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建成没有想到,封德彝在李世民面前出了许多针对他的阴损毒计;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封德彝在李建成面前数落最多的就算他。同样的李渊照样没有想到,对他百般奉承,说大唐父慈子孝兄弟齐心的封德彝,背后一个劲的调唆他两个儿子内斗。
  最让人称奇的是,身处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这些精明的人士当中,封德彝的阴险面目居然一直没被识破。
  最后李世民当了皇帝,还很可笑的对封德彝大加封赏,认为他是有功之臣,提拔他当宰相,毫不知道坏他最多事情的就是封德彝。直到封德彝死后多年,李世民才意外得知自己器重信任的封德彝是条白眼狼。
  结果可把李世民恶心的……
  罗士信道:“在如何狡诈的人,都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封德彝在陛下决定召请太子的时候,暗中传出去了一封信。除了传给太子,还会是谁?”其实他是满口胡言。封德彝此人谨慎细微,如他这类人不会轻易露出破绽把柄的。
  不过罗士信知道的是李世民这次计划很大程度是因为封德彝暗中搞鬼,才功亏一篑。
  他早就想提醒李世民要小心这个变色龙,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理由,念着封德彝一时也没有掀起风浪,也别憋着没说。
  “可恶!”李世民自不怀疑有他,心中暗叫“好险”,原本他是打算将封德彝也拉入计划中来,向他透露一点东西。不过在之前得到了长孙氏的提醒,一时也没说。若不是今日罗士信今日之言,他真不定一个冲动就对封德彝说了。
  现在想起自己对封德彝的信任,顿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向来心高气傲,对于自己的人认识人的本事颇为自信,今日却有种让打脸的感觉。
  “这种小人饶不得他!”
  李世民沉声道:“好在大将军发现了封德彝的真面目,此行陛下带来的几位老臣,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裴寂、封德彝两人。裴寂此人亲善太子,再加上一个封德彝,很可能坏我大事,此事当需慎重处理。”顿了顿,他又道:“至于你说的再闹大一些,可有什么提议?”
  罗士信沉吟道:“杨文干此人我不太了解,但是他虽官居庆州都督,履历上却没打几次战,应该不是很得军心。真刀实枪干起来,估计也就是三两回合就搞定的事情。这掀不起风浪,意味着很容易压制,事情闹得不大,太子的罪过就越小。以陛下对太子的器重,殿下未必就能如愿。”
  其实罗士信这是说的好听的,历史上杨文干更是不堪,起兵初声势还挺大的。
  结果,李世民一出战,杨文干的麾下听说对手是大唐战神李世民。好了,直接将杨文干的脑袋砍下来,送给了李世民。杨文干事变,就平定了。
  “杨文干无能,但李艺却不可小觑,至少在用兵上,还是个人物,有他加入,事情会闹得更大一些,成功的把握也就更足了。”罗士信给李世民当起了狗头军师,说着还咧嘴一笑:“当然,我不否认。李艺这老家伙处处害我,我早想给他一刀了。于公于私,都应该拉他下水。不过最好别过了火,玩火**可不好玩。”
  他只是提议,真正的操作还得看李世民的谋士团。
  “哈哈!”李世民大笑了一声,道:“就凭两个不知兵事的家伙,何惧之有!”张扬钟带着几分不可一世,说着拍了拍罗士信的肩膀道:“此事若成,大将军功不可没。”(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到!


第二百六十七章 无脑护犊

  仁智殿。
  李建成布衣素服,独自一人跪伏在李渊面前。
  面对当前死局,李建成终究选择了最明智的决定,单人上山而大打亲情牌。痛哭流涕之余,亦将自己投之于地,以正清白。
  李渊始终是李渊。
  那个无脑护犊的李渊。
  在接见李建成的时候,李渊特地让他的心腹裴寂前去山下审问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等人,用李渊的原话就是“这募兵谋乱的主意,到底是哪个贼子怂恿的!”
