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罗士信的出生比他们还要差,但是现在的他却是数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实在是他们的楷模榜样。(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到了,晚上还有一更。


第十二章 两位未来宰相

  古代是极讲究门户出生的时代,类似于罗士信、刘仁轨、马周这样的人物,想要拼出一番成就是相当不易的。
  罗士信却做到了,而且做得极为出色,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品国公还身兼镇军大将军庆州都督的职位。以罗士信的出生,做到这一点当真不易。
  刘仁轨、马周就算自恃才高,在罗士信面前却也不得不服。
  当然这要是在宋朝,由士大夫执掌天下的朝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是唐朝,并非是士大夫横行的朝代,根本不存在轻武的思想,反而投笔从戎的书生数不胜数,有着重武偏向。所以两人压根没有轻视罗士信这个武将,反而对他有今日的成就佩服在心。
  此时此刻,罗士信用上了望穿秋水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都督掌管的权柄实在太多太重。三州府事,何其繁杂,只凭一个王玄策根本忙不过来,便是再加上一个不精于繁琐事物的他亦是如此。好在李世民在任命他为庆州都督的时候,改了庆州都督府的管辖地,若如杨文干一样,掌七州府事,还不疯了。
  他可不像杨文干一样,敷衍了事的处理事务。依照他的性格,要不接庆州都督这个职位,既然接了就尽可能将它做的最好。这是他自身的原则。
  刘仁轨这个时候的抵达,便如雪中送炭一般及时。
  罗士信亲自来到都督府外迎接,见府外竟然并肩站着两个年岁相差不了多少的文士。一时间也看不出谁才是刘仁轨,便效仿着古代求贤的架势,作揖道:“罗士信见过两位先生。两位先生到府里说话!”
  刘仁轨想不到罗士信会放下身段亲自迎接,心中亦是有些激动,与马周一到走进了都督府。
  入座看茶,罗士信问起了他们的姓名,想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刘仁轨在一起的人物。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可能一并都收下了,来者不拒。先扩充他的幕僚团的数量再说,等稳定了再求质量,选择优等上位。
  “回大将军话,在下汴州刘仁轨。奉朝廷命来庆州都督府任职。”刘仁轨作揖回答。
  罗士信目光在他身上瞟了瞟。果真有几分儒雅的风采,挥手道:“跟我不用客套,也别说什么奉朝廷命来的,是我向朝廷讨要的。我在洛阳打仗的时候。听过先生的大名,我现在身负重任,缺少如先生这般的人物,也就将你要来了。虽然你有大才,不过毕竟没有什么功绩。我也不好直接将你提拔起来。这样吧,我同样给你参军事的职位。在我身旁听用,过了试用期,在将你提拔起来,你看可好?”
  刘仁轨神色激动,想不到他一来竟然直接就让罗士信提拔任用了。这都督府的参军事,可比他的息州参军重要的多。
  马周眼中也有些欣羡,亦为自己的好友感到高兴。
  “谢大将军!仁轨决不辜负大将军厚爱!”刘仁轨想着自己被如此器重,一改胸中苦闷,神采飞扬,这欣喜之余,也不忘推销自己的好友,躬身道:“大将军,这位是我的知交,博州人叫马周,论及才干,更在我之上。只是一直怀才不遇,仁轨特向大将军举荐……”他知马周脾性古怪,特地反过来说,一看罗士信是否真的能够礼贤下士,二来也给了马周一个极好的台阶。
  罗士信听到马周之名,整个人都呆住了,马周,他竟然是马周!
