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提前了两年成为了大唐太子。李建成也因他的关系得到了幸存。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突厥。因为他的存在,突厥可汗颉利屡次受挫,威望声势大不如前。前不久李世民更是挑唆了颉利与突利的内斗,造成了突厥的分裂。
  现在的情况可比历史上的局面好上一百倍,不用再为秦王党与太子党的内乱而烦忧,亦不用担心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写下一笔渭水之耻。
  对于当前的局面,罗士信作为一个后世人都万分满意,李世民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人,难道还不知足吗?
  “不错。形势实在是太好了。”李世民对于罗士信的答案异常的满意,重重的点头道:“大将军便如我的福星一样,自得到大将军的投效。一切都变得异常顺理。很多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发生了。太快太突然也太顺利,以至于很多事情都有些措手不及。”
  罗士信细细想来,还真是如此。
  整个事情就算是始作俑者也意料不到这一切,李世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我原以为要过个六七年休养,我大唐方有足够的实力深入草原与突厥一战。以现在的局势看来,最迟不过三四年。我大唐必将与突厥一争高下,我所烦心的便在这里。”
  三四年!
  罗士信估算了一下,还真差不多。历史上李世民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突厥颉利趁着李建成被诛杀,李建成布下的北方防线动乱之际,十数万大军一举突破边疆防线。兵临长安。李世民不得不与突厥定下便桥之盟。引以为耻,最终分化突利颉利,在贞观四年一举灭了突厥。
  “这应该是好事吧!”罗士信一时间没能体会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摇头道:“这少了三四年的发展,提前了三四年,未必全是好事。大将军可知秦为什么能一统六国,汉武帝凭什么能驱逐匈奴,成就不世伟业?”
  “自当是他们雄才伟略,有着足够的雄心魄力。”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答道。
  “此其一也!”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真正关键的在于经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连续四代都是杰出的帝王之才,其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固然是平庸之辈。可是吕不韦的崛起,让秦国稳重了强国之态。反观中原六国,醉生梦死勾心斗角,相互尔虞我诈。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一国之国力,以可当六国,除了秦国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动不动的就拿出六十万大军出来?两次攻赵,李牧两度击败秦兵,歼灭秦兵十数万,如此大规模的杀伤,尚不能动秦国筋骨。秦国当时之强盛,可见一般。”
  “至于汉武帝亦是如此,汉朝通过文景二帝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史书记载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李世民说道这里的时候,满心的羡慕,甚至还带着点点嫉妒:“纵然汉武帝有文景留下来的巨大资本,汉武帝连年征战,也使得海内虚耗,人口减半,打仗最耗国力财力。这太过顺利,比原计划提前了几年,反而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了汉武帝的教训,我们又怎么能重新踏上他们的道路?前朝之亡,也多是亡在三征高句丽之上。在我看来,突厥要不就干脆不打,如果要打,就一战而定,直接解决,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征讨,只会徒伤国力,将整个国家陷下去。”
  罗士信听得恍然大悟,终贞观一朝,唐军都信奉这样的作战方式灭突厥、破吐谷浑、平高昌、定回纥、焉耆、龟兹等国都是一战而定,不带半点的犹豫。唯一没有一战功成的只有高句丽,那一战唐军先收复辽东,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而唐军,战士阵亡不过两千,但因气候问题受阻安市城下,战马损失了七八成,不得不选择撤军。
  依照道理来计,这战算不得败,是进攻方在取得一定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而已。但李世民却将此役视为一大失败,显然是因为没有一举拿下高句丽,与他的战略目标不符,视为失败。
  罗士信渐渐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担心这事态发展的过于迅速,我大唐经济还没有恢复过来,突厥就先支持不住了?”
