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是大将军指挥有方,不然我们哪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李道宗、张士贵队罗士信都很信服。客套的说着。
  罗士信领着他们进入了盖牟城,途中听罗士信说起攻取盖牟城所获得的辎重,一个个愕然之余。更是笑逐颜开,十数万石的粮草。这战利品实在太过丰厚了。
  罗士信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在大军会师盖牟城之后的第一时间召开了军事会议。
  诸将齐聚盖牟城的议事大厅。罗士信还未抵达,因为打赢了战,诸将心情很好,相互有的没的聊着天。
  便在这时,他们听到了罗士信与几个从未听过的嬉笑声,一个个停止了说话,好奇的看着大殿门口。不多时,罗士信领着三位身穿高句丽衣服做百姓打扮的男子走进了大厅。
  这一进入大厅,罗士信便兴高采烈地对着众人道:“这开会之前,我给大伙儿介绍几个当初我在高句丽认识的朋友。你们手中的高句丽详细地形图,便是他们花费十年精心绘制的。此次我们大唐想要攻取高句丽,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罗士信领进来的正是长白山驻扎的隋朝残部,他们艰苦的生存在长白山,为得便是能够为横死在高句丽的袍泽同胞报仇雪恨。他们一直以为这报仇的机会遥不可及,尤其是罗士信坦诚大唐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西方,高句丽对于大唐只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并非是大唐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大唐未来的十余年中的主要目标是经验西域,是不可能放手对付高句丽的。
  那里知道高句丽自己作死,与大和国、百济联手对付大唐,促使了大唐展开了对高句丽的征伐。
  得到这个消息的左天成他们,比罗士信这三军主帅还要激动兴奋,还没等他开口,便联系上了罗士信,想要提供帮助。
  罗士信很重视左天成他们这股奇兵,对他们也极为热情。这在他攻取盖牟城后,亲自找了上来道喜。
  “这位是左天成,昔年隋朝大将宇文述麾下的总管之一,这位是云麾将军赵德柱,这位是当年水军大将来护儿麾下的长史孙增佑……”
  多年不见,他们三人没有多大的变化。左天成依旧是矮小精干,赵德柱一如既往的高大魁梧,孙增佑很普通,普通的让罗士信几乎都忘记他长什么样子了。
  诸将都很服罗士信,对于罗士信的热情介绍的人,看着他的面子也很客气的回应了。
  “对于高句丽的情况这三位比我们了解的多,这次会议我也请了他一并参加,诸位没有什么意见吧?”罗士信笑着说道。
  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有些动容。
  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等将有些不可思议,这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让外人参加,觉得有些不合适,但他们也不好当着他们三人的面说什么,想着若真有什么妙计会议后在做商讨。
  罗士信也能看出诸将的心思,也不细说,他们是不清楚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这些人为了复仇付出了什么,数十万的袍泽葬身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尸骸还给搭成了京观供认炫耀,作为一群走在复仇道路上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高句丽的灭亡。
  他们只会不溃余力的支持他们,不存在背叛出卖之心。
  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是客,罗士信给了他们客人的尊位。
  罗士信率先道:“我们初战告捷确实值得庆贺,然而道路还很漫长。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我们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辽东。那座杨广用六十万大军都没有打下来的坚城……虽然这其中杨广确实是卖了蠢,却也可看出辽东的确不好打。对于如何拔下辽东这钉子,诸位可有什么看法?”他知道有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着外人在,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等将就算有看法也不会说,便望向了三人道:“左老哥、赵老哥、孙老哥,你们在这地方那么多年,我想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意见。”
  左天成道:“我个大老粗,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还是让孙老弟说吧,他清楚。”
  孙增佑向来是他们的智囊,此刻站出来道:“辽东城易守难攻的原因有三:第一、高句丽经营两百多年,前后二十余次大修,城池之坚固,毫不逊于堡垒要塞。第二、他与新城、建安城极为犄角,彼此能够相互支援,相互袭扰。大军无力围城,难以攻取。第三、辽东挽扼深入高句丽腹地的要道,拿不下辽东,大军就无法深入,相反他们却能够自由出入,将兵马从后方送来,无限支持辽东城。便是因为这三点,辽东方能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日夜强攻而多日不倒,就算暂时支撑不住,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据我们探得的情况表示渊盖苏文已经派遣了步骑两万五千支援辽东城。辽东城若得这两万五的优胜兵力,对于大唐想要攻取辽东,将难如登天。”
  孙增佑本就是来护儿的智囊,拥有着一定的军事水平,在高句丽十数年,日复一日的研究着高句丽的情况,对于辽东的优劣势在清楚不过了。
  “哪有什么破解之法?”罗士信认可的点了点头,孙增佑说的却有道理,但是只知道对方的强势,却不知破绽,一样等于零。
  孙增佑瞧着右上角的地图,来到地图前,手指着地图的一点道:“卑沙城,此城建设在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唯西门可以攀登。只要大唐水军能够由水路攻克卑沙城,便能够直接威胁他们的国都平壤。这国都受到威胁,渊盖苏文必然不敢支援辽东。至于辽东城、新城、建安城却只能用强攻了。辽东城目前动不得,依我之见,应该从新城入手。新城守将乃渊斌之之孙渊松,此人颇有智计,但年轻气盛,成稳不足可以利用。”
  罗士信问道:“建安城的守将是谁?”
