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

在建新禁军的同时。侍卫军原来主帅李重进已到了凤州。建立西南面行营,筹备攻打西蜀事宜,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坐镇泽州。和北汉军对峙。

在春节前,远在德州地赵匡胤接连上了三个黑木奏折,黑木奏折是柴荣专用品,贵为宰相也无权查看赵匡胤上了三道黑木奏折之后,居然重新获得了信任,被柴荣亲自任命为铁骑都指挥使,成为铁骑军统帅。侯大勇原本以为削去了禁军兵权的赵匡胤将会以勇将之名留名列传之中,不料胡汉三居然又重回到了禁军,这让侯大勇多少有些意外。

禁军六主将是由柴荣亲定,而十二副将却是各位宰相和枢密使相互妥协的结果。吉青阳、孙延进就是由侯大勇大力举荐进的禁军,另外,黑雕军勇将何五郎、冯继业的爱将王腾骧、以及与何五郎并称为冲锋双将”的光紫驼,也在侯大勇推荐下调入禁军,他们三人官职要低一些,没有列入禁军十八将中,何五郎任虎捷左厢副都指挥使,王腾骧任铁骑左厢副都指挥使、光紫驼任控鹤右厢副都指挥使。曾经出任过钦差大臣的枢密院承旨时英,则是枢密使王朴推荐进入禁军。

此时。侯大勇才真正体会到当宰相的好处,宰相的重要职责就是参与国家大事地决策,对重要人事也有发言权,这次重整禁军,侯大勇和其它宰相、枢密使一起,都往里面夹了一些私货。柴荣对此事相当宽容,他在几位宰相面前也搞平衡,侯大勇、范质、王薄、魏仁辅、王朴等人推荐的将领也大体相当,这样一来,六位统兵大将难以一枝独大,宰相想要揽权也着实不易。

新禁军之策如一块巨石落入水潭之中,原来的涟漪都立刻不复存在,水潭中只是回荡着新禁军的振荡波,这个振荡波快速地扫荡了人们用来麻醉自己的欢乐气氛,重回到充满着诡诈、无奈的现实社会,不过,这也正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众人对禁军的高度关注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

晚唐以来,有一支著名地禁军叫做神策军,神策军在晚唐原本是一支普通的地方部队,归属于陇右节度使,此地陷蕃之后转归陕州节度使,代宗时,宦官鱼朝恩控制了这支队伍,使之转归中央禁军系统,特别是在仆固怀恩叛乱被平定之后,朝廷更加感到了建立自身直接控制军队的迫切性,于是神策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唐文宗和武宗等数朝,宦官因为掌握了禁军地指挥权,实际把持着朝政,从唐穆宗到僖宗七代之中,除了唐穆宗之外,六个皇帝都是宦官所立,宰相大臣和宗室竟无权过问,宦官势力之大可以想见。到了梁、唐、晋、汉、周,更是谁掌握了禁军,谁就掌握了政权,太祖郭威同样因为掌握禁军而“皇袍加身”。

郭炯、王腾骧、光紫驼等人远在西北,而永济渠解冻就意味着北伐的开始,八百里加急不断从京师发出,直奔凤州、灵州等地。

在大梁城内诛兵历马之时,幽州城内一片声色犬马,继燕王牒蜡镇守幽州的南京留守萧思温,趁着大辽公主北上中京的机会,把二十多个杭州歌姬全部召入府中,这些歌姬是他花重金,通过海路从杭州运来的,平日就安置在城东的别院中,只能偷偷地玩乐一番,此时公主到中京,萧思温就把这些歌姬全部召入府中。

至于瓦桥、益关等重镇,全由汉家降将守卫,在萧思温心目中,大辽军威震天下,中原军队绝对不敢捋大辽虎威,只要公主不在幽州城中,则天下一片太平。

第二百一十一章决战幽云(二)大梁又名汴梁,战国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都建都于此,另外,西汉时期的梁孝王,也曾经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大梁城是槽运的重要节点,便利的水陆交通为大梁城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中原数十年动乱,历经战火的大梁城在大周朝初建之时,在城市建设、百姓富裕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和广州、杭州、成都等南方城市拉开了差距。

经过郭威和柴荣的数年励精图志,大梁城日渐繁荣,各方商贾云集,和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相比,差距迅速缩小。

在显德四年的时候,由于大梁城人口迅速增长,房屋已建得十分密集,不仅火灾频发,而且民宅侵入官道,严重影响了城内交通,城内更有无数的墓地,占据了无数黄金宝地。柴荣下诏将都城内所有违章建筑全部强迫拆毁,并且将城内所有的坟墓迁往城外重新安葬,让死人为活人腾出地方。