  李世民眼中露出了赞许之色,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这其中的得失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一并商议出来的,罗士信能提醒下第一时间领悟,确实不简单,果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他颔首道:“不错,现在我们已经不担心突厥闹不起来,而是担心突厥衰败的太快。从草原传来的消息可以看出,颉利、突利几乎已经打红了眼睛,抢牛羊、抢草皮、抢水源、抢地盘,只要能争能抢的,他们都会争抢个胜负出来。因为他们的内乱,漠北的薛延陀、回纥等十多个部落已经取消了对突厥的进贡,霫部落甚至直接派人与我大唐联系,意图得到我大唐的庇佑。草原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突厥的落败,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意图浑水摸鱼的决不在少数。突厥元气大伤,我们若是不取,突厥必备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蚕食。如此我们不易于灭了一只虎而养活了十数头狼。为了减少我大唐的伤亡,我可以允许薛延陀、回纥这些部落分一杯羹,但是突厥必需由我们来灭,突厥这块肥美的肉,必需由我们大唐来吃。”
  李世民说道最后口气中带着坚定、霸道,以及不容置疑。
  罗士信神色一凝,这也是他选择李世民而没选李建成的原因。李建成的手段偏向柔软,若为帝王或可成为文景之流的明君,但决计成不了秦皇汉武之类的功勋卓著的千古帝王。他颔首沉声道:“太子殿下说的不错,我们大唐明里暗里的算计,不可谓不费心力里,就是为了吃这块肉。若费尽心思,肉让别人叼了去,那岂不是要贻笑天下?”
  李世民道:“但是杨广无道,隋末动荡,对天下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你可知道前段时日,我大唐统计天下户口,这全天下还剩多少?根据史书记载,大业五年,有八百九十户万户,四千六百多万人,而前段时间我们统计却只有两百万户,这天下人口几乎锐减七成,少了四千多万余人口。人口无价,人力无价啊,想要发展起来,又谈何容易?只给我这么点人,短短几年时间,便是呕心沥血又如何发展的起来?现在基本上可以断定,突厥最疲软的时候,我大唐的经济还差一些,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外战会伤及国家根本。所以,我空闲下来想想,真有些羡慕秦始皇、汉武帝,他们的起点可比我好太多太多了。”
  罗士信一时间也没有什么法子,犹豫了半响,方道:“那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到嘴的肉就这样飞了吧?”
  “倒也不是!”李世民神秘的笑了笑,道:“没有办法就想办法解决嘛!人总不能让形势逼死是不是?所以我安排李靖坐镇灵州,李世绩坐镇代州,从现在起便在此二地监视突厥的一举一动,并且在当地练兵,做好随时随地做出击突厥的准备。”
  罗士信一直以为李世民最近做的军事变动是为了防止突厥入侵,保证边境安宁,原来他已经想到日后攻打突厥那一步了。
  “现在我差一个人……”李世民目光灼灼的看着罗士信,他大步走到凉亭中的的石桌上,石桌上雕刻着天然的棋盘,周边放着黑白棋子,干净利落的以黑棋代替突厥,以白棋代替大唐,布下了一个简单的地图。(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到,朋友来了,耽误了点时间,晚点还有一章,会晚一些,等不住的朋友可以明天看。


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是一个文武全才,身兼多艺,书法绘画皆有一手,这棋盘摆设简单却带着栩栩如生的感觉,非常的形象逼真。将突厥的疆界,大唐的疆界都摆了出来。
  罗士信不时也会翻翻大唐的疆域图,了解一下大唐疆域的情况。
  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地方代表什么地方。从地图上的形势来看,突厥西以金山为界,东着挨着高句丽辽东那一块。不过因为水草丰盛的缘故,突厥绝大部分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细说起来就如中国的版图雄鸡,鸡背上蒙古国的那块地方。
  李世民以李靖镇守灵州,又以李世绩镇守代州,差不多有点呈现东西夹击的形势……
  看着以棋盘摆的地图,也许李世民存着的就是东西夹击的的想法。
  果然!
