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仲良一怔,心中恍然,颔首道:“你说的有道理……”他目光转向赵福道:“这一路来,你可发现杨彦有什么异常。或者他有什么宝贝?”
  “一本书!”赵福叫道:“一本乱七八糟钉缝起来的书,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说是他这一生研究的心得。”
  孙伏伽惊喜道:“我亲自搜查过凶案现场还有整个别院,根本没有什么手札。书房里的书,一本也没动。让狄知逊说中了,杨彦是个铁匠,还上了年纪,没有大文化,不会去莫名的看什么圣贤书。他瞧的是他的打铁心得,是有人知道了杨彦有这样的东西特地从他哪里强取的,可能是意外发现杨彦没有休息,对他痛下杀手……”
  韩仲良铁青着脸道:“不是,他是存心杀人灭口。这杨彦擅长的是冶炼之术,有人想得到这门技术的同时,又不想让我大唐获得,居心叵测居心叵测。”
  孙伏伽吃重,将韩仲良拉直一旁小声道:“依照大人的意思是住在典客署的所有他国使者都是嫌疑人?这事情可是不小……”
  韩仲良深深的吸了口气道:“不错,此事确实不容大意。可能会引发外交上的**,我大唐目下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实不能节外生枝。不过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不能让幕后之人危害我大唐,更不能让他们得逞。任何锁定幕后之人,尤为关键……看来我们还得问问狄贤侄,他的思绪确实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拔得头筹

  “案情进展的如何?”
  李世民又一次追问起案情的进展。
  长孙无忌那里已经取得了消息,杨彦家境贫寒,家中只有老父亲与他两人,其他亲人皆死于隋末乱世,一人支撑着小家。对于他虽掌控的冶炼技术,唯有他的老父亲知道一些大略的道理,细节方面由不清楚。
  杨彦亡故,几乎断了能够推动时代进步的冶炼技术。
  李世民怒火难平,再三强调,对于这种胆敢在典客署杀害大唐贤才的人物,决不饶恕,多番让刑部、大理寺务必要找出最后的真凶。
  罗士信自信满满的道:“陛下放心,局已经布下,就差最后一步。只要收了网,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李世民道:“大理寺也传来了消息,说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同在典客署的外族使节。他们可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得到了杨彦身怀高明的冶炼技术,为了自身的利益限制我大唐的发展,特地将杨彦除去。此事牵扯甚广,不能冤枉亲善我大唐,愿意与我大唐互惠互利的异族,更不能放过居心不轨的异族。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唐从不惧任何敌人,想与我大唐为敌,不论明里暗里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自从当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雄心壮志更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言行中充满了霸气。
  细说起来,这也与罗士信的到来密切相关,史上面对强悍的突厥,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当了三年多的孙子。憋着一口气,在皇宫中日夜操练精锐之士。直到贞观四年,才扬眉吐气。罗士信的到来顺水推舟的解决了李建成、李世民的夺嫡之争。免去了大唐王朝不必要的消耗,从而提前四年搞定突厥。
  李世民今时今日即位,周边虽依然存在着强大不可一世的西突厥,居心叵测的吐谷浑,但唐朝的底气却也不输于他们。何况目前彼此并无冲突,短时间内也没有敌对拼杀的可能,李世民眼高于顶,自恋成狂,自是不将这些未来的对手看在眼底。
  “陛下放心。对于此次的贼子,臣是特别有劲,不将他们毛给拔干净了,臣决不罢休。”罗士信眼中煞气十足,充满了莫名情绪。
  **********
  狄府!
  韩仲良、孙伏伽一个大理寺卿一个大理寺少卿拜访着不过二十出头的狄知逊,将最新的案情一点不差的告诉了狄知逊。
  对于此次案件,大理寺势在必得。
  这让刑部压抑的太久,难得遇到一次能够与刑部一教高下的机会,大理寺上下都卯足了这口气。一定要让刑部让天下人知道,在查案审案之上,大理寺才是当之无愧的司法龙头。
  为此高居三品的大理寺卿韩仲良,年纪轻轻便荣升大理寺少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可以考证的进士孙伏伽一致撇开了身份。向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求教。
  这三人行必有我师,韩仲良、孙伏伽都是儒学弟子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倒是让狄知逊有些受宠若惊,若非心中敬仰着文武兼备的罗士信。真有心顺势加入大理寺,一展所长。
  面对韩仲良、孙伏伽的坦言相告。狄知逊意识道自己最初的片面判断有误,心中也是不安。自己首次遇到这种事情,忍不住表现自己,却做出了错误的推理,痛定思痛,不在轻率,针对大理寺目前掌握的情况,一点点细心思量。
  狄知逊论及干略,铁定比不上他的儿子狄阁老,未必就比韩仲良、孙伏伽更有才华,但他胜在心思缜密,有着堪比女儿般的细腻心思,能够发现那人忽视的微小细节。
  “黄金?”
