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鼎天下-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平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步向前方走去。此处依山傍水,林木颇为茂盛,已近冬天,树上落叶簌簌,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踩在脚下“沙沙”作响。

赵平本身并非一个有野心的人,也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想法。再加上他的师门武功最注重心境,因此,他所向往的生活是闲适、恬淡的。

无奈出身于世家,由于爷爷曾官居总督,父亲也任过卫尉,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因此家人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自小便受到了系统严格的训练,军事、政治、礼仪、文学、历史等等,甚至天文地理都有很深的研究。

世家的优势在这里便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只是新兴的世家,但由于赵麟的影响力,因此赵平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资过人,也造就了赵平这个卓越的人才。

细论起来,赵平一族与晋阳赵氏的根本没有什么氏族宗亲关系,只是同时姓赵而已,论世系的话恐怕也只能在远古的宗谱之上才能找到一丝关联。

若不是赵麟战功赫赫,累官至总督一职,晋阳赵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继续巩固在朝中的地位,这才说服赵麟的长兄,将赵家并入晋阳赵氏中的话,他们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关联。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不仅大大的出乎意料,更远远的偏离了预期的目标。赵平并不了解当年的那些恩怨,叔父兵败、父亲罢官时,他仅仅稚龄,而且平日里家人也从来不在他面前提起当年的旧事。

但凭借他过人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感觉,仍然让他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叔父兵败、父亲罢官,自己家族的盛极而衰等等的一切原因,隐隐约约的指向晋阳赵氏当代家主赵昕身上!这个发现让他极为震惊!经过再三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查访,赵平更加坚定了自己开始的推测。为了不使家人担忧,赵平极为小心的掩饰着自己的调查行动。

诚然,赵平生性淡泊,没有野心,但却不代表他对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特别事关自己一家的荣辱,他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当年就是赵昕原因,导致了自己家族的巨变。况且就算能够证明这是真的,以目前赵平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晋阳赵氏。因此目前只能隐忍!

不知不觉间赵平已经离开营地很远,此时已经入夜,一轮弦月早早的挂在了天心,散发着淡淡的光晕,是时夜凉如水,阵阵冷风袭来,发出如啸如泣的呜咽。

繁星点点,冷月清幽,凉风漫卷。马匹不时的响鼻与呜呜的风声相合,颇显肃杀。赵平此时神思涌动,或许是白天郑裕的一句无心之言触动了他心底那处强自压抑的心怀。

在外人眼中,他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少年成名的军事天才。仅仅是晋阳赵氏这个光环便可以让大多数人仰视了。晋阳赵氏是后汉王朝硕果仅存的武勋世家,相比那些或归隐或湮没在后汉王朝历次政变倾轧中的世家,晋阳赵氏却自后汉王朝昭烈皇帝起便屹立不倒,堪称奇迹!

对于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家族而言,自然少不了权力的争斗、倾轧,无比荣耀的光环之下是血腥与暴力充斥的赤裸裸的争夺。这是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的。上至皇权,下至族权,上位者永远只能有一个,觊觎者却总是不乏其人,每一次权力的更迭都是一个血腥的排除异己的过程。

世系推官制的实行,使得世家的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而后汉王朝的最近几代君主也都是昏庸无能之辈,根本无力与势力剧增的世家士族相抗衡,地方政权甚至是边军的兵权都被世家士族牢牢的把持,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力根本可以忽略。

这些都标志着皇权的没落,因此借李效起兵的时机,控制着地方军政大权的世家门阀纷纷自立。

第七十七章 夜谈

晋阳赵氏当然不会错过如此大好时机,不过在与吕原争夺并州的较量中惨败,究其原因则是吕原得到了以赵麟为首的并州军方的支持,军方也趁此良机独立于并州政权之外,自成一系。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晋阳赵氏毕竟是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门阀,而吕原却只是新兴的世家,底蕴远不及赵氏,吕原也不过是凭借军方的支持暂时压制住了赵氏而已,显而易见,吕原与赵氏之间必然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

相比于这些大权在手,支配地方世家门阀,郑家能够通过数代人的努力,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实在是堪称奇迹!通过一路上的相处,并未将他视作外人的郑氏兄弟详细的向他介绍了郑氏的发展历程,吕原正是郑家依附的对象。

赵平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想起了与郑氏父母会合时那些突然出现的黑衣人。当时因为纷纷扰扰的杂事便将此事放下,一路之上却也没有很好的机会与郑裕深入的探讨此事。如今看来极有可能是晋阳赵氏派出的杀手!

