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间,南方风云乍起,使几近沉寂的隋末、唐初农民战火,又有点燃的苗头,天下震动。
  辅公祏反唐的消息还没有传达长安,罗士信、平阳带着些许护卫已经赶往南方,这天下最乱之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巧遇杜伏威

  罗士信、平阳身份特殊,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更何况还有李艺的事情需要处理。
  平阳将李艺的事情揽在他身上,罗士信自然不在过问。平阳不擅长阴谋算计,但毕竟生在帝王之家,不擅长不意味着不懂,一窍不通,而是不愿意涉足其中。以她的聪明才智,全心参合此事李艺是难逃劫难的。
  罗士信头疼的是如何请假。
  唐朝不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探亲假,年休假,法定节假日、双休日,这真要比古代的官员休假的制度强的太多了。在唐朝只有节令时候才会给出休假,也就是春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类的节日,其他时间是没有休假日的。
  不过朝廷也不是苛刻的地方,允许官员请事假。请假的方式理由是五花八门,除了身体不适,需要请感冒等事假之外,还能因为家中有事、亲人过世而请假。这倒有点和一千五百年后的现在的请假理由相似。
  不同的是古代请假的制度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月只能请假三天,超过三日的就要罚俸禄。当然如果是重病也有三十天,一百天的期限,但假若超越期限,而且没有上级部门的延长指示,就会被免官,官职会由他人递补,并且受到严厉的惩罚。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代的请假是需要上级批准的,尤其是罗士信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员,想要请假。必需亲自向皇上上疏,说明请假原因,等待君主批复决定。如果君主不批准。那就不许假。若是不从,就是犯法犯罪。
  罗士信因为郑丽琬失踪,请了十多天的假,就是以身体不适为由。
  李渊同意批准,但还是依照惯例扣了罗士信的俸禄。只不过罗士信近年来连连取得辉煌的战果,所受到了金银财物等赏赐,百倍于俸禄。对于扣掉的那些俸禄也没怎么在意。
  最麻烦的也是在这里,李渊是皇帝,罗士信若为请假找借口。那等于是欺君。让有心人知道,背后捅上一刀,百口莫辩。如实说来,也不好办。侠以武犯禁。作为皇帝的李渊对于不守王法。不事生产的江湖人显然不会有好感,如实说什么刺客杀手,要去救裴青衣,指不定李渊一个心血来潮治裴青衣乱杀之罪也不一定。
  裴青衣作为江湖女侠,杀伐随心,对于那些江湖败类从不留情,这种做法手段在官僚制度上是极不提倡的。
  “头疼,头疼!”
  罗士信出了公主府。来到自家门口,正打算叩门入门。却听远处有人叫唤。
  “大将军,大将军!”
  罗士信转过头去,却见许久不见的李世民与一个长着国字脸,容貌古朴,身型魁梧的汉子并肩而来,略感诧异,李世民战功卓越,无人可及,地位之高,几可比拟太子,在这大唐只有少数几人能与他并排而行,大多都是他认识的,现今这一位却不曾见过。
  罗士信上前了几步,作揖问好:“见过殿下!”
  李世民下马回礼,指着一旁的魁梧汉子道:“来,大将军,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大唐吴王太子太保李伏威。”
  “李伏威?”罗士信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有些茫然。
  李伏威笑道:“在下故名姓杜,承蒙陛下厚爱,赐以李姓。”
  罗士信登时恍然,原来他就是杜伏威。
