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陕县位于位于河南道西部黄河南岸,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是一个连接长安与洛阳的要地。因为交通便利,县内较为富裕,平素人来人往的商贩行人极多,很是繁华,各大客栈常常人满为患,但因这些天暴雨连绵,影响了生意,县里相对冷清。
  郑丽琬、莫虎儿一行人找了家较为豪华的客栈住下。
  这安顿了还没有半刻钟,更凶更猛的大雨再次倾盆而下。
  这一次雨珠竟如冰雹般大小,打在瓦砾上震耳作响。
  郑丽琬无心睡眠,看着窗外的大雨,听着淅沥沥的雨声,心中莫名的焦躁:此行一切顺利,但是这老天似乎跟她作对。自她快到荥阳前,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好不容易停了大半天,到了晚上还下的更大了。
  郑丽琬坐在窗前,一手撑着俏脸,无所事事的胡思乱想起来,想着在过不久自己就是罗夫人呢,成婚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是在家里相夫教子?还是闲不住的抽时间整整罗艺?
  罗艺与罗士信的不合,这在整个长安都不是秘密的事情。
  郑丽琬也不止一次听说罗艺经常背地里说罗士信的坏话。只是手中没像样的力量,无力反击。
  想着想着,郑丽琬她忽然发现自己对相夫教子竟然没有任何的抵触。对于整罗艺也乐在其中。不管想到什么样的奇葩生活方式,只要对方是罗士信,就算当一对平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百姓都能够接受。
  想到这里,忍不住一人痴痴地笑起。
  便在这个时候,郑丽琬突然觉得整个房子摇晃了起来。
  “哐当!”一声巨响。
  窗口的叉竿掉到了楼下。推起的窗户重重的落了下来,发出了一声巨响。
  桌上的油灯突然跳了起来,倒在了桌上。火遇油爆燃开来,将桌子燃烧而起。
  “地震?”郑丽琬忍不住在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慌而不乱,打开了门跑出了屋外。
  守在门口的两名护卫也一个个惊骇失措。旁边的房门大开。莫虎儿赤着半身冲了出来,他还不知怎么回事,只是梦中让异样震醒,毫不犹豫的冲出来察看郑丽琬的安危。
  “好像地震来了,我们跑出去!”郑丽琬从容着下着命令,地震在商朝就有记载,后世逐渐完善。虽然有大部分人依旧刻板守旧的认为地震天灾是因为皇帝无德无道,或是鬼神降世的鬼怪说法。但是也有小部分真理者将之视为自然现象。
  《周语》就有记载“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表明是阴、阳二气的对立、消长,破坏了大自然的秩序,这才有了地震。当然这也是瞎说,但是比起将自然现象视为鬼神,无疑是高明的多。
  对于地震出现如何预防,书中也有记载:只要躲离屋舍,来到空旷之地,能最大限度的保住一命。
  郑丽琬、莫虎儿匆匆下楼,这一冲进客栈院子,一行人彻底呆住了。
  他们的右手边巨浪高达数丈余,瞬间将客栈与郑丽琬、莫虎儿一行人卷进了巨浪之中。
  客栈瞬间摧毁,郑丽琬、莫虎儿一行人也失去了踪迹。
  这哪里是地震!
  实是大雨绵绵,黄河决堤。
  蜂拥的黄河水,冲垮了堤坝,波涛汹涌的江水犹如无坚不摧的水龙,借助着大自然之威,将陕县的城墙冲倒,将陕县吞噬……
  那地震实是因为城墙垮塌,砸落在地上而引发的震动。
  **********
  黄河决堤,河南一地,损失惨重。
  灾情震动朝野上下根据。
  正值朔望朝参之日,罗士信也在朝堂上听着上下朝中文武一起商议着如何应对当前的情况。
  天灾降临,势不可免,历朝历代皆有前车之鉴。
  朝中文武一个个各抒己见,不断提出可用可行之法,准备救灾赈灾。
  李渊也打算打开军仓,先助受灾百姓渡过难关。
  罗士信听了半响,突然觉得奇怪,听来听去所有的大臣提的意见大多是灾后重建,大多是如何在灾后救济受难百姓,让他们有个温饱。怎么预防灾后可能发生的,怎么防止他人趁乱行不轨之事。
  但没听过有一个人在这个洪水依旧泛滥的时候怎么救人,怎么想办法将受灾的情况降至最低。
  实在忍不住了,罗士信道:“陛下,现在灾情还没有结束,就盲目的想什么灾后重建,想什么防止百姓作乱,会不会太早了。”
  宰相萧瑀怒道:“天灾降临,百姓陷入苦难,此时不考虑救人,更待何时?难道要等河南白骨于野,百姓无以为继的时候再考虑救人?”