此番不仅破坏了赵昕的好事,还斩杀了他十几名高手,以赵昕的为人根本不可能善罢甘休。也罢,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赵平将心中的顾虑抛开,身为大好男儿,自当快意恩仇,俯仰不愧于天地即可,怎能为外物所羁绊?若是任人欺凌的话真是妄自为人了!

赵平仰天长叹,夜色似乎越发的深沉了,不知何时天空中的繁星已经隐去,就连那轮还算清亮的半弯弦月也若隐若现起来,大片的乌云开始笼罩着本就黑沉沉的夜空。要下雨了,赵平收回自己的思绪。

细说起来,这一路之上他们还是颇为幸运的,虽说是雨季,可能是应了兵荒马乱的年景吧,今年的天气偏旱,虽然下了几场雨,却并未对他们的形成造成阻碍。

眼见雨意渐浓,赵平转身往营地走去,刚走到营门外,却见郑裕在郑行、郑锐的陪伴下正在查看着什么,郑行眼尖,远远的望见了赵平,与郑裕打了个招呼后便迎了上来。郑裕与郑锐也停下了手边的事务,远远的迎接。

赵平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对迎上来的郑行点了点头,却也未曾多言,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况且赵平并不想参与到郑家的家事中去。

转眼间二人便来到郑裕身旁,寒暄一番后,郑裕说道:“愚兄独自一人在营帐之中颇感烦闷,便出来透透气,本想寻仓舒一叙,不想去了你帐中后才发现仓舒你也不在。愚兄无法,只好随意走走,不想遇上了正在巡营的锐哥、彦明二人,便与他们一起,也算是散心吧。”

说着打量了一下赵平,有些迟疑的问道:“莫非仓舒有什么心事不成?”说着呵呵一笑,接着说道,“仓舒莫要多心,只是你平时若有空暇多用以研读兵书,极少外出缘故,愚兄才有此问。”

赵平闻言笑道:“兄长多虑了,小弟只是闲极无聊,于是随意走走。”说着抬头看了看天色,“这雨一时半会怕也不会下,若是兄长不觉疲累,就由我等陪兄长走走。”说完将目光落在了郑锐、郑行身上。

郑锐无论何时都是以郑家家仆自居,自然一切以郑裕的意见为中心,而郑行却是闲不住的人,更加不会反对。四人商议已定,便出了营寨,漫步而行。

几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一路之上的行军之事,以及当前的时局和郑家即将定居的并州。对于即将定居的并州,郑裕的了解仅限于道听途说,并没有客观、翔实的了解,因此便请赵平这个土生土长的并州人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赵平自然不会推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见解和盘托出,赵平实在是堪称博学多才,从历史到现在,自居民到政局等方方面面,给郑裕等人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并州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夏时为冀州之地,周朝复又分置并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

汉武帝元封年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并入冀州。三国鼎立时,魏国复置并州,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六郡,仍治晋阳。朔方、云中、五原、定襄四郡因战乱之故,被北方异族趁机占据,如今成为了鲜卑的属地。

后汉一朝沿用魏制至今。并州聚居着匈奴、鲜卑、羌、乌桓等众多异族。这些人一是迁入,如鲜卑、羌等;二是武力占领,如匈奴、乌桓。匈奴一族经过春秋战国时的赵国、秦汉历朝来以及百年来鲜卑的征伐,已无力立足,只得大举迁移,据说迁往了极西的大秦等地,剩下的一些不愿离开的便留在了并州等地。

异族迁入并州的原因主要是并州地区特殊的地理形式。并州地区地势险要,同时又靠近边塞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和中转站,并州地区建立了以晋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内外交通便利,是北方各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而且,并州地区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地方,气候、水土、风俗人情等都与塞外相近。自然便留在并州,为适应中原生活、文化做好准备。

此外,也有异族自身因素。北方少数民族迁居并州地区,是由于其内部发生政变,对权力的争夺削弱自身的力量,其中的一部分为了寻求保护,叩塞称臣,入居中原。

如匈奴因五单于争位,造成匈奴分裂,加之鲜卑的兴起,削弱了匈奴的力量,南匈奴内迁,散居边郡,蔓延于并州地区。

乌桓也是如此,至于鲜卑人,大多是被拓跋鲜卑吞并的东部鲜卑、河西鲜卑的遗民,他们不承认拓跋鲜卑的统治地位,但草原之上却又没有了他们的立足之地,因此其中的一部分迁往并州,谋一处立足之地。