  隋末动乱,天下群雄并起,但若言论草莽英雄,首推窦建德与杜伏威。两人一南一北,行事却大庭相径。窦建德众诺守信,以义当先,以民为本,就算他惨败李世民之手,却也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杜伏威亦相差无几,十六岁举义反隋,虽然志向不高,只求在乱世中保全一方,但也是急公好义。天下反隋义军,杜伏威是地位最低的一个,由于本身就深受赋税之苦,对领地内只收很低的赋税,对于贪官污吏切齿痛恨,特别下令,但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所以杜伏威治下的江淮是乱世中少有的衣食无忧之所。
  “原来是吴王!久仰大名了!”罗士信作揖礼拜,“久仰大名”在他人口中是一句客套,但罗士信口中却是最真实的赞美,寻常人不入他的眼中绝不会用“久仰大名”这四个字。
  杜伏威还礼,正容道:“大将军之名,才是如雷贯耳,就算某身在江淮,也多次耳闻大将军的英勇事迹。来京多月,未能结识,实在莫大憾事。本想着投帖拜访,大将军府上又出憾事,只能作罢。这些天每日经过大将军府都忍不住停步片刻,今日偶遇,耐不住结交之心,冒然让秦王殿下介绍,还望勿怪。如若不弃,去我府上喝酒。”
  罗士信本想拒绝,但瞧了瞧李世民,心中有了定计,一口应了下来。
  杜伏威大喜过望,虽他是大唐第四号人物,但没有任何的傲慢,反而很是亲切热情。
  热情的让罗士信都有些不适应。
  李世民坦然自若的笑着,一点也不以为意。
  人各不同,杜伏威豪爽好武,就是喜欢与粗人结交,尤其是罗士信这种重情重义,英勇无畏的粗人,最对他的胃口。在长安的这些天,作为朝堂新晋的第四号人物,只是象征性的陪裴寂、萧踽、宇文士及这些文人聚了一次,其他时间大多都不顾身份地位与秦叔宝、尉迟敬德、薛万钧、薛万彻这类人交往喝酒。也因为如此,作为太子太保东宫的要员,反而与李世民走的很近,对于温文尔雅的李建成有些反感,面对他的拉拢,只是客套的回应。
  杜伏威的吴王府与罗士信、平阳在同一条街道上,对挨着平阳的公主府。
  罗士信没有骑马,三人索性步行入府。
  罗士信察觉了杜伏威的脾性,他也最喜欢与这种脾性的人打交道,随即暂时放下了一切,接纳了这位对胃口的大唐吴王。
  在平阳的府上,罗士信又喝茶又吃素的,嘴巴都淡出了鸟来。杜伏威自不会如平阳那般,好酒好菜,一道接着一道。
  馋的罗士信口水直流,不住的向李世民、杜伏威敬酒,喝的及是痛快。
  李世民本就是军旅出身,来者不拒,杜伏威更是好酒成性,直夸罗士信爽快够意思。
  酒过三巡,杜伏威仗着酒性高声道:“某在江淮也是一号人物,论及武艺也罕逢敌手。可来到了长安却先后败给了叔宝、敬德与齐王,输得是心服口服。某知不是大将军对手,但也想请大将军赐教一下,让某开开眼见。”
  罗士信喝的痛快,也不拒绝,放下了酒盅,从侍女递上来的抹布上抹了抹手上的油渍,走到了大殿。
  杜伏威更是自接,两手往身上擦了擦就大步走了下来,
  一股劲风袭来!
  杜伏威抬腿就是一脚。
  罗士信手掌轻轻一拍,挡下了这招,道:“这算是小觑我嘛?”
  杜伏威尽管听说罗士信的武艺盖世,但瞧他那文文弱弱的模样心中忍不住疑乎,一招试探过后,方才察觉,人不可貌相,喝道:“这次来真的了!”更猛烈的一脚带着破空的呼啸声,如同鞭子一样抽向罗士信,那股不可阻挡的气势足以开碑裂石。
  罗士信以掌破脚,以硬拼硬,手掌与小腿来了亲密的接触。
  杜伏威一招未能得手,第二脚,第三、第四脚就连环不断的踢了出去。
  一脚快过一脚,彷如三支先后射来的离弦箭羽。
  面对破空飞来的数发“箭羽”,罗士信招招对攻,每一掌都准确无比的封住了杜伏威的飞腿,硬是将他所有的攻击挡了下来。
  没有任何的花俏,没有任何的技巧,就是比快比强。
  杜伏威连踢六脚,退了下去,哈哈笑道:“果然不是一个档次,我踢不动了,服气拉。齐王还能打一打,大将军跟叔宝、敬德一样,胜我太多,真打起来,连还手的余地也没有。”
  这比武输了,杜伏威也不懊恼,依旧豪气的劝吃劝喝,爽快非常。
  吃饱喝足,李世民似乎还有事情,起身告辞。
  罗士信见了也跟着告辞,杜伏威也不强求,约着下次再聚。
  罗士信、李世民两人一同出了吴王府。
  李世民笑道:“大将军可是有事?”