  萧瑀乃是骨鲠大儒,说话直言不隐,尤其是涉及民生,决不妥协。
  罗士信摇头道:“萧相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考虑救人,而是比起考虑救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更应该派人堵住黄河决堤,派人使船营救困在水中的河南百姓。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萧瑀一怔,点了点头道:“这号召百姓抢修堤坝,营救灾民,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百姓受灾,自顾不暇,怕是没有多少人会响应。”
  罗士信正想将手中的象牙朝板丢砸过去,这么笨,脑子那么不灵活,怎么当这个宰相的,耐着兴致道:“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我大唐的将士来干什么的?保家卫国,可不只限于打仗杀敌。百姓有难,我们一样能够出一份力。关中十二军,有数十万常备兵力,在这危急时刻,我觉得可以出兵救灾。”
  罗士信这话在朝堂上引发了一阵骚动,抗辩声不断,但诸多人却陷入了沉思。
  罗士信的想法念头有些想当然,更有些超前。
  出兵救灾在现代新世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国内出现灾情,不顾危险安危冲在第一线上的永远的可爱的人民解放军。尤其是特大洪水与大地震这般严重的天灾面前,那些一线上的人民解放军毫无疑问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是以罗士信本能的觉得这出现了灾情,他们这些兵卒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而不是在这朝堂上听着,满朝的文臣商议什么救人救灾,防止瘟疫骚动。
  这些东西倒也不是不重要,但是总的分个轻重缓急是不是?
  这把兵派出去救灾,然后在坐下来慢慢的详细的商议出一套合理的救治方案。
  这才合情合理,这一坐下来就说个没玩没了,那不是舍本逐末了嘛?
  罗士信却是不知,因为通讯能力差,机动性又不强。往往天灾传到京师,地方上已经毁得差不多了。征调大军,反而成了无用之功。
  对于天灾来临,通常皇帝能做的事情就是去祈福,去祭祀,甚至下诏罪己,表示这是老天对他的惩罚与考验,然后派遣地方官员去治理,或者从中央派去一名能干的官员负责。古代的兵以防卫为主,还没有深入灾区去救援百姓的。
  所以罗士信这个提议还属首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很有新意,但未必不可行。
  满朝文武也陷入了沉思中去。
  罗士信此刻见众人反应,也知问题所在,自己又在不知不觉中将二十一世纪的习惯常识带到这里来了,想了一想,补充道:“出兵救灾最为迅速快捷,不但可以有效的缓解灾情,减少损失。同时还能让百姓意识到陛下爱民如子之心,对陛下更加敬重。另外有大军在侧,就算真有存心接天灾闹事之人,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能够免去不必要的灾祸。”
  “此法可行!”萧瑀肃然点头,认可了罗士信的提议。
  “臣也觉得大将军这一法甚妙,请求陛下立刻派遣一员能吏,全权处理救灾事宜,刻不容缓。”一个面容古朴年在三十许间的文士大步走了出来,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说了还给上首的李建成使了一个眼神。
  罗士信当然认得这个文士,他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镜子魏征,现在是李建成麾下的太子洗马。
  李建成得到了眼神,会意出列高声道:“父皇,天灾来临,孩儿不甚悲痛,身为太子,不甘在这皇城中坐看消息。愿意代替父皇亲临受灾地,对抗天罚,安抚百姓。”
  李渊听了一脸赞许,颔首道:“太子有这份心意,父皇焉能不许。此次河南道天灾由太子全权负责,务必要尽快抢救决堤口安,尽量营救百姓,将伤亡灾情减至最少。”
  李建成笑道:“儿臣领命。”
  李渊最擅长的就是甩手掌柜,李建成这冒头站了出来,也就没心没肺,乐呵乐呵的将整件事情全部交给李建成来处理了。
  李建成立刻清点罗士信、李艺以及天纪军、天节军、参旗军、鼓旗军先行一步,负责堵住决堤口。。(未完待续。。)
  ps:  晚上至少 还有一章。。。。其实任务是两章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救灾

  东宫。
  李建成与魏征分宾主入座。
  李建成迫不及待的道:“魏先生,今日让孤揽下此任,不知有何目的。在这关键时候,孤实在不愿为了河南天灾之事,离开长安。宇文士及、萧瑀才是最佳的人选。”
  李渊的尿性,李建成看的很清楚。他不否认他的父亲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君王,同时也不否认他父亲是一个懒散到极致的君王。
  这事情没人处理,李渊作为皇帝被逼着站出来理事,他能够处理的漂漂亮亮。但是有人愿意接手事情,帮助或者代替他理事,他会毫不犹豫的当个脱手掌柜,钻到温柔乡里,当他的“太上皇”。
  现今李渊虽然挂着皇帝的名号,但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真正处理大唐国策的是太子李建成、秦王尚书令李世民还有尚书省左仆射裴寂。李建成作为太子,大唐王朝的继承人一个人独揽五成政务,李世民分得三成而裴寂只有两成。
  李建成相信他这一走,李世民必定会以为父分忧的口号,将他手中的事物接过去处理。
  他们两兄弟,一个在政治上影响深远,一个在军事上威名卓著,各有千秋。
  是以李建成很忌惮李世民将手伸到他这边来,威胁到他占据的优势。
  若不是魏征刻意示意,李建成也不会冒然的答应下来,心底已经做了决定,若魏征没能说服他。便想着法子留下来,让魏征或者王珪代替他去。
  魏征慎重的直起身子,长拜道:“太子殿下。千万别小觑了此次增援,殿下不想太子之位受到威胁,想要安然的登上帝位,必需得到河南境内的民心。唯有如此,才能防止我大唐一分为二。”
  李建成惊疑道:“先生此话何解?”
