合素质的体现,至于那些细枝末节却很难入守田的眼睛。

(原本想实现加更来着,可昨天却是一字未码,再次无存稿了,无语依然在努力码字中,希望大大们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满江红,求月票拜谢)

第165章 东京

第165章 东京(万字更新!求月票!!)

十九世纪中叶起,位于远东的清国、韩国、日本成为欧美列强的急欲撕咬的一块肥肉,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和韩国成为列强半殖民地,英国占领了香港、九龙和威海卫,法国占领了中南半岛和东京湾,德国占领了胶州湾,控制着山东半岛,美国占领了菲律宾,俄罗斯则占领了整个满洲,列强们控制着这些地区,并在庚子之后继续进行扩大势力范围的竞赛。

经过三十年明治维新日本,这个在六年前刚废除列强在日治外法权的国家,同样卷入了这场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扩张的风暴之中,尽管赢得了1895年日清战争的胜利,迫使清国承认藩国韩国的独立,实现了对韩国控制。

而俄罗斯帝国自十七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向东方扩展的延续,是它们所坚持“俄国的未来在亚洲”理念的延续。但对于急欲扩大亚洲势力范围,最终实现“黄色俄罗斯”梦想的俄罗斯帝国,在满洲和韩国的扩张,直接与欲将韩国变为殖民地的日本发生利益冲突。

而对庚子之后,占领了整个满洲俄国,而对俄国的蛮横。要想制止它,只有借助武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为此,需要下决心付出血的代价。其他的国家只是发了一通抗议之后,就听任俄国为所欲为了。

冷静不下来的是日本。俄国如果统治了满洲,日本将受到直接的威胁。但如果要排除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俄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日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另一方面又是强大的敌人。

庚子后,在各国撤军后,为了促进俄罗斯从满洲撤军,日本再次提出抗议,而俄国自持武力把日本的抗议根本不当一回事。不久,俄国占领了中国东北和韩国边境鸭绿江河口的龙岩浦,要求暂借该地,露骨地显示了对韩国的野心。

日本没有把俄国排除出中国东北的力量,但无论如何也得保住韩国,如此才能保全日本。于是开始了外交谈判。然而对方却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响应的迹象。日本还是非打不可了。

但是,天皇并不愿意打。他不相信能打赢。而如若不打,也许会有更加悲惨的结局。日清战争时,也是如此。当时大臣们无视自己,为所欲为,他不中意,也无可奈何。

然而,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他自己经手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就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十一条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第十三条规定:“天皇行使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权。”

在日本国内,向俄国宣战的呼声,又急速地高涨起来。由公爵近卫笃麿首倡,神鞭知常,佐佐友房,头山满等国粹主义者,结成了对俄同志会,掀起了大造开战舆论的运动。帝国大学的七名教授,联名发表了主战论,向国民发出呼吁。对此,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加强旅顺要塞,露骨地显示了霸权意图。

日本政府中,持慎重论者居多。但主战派认为,时间拖得越久,俄国越是加强防备。要干,就趁早干。要看到,对方如此盛气凌人,它侵入满洲,还想伸手到韩国。下一步,就该吞并日本了。

而对国内的气氛,明治天皇正好再度利用他又讨厌又可取的权术:召开御前会议,听大臣们为他决策。仗打赢了,功绩在天皇,失败了,反正他早就不愿意打。

因此,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六月二十三日,举行了讨论对俄开战问题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但是,直到次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的第四次会议上,还是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碧水环流的护城河畔,繁茂的树木掩映着巍峨的日本皇宫,这里是日本帝国的心脏,万世一系天皇就居住于此,雪将繁茂的柏树变成白色的雪树,严寒又令只剩下枝条的树木上长满是冰条,宫墙外二重桥下护城河在寒冬时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许是酷寒之时,在护城河外,偶尔还会有日本人特意来此隔着宫墙向天皇施礼。

在宫墙内,未着冰雪的花园石径上,明治天皇正心绪烦乱地慢步踱着。黑色的和服,在这严冬时穿在身上,并不算厚实,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被心间的烦闷灼得心下躁动起来。新春将致,但是他心中的阴云反而更浓了。

从十天前开始,在对露西亚宣战问题上明治天皇便一直下在茶不思,饭不想的神情恍惚状态中,饭量降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德大寺侍从长也患了感冒,半个多月没来上班,终于并发为肺炎。 天皇为了慰问他,下赐了红葡萄酒三瓶。今天又如过去一样,明治天皇的气色仍是不佳,一整天只不过只是粗粗了吃了几口米饭。

“万一要是败了呢?到时一切就完全了”

明治自言自语着,虽说和十年前和清国的那场豪赌,日本赢了,可那对手是腐朽不堪的清国,可即便是腐朽不堪的清国,在海上赢得也是那么的侥幸,如果清国不是十年未购购,如果他们有一些管退炮,如果……那么最后败的一定是日本。

侥幸赌赢一场豪赌,并不意味着可以靠着那侥幸击败露西亚,露西亚一年可以生产上百万吨钢铁,可以制造战列舰,还拥有被称为压路机的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可可日本有什么呢?

“……日清战争之后,面对露西亚的威胁,我们咬紧牙关扩充军备,好容易才组建到20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