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一千七百人则隐入了群山之中。

“李三,还要走多久?”王腾骧看着自己的军士穿行在时隐时现的小道之中,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王腾骧身边,有四个益津关降兵,他们都在古北口驻防过,十分熟悉古北口道路及布防情况,王腾骧问起的李三,是四人中最为活泼者,渡过拒马河以来,王腾骧让李三紧紧跟随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询问。

李三也是满头大汗,他脸上有些紧张之色,道:“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从这条小道平时走的人很上,小道尽头就是契丹军寨的东侧门,东侧门的护墙有些破损,正好可以这里爬上去。”

一千七百人如一条长长地巨蛇,在莽莽群山中穿行,最前面地十几个军士,手持六米高的梯子,已经接近了古北口军寨灰色的护墙,这些梯子是特意为夺取古北口军寨而特制地,刚好和护墙的高度一样。

王腾骧的人马,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支来到古北口的中原军队。

古北口虽然是险关重地,却只有一个契丹军寨,平时驻扎有五百军士,这五百军士多是蕃汉之兵,两年轮换一次。

古北口军寨和幽州守军相比,明显是一个苦差事,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古北口军寨驻地是连绵的大山,山上野物极多,契丹人本来就喜欢狩猎,军寨头领韩世勋更是出自狩猎世家,他被派到古北口,原本是怒气冲天,不料来到军寨以后,竟然发现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他三天两头地带着手下上山狩猎,每每有着收获下山,就如回到了快乐老家一样。

古北口守将韩世勋心情极好,今天一早他带了二十多个手下潜入大山之中,整整在山上转了半天,收获颇丰,野兔、野鸡自不必说,还猎到了两条野猪,野猪和家猪虽然是同一个祖先,但是野猪却没有家猪的蠢笨,它们体大力猛,皮粗肉糙,性格凶狠,实是山中一霸,这一次,韩世勋猎获了两只体形巨大的野猪,可谓收获颇丰。

韩世勋带着手下在密林中间道穿行,已经来到了古北口军寨对面的山岭,韩世勋等人行了半日,也是满头坐在半山腰上休息、喝水,一位军士忽然发现对面山腰上移动着的人影,吃惊地道:“指挥使,你看对面。”

韩世勋正在喝水,他喝斥道:“莫要大惊小怪。”话音未落,他腾地站起来,道:“不好,是周军。”周军在拒马河南边,这件事情韩世勋是知道的,只是古北口远在幽州以北,韩世勋压根没有想到周军会越过幽州来攻击古北口。

韩世勋现在位于军寨对面地山岭之上,而周军已接近军寨了,韩世勋已经没有时间回到军寨,他脸色苍白地对着军士们道:“听我命令,我们一起喊周军袭营。”二十几个士兵全部站起来,韩世勋深吸一口气,喊了一声:“周军袭营了。”二十几个士兵整齐地喊道:“周军袭营了。”

最先听到喊声的王腾骧率领的偷袭部队,李三对王腾骧道:“糟了,对面山上有契丹人,他们发现了我们的行踪。”

此时,周军先头部队距离古北口军寨的侧墙不过一百步,王腾骧当机立断,抽出腰刀,大喊道:“第一队强行从侧门登墙,第二队、第三队用弓弩掩护,第四队绕到正门进行牵制,其余部队作为预备队。

”临行前,王腾骧制定了三套作战方案,各队的头领都牢记在心头,因此王腾骧下达命令之后,各队军使立刻领命而行,军伍调动严整有序,很快就向城墙发起了强攻。

古北口军寨的守军反应明显要慢半拍,等到带着长梯的周军已经开始攀爬,闻讯而来的契丹人才出现在有些破损地东侧护墙上。护墙下面,两百名弓弩手早已对准了东侧门的破损之处,等到契丹人刚刚露头,密密麻麻的羽箭便扑面而来,最先出现在东侧门的契丹人粹不及防,全部被射死在护墙之上。

口中叼着腰刀,手持小圆盾的周军军士很快就顺着梯子爬上了护墙,军寨里也响起了凄历的角号声,无数契丹军士都朝着正在发生战斗的东侧门扑了过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决战幽云(十四)

幽州契丹军将领,就如一只行为懒散而本性凶猛的猎狗,当战争威胁笼罩在幽州上空之时,整个幽州契丹军也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契丹人行军的作战组织以及其军事编制大部分沿袭其原始的部落作战习惯而来。

