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鼎天下-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一旁的刘清早些时候虽然是对席氏母女二人恨之入骨,但方才看见卢胭脂为自己求情的样子,知道她也是迫不得已,心下的怨怼早已烟消云散。听见赵平提起卢胭脂,语气间像是很不怀好意的样子,连忙说道:“仓舒,请你不要伤害胭脂,她——”看见赵平的眼神,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赵平摆摆手道:“你们都误会了某本意。卢家小姐虽然性子娇纵一些,但并无甚罪衍,某连你卢夫人尚且能够放过,你的女儿自然更不在话下。毕竟,她的所作所为都只是受你的支使而已。身为女儿,听母亲的话,自然是没有错的。

某只是觉得,卢小姐不谙武艺,在外面行走实在危险,还不如就留在太原,某还可以——”

席氏一听,忽然大怒道:“姓赵的,你虽然武艺高强,却也休想打我女儿的主意,你就算是杀了我,我也不会把她献给你,供你淫乐的!”

赵平愕了一下,随即冷然道:“某想卢夫人你是想差了。你的女儿虽然也还有几分姿色,但某几房妻妾,又有哪一个比她差了?说句不好听的,以你女儿的性子,就是送给赵某,某也不愿接受,因为她太过刁蛮任性。

不过,方才的事情某也看在眼里了。你女儿虽然不济,总还有一样好处,就是知道谁对她好,而且知恩图报。她能挺身而出为公主求情,就凭这一点,某也不会为难她。

只是,考虑到公主在府中确实缺少一个贴心之人说体己之话,而令嫒又恰好和公主颇为投契,某便决定把她留在公主身边,一则是督促你,不怕你使出什么花样来;二则,也解了公主闺中寂寥。”

席氏有些激动,她颤声说道:“你,你这话说得好听,其实还不是以我儿为人质,借以威胁我?”

赵平干脆给她来了个全盘承认:“夫人若是硬要这般说,也未尝不可。只是,你如今还有别的选择吗?”

席氏还待继续争辩,就听一个声音说道:“母亲,休要再争了,女儿愿意留在太原城中。”席氏回头看时,却见她的女儿卢胭脂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了车,正俏生生地站在自己身后。

赵平“哈哈”大笑,道:“卢夫人,你看,我方才还说你女儿的性子不好,如今看来,她却有一样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直爽,她比你实在直爽多了!”

席氏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之色,忽然咬了咬嘴唇道:“既然如此,便如你之言,我把女儿留在公主身边。只盼你到时候不要失信于我等妇人才好!”

赵平洒然笑道:“卢夫人放心好了,某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信义’二字却无时敢于或忘。只要你卢家以后不在做悖逆我并州百姓之事,某终归会给你们留一条生计的。”

席氏点头道:“那便好,就请小侯爷吩咐下来,小侯爷留下我们主仆几人,想要我等做什么?”

赵平淡然笑道:“也简单得很,你亲自去一趟长安,去告诉李效,就说你们探听到某的父亲最近将要亲赴壶关镇守!”

席氏摇头道:“这等消息没用的,秦王——嗯,李效此人素来小心谨慎,对于这等机密之事一定会派人求证的。小侯爷应该不会以为他在太原只留了我们这几个细作吧?”

赵平神秘一笑,道:“而尽管放心去报于他知道便是,不用怕他求证。因为这是真的,我父亲这几日确实要亲赴壶关!”

第四百一十一章 佳期

公主府。

刘清欲言又止地看着一脸沉肃的赵平,芳心忐忑不已。她见过赵平的神勇,还以为赵平这样的神人,一辈子都不会流血的,但今天她却亲眼看见了赵平流血,而且是为了自己。她很想上前问一声伤势,却终究不敢出言,只好小心翼翼地看着赵平。

正在此时,两名公主府的侍卫扶着一个人走了进来,那人看见刘清,连忙挣脱两名侍卫,一下跪倒,道:“殿下,你没事啊!真是谢天谢地,殿下没事就好!”

刘清连忙温言安慰道:“吴统领休要自责了,今日的事情已经过去,你这就下去好生将息吧!”便命两名侍卫把他扶了下去。

吴森下去之后,刘清就越发局促起来,此时屋内只剩下了三个人。卢胭脂已经成为了阶下囚,虽然她平时性格大大咧咧的,高傲得很,但目前的形势还是能看得清楚的,所以她是一言也不发,静静地站在刘清的身后,一忽儿看看刘清,一忽儿又看看赵平,可以看出她心下实在是忐忑已极。她自然是不会率先开口说话的。

刘清有些为难,只好迎着头破走上前去,在赵平的对面坐下,关切地问道:“仓舒的伤——没事吧?”

