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刻正容道:“没下过厨房怎么了?能下厨房的女子千千万万,但又有几个女的能如公主那样,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能够凭借手中枪自足关中,单枪匹马打下偌大基业的?比起下厨房,能够上战场的女子才了不起呢。”
  平阳公主脸色这才略带好看,但依旧带着些许温色的道:“是孙思邈大夫亲自弄得,我特地向他求来的。这里面含有二十多种养胃的药配合养胃的茶水反复煎熬而成的,味道不怎么样,但效果一定的好。本想热一热给大将军送去的,你却亲自来了。”以她的才智,如何看不出来罗士信的用心。
  罗士信听了大是感动,平阳以公主之尊,为了自己亲自去找孙思邈弄出了这养胃茶,自己还嫌弃这,嫌弃那的,真不是东西,想着,鼓着勇气道:“既然是公主的一片心意,那我今天就喝了它,点滴不剩!”
  他咬了咬牙,端起了大如碗盘般的茶杯,仰着脑袋,咕咚咕咚的一饮而尽,顿时间天地变色,五脏翻滚……
  好半响,罗士信才缓过气来,道:“这茶,够味!”
  平阳公主细长的手指捂着嘴巴,震撼中带着佩服,还有着莫名的欢喜:这养胃茶味道独特,以至于熬好的时候,她忍不住的尝了一小口,结果当场就失态的吐了出来……现在罗士信却念她的情,全部喝下去了。
  “大将军……”平阳公主犹豫了会儿道:“郑姑娘,不论是生是死,我相信她一定不愿意见你现在这个样子的。”
  罗士信长吐了口气道:“公主可知道这近十天,你是第一个跟我说这话的人?”
  平阳公主一脸意外。
  罗士信道:“丽琬的失踪,确实令我难过,但不至于颓废的一蹶不振。若真废物到那个地步,丽琬只会看不起我。请假这一年来有些累了,加上丽琬的事,混在一起,想要好好的休息一下。我的朋友大多是直汉子,只知道喝酒,劝慰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就变味道的。所以他们只喝不说,我能明白他们,也是只喝不说,共谋一醉。你们女人就算不一样,在煽情的话也能说得出来。”
  平阳公主在智勇干略上不逊男子,但心思终究是女人,那里能够体会男人的那种感觉,加上过于关心,导致分析力有所下降,认为罗士信收了莫大的刺激,有点一蹶不振了,所以费尽心思的弄来养胃茶,又想了一大推的安慰的话,到了现在才发现原来是多此一举。
  若是寻常女子,怕是会躁的找个地洞躲起来。
  平阳却是大喜:“我就说呢,以我对大将军的了解,一个让大哥二弟赞不绝口的人物,不应该是如此轻易就被击垮的人,原来是我多心误解了。还有两天,两天休假,又能见到精神百倍的大将军了。”
  罗士信道:“其实用不了两天,现在的我与原来的我,没什么两样,只是喝多了点酒,精神有点不如往日,经过公主这养胃茶一折腾,什么感觉都回来了。”
  郑丽琬,罗士信会将她存放在心底的最深处,但不是将之一天到晚的挂在嘴边,整个人也为此失魂落魄,像丢了魂一样。
  不管别人这么想,至少在罗士信看来,那种人是最窝囊的。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以伤心可以难过也可以失态,但是永远的伤心下去难过下去失态下去走不出来,那就是窝囊。
  “颓废了几天,也该动动脑子了。公主可否说说这些天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罗士信伸了个懒腰,做了一个精气神十足的表情
  平阳笑道:“倒是有一件特殊的事情,还关于大将军的,大理寺、刑部接受的关于军事泄密案已经到了结案的关键时候了。。”(未完待续。。)
  ps:  临时有事,今天只有一更,明天补上,抱歉!


第一百八十六章 偷天换日

  罗士信这些天都没有关注这件事情,与郑丽琬相比起来,李艺就是不起眼的渣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也无心过问此事。这休息了一阵,回来之后却恰好听到李艺的消息,看来他们还真是有缘。
  平阳见罗士信感兴趣,接着说道:“这事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出现了苗头,那时你们还在河南救灾。大理寺、刑部先后从北方的突厥汗庭探得了确切的消息,并且还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李艺的弟弟罗寿恰逢其会的出现在了北地,大理寺、刑部一并认为军事机密就是从罗寿口中传出去的。”
  “两个多月前?”