  这在明白不过的一句话,足以证明李渊依旧想保这个意图造反的儿子。
  整个仁智殿除了张忠就没有其他人了:张忠是李渊为唐公时的家内老总管。太原起兵,张忠福侍奉着老主人一路征战下来,算积军功早已脱了贱籍。但因他深悉李渊起居习性,李渊亦不顾朝臣微辞,命他为三品殿中监,总领尚衣、尚食诸奉御,依旧当任服侍皇帝的管家。
  对于张忠,李渊对他的信任更胜于老朋友裴寂。
  李建成声音沙哑,还带着哭腔,“父皇高高在上,不知儿臣心中苦闷。儿臣虽为太子,但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日夜食不知味,睡不安寝……每每想到二弟坐拥天下兵马,而我一个太子却不得军心……”
  “荒唐!”李渊听极于此,勃然大怒:“你身为太子,竟然忌惮自己的同胞弟弟,为之食不知味。睡不安寝?这是什么可笑道理。”
  李建成似乎也是惊悸过度,半晌才有动静,但片刻跪伏着向前爬了半步。似乎鼓起勇气道:“那只是父皇认为而已,而今长安四处有人传言说二十六年前母后在关中武功诞下二郎时,有二龙戏于馆外,三日乃去。二弟四岁时,又有神人前来相命,说二弟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长大后必能济世安民。故而取名世民……”
  李渊先是一阵错愕,随即“哈”的大笑起来:“荒唐之极,二郎出身的时候你已十岁。还能忘了不成。那一年是文帝开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日,李家别馆,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路。除了门口的老黄狗。牲口都没有一只哪来的双龙。至于世民,这个名字确实取自济世安民之意,可那是你母后对儿子的小小期望。至于什么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更是荒谬之极。二郎小时候在顽皮不过,哪一天不溜滚打爬的,脏的跟小乞丐一样。作为长兄,你看着二郎长大,竟会相信这个?”
  “儿臣确实不信!”李建成愤然道:“但是父皇有否想过。这等大谬不经的谣言,为何能在京中广为流传?”
  李渊错愕语塞。
  李建成叩首道:“有许多话。儿臣实在是不吐不快。二弟功盖天下,声望早已凌驾我这个大哥。父皇对他更是宠爱有佳,天策上将军、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十二卫大将军。不但是武官第一把手,还是文官第一把手,更兼掌国之征讨,手握天下兵马大权。自古到今,除了曹操、司马昭之类权倾天下的乱臣贼子外,有谁拥有如此权力?”
  李渊怔怔的看着李建成,失望道:“在你眼中二郎是曹操司马昭之流的乱臣贼子?”
  “自然不是!”李建成断然道:“但是人言可畏,人心可畏。作为皇子,自古到今谁又能不想成为皇储?更何况二弟雄才伟略,野望颇大。他身经百战,麾下有上百员乐意为他至死的虎将。后来又弄出的文学馆,世人皆称‘入文学馆如登瀛洲’,致使山东、江左文人趋炎附势者,如过江之鲫。试问谁不想坐拥从龙之功,谁不想成为天子近侍,以跃龙门。谁能保证手握天下权的二弟经得住小人劝说的诱惑?父皇难道真的敢说一句,二弟无争储之心?”
  李渊再度哑然,作为皇帝,掌天下之舵,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这权势的诱人。
  沉默了片刻,李渊突然气笑道:“看你这振振有词的,还是父皇的不对了?”
  李建成忙道:“儿臣断不敢有此念头,只是这些年一直被逼迫得苦,因为二弟势大,君心不负……便不由听了下属挑拨,想着手里若多些兵马,一边可以更好的抵御突厥,另一边京中有事也可调进来抵挡……除此之外,儿臣绝无半点意想。儿臣也知道,仅凭这些以足够处死,请父皇降敕……发落,儿臣罪有应得无怨无悔。但弑君谋反,便屈死了也不敢认这罪名!”
  李建成说完这些瘫倒在地,身子簌簌发抖。
  李渊看着自己这最为放心的长子,千言万语,只换做身为父亲的一身长叹:“幼稚!愚蠢!”
  李建成听到此话,心中大石落地。
  “作为大唐太子,地位越重,责任越大。而你都干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募私兵?上千个死士,能干什么?更好笑的是你挑出来办事的人,直接办到父皇这里来了。你让父皇……怎么放心将这锦绣河山,亿万子民交给你……”
  顿了一顿,李渊一挥长袖道:“来人,将太子压下去……张忠,你负责看住太子,只给粗食与水,保他不死便可。”
  “是!”张忠恭敬的来到李建成的边上,平静的说了一句:“太子,请。”
  李建成失魂落魄的走了下去。
  孤零零的大殿只有李渊一人,仰头看着精美的屋顶,涌出一股孤家寡人的感觉,心中念道:“天衣无缝,天衣无缝!二郎啊,真是好手段……”
  缄默了半响,李渊想叫裴寂、封德彝前来议事,但想到两人被让安排下去审问李渊的一干谋士了,对外叫道:“来人,去将平阳、罗士信给请来。”
  “父皇!”平阳先到一步,“大哥怎么样了?”
  李渊看着眼睛略微红肿,一脸担忧的平阳,在这种情况下,难得的露出了一个笑容:“放心吧,你太子大哥虽然糊涂,干了蠢事,但父皇相信他决不至于行弑君谋反之事,会给他一个清白的。只是他太蠢了些,给他个教训吧。”
  正说间,罗士信也赶了过来。
  “朕并不相信太子谋反,这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让太子与杨文干当面对持,方才能以事实证明一切。朕欲派遣使者去招杨文干来此,为了避嫌,最好避开与秦王关系密切的人,你们可有好的人选?”