赵平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道:“公主尽管放心,某出生入死这么多年,身上的刀剑之伤没有五十也不下四十五了,今日只不过稍稍添了一处而已,何足挂齿?况且,今日的伤,也并不在要害之处,根本只是癣疥之疾而已,某将息几日便会痊可,殿下不必挂齿。”

刘清一听赵平说自己身上伤痕累累,又心疼起来,欲要追问,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芳心一片紊乱。

赵平淡淡一笑,忽然叫来侍儿,道:“某方才临走之时曾命你等备下酒菜,某回来还要和公主一起庆贺新正,你等这便把酒菜上上来吧!”

侍儿答应着去了。

刘清却看着赵平的伤处,有些惶急地说道:“仓舒,你还是先回去找个医士看看吧,你这伤——”

赵平伸手拦住,道:“殿下放心,无碍的。若是这一点小伤就能让我便受不了,某在战场之上,早该死过十回八回了。”

刘清只好看看天色,道:“只是,这天都快亮了!”

赵平有些不悦地说道:“公主敢是不欢迎某在此多呆吗?若是如此的话,某立即就走!”

刘清吓了一跳,急急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赵平截住道:“既然不是这个意思就好,某在这里讨你几樽酒便走!”

过不多久,酒菜便送了上来。那卢胭脂倒也有些眼力,竟然立即去了大小姐的娇纵之气,主动在一旁服侍起赵平和刘清二人饮酒来。她倒酒的动作虽然有些生疏,倒在樽中大半,也洒出不少。不过,赵平望了她一眼,也没用苛责,他端起酒樽,向刘清道:“这一樽,先敬殿下,祝贺殿下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刘清连忙举起酒樽,道:“仓舒客气了,妾身能脱出樊笼,全赖仓舒之力,这一樽应当是切身敬你才是!”

两人便相对饮了一樽。

赵平又举起酒樽,道:“今日乃是——哦,昨日乃是新正,新春又至,某祝愿殿下青春永驻,笑容永存!”

刘清忙举樽道:“也祝愿将军永远神勇无匹,驰骋无敌!”

两人再次相对饮了一樽。

卢胭脂正待要继续倒酒,赵平却伸手拦住道:“公主,你昨夜一夜未眠,这来回百里有余,你既受惊,又受累,身子早该乏了,某这便告辞,你好生憩息吧!”

刘清一愕,没有想到自己方才屡劝赵平先回去寻医疗伤,他却坚决要坐下来喝酒。等到酒菜上来了,才喝了两樽,他便又要走。

忽然,她明白了赵平的心意。一个没有和亲友坐在一起饮酒庆贺的新正便不是完整的新正。赵平其实早有告辞之意,只是不愿让自己的新正之期留下遗憾而已。刘清心中又生出另外一种情愫。

若说方才赵平亲自把她救出樊笼,她的心中所充塞着的,是感激还有因为他受伤而引起的歉意的话,如今就是感动了。赵平的这个举动看似微小,却体现了他的细心,以及他对自己由衷的关怀。

刘清顿时一阵语塞,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待得她回过神来,却看见赵平已经站起身来,正要往门外走去。她连忙也跟着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如此,让妾身送送仓舒吧!”

赵平连忙回绝道:“天寒地冻,殿下还是在屋内呆着为好,出门容易受风寒!”

刘清笑了笑,却没有停下来,而是跟在赵平身后走了出来。而卢胭脂正要跟出去,想了想,忽然又停住了两步,看着两面的两个人,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采。

方才回来的时候,刘清倒也不觉得,此时在屋内呆的时间一长,再走出门外的时候,就感觉这屋外确实有些寒意了,微风吹过,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刮过人的脸面一般,令她不由自主地往后躲了躲。

赵平回过头来,笑道:“好了,就送到这里吧!”转身正要走人,忽然,他像是想起什么要紧的话忘记说了一般,又回过身来,望着刘清。

刘清方才喝了两樽,俏脸本就有点微彤,再被赵平这双锐目直视着,更是羞赧不已,不但脸上的那层红晕渐渐扩散,就连耳根子也变得通红。她羞涩地低下头去,轻声说道:“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

赵平忽然微微一哂,上前一把拉住刘清的柔夷,把嘴凑到她的耳边说道:“后日就是个黄道吉日,宜婚嫁,你觉得后日办婚事会不会太仓促了一点?”

刘清哪里想到一向严肃刻板的赵平居然会有此一问,顿时羞得无地自容,她嘴上嘀咕着说道:“你休要胡说,人家哪里说过要嫁给你了?”