  罗士信暗自点头,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与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一点:大理寺、刑部能那么快的查到罗寿的存在,固然跟他暗中将目标指向罗艺有莫大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执行力行动力还是什么可观的。
  “都两个月了,还没有断案?”罗士信有些好奇,心中也知道李艺地位太高,又有李建成护着,想要处置他,没有那么容易。
  平阳点头道:“现在有着些许争论,罗寿开始抵死不认,一直拖着。后来在李艺的劝说下,罗寿认了罪,说是因为恨你处处针对他大哥,导致他大哥颜面无存,所以起了歹意。”
  罗士信不屑的撇了撇嘴道:“这撇的倒是干净,一下子就变成大义灭亲了。”
  平阳颔首道:“僵着的关键就在这里,大理寺认为过在罗寿。是他勾结突厥,泄露军事机敏,危害大唐利益。不过刑部却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与大将军结仇的是李艺,李艺才是主谋者。双方僵持不下,李艺又是大唐燕郡王,地位仅次于几位亲王,没有确切的铁证也不能拿他如何。父皇见继续拖下去也不是个事,也就决定两日后,三司会审。将此案定下。”
  三司会审?
  罗士信在记忆中有这么一个词,但具体是什么情况却是不知,也便细问起来。
  “所谓三司会审最初源自于战国时期。那时候以太尉、司空、司徒三人,组建的审讯机构俗称三法司,处理审查重大案件,以免一方握权。官官相护。汉朝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而我唐朝则是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三人。他们隶属不同部门,相互也难以串通一气,最后的结果以人数多的一方为理。后天审讯罗寿的分别是刑部尚书屈突通、大理寺卿郑善果还有御史大夫皇甫无逸。现在屈突通与郑善果僵持不下,依照当前的情况,御史大夫皇甫无逸的意见倒是其中的关键。”
  罗士信想了一想,问道:“那么公主是怎么认为的?”
  平阳知道罗士信的真正目意思是问他站在那边的,白了白眼心中有着小小的委屈道:“李艺的胆大妄为,在定州本宫就曾亲眼所见。反倒是罗寿此人碌碌无为。混吃等死,我不觉得他有什么本事敢于突厥勾结。”
  罗士信也知道平阳是站在他这边的。只是不确定她是不是愿意掺和其中,毕竟李艺的上司是李建成。他不想让平阳为难,却不想使平阳产生了些许误解,但听此话心中也是大安,道:“李艺处处找我麻烦,上次我又抢了他的主帅之位,以他的性格怀恨在心,这是必然的,随即起了坏心思。这种事情事关重大,不是一般人不足以信任,也就派出了他的亲弟弟。现在事情败露,又将一切推给他弟弟,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平阳也不耻李艺为人,道:“李艺与我大哥走的很近,御史大夫又跟我大哥关系密切,我担心屈突通独木难支。大将军不了解屈突通此人,此人秉性刚直刚烈,不够圆滑,根本就不是当刑部尚书的人物。对上一个郑善果,占着些道理都有些无力,再加上个御史大夫皇甫无逸那就更加没办法了。”
  对于屈突通,平阳在是了解不过了。当初她在关中立足,最大的劲敌便是留守长安的隋朝大将屈突通。这个顽固的家伙一早看出了她的威胁,在发展初就盯着她们,让她伤透了脑筋。
  在是军事上他行,但政治上却不及他军事的一半水准,想要依仗他多半靠不住。
  罗士信呵呵一笑,“我觉得你们都上了某些人的当了。只要有理,一人之力又如何?”