  面对狄知逊的沉思,韩仲良、孙伏伽也没有闲着,耐心等待之余,也在思考着案情。
  韩仲良出身名门,祖上在隋朝时便是大理寺卿,韩仲良受父影响,自幼对于大理寺的一切了如指掌,为人也刚直英烈,在大理寺表现积极,受到李世民的亲睐,升任为大理寺卿。孙伏伽年纪轻轻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武德五年,高中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步入大理寺,一跃冲天,成为大理寺年纪最轻,却地位极高的要员。
  他们两人都非等闲之辈,为了这一次大理寺能够扬眉吐气,亲自出马,顺带还拉上了狄知逊这位年纪轻轻的后起之秀。
  “什么黄金?”韩仲良见狄知逊以有所获,赶忙问道。
  狄知逊压着兴奋,言语轻快的道:“根据赵福的供词是有人收买他,给的是黄金。黄金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虽然不是钱币,但比钱币更为管用。”
  这古代向来有以物换物的习惯,就算是太平盛世也是如此。若处于乱世,国家政府的信用降低,钱币更是无用之物,以物换物将是市场常态。所以黄金、珍珠这类奢侈品,就算不是钱币,却有着远胜于钱币的购买力。赵福手中有黄金,立刻成了土豪奢侈挥霍起来。
  狄知逊接着道:“现在我们对收买赵福的人一无所知,只能从细节入手。黄金是目前唯一的突破点,我大唐并不盛产黄金,境内虽说也有金矿,可产量很低,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所产黄金几乎都给朝廷做金器用,外人是无法购得我中原金。他们若真是异族,所用之金,必然由他们本国所有。据我所知,不同的矿洞所产的黄金质地大不相同。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此处入手,一方面让行家检测黄金的质地,另一方面调查他国使者在我大唐的交易,看看他们是否有用黄金作为钱币,黄金的质地是不是与赵福的一样。这黄金价格昂贵,产量极少,且不在市面流通,要调查起来反而容易。”
  韩仲良、孙伏伽相互对望了一眼。
  前者叹服道:“狄贤侄果然心思如发,这黄金确实是一个突破口,我这便安排人去调查。贤侄当真不重新考虑前程?我大理寺定不会亏待贤侄这样的人才。”
  狄知逊长揖道:“谢叔父爱戴,只是小侄素来仰慕大将军,能够在大将军手下做事,机会难求,实不想错过。”
  “好吧!”韩仲良遗憾长叹,也不强求。
  这离开狄府,韩仲良立刻安排下去,从黄金入手,查找可疑对象。
  毫无疑问,他们抓到了关键的一条线索。
  这大唐虽经隋末动荡,损失惨重,但因帝王节俭廉明,天下又百废待兴,恢复的极为神速。尤其是长安国都凭借千年底气以及王朝的命脉所在,经济文化诚可谓是大唐的中心,也是周边所有国家的中心。面对远胜己方的繁华王城,没有一个使者不大势采购一番,将己方国家没有的缺少的稀有货物买回去。
  周边的少数民族受到隋朝影响,部分也使用隋五铢为交易货币。可是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唐朝已经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唐朝现在的钱币只认开元通宝,其他的一盖不能交易。外来的他们自然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里普及开元通宝,只能以物换物。
  盛产牛马皮革的北方人,以牛马换取开元通宝,大势采购;盛产人参貂皮的新罗,以人参貂皮换取开元通宝:盛产黄金白银的国家自然以黄金白银作为交换开元通宝的物资。
  这个时代的开采技术与器械并不发达,黄金本就属于稀有资源,在这个时代的黄金就更少了。
  唐朝的黄金大多来至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调查起来也极为便利。
  很快大理寺的韩仲良、孙伏伽已经锁定了可疑的人选,所有的使节中用黄金换取开元通宝的本就不多,细辩之下,亦能确定黄金出至何人之手。
  “是百济的使节团!”专门负责治金的匠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分辨出了差别:“百济使节团的这个黄金很纯,质量很好,胜过其他黄金许多。大人先前的那块质地与这块有八成相同,老朽有七成把握是出至同一矿洞。”
  “果然居心叵测!”韩仲良气急而立:新罗王女入朝,曾在朝见之时,例数百济罪状,震惊朝野。
  信者有之,不信者也有之。