赵平“哈哈”笑着把她搂在怀里,说道:“大后天,某就要出征了,你若是不愿意后日行婚礼的话,就恐这事情就不知道该拖到什么时候了。”

刘清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赵平却笑道:“你放心,某平生经历战阵无数,从来不曾遭遇败绩。这一次以强攻弱,更是志在必得,你不必为我担心。”

刘清这才回想起赵平以往的辉煌战绩,对他的信心重新占据了上风。她忽然一把抽回小手,向屋内跑去。

“那件事,你做主吧!”赵平只听见这随风飘来的一句话。

第四百一十二章 战和

大汉公主下嫁小侯爷为妾室,这简直是破天荒的消息。

这两个人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赵平不说,他乃是太原城乃是整个并州、新州的擎天之柱,百姓们对他的敬仰可谓难以言喻。他要办喜事,百姓们也是跟着欢欣不已。

而刘清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名望,但她的知名度也是极为高的,原因无他,她的身份太敏感了。她是当今天子的亲姐,极为尊贵,却愿意屈尊为滕妾,这不可谓不稀罕。

不过,考虑到刘清的身份,赵平还是决定让她继续留在公主府居住,并不搬进赵府的后院居住,而且这成婚之礼也在公主府中行,不过就是请一种亲朋好友吃喝一顿,热闹热闹而已。这纳妾之礼和娶妻大不一样,并不需要搞得十分隆重,这就足够了。有些人家纳妾,就是派一面轿子把新娘抬进府中便了,更加省事。

只是,刘清终究是公主,大家都担心她心中会有怨怼。以公主之尊为滕妾,这乃是亘古未有的事情,更何况这纳妾之礼还行得如此马虎。不过,今日来赴宴的这些人多半都是并州和赵家关系很好的名流还有赵平的一众得力手下。他们都是正在赵平的角度为此事担心的,却并没有多考虑刘清作为一国公主,流落到这个地步的感受。

但很快,刘清的亲自出面粉粹了他们心中的这种担心。只是刘清笑靥如花,仪态大方,一身的艳红色新装披在身上更添喜庆之气。大家开始还以为她是强作欢笑,但待得看见她端着酒樽向自己走来,频频劝饮的时候,他们才赫然发现,公主的这种欣喜居然是出自内心的,此时大家心中对赵平的佩服真可谓五体投地了,这种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大家放下顾忌,开怀畅饮,这一夜果真有好几个人醉得趴下,不过也正是这些人等癫狂才使得这个本来并不甚热闹的酒宴变得热闹非凡。

长安。

过去的一年对于李效来说,实在是丰收的一年,他的军队往东、南、北三个方向不住地开疆拓土,已经为他打下了一个莫大的疆土。天下十三州之中,已经有凉州、雍州、司州、兖州、青州、徐州这六州的全部地盘落入了他的手中。他同时还握有荆州北部的广袤地盘。可以说,天下之地,已经有将近一半落入了他的势力范围之中了。

如今的他,说兵威可谓四海皆知,气焰之强劲,一时无两。

当然,一切都是有利就有弊,世上不可能总是好消息,坏消息总是一直伴随在好消息的旁边的。

如今的李效,地盘太大了,虽然军队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但多半不是嫡系军队,这些军队可以用来打小战,却不能用来打恶战。因为他们的人心尚未归附,效忠之心还有限得很,上了战场难免左右观瞻,不会死战。一旦战局不利,他们就会率先撤退。

但是,李效一时之间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手下的将领就只有这么一些,要统领这些兵马,就必须要使用很多的降将来统领他们的原来兵马。这些军队,在战时可以为偏师,可以为运粮军,却不可以作为主力。

而且,他的军队也不止有这么一个问题。由于常年征战,他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人困马乏了,军中已经普遍滋生出了厌战之心。李效自己就是带兵出身的,据他自己所见,若是现在把他的所有嫡系军队都派上战场,除了他最精锐的西凉铁骑,其他的军队最多恐怕只能发挥出七成的战力。

除了军队之外,他的最大问题来自于民政。他的通知的这几个州,西凉乃是蛮荒之地,自来贫瘠。中原的几个州本来都是富庶之地,只是经过这几年的战乱之后,已经早非当年度繁盛景象了,到处田地荒芜,民生凋敝。这已经激起了很多次的民变,虽然都被一一镇压下去了,但地方上的贼寇之势却还是一日比一日盛,有些比较偏远的地方,甚至官员都要受到强人掣肘,时时向他们献上方物、财帛以求得平安。

这些问题,李效当然是要想办法去解决的。但说实在的,他自己并不擅长民政,而且他手下也缺乏擅长民政的才俊。而且解决民政的问题就像是治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汤药、经常将息调养才能渐渐有起色。就算是有通天彻地之才,也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将这个问题解决掉的。所以,这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他一直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治下的百姓们一拨一拨地向并州逃难。虽然他也下令严禁,并且对于被抓到的逃难者一概除以重刑,但那些穷得绝望的百姓们死且不惧,又何惧酷刑?这逃难的势头根本不是政令所能阻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