  李世民取出了两枚代替李靖、李世绩的棋子道:“这突厥制霸草原多年,疆域极为广阔。想要一战而定,绝不容易。我打算到时候分兵而击一路李靖从灵州由西向东攻打突厥,一路李世绩从代州由东向西攻打……然后与草原上的一个部落结盟,让他们封锁住突厥的北部,以防他们让北方深处逃窜。”
  “那为何不分兵三路?”罗士信好奇问道,也从棋盘上取过一枚棋子,放在大概庆州的方向,道:“出兵之际,药师公由灵州自西向东,李世绩大将军出雁门关自东向西,再来一路出庆州朔方由南至北。三路大军分而进兵。然后在辅以北方草原上的一盟友便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保管让突厥成为瓮中之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世民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便是存着此意。大将军你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经济嘛!隋末动荡,中原元气大伤,伤得太重,一时间恢复不过来。在这百废待兴之际,贸然长时间的发动对外战争。所消所耗会伤及大唐根基,加重百姓负担。但是目前的情况,我们又不能不打。那怎么办?”他用手在棋盘上比划了一下。自问自答道:“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办法,最强的效率。以极短的时间消灭突厥。将突厥覆灭。如此同样能够减少战争给我们带来的负担。所以这一战,我大唐将会以最强的姿态出击,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突厥荡平。我大唐战将多云,但论及最拔尖的三位莫过于李靖、李世绩还有大将军你了。”
  罗士信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太子殿下是说,让我来负责由南向北的这一路大军?”
  “不错!”李世民目光灼灼,颔首道:“李靖用兵擅于奇擅袭。长于计谋算计,李世绩用兵老练灵活。擅于钻空子。而大将军则擅长打硬仗,除了大将军,相信这天下也再难找出第二个敢以两万步卒,正面迎战突厥,还将突厥打退的人物了。这正面一路大军的统帅,依照我的想法是非大将军不可。所以我欲调大将军为庆州都督,接受杨文干之职位,掌七州军事,镇守北方边界。如李靖、李世绩一样,镇守之时,派人深入突厥境内,调查突厥情况,了解突厥动态,方便日后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将突厥拿下。”
  “唉!”李世民说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了口气道:“我也知,如此决定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我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讨过,都一致认为大将军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罗士信听了默然,平阳身居高位,李世民晋升为太子,李元吉又因为他而不知所踪。现在她是大唐第一大将,自然是不可能跟着他一同前往庆州赴任的。这新婚燕尔的,分隔两地,也实在有些残酷有些不舍。同样的还有郑丽琬……
  这人生在世,总要遇到一些两难之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不外如此。
  犹豫了会儿,罗士信目光坚定了下来,道:“承蒙太子殿下信任,末将愿意当次重任。只是不知任命什么时候下来……”
  李世民用劲的拍了拍罗士信的肩膀道:“我就知道大将军心系天下,不会拒绝。大概两三个月以后吧,此事我还没有向父皇提起,只是一个预算……我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的,新婚燕尔的就将你们给拆散了。三姐本就对我成见极深,我在冒然的将你们拆散了,不将我的剥皮抽筋才怪了。”
  罗士信心中大安,至少还有两三月的时间,蜜月期已经够长了,这身为大好男儿,有多少能力自当肩负多少责任。现今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面对突厥……自当要尽力而为。
  听李世民说道与平阳的关系,罗士信忍不住道:“平阳秉性刚烈,一时间接收不了,有什么不适当之处,殿下担待一二。”
  李世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道:“这个大将军放心便是了,就算你是她的夫婿,对她的了解,未必就比我更多。她只大我一年,我俩是一起长大的,一样的喜好兵法骑射,玩得到一起去。她的想法心态,我再是了解不过了。便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我与她的关系最好,她才一时间接受不了,我不会在意的。”
  罗士信也不再说话,突然想到一事,问道:“不知,殿下现在于突利的交易做的几何了?”
  李世民答道:“很不错,他们打的厉害,各方面的消耗都超乎想象。突利以盐铁器械来收买拉拢部落与他并肩一线,常常一要就是万数。我们不做金钱交易,皆以牛马互换。足够的耕牛,能够带动农业,巨额的兵器消耗,对于冶炼业也大有好处。”
  罗士信嘿嘿一笑,露出了狐狸尾巴,道:“这个,陌刀阵固然是克突厥骑兵的利器。但是深入突厥腹地,陌刀阵缓慢的机动性将会成倍的放大,不利于草原上作战。这个……殿下你看,既然我们大唐现在有了战马的来源,河曲军马场经过长期的投入,现在也有了很大的成效。这个你看……战马能不能额外透支许多。这样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到攻打突厥的时候,也能出上力是不是?”(未完待续。。)
  ps:  不知不觉就在椅子上睡去了,更晚了!


第三百章 帮着选择

  看着擦拳磨掌的罗士信,李世民也笑了起来。他也是用骑好手,自然知道这个时期骑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