  孙增佑道:“是斛斜谷,渊斌之的义子,为人持重沉稳,有大将之风。据说渊斌之有心培养斛斜谷成为未来的辽东之主,为此渊松很是不满!”
  罗士信顿时来了兴趣,眼中有着莫名的意味:“跟我说说渊松与斛斜谷的消息情况?”(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三城齐攻 送个胜利

  孙增佑将渊松与斛斜谷的情况细说,当中少不了涉及彼此的身份。
  渊松作为渊斌之这一脉唯一一个出彩的后人,是大众公认的继承人。但是渊斌之更加看好斛斜谷,多次向高句丽国王举荐,提高他的身份,在为将来能够继承他皂衣头大兄的职位。
  罗士信对于高句丽的官职还是有过了解的,高句丽的官职制度与中原的大庭相径。尤其是与魏晋南北朝极为相似,主要便是在于他们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疯狂模仿吸取中原人的文化的。他们也是个非常讲究等级制度的国家。其官职主要分为九等,与九品中正制异曲同工。
  “据我所知,在这高句丽重视贵族血统,他们的前五官都是贵族的子弟。斛斜谷就算是渊斌之的义子,怕是也没有资格担任皂衣头大兄吧!”罗士信眼中闪着异彩,高句丽的官职的叫法拗口古怪,他们的一品官叫大对卢,总知国事,相当于宰相,三年一选举,如果官员很称职,就没有任职年限。二品叫太大兄;从二品叫郁折,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主管经济,三品叫大夫使者,从三品叫皂衣头大兄,这五个官职职被称为“前五官”,属于高级官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财务大权。
  这五个官职是高句丽政权统制至关重要的核心官职。
  孙增佑笑着点头:“让大人说中了,渊斌之此人颇为公正,私心不重。很重视他守了四十多年的辽东,会从辽东的大局考虑。斛斜谷也确实比渊松更加持重。他们的大对卢渊大祚并不赞同渊斌之的想法。斛斜谷终究是不可信的外人。辽东一地的军政大权,必需掌握在他们自己人的手里。对于渊斌之的推荐。并不予理会,反而给了渊松极大的权力。不过就算如此。渊斌之依旧没有改变初衷,也导致渊松与斛斜谷的关系极不融洽。”
  罗士信双手一合,笑道:“辽东城、新城、建安城互为犄角,能够相互支援。那我便三城齐攻,看他如何支援。”
  孙增佑瞠目结舌,半响说不出话来。
  孙增佑分析的有理有据,就算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他们存着偏见,也不得不承认这点,也达成了共识。这要克辽东。先破新城、建安城,断去辽东的犄角之势,然后方能全力攻打辽东。
  罗士信这三城一起攻,实在是太雷人了。作为进攻的一方,唐军的兵力并不占据优势,不说与杨广动辄百万大军,昔年杨坚的三十万依旧远远不如。毕竟现在的大唐跟昔年的隋朝还是有差别的,杨坚继承了北周的遗产,杨广更是继承了他老子的强大帝国。论人口基数隋朝六千万上下。而唐朝不过两千五百万。大唐百废待兴,又是双线作战,十万兵马已经到了唐朝的承受的一个界限。辽东易守难攻,以全力攻打也未必打的下来。他们十万兵。除去三万余水军,步骑兵不过七万,这兵分三路攻城。实在是大不智的举动。
  张士贵半响才道:“我们兵力过少,分兵恐怕有失。”
  “我便是要送对方一场胜利……”罗士信自若的笑道:“我们不输上一场。接下来的战可不好打。”
  诸将听得一怔,心思敏捷的已经领会罗士信的用心了。
  罗士信当即下令道:“张总管、程总管。你们领三万余水军辅以五千精锐登城死士,由水路进兵,奇袭卑沙城。务必将卑沙城拿下,威胁高句丽国都,让他们投鼠忌器,顾念国都安危,不敢过于支援辽东。”
  张镇周、程名振站了出来,高声领命。
  “孙老哥,你是昔年来护儿、周法尚麾下的幕僚,亲自经历过他们的跨海战役,熟知路线,就劳烦你来指路了。”罗士信下达命令之后,转向孙增佑。
  孙增佑毫不犹豫的道:“愿意效劳。”