  罗士信并不觉得意外,点头道:“确实有事,希望殿下帮忙出个主意。我有要事需要前往江南一趟,事关朋友性命,非常紧急,不能不去。这里不知如何向陛下请假。”
  他没有说明是谁,李世民也识趣的没有细问,沉吟片刻道:“这还真的巧了,药师前段时间卧病在床,好像挺严重的。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药师用心传授你兵法,他现在身体抱恙,作为徒弟理当前去服侍。父皇诸事繁忙,这类琐事也无需他亲自决断,你写好奏章,送来承乾殿,这拳拳孝心,我也不好不批呀。”
  罗士信大喜过望,忙道:“谢殿下指点。”
  古代向来注重孝道,凡事以孝为本。但凡父母重病,身为人子必需左右侍奉,不然就是不孝。所以由古至今父母生病以及双亲病故,这类事假基本上没有不批的。
  李世民代父理政,得他批准与李渊批准一样的效果。(未完待续。。)


一百九十一章 李艺下狱

  罗士信为了请假,头疼了许久,最后托李世民出主意这才解决问题。
  平阳这里就简单多了,人真不能比人,比着比着保管气死。
  平阳直接找到了李渊,说自己闷得慌,想要出去走走透透气。
  李渊二话不说,直接批了,顺带还问需不需要护卫,万余元从禁军任她挑选。平阳直接拒绝,很婉转的表示自己只是随便出去转转,稍微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公主府的护卫足以保障安危。
  李渊只当她就在关中境内游玩,也没有多问,任由她去了。
  平阳还有目的,也就陪着李渊闲聊,聊着聊着话题就在有意无意中,偏向了李艺泄密上去了。
  李建成要保李艺,李渊这一环节自是需要打通,明里暗里说了不少好话。
  潜移默化之下,李渊这里也觉得李艺犯的是小过,真正错的是罗寿。
  所以说到李艺,李渊这里难免为他说几句好话。
  “哼!”平阳听了艴然不悦,怒道:“父皇还为李艺说好话,您老对他推心置腹,他却因为私人恩怨泄露我大唐军情,险些害的大将军全军覆灭。若大将军有个三长两短,我平阳绝对绝对绕不得他。”
  李渊见爱女发怒,登时打了一个激灵,暗骂自己多嘴,竟然忘了女大不中留,在平阳面前说李艺的好话,这不是给她添堵嘛,忙附和道:“女儿放心,父皇这里也饶不得他。回头就通知刑部、大理寺。让他们从严处理。就算他没有勾结突厥,父皇也不打算轻易饶他。”
  平阳气愤难平,愤慨道:“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这明明是李艺泄露的情报,现在却算到了罗寿的身上。就算不是李艺勾结突厥又如何,连最基本的祸从口出患从口入都不知道,管不住自己的嘴日后再来个不小心将消息泄露给李寿、王寿的,我大唐还不知会蒙受多大的损失。这一次是运气好,大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吓退了突厥大军。换做他人。指不定五万大军就给杀了覆没了,到时候连累幽州一并遭殃。”
  李渊最初以为平阳单纯的为罗士信鸣不平,但听此处。方才察觉平阳用心,迟疑道:“你的意思是严惩李艺?”
  平阳肃然道:“我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恶劣的情形,若不加以严惩。日后朝中文武若有嫌隙,人人都效仿李艺。岂不朝堂大乱。没人敢说话?此风绝不可助长,理当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李渊默然不言。
  平阳乘胜追击道:“断水去源,斩草除根。此次机密军情泄露,勾结突厥固然需要严惩,但是将消息传出去的李艺才是造成一切的缘由。儿臣觉得不管他存有什么目的心思,都是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也一直觉得李艺应当严惩,可是不管父皇还是大哥都更糊涂虫一样。盯着罗寿,真不知道你们想什么。”说着一脸的闷闷不乐。
  李渊被说成“糊涂虫”也没有不悦。只是有些尴尬,灿灿道:“女儿啊,你不懂。你大哥有他的难处,身为太子国之储君。李艺与之交好,他若不救,有损太子威严。”
  平阳愤然道:“那就能够纵容李艺为非作歹?若是小事,大哥包庇一二,我也不说什么。泄露军情,这般严重,大哥这般偏袒,与我大唐与他未必是好事。有心人只会说父皇与太子依仗权势,无视王法,处事不公。父皇、大哥绝顶聪明,难道不知人言可畏?”
  这番话若是任何一个臣子说来,李渊定然大怒。
  但是平阳却是自家亲人,李渊为人又护短重视情亲,她说的话也就听得进去,肃然道:“你说的有道理,看来李艺这事还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这样吧……父皇回头跟刑部、大理寺说一声,不能助长此风。”
  平阳心满意足的道:“父皇英明!”
  李渊不满的摆了摆手:“才不吃你这一套,老实说来,你那么大火气真是为了父皇?父皇怎么觉得你这是在帮罗士信出气一样。”
  平阳面上泛红,不敢多说了。
  **********
  大理寺!
  三司会审!
  李艺仰首阔步的走进这人人惧怕之所,表情傲然,带着些许目中无人。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自己给自己撑场面贴金,在唐朝官员接受审问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在这段时期有许许多多犯法的大臣不审而判,其中地位最高最出名的当属贞观时期的侯君集。
  侯君集作为李世民心腹,地位仅次于房杜,但却伙同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李世民不愿意跟着自己多年的大臣受审讯之辱,亲自到牢房看望之后,下令处死。
  李艺今日公然在大理寺受审,他所作的一切人尽皆知,老脸已经丢到了了粪坑离去了。他知道背后无数人在搓着他的脊梁骨骂,现在的他除了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依仗着幽郡王的特权给自己遮羞之外,已经没有任何挽回颜面的方法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