  平阳一脸茫然。
  罗士信道:“我就说适当的放松休息还是有好处的,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的更加清楚一些。有些人刻意将此事闹大,闹得满城风雨,利用偷天换日的手法要掩盖微小的细节。你们的视线都被转到大层次上面去了,重点追究谁大逆不道勾结突厥,泄密给突厥,从而忽视了一点,泄密的源头。其实不管是李艺勾结突厥也好,还是罗寿勾结突厥也好,都逃脱不了一点,机密是从李艺口中传出去的。因为他的泄密,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他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现在听公主说了那么多,说来说去都是围绕谁勾结突厥去了,从而忽略了真正源头,中了有心人故意设下的迷障。以至于多了一个罗寿领了大罪,李艺混入其中反而成了小过。其实说来说去,不论怎么处理,李艺都是大过。”
  平阳在大局战略上有着非凡之能,但阴谋诡计,机关算计却非她所长,更兼身在局中,被迷住了眼睛。罗士信这些天不理世事,反而成了局外人,旁观者清,找到了根由所在,看破了李建成、郑善果的手段。
  平阳本就机敏过人,此时让罗士信拍散眼前的迷雾,顿时间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好一个郑善果,竟然在本宫面前耍这个手段,本宫险些让他给蒙混过去了。连父皇也跟着中招,不成这事还得来父皇处理。三司会审,就算三人一心,只要父皇开口,也是没用。”顿了一顿,她道:“此事交给我来就行,你虽是受害者,但如今终究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作为大将军,过于干涉三司会审,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非议。”
  罗士信也不客套,点头道:“那一切都拜托公主了。”
  他个人也不喜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所以就算知道李唐因为李建成、李世民的存在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也没打算过早的卷入其中,好好地当他的将军,享受着欺负异族打异族开疆扩土的快感。到了非要站位不可的关键时候,这才考虑选择。只因李艺做的太过火,这一次甚至还威胁到了战局的走向,险些害他全军覆没。
  在不还击,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李艺这做了初一,罗士信自然处心积虑的做了十五,布下了坑李艺的局。现在李艺已经踩进他的陷阱,他在深入其中,难保不被李艺一起拉下去。毕竟现在的他手握着大军,论权势已经胜过了李艺,与他拳拳到肉的拼,他已经不够这个资格。凡事适可而止,就如平阳说的,身为大将军,没必要过于干政,此事能交给她来处理那是再好没有的了。
  只是又麻烦平阳,罗士信心底还是有着小小的过意不去。
  平阳却浑不在意,在她而言李艺这种小人为了对付罗士信,用出了这种卑劣的手段,甚至不惜以唐军溃败覆没为代价,已经触犯了心中的底线,无论如何也饶不得他。
  针对此事,两人又做初步细谈,稍微说说也就撇开了话题。
  罗士信问起了突厥的动向。
  现在已经到了秋季,依照惯例来说,秋高马肥正是草原民族活跃的时节。
  从武德二年起,每一年秋季,突厥都会对中原展开一定规模的抢掠,以获取足够的资源过冬。以往因为实力不济,门户又在对方手中。李唐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让突厥抢一点,然后送一点退兵礼。
  直到武德五年之后,情况有了改变,为防止李唐做大,突厥出兵二十万。结果李唐奋勇抵抗,打退了突厥,更因罗士信的存在,让他们受到了莫大的损失,以致李唐改变了对突厥的态度。
  现在到了武德六年的秋季,罗士信很好奇,不知突厥吸取了教训没有。
  罗士信这一提起此事,平阳忍不住的兴奋道:“边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平……可见大将军的血腥手段,已经在草原传开。奚族的下场是前车之鉴,没有人有胆子重蹈覆辙了。”
  在以往就算没有颉利的命令,也有部分突厥部落或者其他的草原族部自作主张的来边境溜一圈,能抢就抢,不能抢就撤,权当狩猎,但是今年没有一个部落敢这么玩了,边境连突厥兵的影子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边境如此太平。
  罗士信也颇为自得的笑了起来:“那群草原民族就跟小日本一德行,就一个字贱,他们要跳,把他们的脚给打断,就跳不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兴趣相投

  平阳不知小日本是什么,所以听得是一头雾水。问起缘由,罗士信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也就随口道:“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擅于学习,侵略性很强。对于对付他们也是一样,就打杀二字。打服杀怕了,他们就乖了。”
  平阳也不再多问,这相处久了也渐渐习惯了罗士信会突然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早已见怪不怪了。
  两人随即又说起了四方见闻,军事理论。
  如今的罗士信有些今非昔比,在李靖的指点下军事理论有着十足的进步,不再倚靠几千年的知识战例充场面,平阳刮目相看。
  不知不觉就到了用餐的时间,平阳轻声细语的吩咐下去准备饭食。
  罗士信也忍不住感慨这时间过的快,也只有平阳能给他这种兴趣相投畅所欲言的感觉。李世民虽然也是一个,但他的心机太重太深沉,跟他推心置腹指不定那天给让他给卖了。所以相聚的时候,他往往都会留个心眼。平阳则没有那种顾虑,谈论兵事什么的无所顾忌,便是吹吹小牛夸张瞎说,换来的也不过是一顿白眼。
  这点就算是郑丽琬也比不上平阳,记得他们最初相处的时候可是无日不斗无日不吵的。毕竟两人的爱好习性有太大的差异,一个武痴爱军事,另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又偏爱腹黑的少女,两人在兴趣爱好上是完全没有半点可以相容的地方。
  平阳说没酒果然是没酒,非但没酒。这一餐半点荤腥都没有,连油都是和尚吃的素油。
  固然烧菜师傅的手艺不错,但偏向重口味的罗士信吃起来却如同嚼蜡。面上还是装着吃的津津有味。
  平阳却直言不讳的道:“你不用装着好吃,我知这些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