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古代哪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只能以最原始的的方法接产,也因此有巨大的可能造成难产,母子双双丧命。
  罗士信便是因为了解了这些有的没的的细节,这杀伐果敢的他也受不住这等待的折磨,甚至影响到了工作。
  这好不容易等到生产的消息,罗士信这里一颗心七上八下的,生怕平阳出个什么意外。听着屋里头,痛苦的叫声,这心底儿更是没个底。
  “太上皇驾到!”
  便在这时!
  屋外传来李渊到来的消息,这李渊自从退位,当太上皇之后,一直深居简出的,极少露面了。对于国事,更是半点不横加干涉,完全交由李世民自己处理。一边清闲的与娇妻美妾嬉戏,一边享受着子孙承欢的快乐。近来爱女怀孕是他最为关心的大事,尤其是出现了晚产的迹象,更是让他寝食难安,时刻关注,用心毫不下余罗士信。
  这听得平阳终于要生了,实在忍不住亲自跑来了。
  “见过岳父大人!”罗士信得知李渊来了,只能暂放担忧,上去迎接。
  “不用多礼,平阳怎么样了?”李渊心急火燎的,这不当了皇帝,年纪也到了一定岁数,不擅长掩饰情绪劈头盖脸的就说了。
  罗士信正想回答,耳中却听到一阵洪亮的哭声。
  震耳欲聋的,极其响亮。
  “生了!”罗士信打了一个激灵,似乎在回答李渊的话,又似乎在沾沾自喜。
  “恭喜尚书大人,贺喜尚书大人,母子平安,母子平安,还是一个大胖小子,足足有一百五十两呢。”产婆乐滋滋的说着。
  “太好了,太好了!”罗士信一蹦三尺高,笑道:“我罗家也是后继有人了。”
  这平阳分娩在即,罗士信也了解过婴儿的情况,唐朝的度量衡比后世要轻一些。后世一斤五百克,而唐朝的一斤大约是六百四十克。后世正常婴儿在五六斤左右,上了七斤就是胖小子了。唐朝的一百五十两也就是后世的九斤,在营养过剩的后世都是极少的。
  李渊见罗士信大呼小叫的,也会心一笑,忙道:“看把你高兴的,产婆忙前忙后的,还不快点给喜钱庆贺。”
  罗士信智商不够用了,本能的应和道:“赏,打赏,看赏,所有人都有赏。”
  这时哭声越来越近,产婆抱着大哭不停的小娃儿开门走了出来。
  登时间整个院子都让嘹亮的哭声环绕。
  罗士信迎了上去,有些手忙脚乱的,也不知怎么抱,听着自己的儿子哭的那么响,心疼道:“这怎么一个劲的哭,是不是饿了?”
  产婆笑道:“大人放心,老生有经验。这孩子哭的节奏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意思。这种清脆而响亮的哭,是孩子生下来必然的,不哭反而危险。这哭的越响,力量越足,越能证明孩子的健康。”
  “那就好,那就好!”罗士信复读机一样的念着,将孩子抱在手上,乐不可支。
  李渊跟凑了过来,道:“小家伙声音洪亮,我这当外公的给他取个小字,就叫虎吒吧……”(未完待续。。)


第二章 未来发展的发现

  “虎吒?”
  罗士信脑门上冒出一条黑线,这是啥名字。
  这以后总不能叫罗虎吒吧,听着就别扭。
  正想着怎么拒绝,李渊接着道:“哭声洪亮,有若虎啸,这初啼之音又若盘古怒吼,是为虎吒。怎么样,还行吧?”他沾沾自得的说着,见罗士信似乎有些不乐意,强硬道:“名字你们来取,但小字就这么定了。虎吒,虎吒多好!”
  罗士信这才知道小字原来是乳名的意思,古代取名字有点讲究,在小的时候一般不给孩子取名字,而是一个乳名,直到孩子认书识字的时候,方才给他取意义上的名字。曹操的阿瞒刘禅的阿斗都是耳熟能详的……
  李家就有这取乳名的习惯,李建成的乳名毗沙门、李元吉的乳名三胡,李世民的小名世上没有记载,但很明显也是有的。世民这两个字取至游方道人送的济世安民,在这之前想必也是以小名相称。有毗沙门、三胡这样的前车之鉴,李世民的小名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罗士信现在可以肯定什么毗沙门、三胡一定是李渊取的,只有他这般才华的人,才能取如此名字。
  虎吒虎吒!
