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 第5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语却是让邵振清有些摸不着头脑,远在哈尔滨的陛下如何笼络人心?

“卓如先生,何出止言?”

好奇的试问一句,回过神来的梁启超却是抱个歉对邵振清说道。

“飘零,启超今日还有他事,想来今天只能如此了,他日启超一定宴请飘零,以赎今日慢怠之过,还望见谅!”

说罢,不待邵振清挽留,梁启超便急急忙忙的离开天然居,一出门汽车早已在门外等候了,一上汽车,梁启超便对司机吩咐一句。

“去杨府!”

杨府,在京城内,能称得上“杨府”的并不多,虽说京中亦有几处豪宅门前挂着“杨府”的门牌,可人们顶多是说“巷杨家”,而不会用“杨府”来形容,在京中,只有一个杨府,那是位于紫金山山下的杨府——立宪民主党副党魁杨度的府宅。

不过虽是“杨府”可这杨府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豪华,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四主六厢的四合院落罢了,而且这院子里显得有些冷清,一切陈设简单朴素,好几个房间都上了锁,引人注目的有两间房,一是画室,一是禅堂。画室里乱七八糟地摆着纸笔颜料,墙壁上杂乱地钉着几幅未完成的山水画,有画得好的,也有画得不太好的。禅堂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洁、整齐、庄严、静穆。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纸横幅,上面有十二行字:儒家禁怒,释氏戒嗔,学圣学佛,以此为门。我慢若除,无可慎怒,满街圣贤,人人佛祖。儒日中和,释曰欢喜,有喜无嗔,进于道矣。横幅的一边挂着一串长长的有着暗色亮光的念珠。横幅的下边地上摆着一个又大又厚的圆形蒲垫。禅堂里有两个书架,架上摆的全是佛家典籍。

进了杨府,看到这个禅堂,梁启超却是在心里暗自叹息:

这完全是一副超脱世外的模样,可他真的超出了三界之外了吗?

正这样想着,杨度跨进门,一眼看见梁启超,整个人显得格外高兴;并训斥立即弟弟,大名鼎鼎的卓如先生都不认识,太不应该了。随后才说道:

“卓如先生,不知卓如先生此来是为何事。”

在立宪民主两党合并之后,杨度便“淡出”了立宪民主党,全是一副醉心于佛学中的模样,尽管他被选为立宪民主党副党魁,可几乎从未参加过任何立宪民主党的集会、活动,他有他自己的考量,究竟为何,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皙子啊!”

梁启超连忙说道:

“算算,你我二人,快一年没见了。”

何止一年啊!

心下这么想着,杨度却是含笑不语,全是一副超脱之色,而按他的说法就是。

“如今保皇、立宪民主两党于国会内呈互相监督之势,度使命已成,自当功成身退。”

或这个功成身退,当真是真的功成身退了?

对此,梁启超倒是有他自己的一番见解,这不,碰到这件事,他没想到立宪民主党的上层精英们,而是想到了这位“功成身退”且“一心向佛”全是一副超脱三界外的杨度、杨皙子,对于这位杨皙子,他有着自己的了解。

两人坐下闲谈时,杨度倒是没有谈论政治,而且谈了自己“功成身退”后于家中闭门向佛的一些心得,而与其相反的是,梁启超则现在国家的政局简略叙了叙,虽说看似超出三界外,可是杨度却还专心致志地听,其间偶尔也会问问时局的近况,全是一副超脱之色,可明眼人一眼还是能够看得出来,他对时事如此关注,便知道,他远没有对外界说的那么“超脱”,有些事情,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更何况……

“皙子,你可知陛下与管相都在哈尔滨。”

“有所闻!”

“管相身边的人传出消息说,管相有意制定社会保险法,据称陛下是支持的!”

看似一句谈不出奇的话语从梁启超口中吐出时,他还是注意观察到杨度脸色凝重,双眉紧皱。他接过梁启超的话头说道:

“哦,若真是如此的话,国民有福了,陛下有此之心,于我等国民可是恒古未有之好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岂不若我等生临盛世。”

颇感兴趣的地望着杨度,梁启超看着这位似乎已立地成佛的杨皙子却在心下一笑,“陛下有此之心”,这话里有话啊。

“的确,确实!”

