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士信赶忙赞道:“殿下仁德,此事若成,毕竟成为美谈。”
  李世民也自得的笑了笑,他这话既说出了口,心底对于事成还是有极大把握的。从高建武对大唐的态度,李世民明显的察觉到对方有心依附大唐,借助大唐的力量对付权臣渊氏一族。这有求于人,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而李世民这一次却是失算了。
  高建武得到李世民的指令,来找心腹乙支侯武商议该不该听从李世民的话,拆除京观。
  乙支侯武本就对高建武的“软弱”失去了信心,如今见他真有拆京观的意思,更是鄙夷坚定了自己反高建武的决心。
  高句丽内有权臣掌控兵权,外有百济、日本的支持,内部在存在着内奸,已经没有半点退路可循。渊氏一族在高建武决定拆除京观的时候,发动了军事政变,渊氏一族族长渊大祚在他儿子渊盖苏文的劝说下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以国君软弱无能为由,在百济、日本暗中协助下,以雷霆手段杀了高建武和支持对付自己的大臣们,然后立高建武的侄子高宝藏为王,彻底改变了高句丽的局面。
  高宝藏不过是一个傀儡,渊氏一族凭借渊子游当年打下来的政治基础,成功掌控了高句丽的大权。
  渊大祚干略中庸,一切大小事情由渊盖苏文做主。
  渊盖苏文年纪不高,却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性子格外激进。不断严厉回绝了李世民的要求,还在高宝藏即位的那一天在京观大势庆祝,硬生生的扇了李世民一个耳光。
  如此消息传到了大唐,李世民胡子都气歪了,直囔着要出兵打高句丽,要让渊盖苏文知道厉害。
  罗士信也想不到事态突变,对于李世民的反应心领神会:这丫的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渊盖苏文这一巴掌打到他脸上,若无动于衷有损颜面,只能来一场秀。
  果然文武百官得知李世民的意图,纷纷劝说。
  李世民这里也“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对于不打,罗士信都能够理解,高句丽确实是不好对付的国家,且不说杨广,就算是他老子隋文帝杨坚。三十万大军,不也在高句丽碰了一鼻子灰?就不说杨广的几次百万大军了……
  只要有点远见的人都能分析出大唐当下出兵打高句丽,未必不能胜,只是得不偿失。
  然而事态的发展越发的不受控制……
  李世民这里忍了口气,将怒火藏在心中,只待日后爆发。这他还没找高句丽算账,高句丽已经先一步率兵从辽东寇入幽州,给幽州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高句丽这边的事情未了,吐谷浑竟然再次袭扰甘肃,东面海上百济、日本的水军渡海而来,他们登州强行登陆,对于周边经行扫荡。
  甘肃有段志玄在,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幽州乃是大唐边防线,对于边境防线还是有兵力驻守的,他们也成功阻挡住了高句丽的入侵。
  唯有登州一带,因为百济、日本联军是跨海而来,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付出了不小的损失。
  蒸蒸日上,打算休养生息的大唐,竟然前后受到了周边四个国家的袭击,登时举国哗然,国家震动……
  针对如此情况,李世民多次召开了紧急会议,专门商讨此事。
  这日李世民再一次召集了军中的要员,一同商讨着当前的局面。
  “不对……”李靖看着已经送达长安的详细情况,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或者说在李靖惊世骇俗的军事水平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无所遁形,他说道:“伤亡人数,作战的方式,存着极大的问题!”
  “这吐谷浑乃是鲜卑慕容后裔,本就是草原民族,是一个擅于骑射的部落,他们的大军有着极高的机动性,不输于来去如风的突厥、铁勒。但是他们又不同于游牧民族,多年来虽受到了很多我中原西域文化感染,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以耕作为主,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劫掠为生。他们因丝绸之路与我大唐为敌,以道理而言就算他们进攻也没有理由选择甘肃,而是凉州一代。他们这是在时刻做出威胁河西走廊的局面,让往来东西的商人觉得河西走廊不安全,从而改走青海道。除非他存着攻取甘肃之念,不然没有任何理由出兵甘肃。”说道这里,他顿了一顿道:“不论从打法,还是采用的战术都不存有打甘肃的意图。吐谷浑的国君能够趁势利用青海道将吐谷浑发展崛起,能力不可小觑,不至于愚蠢至此。还有高句丽,他们莫名出兵,攻打我幽州最薄弱之处,我边军兴师动众的救援,对方立刻就走,半点也不纠缠,只是吃了一个尾巴。没有半点表现他们想什么意图……然后是百济、大和国……他们跨海而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地方府兵组织反击兵马之后,他们又不见了踪影。四个国家,打法大同小异,这目的是昭然若揭了。”
  李世民面色凝重。
  房玄龄道:“他们这是要拖垮我们,让我们三面作战,首尾不暇,疲于奔命,如孙武疲楚之事故。”
  “他们这是看中我大唐后继乏力的破绽呢!”罗士信心念着前段时间李世民吐的苦水,暗忖:这一招也够狠的,完全是盯着大唐的弱点行事。
  “既然他们已经摆开了阵势,那就打吧!”罗士信这时说道:“将他们打灭了,也就弄不出阴谋诡计了。”(未完待续。。)


第九章 两路大军 主帅人选

  打!