  罗士信念了两遍,比起刘裕的寄奴,司马相如的犬子,陶渊明的溪狗,晋成公的黑臀,虎吒怎么样也说的过去,也便道:“哪能啊!虎吒多威风的名字,将来小家伙定如猛虎一般神武。”他默认了这个叫法,见李渊跃跃欲试的表情。将孩子给了他抱。
  佣人侍婢打理好了卧房,罗士信这走进房间就对上了平阳那欣喜又带着疲惫的眼睛。上前道:“辛苦你了。”
  “能够得偿所愿,这点苦有算得了什么。孩子。郎君瞧见了没,我看了呢,格外壮实,就跟牛犊子一样。有郎君指点,将来一定会跟郎君一样,盖万夫之敌。”平阳有些疲惫,声音更是沙哑的,可心情却是极佳,心态特外的好。一字一字,字字轻快,都是含着笑容说的。
  “看到了!”罗士信颔首轻笑着,心情一样的愉悦,从今天起他的辈分提高了一整阶,也是当爸爸的人了,“却是很健壮呢,牛犊子都小觑了,应该是虎犊子。小名正好带个虎字呢!”他又想起了虎吒。
  平阳眼睛一亮。忙问道:“郎君已经给孩子取好名字呢?”
  “还没!”罗士信正容道:“这名字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期盼,要我们一起想一起取才是。是小名,还是岳父大人取得……”
  平阳怔了怔,苦笑道:“父皇就爱干这个。我们兄妹的小名都是他取的。”顿了顿,她万分不放心的道:“不会很难听吧?”
  罗士信咧嘴笑了起来,这一句不会很难听已经证明一切了。
  “叫虎吒!”他回答道。
  平阳眼睛一亮。长吐了口气道:“还好,还过得去……孩子壮硕如虎。声音谓吒,倒也贴切。”见罗士信有些疑惑。笑着解释了吒的意思。
  原来“吒”在中国神话的故事里是天地间发出的第一声,传说太古时期,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将自己左眼化日右眼化月,毛发化为繁星,**化为山川,骨头成了矿脉,血液汇成江川大海。各方妖邪见盘古陨落,纷纷前来欲要吞噬他血肉‘此时以化成山河无法动弹,危机之际,怒然大吼一声“吒”,镇住了天下妖邪。而这声“吒”在道家意味着天道至高无上的圣威,是万邪、诸恶的克星,有着不可匹敌的力量。
  李渊将孩子嘹亮的初啼,取义为吒,也是深含用意的。
  罗士信原本不咋喜欢这个名字,但听这个解释反而觉得这名字不错了,欣喜道:“那还真要谢岳父大人吉言呢,将来这瓜娃子,一声大吼,就来个千军劈易,比他老子可威风多了。”
  其实名字什么的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孩子。
  这初为人父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
  小虎吒也当真人如其名,就跟虎犊子一样健壮,吃得多睡得好,一个奶妈的奶水还不够他吃的,一但哭闹起来就跟打雷一样,那噪音分贝,响的整个国公府都能听得到,能够吵得让人无心干事。不将他伺候周到,就别想干别的事情。
  国公府突然多了这么一个小宝贝,这气氛自然与以往大是不同。
  平阳、郑丽琬宠爱的不得了。
  平阳、郑丽琬彼此的关系说不上融洽,但因为小家伙的存在,两人意外的走的近了。连罗士信的小老弟裴行俭也因为多了一个玩伴,闲暇之余,三天两头的往内院跑。
  郑丽琬可是羡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对于床笫之事更为卖力来劲了。
  对此罗士信也自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国事,目下依然是以发展为主,唯有强盛的国力支撑,方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南征北讨。
  对于大唐未来的走向,李世民很是上心。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还是极为合格的,尤其是在用人与纳谏上,古往今来都鲜有与他相比。
  自李世民当任皇帝以后,大幅度的提高谏官的地位。不怕你不敢说,只怕你找不到毛病,就算你指出的问题有点尖酸不给他面子,让他下不了台。他依然会在气急过后,理性的选择接受,就算不接受也不会反过来找麻烦。也因如此,群臣议事提谏也就成了风气。
  与李渊的处事方式不同,李渊只信自己的几位心腹,但凡重大事情皆由李建成、李世民、裴寂数人决断,而李世民却喜欢拿到台面上来说话,集合众人之智,一起商议个结果。
  发展凝聚国力是第一步,但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也是关键。
  对于这个目标的选择,李世民一如既往的在朝堂上展开了讨论。
  对于未来,没有人比罗士信更有发言权。熟知历史的他,大局走向这方面。整个地球全天下,除非又有第二个穿越者的存在,不然就没有人比他更有这个发言权。
  有他的存在,大唐完全可以渡过盲人摸象的情况,直接进入主题核心。
  “以臣之见,我大唐当前的目标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罗士信在极为宰相发表看法之后,站了出来,道:“主要方向是开拓丝绸之路,开发西域,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发展交流。只要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方往来交易的货物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刺激我大唐的经济。众所周知我大唐人少。很多优秀好的东西因为市场饱和而导致倒闭的局面,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运达西方,再从西方购买我们大唐需要的东西,如此互惠互利。我大唐将不会为经济之事而忧愁。”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在农作物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只要不发生大灾难,自给自足是全无问题的。经济是最大的不足,然而经济又是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关键,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饱和之后,必需开通的交易渠道,丝绸之路也是因此而存在的。