  魏征肃然道:“秦王殿下一世人杰,百忍成金,到了今时今日依然不露半点与太子争锋之态。现在的他一边等一边不愧余力的经营洛阳。目的何在?无非是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而已。若日后与殿下争斗失败,则撤回洛阳,东山再起。秦王殿下在河南一战擒两王。威震环宇,若由得他在洛阳落地生根,对太子是大大的不利。现今黄河决堤,河南遭遇我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灾害。万民关注。若太子能在这大灾中表现出足够的智与勇。营救万千百姓于灾难之中,必将受到河南与天下百姓的爱戴。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矣。另外罗士信此人骁勇善战,精于用兵,与之接触,还有可能得到他的投效也不一定。太子殿下离开长安,固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可得到的,将远远多于失去的。太子殿下。还请明察。”
  李建成心中恍然,大笑道:“先生所言极是,若非先生提醒,孤险些错失良机……此行还请先生一并前往,助孤一臂之力。”
  魏征笑道:“征义不容辞!”
  这时屋外来报,罗士信求见。
  李建成、魏征互望一眼。
  魏征凝重道:“罗士信此人,智勇双全,且有一颗仁者之心,有汉时卫霍之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能得他相助,殿下如虎添翼。”
  李建成长叹道:“孤又何尝不知,但是罗大将军秉性刚强,对于这种政治斗争,极为反感。孤觉得他忠的是我大唐,不太愿意参合进来。”
  魏征自若道:“那就不需要他掺合,以拉拢为上策。便是拉不拢又何妨?日后只要太子能登基,大将军任然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难道太子殿下半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大将军不受殿下拉拢,殿下就容不得他嘛?”
  “当然不是!”李建成一言而决,毫不犹豫的道:“莫说孤与大将军无冤无仇,即便他日后成了孤的仇敌,落在孤手上,孤也不忍心杀他。”
  魏征笑道:“这就是了,身为上位者必需要有海纳百川之胸襟,罗大将军这类人才,万中无一。想要成就伟业,不论他是敌是友,都值得拉拢。”
  正说间,两人已经走出大殿。
  默契的不在交谈,直至东宫之外。
  李建成热情的将罗士信迎入大殿,奉上茶水。
  不等李建成开口,罗士信以迫不及待的道:“太子殿下,我特地来找你是为了救灾一事。还请殿下能够下令下去,全长安全关中的收集麻袋,越多越好。”
  李建成不解问道:“这收集麻袋有何用处?”
  “做沙袋!”罗士信用双手比划着,沙袋的形状,说道:“想要堵住黄河缺口并不容易,面对湍急的水流,寻常方法根本行不通。就算用再多的泥沙浆土也会在浸水的一瞬间让急流冲个干净。沙袋不一样,能够将泥沙聚起来不被冲散,还能在第一时间沉入水底。只要沙袋足够多,便能在短时间里填补缺口,搭成临时的堤坝。”
  魏征眼中一亮,一眼看破了个中奥妙。他幼年备经丧乱,仕途坎坷,阅历丰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经国治世之才。昔年在李密麾下不得重用,被任命为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政务。李密立足黄河南岸,境内多地经常受水患影响。
  魏征也因此研究过如何治水,如何在堤坝决堤的时候抢修堤坝堵住缺口。世间流传的以木桩打入地底为基,再以木桩为支撑点修筑堤坝。如此确实能在湍急的激流中建成堤坝,但在打入木桩的过程中极其危险,进度又极为缓慢,不利于抢修。他也曾苦思许久,想过不少的法子,试过改良,成效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遇到强激流的时候,反而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