  “定方,你领一万五千兵马攻打建安城,任城王,你同领一万五千兵马攻打新城,切记要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架势,让他们认为我们大胜轻敌。”罗士信在关键之处做了提醒。
  李道宗、苏定方都是心思机敏之辈,心领神会的的领命了。
  “其他人等随我围困辽东城,只围不打。”罗士信下达了最终的命令,目光却瞧向了姜行本道:“姜将作,在我们围城的时候,你尽一切力量制作攻城器械。攻打辽东,少了谁都可以,绝对少不得你的利器。”
  姜行本精神一振,扬声道:“包在我身上。”
  兵分三路,三路攻城,唐军这一类似傻帽的行动登时引起了渊斌之、斛斜谷、渊松的注意。
  渊斌之看着辽东城下壁垒重重的唐军,眉宇间有着说不出的担忧。唐军破了他们的长城、辽水防线,显露了他们的致命破绽:独当一面的人才太少。高句丽终究是高句丽,不能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才:已故的渊子游、乙支文德,还有现在的渊斌之、渊盖苏文、杨万春、乙支侯武等等都有着胜于寻常人的能力才智,可是偏远小国便是偏远小国,比起地大物博的中原,人才终究逊色许多。
  罗士信麾下数位总管,个个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高句丽却没有那么奢侈。
  这勇猛之士不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奇缺,渊斌之能够依仗的好人物只有斛斜谷、高长勇两人,依照他的全盘布局防守思路,以长城、辽水为第一防线。辽东城、新城、建安城为第二防线,第一防线守不住,在退守第二防线继续。
  渊斌之原本对于他花费四十五年整理出来的防线很是自信,依照他的防守经验,认为就算大唐如隋朝一样派遣三四十万兵马他也不惧。十万大军甚至不足以攻破他的第一防线。
  哪里想到唐军远比他想象中的厉害的多,直接兵不血刃的攻破了他的防线,还围杀了他信赖的大将新城城主高长勇。
  渊斌之头疼之处便在于此,高长勇的阵亡直接导致三犄角之一的新城少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得以只能将孙子渊松安排过去。渊松有智计懂兵略,但心性是最大的问题,本想呆在身旁磨练五年,磨平他的心性,在予以重任,现在却不得不派他顶上去。
  渊松的不稳重,也成了他当下的心病之一。
  当初他有想过换渊松殿后,最终没有狠下这个心来。就算在公正的人,在亲情方面也不可能不存着一定私心的。
  如今唐军目空一切,兵分三路围攻三城:这其中若是因为先前大胜,生了骄傲之心还好说。万一因为看破了渊松的脾性,故意露出破绽,那就危险了。
  渊斌之在辽东四十五年,他也只是知道有沼泽参路的存在,不晓得那条隐秘的道路到底在何方,唐军能够知道还加以利用,足以证明对方的情报来源不可小觑。渊松的脾性,应该瞒不过他。
  “松儿,千万别让爷爷失望啊!”
  渊斌之想着送渊松离去时的耳提面命,千叮咛万嘱咐,在心底默默祈祷着。
  建安城位于辽东城的西南方向,濒临大海,伴着悬崖而建,不但是支援辽东城的要塞,还是深入高句丽府邸的隘口门户,在辽东的地位仅次于辽东主城。
  渊斌之将这个仅次于辽东城城主的位置给斛斜谷,可见对于斛斜谷的器重。
  斛斜谷立于建安城城楼,看着城墙下的唐军,眉头紧锁,与渊斌之思考的一样,唐军出此昏招是大胜昏头小觑了他们,还是居心叵测?
  看了新城方向,斛斜谷也莫名露出些许担忧。
  “大人,你看!”副将乐山突然指着唐军军营大后方,露出了惊诧的声音。
  斛斜谷极目眺望,这目光所及之处,却是一颗颗大树轰然倒塌,数以百计的唐军正袒胸露臂的干的热火朝天。
  “他们这是在制作攻城器械!”斛斜谷沉声说着。
  乐山眼中突然闪过一阵惊恐,他是辽东本土人,当初杨广六十万大军围攻辽东城的时候,无数飞石从天而降,那石板一样的炮弹能够将活生生的人砸成肉泥,能够将僵固的城墙砸的裂开口子,带着几分颤抖的声音道:“我听说唐军的攻城器械比隋朝的更要可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