梁启超倒是没有反驳,实际上,这件事,无论怎么看,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他自然的不会说违心之言,可有些事情,并不见得能随心所欲。

“不过,社会保障、保险一事,我国已经争论多年,其阻力大都来自企业,毕竟企业需负六成之责,额外开支实非企业所愿负担!”

对于梁启超的话,杨度却是淡淡地一笑说:

“这是好事,我等身为国家之干城,陛下信任我等、万民信任我等,皆因我等诸事皆以国先,而忘个人之私利,若陛下意欲行此之善政,吾辈自当尽力协助之,到时生有所养、老有所保依、病有所医,值此盛世,岂不是我等之幸。”

虽说他话里话外都透着支持的态度,可梁启超却是显出一副极为钦佩的样子说道:

“皙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说句实在话,知道你已潜心佛门,来直还真担心你会拒绝哩!”

摇着头,杨度却是极为认真的说道:

“卓如先生,如今我的确是全心思在钻研佛典,不过问俗事,但此事关系到亿万黎民之福祉,关系国家千秋之基业,我不能袖手旁观,虽度已跳出三界外,可为亿万黎民之将来,如此之善行,若是行得,岂非行一大善行。”

对于他的这番解释,梁启超虽是感觉有些意外,可他却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便轻声提醒着一句说道:

“皙子,是否听闻秦淮银行准备于广东设立炼油厂?”

听到梁启超提及秦淮银行,杨度却是用异常郑重地口气说道:

“刘夫之魄力,远非寻常男儿所能相比,长时示曾联系,想来夫人意欲于中东开采油田一事怕是已成定局了。”

对于那位刘夫人,杨度倒是有过几面之缘,在听到梁启超提及其时,却知道他为什么会说出这番话来,原因很简单,刘夫人和秦淮银行是立宪民主党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而梁启超的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他一个事实——立宪民主党离不开像刘夫人这样的“大企业家”的支持,准确的来说是“资持”。

“不过,度曾听闻,夫人令其子于公司务杂以为锻炼。”

随后,他又是神色肃然地说道。

“从而以体谅工人之苦,亦只有如此,他日方才会善待工人。”

双眼微微一闭。

“工人之苦,世人皆需体谅,吾辈自应当……加以体谅!”

望一眼杨度,虽说聪明如梁启超,这时亦都不知道这位“假禅师”弄的什么玄虚,只好点头同意道。

“皙子,所言甚是,立宪民主党,立党为公,工人之苦,亦为吾辈之苦,吾辈岂能不加以体谅!”

几乎是从梁启超见了杨度,两人就在那里不断的打着哑迷,这一领袖,一副魁之间的哑迷背后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够真正体谅,可哑迷如此打下去,显然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梁启超而言,他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换取杨度对他的支持。

或许,立宪、民主两党早已合并为一党,从而结束了在国会下院中保皇党一党独大的局面,但实际上,两党合并之后,直到现在仍然在调和整理之中,而在这一个涉及到原则问题的讨论,如果没有杨度的支持,梁启超相信党内很难达成共识。

毕竟这个问题涉及到“取与舍”的问题,可偏偏直到现在,杨度却是以一个“跳出三界”的得道之士,在那里和他打着哑迷,这总归让梁启超有些难办,尤其是在他表示“不会袖手旁观”的意思之后,他不仅没能轻松下来,反倒是更紧张了,因为,到现在,梁启超还没能明白这杨皙子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电子书)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9章 政治之物利至上 卓如却被精卫忽

收费章节(20点)

第159章 政治之物利至上 卓如却被精卫忽

“世界上存在着三大专制帝国——中华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而三大帝国之中,俄罗斯帝国已经随着“二月**”的风浪,化为昨日的记忆,而奥斯曼帝国的末日亦为期不远,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正如战前人们所言道的那样,三大帝国中唯一蒸蒸日上的、政局稳定的只有中华帝国。

而现在,此时,当三大帝国中的两大帝国已经成为历史或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三大帝国中相对开明的,实施着开明专制的中华帝国的未来何去,何从,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其1270万军队的关注……”

《字林西报》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首都内从来都仅只存在一种人,那就是各种各样的政治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总与政治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事实上,正是他们构成了一个国家首都最精彩的一个环章,至于那些芸芸众生的组成——普通的升斗小民,他们往往都被直接无视着,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这些升斗小民。