  罗士信略作思考道:“司农卿宇文颖带与齐王殿下关系密切,与太子殿下交好,应该是个选择。”
  李渊眼中一亮,宇文颖也是他所信任的大臣,当即笑道:“真是老糊涂了,朕竟然将他给忘记了。”
  当下李渊将宇文颖请来,让他马不停蹄的去请杨文干、
  此时在山脚下,也正上演着一处舍身救主的一幕。
  太子中允王珪,这个李建成的第一谋士跪伏在裴寂、封德彝面前,高声道:“臣身为东宫官属,未能尽到拾遗补阙、佐赞弥过之责,使得太子监国出此纰漏罪该万死了。请裴老、封老转告陛下,太子仅有失察之过,是臣处事不周,以致大过酿成,愿伏法于陛下,万万不可累及太子。”
  李建成礼贤下士,同样也有愿意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存在。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五人便是其中最忠于李建成的。
  一个个如王珪一般,俯首认罪,愿意为李建成承当过错。
  裴寂、封德彝彼此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自庆幸,好在东宫也有一些忠贞之士,了却了他们的担忧。
  李渊派他们前来,说了一大推话,但一个“查出怂恿者”,表明一切,全然透着一股回护儿子,欲拿外臣顶罪的意思。
  裴寂、封德彝老奸巨猾,如何听不出来。
  他们与东宫关系不错,若东宫一个个不识趣,让他们逮一个问罪,还真不知如何选择。现在一众人都愿意为李建成顶罪,他们的任务就轻松多了。
  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五人也松了口气,能够为李建成顶罪,也就意味着李建成并无异样。
  一切都在李渊的掌控之中。
  最初李渊并没有意识到这次事件与李世民有关,只是单纯的想保住李建成的命,哪怕李建成真有杀他之心。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不愿自己的儿子死在他的命令之下。
  但随着与李建成的一番交谈,他察觉出了李世民那淡淡的野心。
  固然李世民隐藏的很好,但是这种事情除非你不做,做了就别想瞒的住。李渊原来是没向那方面去想,让李建成一点,幡然醒悟,会意过来:原来一切都是老二在作怪。
  想着权力的巨大诱惑,李渊也狠不下心来责怪李世民。
  现在就等杨文干的到来,然后将此事戏剧性结束就是了。
  至于接下来如何处理他们两兄弟的关系,等回长安再说吧。
  李渊头疼欲裂的想着,他怎么也料不到这次避暑,竟然造成了如此不可收拾的局面。
  ……
  李渊想的还是太美好了!
  很快他就得到了杨文干的消息。
  杨文干在庆州起兵造反,大军直逼凤凰谷而来。(未完待续。。)
  ps:  12点前,还有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易储之念

  杨文干反了!
  李建成对于杨文干推心置腹,将他从一个小小的东宫护卫头子,提拔成了总揽庆、原、缘、会、宁、泾、陇七州军事,守卫大唐北疆防线,可谓恩重如山。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叫尉迟敬德,更不是所有人都叫程咬金。
  尉迟敬德对面李建成的拉拢,言辞拒绝。程咬金更是,李建成欲斩断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请李渊下旨,将程咬金调离长安,去康州当刺史。程咬金二话不说,拿着圣旨找到了李世民,在他面前将圣旨给撕了,冒着全家砍头的危险,抗旨拒绝,依旧跟着李世民。
  宇文颖是太子的人,他奉命去请杨文干。
  依照李渊的用意是将杨文干以圣上召见,查问布防突厥为由,将他诓骗到凤凰谷。不管杨文干那厮有没有反意,先控制起来,卸了兵器,再来说话。
  只是宇文颖想法不同,这到了庆州都督府,他没将自己视为外人,很直白的将太子李建成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杨文干。
  宇文颖以为杨文干是李建成一手从最基层提拔出来的,对于李建成应当是忠心不二,一听李建成都陷入如此绝地了,会二话不说马不停蹄的去帮助李建成洗脱罪名,去救李建成。
  但是宇文颖想的太天真了。
  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忠心不是靠利益来衡量的。
  尉迟敬德、程咬金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固然是因为他们为人重情重义。李世民对他们信任有加,更多的是战场上累积下来的深厚情义。
  李世民每战必前,而尉迟敬德、程咬金作为统军护卫。哪里少的了他们。彼此在战场上一同扶持,生死与共,这种历经过生死累积下来的情义,才是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