  目光落在马周身上,见他相貌平平,心中忍不住道了一句,人不可貌相。
  马周在后事并不是很出名,大多人只知魏征而不知马周,却不知马周的功绩才干比之魏征,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马周因为脾性古怪,一直怀才不遇,半生奔波流离,为了生计只能投奔中郎将常何,当任常何的门客,一直也籍籍无名。直到某年,李世民让所有的朝臣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他好也做自我检验检讨。常何是个大老粗,也就请了马周代笔。
  马周聊聊千字让李世民大吃一惊,方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还有如此大才,立刻派人去请马周。马周脾气古怪,直接拒绝见李世民。
  李世民求才若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请马周,这才见到了马周这位奇才。
  而马周所写的那篇文章,不但让李世民动容,四请马周,连后世的本朝太祖在看《马周传》的时候也将那篇誉为“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马周也因此平步青云,短短数年便成为大唐宰相,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马周不求名利的风范,在唐朝是独此一份。
  李世民擅于纳谏,马周、魏征都是出了名的谏臣。不同的是魏征,不断揭李世民的短,数落李世民的错误,还将李世民的短记载下来,怕史官不知道交给史官,让史官记录下来。李世民在魏征死后,对于魏征态度极为恶劣不无这个原因。而马周却不在乎这个名号,临死之前,让人将所有的奏章谏书烧毁。
  在贞观一朝,马周堪比商之傅说,汉之萧何。
  如此人才,落魄的时候,竟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罗士信赶忙道:“原来是马先生,在下孤陋寡闻,没有听过先生大名。刘先生说的话,想必是错不了的。罗某一阶莽夫,对于公文之事,实在是一窍不通,正缺政务能手,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他知道马周脾气古怪,若说什么久仰大名的客套话,一定令他反感。虽然他确实久仰大名,但显然这个时代的马周,屁大的名声没有半点。
  马周笑道:“大将军真是快人快语,周愿意为大将军效力。”
  罗士信起初还在想李世民作为大唐皇帝,请马周都要四请,他区区一个都督,不知要怎样才能将他收入帐下,却不想就这么简单。
  想来也是,现在的马周怀才不遇,生活都无以为继,怎么可能再摆什么架子,等他出名了,有架子了就让李世民头疼去吧,自己用着先。
  这求一送一的好事,竟然让自己遇上了。
  两个都是未来的宰相,有他们当幕僚,还怕什么事情处理不了?(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到!


第十三章 万事俱备

  面对送上门来的人才,罗士信想了想道:“我身旁正好缺一个总录文簿的录事,先生可否屈就暂且任一个录事?”
  录事的地位与刘仁轨的参军事一样,地位算不上很高,但都是罗士信身旁的重要职位。
  马周性格有些古怪,也因此饱受冷眼,除了个别朋友极少得到认可。虽身怀雄才,却一直碌碌无为,反而被他视为庸才的刺史达奚恕骂的狗血淋头,胸中苦闷自不用说。罗士信出身与他们一般无二,却获得如此成就,本就让他心中欣羡佩服。如今又待他如此,心中感动,沉声道:“马周决不辜负大将军厚望。”
  古人极少自称自己的全名,只有在情绪到了一定界限,才会以全名自称。
  收下了刘仁轨、马周,罗士信也不跟他们客气,直接将他们带到都督府的议政厅,给他们介绍给王玄策,然后将无比信任的将繁重的事情交给了他们。
  刘仁轨当了近乎两年游手好闲的参军,马周更是以四处流浪的方式增长见闻,说白了也就是无所事事。
  他们懒惰了好几年了,现在是巴不得手上有着事情做。罗士信将繁杂的三州府事交给他们处理,让他们感动之余,对公事热衷的态度让习惯了工作压力的工作狂王玄策都倍感压力。
  刘仁轨、马周均是天纵之才,尽管从未接触过都督府的政务,也只有刚开始的时候显得有些生手,但处理过的结果却不可谓不准确。
  这还不足一星期日。刘仁轨、马周二人便掌握了各种的诀窍奥妙,如同老手一般。将所有府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马周还特地拟定了一套处理三州府事的流程,将王玄策、刘仁轨分化出来。处理最新的政务,而他整理以往累积的府事。如此即能第一时间解决最新情况,累积的府事也在不断的减少。避免了日积月累,新事拖成旧事的情况。
  刘仁轨、马周虽是两人,但忙开熟手的他们,效率可当十人来使用。
  在如何繁杂的事情,到了刘仁轨、马周的手上都能让他们剥丝抽茧的以最简单的方式处理完毕,这份处理军政要务的水平,王玄策都比之不及。
  罗士信在与刘仁轨、马周的接触中。逐渐发现他们两人都是难得人才,能力也各不相同:刘仁轨处理公务偏向长于战略军略上的事物,而马周善于处理后勤政务方面的事情,各有所长。
  罗士信分别让他们处理自己擅长的领域,效率又提高了不少。