  罗士信说的话简洁,却是最佳的解决之道。
  这天下英杰辈出,并不仅限于他们汉人会有那些决胜千里的天纵之才,周边异族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了不起的人物。
  大唐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很多东西的隐藏不了的。让人发现弱点,找到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
  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只有经历的起考验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不会昙花一现。
  四国夹击,确实打在了大唐发展的死穴上……
  大唐百废待兴,干耗下去,损失不可估量,而吐谷浑、高句丽、百济、日本他们是光脚不怕穿鞋,他们的经济本就不怎么样,打着消耗战,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何况他们是占据主动的一方,想什么时候来攻,就什么时候来攻。
  耗,大唐也不是耗不过。只是这一耗就是一次持久战,足以让大唐的经济走向下坡路。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直接打灭!让跳梁小丑知道。任何阴谋诡计在大唐面前,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罗士信相信李世民就算在如何心大,在如何的急求发展,将手上的剩余的资金尽可能的投入发展中,也不可能不留下一个流动,不储存一些战略物资,以应对突发事件。
  现在突发事件到来,那些存着的战略物资自当起了救命之用。
  似乎正应了罗士信的话,罗士信说打的话音方落。
  惜字如金的杜如晦说道:“不得不打,拖不得。慢不得,一举功成。将损失减值至最小,将利益获得最大。”
  杜如晦作为大唐宰相。对于大唐的库存经济,比之罗士信更要清楚。
  李世民与杜如晦深交十余载,对于他话中的意思,了然于心,听明白杜断这一句话饱含的意义。
  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杜如晦最大的能力优点便在于总能在第一时间整理清楚错综复杂的关系,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找到理智的应对方法。
  李靖已经看穿了四国夹击打消耗战的用意。就如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四国出招,大唐也没有理由不接!
  如何接也无非两个办法,一耗,二打。
  前者比经济消耗,四国自信能够耗得过大唐,认为大唐如春秋时期的楚国一样,面对孙武的疲敌战术。一筹莫展,被动以对。大唐这里却有耗得过的自信,他们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就算让四国占得先机。也未必能处于劣势。毕竟大唐不是楚国,四国更不是孙武、伍子胥,用兵可没他们那么神。只要耗的他们支持不住。大唐便能够轻易取得胜利。
  后者破局,以强悍的实力。打破四面围击的僵局,只要破了局。一切难题都将解决。
  两个办法各有各的优点弊端,耗,考验的是彼此之间的耐心耐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没有一方能够获得好处。打则简单实在,快刀斩乱麻,然而也是最危险的。不稳定是因素太多太多,万一失利将会把大唐推入一个万分危急的绝地,很有可能就走上杨广昔年的道路。
  这也是保守与激进的选择。
  罗士信、杜如晦率先表示了打的意思。
  紧接着房玄龄这位李世民麾下的谋主,号称房谋的绝顶人物,也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智略。
  “四国夹击,听起来可怖。实际上我们真正应对的只有吐谷浑、高句丽两国而已,只要攻打两国便可破局。至于百济、大和,我们可以交由新罗对付。百济、大和两国不与我大唐相邻,他们想要袭扰我大唐只能跨海而来。我们只要让新罗攻打百济,这百济实力本就逊于新罗,必不敢妄动,同时会向大和求援。而大和贪恋新罗一地,便如司马昭之心,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攻打新罗的机会。新罗国有良将,便是面对两国来袭,最多也不过是损失惨重,不至于给打灭。新罗实力的消损,对我大唐在海东三国的控制也存着点点利处。”
  房玄龄轻描淡写的说着,表面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罗士信听得是叹为观止,这玩政治的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将别人卖了,还让对方给他数钱。直接将两国压力丢给了新罗,还想着新罗在实力大损之后,浑水摸鱼的尝尝鲜……虽然房玄龄说得有些婉转,但是谁听不出来这后背的意思?