第七十八章 追兵

对于这些异族移民,后汉王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仅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还分给土地,一切与汉人无异。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进入并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原来的畜牧业,为并州地区的畜牧业繁荣做出了贡献,不仅为并州及后汉王朝带了大批优秀的战马,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经过赵平的这一番介绍,郑裕对并州的了解加深了很多。眼见天色已晚,雨意渐浓,遂各自回帐休息。赵平回到帐中,却是再也难以静下心来。

拓跋鲜卑三年前统一了东部鲜卑、河西鲜卑、匈奴、乌桓诸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以高柳弹汗山为鲜卑王庭,定国号为燕。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并州便成了鲜卑的主攻之地。

虽说作为边防重镇,并州北有长城,东临太行,西靠黄河,鲜卑若想入侵,仅有强攻雁门一途。但并州却是地广人稀,士民仅有三百万余众,加之一些异族的迁入,更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毋庸讳言,游牧民族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华夏帝国的心腹大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性注定了他们掠夺者的本质,他们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无休止的劫掠。

朝不保夕,靠天吃饭的他们根本没有抵抗天灾的能力,因此,农耕文明建立的城市自然便成了他们掠夺的目标。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是一对永远也无法调和的矛盾,只有彻底消灭或同化一方,这种矛盾才能解除。

鲜卑正是这样一个民族,在统合了东部鲜卑、河西鲜卑、匈奴、乌桓的残部后,拓跋鲜卑成为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强大部族,形成了西至阿尔泰山,东至大海,北至丁零、坚昆二国一线,南至雁门的广袤地域。

作为一个颇有雄心的首领,拓跋鲜卑的皇帝拓跋宏充分的整合了各族的势力,学习中原的先进政治、文化,定都建国,确立君权,逐渐稳固了拓拔一族对这片广袤的土地的统治。

面对这样一个由游牧文明逐渐向城市文明转变的民族,中原地区的富庶与辉煌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他们。鲜卑立国时的国策便是占领并州,以并州为平台,徐图冀州、幽州,进而南渡黄河,占据整个中原。

在这一国策下,并州所受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两年前的一战虽然令鲜卑伤了元气,却也仅仅延缓了鲜卑的中原攻略。

本来对并州来说,这两年是绝好的发展时机。但吕氏与赵氏间的争斗却耗空了并州的力量,待几年后鲜卑恢复元气后,铁骑南下,兵锋所指之处,被内斗耗空了力量的并州能够抵挡吗?

赵平心中暗暗叹息,对鼠目寸光,只知内斗的吕、赵二族着实的鄙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这点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真是妄称世家了。

这一夜便在赵平的心潮起伏中度过,第二天寅时,众人准时启程。对一直跟在身后的袁七一众,众人也懒得理会了,只是派出了斥候严密监视。

虽然离壶关越来越近,但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赵平等人丝毫不敢大意,一路行来谨慎异常。行军时枯燥乏味的,而且劳累,他们一路行来已有两个多月了,行程千余里,所到之处多半萧条凋敝。毕竟天下大乱已起,对于百姓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纷纷迁移到了他们认为战火波及不到或者暂时没有危险的并州、益州等地。

虽然只是诸侯间的战争,论规模只是发生在少数地方,但不要忽视任何一场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力,战火所到之处,疾病、瘟疫频频发生,土地荒废,城市毁坏,人口锐减更是不可避免的,“生民百遗一”是最佳的写照。

相形之下,幽并冀益四州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相比于青徐兖扬雍凉等州的战火频起,这四州特别是并州、益州简直就是天堂了。

并州只有鲜卑、羌族的小规模袭扰,在雁门太守马焕的守卫下,基本可以无视。而益州更是平安,南方诸族早在立国之前便被诸葛武侯平定,经过近二百年的融合,南方诸族已经成为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益州路途艰险,因此大部分的百姓都选择并州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一路之上,赵平等人遇上了大批的移民,甚至连一些冀州百姓也开始往并州迁移。

如果吕原能够抓住这个良机,颁布有效的法令安置这些移民,无论是对并州还是对这些移民都是好事!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