  前后不过一个月,便是因为得刘仁轨、马周两人的相助,都督府已然算清了杨文干留下来的烂账,并且还顺利的运转起来。军务上的一切动态,三州有多少兵多少战马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城寨。乃至于有多少将校以及他们的名字都在罗士信的掌握之下,也正式坐稳了庆州都督的职位。
  对于功臣,罗士信从不吝啬奖赏。
  短短一个月,他便将刘仁轨提拔为诸曹参军事。将马周提拔为录事参军事,各自都官升一阶。
  尽管刘仁轨、马周干了一个月便升官,罗士信手下的幕僚团却无人民不满:这一个月的相处下来。他们已经让两人的才华给折服了。就连罗士信麾下的参谋长司马王玄策亦对刘仁轨、马周两人的干略佩服的五体投地,反过来向他们请教。王玄策为人机灵口才绝佳又虚心求教。明明地位高于两人,却不耻下问的向他们请教。
  刘仁轨、马周都不是那种目中无人的人物。王玄策如此用心,他们也不吝啬的指点。王玄策天赋本就绝佳,又得刘仁轨、马周的指点,未来的道路,将会走的更远。
  现在的罗士信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个上位者,军事交给苏定方、薛永、莫虎儿,政务交给了王玄策、刘仁轨、马周,只要过问一下,了解大概便成了,细节方面他们会去处理的。也难得的空闲了下来,开始考虑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这也是身为都督的责任,大方针大战略他来考虑,而麾下文武则围绕着大方针处理细节问题。
  “大将军,朝廷送来了一千套铠甲,我这里已经签收了,数额无错,不知这一千套铠甲是拨给哪一军的,我要有所准备。”马周今日在清算府库里的军饷,意外得到朝廷送来了千套衣甲的消息。现在还不到三州兵卒更换旧衣甲的时候,也没有听说过那一军缺少衣甲,特地来问个清楚。
  “终于送到了!”罗士信兴奋的挥了挥拳头,问道:“一共有多少副。”
  “足足一千副!”马周回应道。
  “才一千副?”罗士信挠了挠头,嘟哝道:“真够小气的。”他也知道李世民虽然支持他在北方行事,却也不是没有底线。若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也不会安排他到这个位子上受罪了,谁干不是干的。他狮子大开口,真如长孙无忌说的,没想过李世民全部兑现。只是尽可能的多要些福利,方便行事。一千副,其实不少了,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在信里可是要了足足两万副呢。
  “走,我们看看去!”罗士信心中的计划是八百副,筹齐八百副,他的计划就能施行,少于这个数额就有些麻烦,现在有一千副已经够数了。
  来到庆州库房,马周指着刚刚入仓的衣甲道:“就是这些,似乎与我们军的样式有些不一样,艳丽了一些。”
  罗士信亦不答话,上前取来了一副衣甲,抖了开来。
  尽管历史上记载唐军步卒将士六成以上的兵卒以铠甲为主,着铁甲率极高,所有朝代中仅次于以步卒为主要战力的宋朝,但绝非是这个时代。武德年间,唐朝还没有如此奢侈,这个时代的兵卒衣甲还是以皮甲为主。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分为甲身、甲袖和甲裙。
  以往的兵卒衣甲,只要满足于甲身、甲袖和甲裙这三个关键部位,其他的都很随意,但罗士信手上的这副衣甲,除了甲身、甲袖和甲裙这三个关键部位以皮革编制以外,袖子衣领裤腿这些地方都以红色的绢布整齐的缝制了起来,看上去非常的美观,就如马周说的“艳丽!”
  罗士信上下左右一瞧,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是精心设计的,古代也没有非主流的思想,做工美观都符合大众口味。
  都是大老爷们,罗士信也没有顾忌其他,直接将自己身上的紫袍官府给脱了,甩手丢给护卫,将手上的衣甲穿在了身上,边整理着衣袖边道:“怎么样?”
  马周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完全不了解罗士信唱的是哪一出。
  “帅不帅气?”罗士信追问了一句。
  马周嘴角扯了扯,道:“大将军剑眉朗目,俊雅之中带着三分轩昂气度,确实是人中英杰。”他不擅于恭维人,不过罗士信身形高挑,天生的衣服架子,就算是穿着小兵衣甲,依旧有着一股吸引人注目的气度。
  “谁让你说这个了,我长的如何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还要问你呀!我说的是衣甲,这衣甲怎么样?”罗士信带着些许自恋的说着,不得不说比起他前世那中庸的相貌,罗士信的的确确是难得的帅哥,论及相貌,一点也不逊色李建成、李世民这对帅气的兄弟。
  俏罗成之名,也不是吹出来的。
  马周尴尬的咳了咳,他不怎么擅长罗士信这种玩笑,自主的过滤过去,重新扫视了一下道:“此衣甲将兵卒皮甲与绢布甲融为一体,穿着在身上确实美观大方,还很实用,只是这无必要之功,会不会奢侈了一些?”他专门负责粮草、器械这些琐事,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
  大唐朝有十三甲,共分为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其中明光铠是大唐做工最精良防护最得当的战甲,不但帅气而是实用,但是因为做工繁杂,耗资巨大,产量极低,只有个别立了大功的大将在得到李渊的赏赐之后才能够拥有。
  罗士信因为洺水城血战与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