迁祖墓就和当年毁佛行一样,受到了极大的非议。

柴荣力排众议,强行把此事推行下去,不到两年时间,大梁城为之一变,街道以宫城为中心,四个方向上各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作为出城的交通干道,唐时的封闭坊里制基本废除,代之经由街巷联系宅院的开放式居住区,全城范围内商市与居住区混杂分布,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店铺门向街道开敞,形成若干部繁华的商业街道,城内还有五六处“瓦子”,是综合的游艺场所,常常是通宵营业,形成了晓市和夜市。

俗话说:大河流水小河满,大梁城繁荣起来,城内老百姓各项营生也就好做了。生活也慢慢富裕起来。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自然就会追求精神生活,春节、元宵节、填仓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就过得热闹而喜庆。

元宵节过后不久,龙头节又如期而至。

二月初二是传统的龙头节,也称为青龙节,俗称为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龙是瑞祥之物。能呼风化雨,人们渴望龙能抬头治水,降福人间。

对于以农为重的大周朝来说,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柴荣带领范质、侯大勇等重臣以及禁军主将们在郊外举办“引龙”仪式,盛大的“引龙”仪式结束之后,众人各自回到家中,举行着各式的庆祝仪式。

初到大周朝之时,侯大勇对这些节日一概漠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侯大勇身心都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个时代。特别是经历了太多地血雨腥风之后,侯大勇渐渐地对这些节日重视起来,每到过节之日。总要认认真真按照习俗,把这些节日过好。

从郊外“引龙”回家,侯府很快就热闹起来,院子里飘浮着油煎糕、同心大饼的香味,府中的娘子们在此日不动针线,据说是怕伤了龙目,符英还让人炒了一大盆黄豆,这个名目为“金豆开花”,象征着龙鳞闪闪,几个强健的亲卫挑着木桶出城。凿冰成洞,挑起河水回到府中,随后烧香上供,这个名目为引田龙”,预示着迎龙、求雨,风调雨顺。

除了传统节日以外,府上的亲卫还分成四支蹴鞠队,举办了第一届“中超”比赛,虽然说在现代社会“中超”比赛在某种意义上是笑话。可是作为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球迷,侯大勇还是把侯府的蹴鞠联赛命名为“中超”,对于这个奇怪的名字,符英、封沙和府中地亲卫们都百思不得其解,虽然大家均感到这个名字莫名其妙,可是侯大勇在府中说一句顶一万句,联赛还是以“中超“为名。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侯大勇自觉地不上场比赛,否则他作为前锋,估计没有那一个后卫敢于飞身铲球,所有联赛规则都是侯大勇制定,而且他又具有无上的权威,当裁判最合适不过。

经过循环预赛,在龙抬头那天,刘黑彀的一队和罗青松的三队进入了最后的决赛,等到侯大勇从郊外一回到侯府,操练场就响起了喧天的锣鼓之声,除了两个守门的亲卫,侯府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足球场边。侯大勇为了把联赛搞得有声有色,把府上所有的人都分为了四大集团,每个集团都支持一支球队,最终冠军获得者地球队和支持地集团,都将享用最为丰盛的宴席,既是祝贺胜利又是过节的大餐。

体育活动对于一支部队、一个集团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地意义,锻炼身体提高体质仅仅是一个原因,还是两个更重要的原因:

一是增强对团体的归属感,中国文化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认为人首先是群体的存在物,离开了一定的群体,人就不能作为人而生存,因此,每个人就都必须依附挂靠某一群体,这样才有“安身立命之所”,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团体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所以,现代军队都十分注重体育运动。

二是发泄亲卫们多余的精力。侯大勇率领的亲卫队,大多数是从狮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勇猛之士,个个都是身体倍棒吃饭倍香的家伙,以前在西北,不打仗的时候就泡在训练场上,此时到了大梁,虽然仍然每天都要参加训练,可是城里的训练由于条件限制,比军营的训练量要小得多,军士们身体里的雄性荷尔蒙就不受节制地狂涨,侯大勇在府中举行经常性的“蹴鞠”比赛,就是为了有效地消耗这些多余的雄性荷尔蒙,免得这些雄性荷尔蒙积蓄到一定能量的时候,就会如炸弹一样给大家造成麻烦。

侯大勇常年在军中,深悟其中三味,所以,隔几天就安排一场蹴鞠比赛,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

蹴鞠比赛正在高潮处,一颗砂粒被一阵怪风吹起,不偏不倚地吹进了侯大勇眼中,侯大勇初时只感觉有些不适,用手背随意地揉了揉。却觉得眼中痛得历害,很鞭缆泪流满面。侯大勇把比赛所用的红旗交给封沙,站在一边不断地翻着眼皮。

小梅站在符英身边,她的眼光一直跟着侯大勇,当侯大勇下场揉眼睛之时,就恨不得马上去拿一张湿毛巾,只是符英没有发话,小梅就一会盯着脚尖。一会看着侯大勇,心中如蚂蚁啃骨头一样。