而在南京,或许这个被西方人称为“传统东方专制与西方代议制相结合的专制帝国”的首都,政治圈子在这里似乎泾渭分明的分划成两个极端,一个是陛下委任官员组成的帝国政府内阁,这个圈子生存着的大都是官僚精英,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们主宰着整个国家的一切,甚至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在特殊经济政策下进行着“统制式的管制”,这些帝国官员们所依赖是帝国行政法律的授权,当然没有人怀疑,他们更多的是依靠陛下的信任。

而另一个圈子,则是在光复战役期间,出于争夺民心尤其是士绅之心组建的咨议院锐变而来的国会,而国会中的则大都是在国内至少是在某一省享有崇高声誉的士绅精英,他们依如过去行驶着监督帝国行政、执法机构的运作,作为监督者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而他们所依赖的是民意以及其身上“民选国会议员”的光环。

而在这两者之上,则存在着一个更为特殊的存在——皇家,准确的来说是皇帝陛下本人,皇帝本人努力维持着两者的平衡,无论是帝国政府,还是帝国议会,无论他们发生多大的冲突,产生什么样的矛盾,皇帝本人凭借着上百万军队的支持,巧妙的维持着国家政局的稳定,使得国家政治,维持着其特有的秩序。

得益的帝国宪法的支持,使得这个专制帝国政治核心圈子,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特色,不过,虽说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政治特色,可是在对于那些民选政治家们来说,或多或少的,他们总希望获得更多,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声望,当然,更多的却是——权力!

这或许,就是政治家的真相,政治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权力!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在立宪民主党总部内,梁启超一本正经地说,

“很多人,曾经对我们寄与很大的希望,尤其是,现在很多加入我党的年青人,更是满腔热情。我今天当着你们的面泼一点冷水,不客气地说,这部社会保险法,不过只是一纸空文而已,何来什么实际作用!”

听着党首的话,汪精卫却是稍做沉默,随后他看梁启超说道:

“卓如先生,你的话也不无道理,可,如果我们反对的话,势力将为授人以柄。”

汪精卫,这位曾经的**党,早在多年前就加入了民主党,正是他的“卖身而降”使得民主党势力大涨,同样也分裂了当初的**党,也正是从那时起,**党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激进者,成为现在的“共和派”,他们信奉中国未来之路在于共和,从而坚定不移的走上推翻帝制的道路,而另一派则走了“监督政府运行、推动国家强大”的道路,相比于前者,以汪精卫为首的这些人,无疑更现实一些,可没有任何人知道,汪精卫的身上曾背负着一个极为“耻辱”的过去,至于那个过去谁人了解,谁人体会,恐怕也就只有他本人才能知会了。

汪精卫的反对,让梁启超陡然变色,他摇着头说道:

“兆铭,你弄错了,这只是一场戏,一场陛下用来收买民心的戏,我们反对的只是戏目,而不是建立社会保障,我们需要的是为工人谋求更多的利益,而不是……”

稍停一会,梁启超以坚决的口吻说:

“或许,我们可以接受那些企业的资助,而且我们的确需要他们的资助,在某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做出适当的妥协,但是,相信我,我不会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

话说到这般地步,似乎已经不需要再说,可是汪精卫却是笑了笑说道:

“先生志节可嘉可佩!”

任何人都能听出汪精卫这几句话有点不大对味,可这时他却又不便发作。

“不为权贵折腰,正是保持着我党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清白。”

面对这句回答,汪精卫却是冷笑道:

“那么,如果我们反对社会保险法的话,那会不会变成我们为权贵所折腰呢?”

“我向来都是支持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现在,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而不仅仅只是一部法案。”

此时梁启超摆出素日里那副政论家、思想家的派头。在杨度那里,他什么都没有得到,而现在,在党内,他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压力。

“此论高明至极,我完全赞同。”

汪精卫立即接言赞同道,

“既然先生支持社会保障机制,那么,在没见到社会保险法的内容之前,就先谈反对,未免也太早了?”

“兆铭,至少,现在我们必要达成一个党内一致,如果社会保险法,无法达到我们之前的要求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反对它,要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缩水的社会保险法,不是用一个缩水的社会保险法,让保皇党去收买民心。”

梁启超的二郎腿在薄绸长袍下跷了两跷,一直以为,立宪民主党都是以“普通民众”的利益代表人自居,也正因如此,早在多年前,他们就参照外国的经验,弄出了一个“社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