  看通这一点的人不是没有,但是丝绸之路交错繁杂,西域诸国关系混乱,大唐现在还没有控制西域的实力威望,所以大多人都说的非常婉转,徐徐图之。
  罗士信却是直接点出来,面对皇位上的李世民,面对满朝文武道:“西域混乱复杂不假,但开通丝绸之路对于大部分的国家都是有利而无害。我大唐大手大脚的干,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若是畏首畏尾,慢慢发展,他们反而会轻视我们。至于开通丝绸之路会涉及一些人的利益,从中破坏干涉。这个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不用怀疑。随便说一个吐谷浑,吐谷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丝绸之路通畅,若丝绸之路开通,他们必将干涉。可那又如何,在这种大局发展上,遇到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克服而不是退缩。吐谷浑来挡路,我们一脚踢开就是了。”
  李世民满怀雄心壮志,对于罗士信这霸道的观点极为认同,颔首道:“继续说下去!”
  罗士信道:“这第二点也很重要,但急不来,真正是需要徐徐图之的。丝绸之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将来会成为大唐的经济命脉之一。但是正如诸位忧心的一样,西域并不安分,关系错综复杂,战事不断,很容易造成丝绸之路的堵塞。我大唐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俗话说得好,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汉朝能够开通丝绸之路,我们难道就不行?他们往西发展,我们可以向东嘛……这第二点便是航海业。制造能够抵抗海风海浪的大船,扬帆出海。开通一条甚至无数条海上的丝绸之路……大海浩瀚,任意驰骋。天下之大,列国无数都是我大唐贸易的对象。不但可以将我大唐的文化传播出去,还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关键船运的人力物力远远要逊于陆运……”
  罗士信带着几分激扬的说着,整个大殿顿时静寂无声。(未完待续。。)


第三章 说服,大唐迈向航海时代第一步

  这打破局域的限制,开通丝绸之路是在这个时代是大势所趋的事情。
  毕竟时代在进步,思想方向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在强大在繁华的国家,如若依仗着自己的强盛而固步自封,终有一日会成为过去式,让人踩在脚下,翻不得身。
  将文化传播出去,将自己国家的特产销售出去,以刺激王朝国家经济,这是势在必行的。
  尤其是唐朝经过隋末动荡之后,人口锐减,市场所需太少,很容易就进入饱和期。这饱和期的更是需要对外贸易来弥补这个空缺,重新开拓丝绸之路势在必行。
  这个时代,并不缺深谋远虑之士,看破这一点的不在少数。先前的讨论也说及此事,罗士信相较他们只是说的更加肯定,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有些骇人听闻了。
  在唐朝也并非完全没有海上贸易,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便派遣过商船出海,但是因为科技的原因,当时的造船业远不足以制作能够抵抗大风大浪的大海船。最关键的还是上帝之眼看的那么清楚,没有向那方面发展往那方面考虑。毕竟在古时候,但凡在宋朝以前,中国王朝的发展核心都是在西北的关中北地以及中原一代,江南属于偏远地区,并非发展的重心地。而航海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在于江南一代。这江南都没有发展起来,又谈什么航海?
  在罗士信的记忆中,江南的发展源于安史之乱以后。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关中、北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百姓南迁,经济南移。又因陆路丝绸之路中断。海上丝绸之路也顺势而起。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作为一个偏居一隅的王朝。他们的经济能够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航海给他们带来的利润是不可估算的。
  作为一个后世人,罗士信很清楚的明白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较为陆路丝绸之路更为便利,越早发展对于国家越有利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海上存在着一定问题。
  目前的造船技术并不发达,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都不到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也等于零。
  即便罗士信明白航海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不敢贸贸然的就带动大跃进。免得过于急进。从而造成不可估算的灾难,但是他也不能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