终于,符英用手撑着腰,在一边发话了,“小梅,去拿一条湿毛巾。”小梅闻言,美滋滋地去拿湿毛巾去了。小梅是符英地贴身丫头,丫头也分三六九等,这贴身丫头在府中颇有身份,搞不好哪一天就翻身作主人。小梅是个鬼精灵。如何不理解其中的诀窍,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侯大勇的小妾,还要如秋娘子般为侯大勇生下一儿半女。

小梅婀娜多姿。又是青春年少,侯大勇并非柳下惠,对她的态度当然不坏,没有外人之时还要和小梅说几句玩笑话,只是最后一步始终没有跨出去,毕竟,侯大勇身边并不缺女人,而且过了急吼吼挺枪就上的年龄,不仅需要肉体上地碰撞,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交流。

可是。今天侯大勇颇有些反常,砂粒入眼后,他就觉得一阵气闷,心中更是烦乱难当。受到冷遇的小梅,噙着泪水,拿着毛巾回到了符英身边。

侯大勇一边揉着眼睛,一边闷头走回屋内,符英见侯大勇表情不对,连忙跟了进来。

“阿郎。”符英把手放在侯大勇肩上。轻轻地叫了一声,以示安慰。

“不知为何,心里闷得慌,莫非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侯大勇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他不是宿命论者,可是突然而至的烦闷让其心中颇为不安。

在大门上,画着一只葫芦,内画有蛇、蜈蚣、蜘蛛等等毒虫,谓之“辟百虫”,这也是龙头节的一个内容。

蹴鞠场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场上、场下一派热闹,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走进了侯府。侯大勇双眼直跳:果然有大事发生!

枢密使王朴的府弟,王朴脸色灰败,胡须和头颇为零乱,呼吸时急时缓、时重时轻,身体也是一会烫一会冷,他并没有因为陛下站在床前而睁开眼睛。

几个太医轮流上前摸脉,他们的脸色和王朴一样灰白,王朴地病和三公主的病极为相似,但是,他们用智能大师所开的处方抓了药,由于没有智能大师的针炎之术,王朴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

自从王朴写出《平边策》之后,王朴就参与了大周帝国的全部重大决策,包括征南唐、调侯大勇回大梁、分割禁军等重大事项,他已经成为柴荣极为重要谋士。

北伐在即,王朴却离奇暴病,这让柴荣暴躁异常,他在王朴床边走来走去,凶狠地斥责几位太医:“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平日还称为神医,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束手无策,若救不活王枢密,你们也别想活了。”

柴荣好几次都准备踢打太医,每次刚要出脚的时候,柴荣克制地摸了摸挂在腰上的一块形制古朴地玉佩,这块玉佩是逝去地符皇后的遗物。柴荣称帝前一直带兵打仗,带兵将领火气都不小,称帝后,符皇后就送了一块玉佩给柴荣,玉佩上有两个字“制怒”,柴荣得到此玉后,自然明白符皇后的心意,所以,每当要发怒之时,他就会摸摸这块古玉,平息自己地怒火。

太医刘词听到此语,脸色一下变得煞白,他大着胆子道:“以臣愚见,枢密使似是中毒。”

三公主生病,李词在心里也认定是“中毒”,只是在皇宫之中,“中毒”一事颇为敏感,说出来有可能无数人头就要落地,因此李词宁愿被人责骂为无用,也不敢轻易说出这两个字,目前陛下已是怒火攻心,既然如此,李词就豁了出去,讲出了心中所想。

所有在场的大臣均脸色一变。

三公主生病之时,柴荣也守在床边,经李词提醒,柴荣马上意识到三公主和王朴的病症几乎一样,刘词之言极有可能是事实。

柴荣脸色数变,突然勃然大怒,“李词妖言惑众,给我拿下。”

刘词如小鸡一样,被几位如狼似虎的禁军提在半空之中。他的下领被迅速地摘了下来,再也发不出一丝言语,其余几位太医见此情景,浑身发抖地跪在地上。

柴荣对一位侍立一旁的禁军供奉官道:“刘词妖言惑众,斩首。”供奉官面色沉静,虽是武将却颇有文气,举止间甚为干练,接令后。带着禁军走出了屋门,奇書网不一会,供奉官就提着刘词的人头走了进来,人头上的鲜血不断地滴在地面。

供奉官手中的人头不断地滴着鲜血,一股血腥气和臭味扑鼻而来,一名头发花白的太医已被刘词地人头吓得大小便失禁。

验过刘词的人头,禁军军士就拿着人头出去,而供奉官就挺胸侍立在一旁,验人头,原是军中规矩。柴荣就把军中规矩也搬到朝中。

侯大勇心头一片雪亮:太医刘词当众揭穿了真相。因而惹来了杀身之祸,若不杀刘词,柴荣骑虎难下。必然要明着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