  韩仲良司法出身,讲究证据,并未轻易相信,如今两事重合,恰好应对了新罗王女之言。
  孙伏伽大喜道:“应当速度将此事告知陛下……未免打草惊蛇,属下并不建议立刻擒百济使者求证。我们当故作一筹莫展,小心求证,待他们安心决定回百济之后,途中截之,务必追回百济窃取我大唐的冶炼技术。”
  韩仲良长长的吐了口气道:“言之有理,哈哈,我这就进宫面见陛下。这一次看来是我们大理寺拔得头筹了。”
  孙伏伽也松了口气笑答:“尚书大人那里一点音讯也是没有,想必犹自一筹莫展。”(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贼子狼心

  大理寺查到百济的异常,大理寺少卿孙伏伽亲自坐镇,将注意力都盯在了百济,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查到确切的证据。
  经过多番努力,孙伏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坐镇多日,也获得了不小的进展。他敏锐的察觉出了百济使节团的点点不和谐的地方。
  百济位于三韩西南处,濒临海边,特产是珍珠一些海鲜。此次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百济特产,他们大多以珍珠海鲜换取开元通宝,采购一些大唐稀有物品回国。除去他们之外,还有小部分人以黄金易物,黄金的质地与贿赂赵福的黄金相差无几。
  孙伏伽身在大理寺也是心思缜密之人,敏锐的察觉了一丝异样,特地找到博学之士,查问百济的情况,发现百济地处偏僻,濒临东海境内并没有金矿,也不存在金矿特产。
  细查下去,那些人在私下里细语交谈,说的并非是扶余语,而是另外一种陌生的语言。只是因为他们行事极为小心,几乎不露破绽,一直没有发现。他们在不经意间说了几句,也无法判断是哪国言语。
  身为大理寺中人,孙伏伽逻辑思维还是极强的。
  通过新罗传来的消息,大唐已经得知百济的两面三刀,一边向大唐表示臣服之心,另一边又是大和国的属国。恰恰大和国盛产黄金,境内有着好几座知名金矿。
  联合总总,不难察觉出此时与百济与大和国之间的关联。
  大理寺动作频频,刑部却静寂无声。一点也没有罗士信的风格。
  针对此事,孙伏伽与韩仲良还曾在私底下讨论过。均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已经抢得先机。也断无等罗士信的可能,只好依照自己取得的情况,步步设局。
  就在百济使节团决定离开大唐归国的时候,大理寺全员出动,将百济使节团一举擒获。
  此刻渭水之滨,矢田部造听着部下的汇报,长长的吐了口气,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跟着落地,对面前的一位学者打扮的人士道:“唐人已经中计。可以安排我们走了!”
  “嘿咦!”学者虽一身儒士打扮,一副中原人的样子,但此刻点头哈腰的,却是实打实的日本人。
  他叫慧隐是学问僧,大业三年随着日本使节团小野妹子一同入隋,一直留在隋朝学习中原文化。这些留学生和僧,在隋学习时间很长,有的在唐建国之后,仍留唐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
  这学习中原文化本不是什么值得排斥的事情,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底蕴。塑造了无数巅峰时期,除了个别思想狭隘的草原王朝,从来没有固步自封的思想。但是日本狼子野心。学习大唐文化之余,却包藏祸心。一边无耻的学习。另一边却欺瞒民众,隐瞒自己向大唐学习这一事实。颠倒黑白。以各种欺瞒手段,来掩盖这一切。
  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唐著名宰相张九龄给日本天皇起草国书一事了,张九龄起草的给日本的国书开头称“敕日本国王主明乐美御德”,“敕”是对臣属的用语,“主明乐美御德”则是把它当作了“日本国王”的名字,但实际上狡猾的日本人隐瞒了明乐美御德的含义,须明乐美御德在日文里是天皇的意思。这样意思完全就变了,日本就是在文书中利用日语的音读训读区别,有效地做到了不失自尊地保持与大唐的对等,甚至高等地位。
  一边窃取大唐文化,一边无半点的感恩谦虚之心,利用隋唐时期的官员不了解日本岛国的情况,直接与大唐玩起了文字游戏。
  如此行径,实在是白眼狼中的白眼狼。
  矢田部造乃是日本外交大使,日本第一权臣苏我虾夷的心腹,继小野妹子首次访隋之后,隋大业十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