  长孙无忌低沉的道:“正如房相说得,四国来袭是一次考验,也许也是一次机会。吐谷浑位于西域门户,时常威胁我河西走廊安全。丝绸之路对我大唐极为重要,即将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何况要发展西域,必先将西域的门户掌控在手。次之是高句丽,高句丽昔年取我中原辽东一地。他们能够肆无忌惮的从各个方向入侵我幽州,只要我们能够取胜,西可以畅通无阻的开拓西域,东也能少了后顾之忧,不用在担心大后方出现危局。”
  侯君集也跟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李世民最器重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爱将,站出来道:“属下也同意房相的看法。若要反击吐谷浑、高句丽才是关键。这兵分两路,以末将的看法。应当以吐谷浑为先,高句丽次之。然而论兵将部署,当以高句丽为先,吐谷浑次之。尽管论及实力,吐谷浑应当优于高句丽一筹,然而高句丽地理位置奇险,环境极为恶劣。比之攻取吐谷浑,要艰难十倍。前朝杨广不论,杨坚也曾派遣汉王杨凉大将王世积、周罗睺率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然而三十万大军一样折损十之**,惨败而归。王世积、周罗睺皆为隋朝大将,尤其是前者,上大将军战功彪炳,依旧折戟沉沙,足见一般。”
  李世民也深有感触,想着接下来的军事部署,亦是一阵头疼。
  侯君集瞧着李世民复杂的表情,心中暗暗高兴。
  “你们先下去备战,朕这一次要让天下人知道,胆敢与我大唐为敌者,不论多寡,在朕面前都不堪一击。”李世民带些君王的霸道,以及对于大唐军事实力的绝对自信。
  众人退下之后,李世民犹豫了许久,心中琢磨不定。
  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此次此刻闹得琢磨一出,让他在很多地方处于劣势被动。现在他们仓促应战,大唐的一切发展也都必须停下来,这仗打的越久,对于大唐的经济伤害越大。对于主帅的人选,就尤为关键了。
  独自一人,愁思深夜,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些顾忌,不知如何安排,对外叫道:“来人,摆驾,去卫国公府。”
  当前已是凌晨时分,李靖年纪渐长,早已入睡。得知李世民深夜到来,门房也不敢马虎,直接将李靖从睡梦中叫醒过来。
  李靖匆匆忙忙的换上衣装来到了客厅拜见。
  见李靖脸上倦意由在,李世民有些过意不去,“深夜造访,打扰爱卿好梦了。”他上前几步将李靖扶起道:“我有意让卿领水陆兵马十二万攻打高句丽,卿以为如何?”
  李靖作揖道:“末将可擒高句丽荣留王来见,只是请恕末将直言,伐高句丽末将不如罗尚书。罗尚书亲自到了高句丽,对于高句丽的认识,远比末将知道的多。他还与长白山上的隋朝旧部有着神交,得他们信任。他为主帅,比之末将,更具优势。”
  李世民道:“那朕以卿为主帅,罗尚书为副帅,你看如何?”
  李靖毫不犹豫的道:“若是如此,取高句丽,事半功倍。”
  李世民道:“那我以君集为征伐吐谷浑的主帅,卿对此有何看法?”
  李靖想了想回答道:“不好说!”
  “为何?”李世民真正头疼的地方就在于此,对于侯君集这位心腹的安排。
  李靖道:“以大将军的能力,统帅三军,剿灭吐谷浑绝无问题。但是大将军性子颇为好强,不甘于人后。若起了争比之念,求胜心切,那就有些不好说了。吐谷浑亦是西域一霸,实力并不弱。”
  李世民点了点头,长叹道:“不无道理,朕知道如何安排了……”
  翌日,李世民在朝堂上针对四国挑衅,最初了强烈的回击!
  要战,便战!
  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大将军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领兵十万辅以突厥和契苾部队,征伐吐谷浑。又以刑部尚书辅国大将军罗士信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夏州总管苏定方为嵎夷道行军总管领水陆兵马十二万攻打高句丽。
  唐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就算是文官他们也会投身军旅,在自己的履历上光荣的添上一笔,就算是文官,他们可能说出种族灭绝这样凶狠的战略手段。
  这让周边异族打脸,这反击是理所当然之事,几乎没有人制止这场战役。
  满朝响应……
  若说不开心,也只有侯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