在作战组织中,每一个“正军”配家丁两人,马三匹,两家丁等于副军,一守营辅,从事各种内务,一人专门收集粮草,正军则专门从事战斗。三马也相类似,一马为为私称为战马,其余的两匹战马为副马以备骑用,如此三人三马一正二副,构成了一个作战的小单元。

随着契丹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其作战方式有所改变。

在军事组织中,契丹的军队分为宫卫军、御帐亲军、部族兵、五京乡丁和属国兵五种,前两种军队是辽人的主力军队,相当于大周朝的禁军,部族兵分办大首领部族兵”和“一般部族兵”,渊源于早期契丹部落军队,是诸部族首领的私兵,类似于大周朝各节镇的军队,五京乡丁则是辽五京一带的乡民,以汉人居多,编为乡丁,主要担任杂役,另外还有辽之属国的军士,称为属国兵。

驻守古北口军寨的契丹军属于部族兵,是耶律洪山的部族,由于耶律洪山长期生活在幽州,其部族兵也夹杂着一些契丹化的汉人,而韩世勋则是一名受汉人影响较大的契丹人。

在古北口军寨的对面山岭之上,军寨守将韩世勋目瞪口呆地看着如蚂蚁般密集的周军,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他和二十多名部下呆呆地看了一会,突然看到一群周军军士离开了大队伍,向着自己所在的山岭跑了过来。

韩世勋这才如梦方醒,他用袖子在脸上揩了一把,咸咸的汗水让眼睛刺痛难忍,他对手下道:“阿这里。你带十个人,赶快从小道回幽州向大帅禀报,周人追得紧,我就留在山口堵住他们。”

韩世勋是古北口守将,他在山岭上看到对面周军的攻势,已经知道古北口军寨保不住了,按照契丹军律,丢失军寨是重罪。韩世勋难逃一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韩世勋已经打定主意不回幽州,就让阿里达回幽州报信,自己冒险断后。

阿这里是一个性情纯朴的年轻人,闻言露出了钦佩之色,他耿直地道:“韩大哥,你带人回幽州,我来挡住追兵。”韩世勋怒道:“少啰嗦,赶快走。再走就来不及了。”阿这里不再多说。他把身上的箭支取了出来,递给韩世勋,道:“韩大哥。保重。”阿这里的手下也学着他的样子,把箭枝全部递给留下来阻击的伙伴。

古北口军寨位于两座大山之间,两座大山也极为陡峭,周军是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盘山小道接近军寨东侧,这也是军寨唯一的弱点。

“肯定是天杀的汉人泄露了军机。”韩世勋一边咒骂着汉兵,一边带着剩余的手下在山岭上布防。韩世勋常年在山上狩猎,对于山岭地形极熟,他带着剩下的十二人埋伏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岩石下面是一条小道,这条小道是周军爬上山岭地必经之处。若要绕过这块巨石,几乎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韩世勋等十三人收集了一大堆石块,放在巨石后面,并把箭枝从身上取下,放在顺手处,等到这些准备工作做完,数十名周军军士已经出现在面前。

小道杂草丛生,从严格意义上,这条小道并非真正的道路。是由采药、打柴、狩猎的山民长期踩踏而自然形成,两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因而,周军军士上山队形拉得很开,速度也不快,七、八个周军在前面探路,当他们看到带着青苔的巨石以后,似乎意识到了危险,就停住了脚步。

过了一会,周军几位头领停止了争论,两名周军军士一手持刀,一手举盾,小心翼翼地朝着巨石探来。

“这些南蛮子,真他妈狡猾。”韩世勋率领着十三人,早已虎视眈眈,只等周军军士进入箭程便发出进攻,他看见周军军士没有贸然进攻,便狠狠地骂了一句。

两名周军军士刚要接近巨石,只听得“嘣、嘣”两声弓弦响,前来探路的两个军士都中箭倒地,一人大腿上中了一箭,另一人腰上中了一箭。周军军士反应速度极快,他们举着步兵圆盾,飞快地朝着倒地的两人跑去。

韩世勋猛地站起身来,拉弓如满月,望着奔跑的周军军士射去,他的手下也跟着跳将起来,拉弓便射,跟随韩世勋打猎的契丹军士,全是古北口军寨箭法出众者,十三人同时发箭,前来救援地周军军士悉数被射中。

前去探路和救援地周军军士多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行动之时皆用圆盾护住了要害之处,尽管中箭却没有性命之忧,他们挣扎着想逃出射程,巨石上的契丹人并不愿意给他们逃走的机会,“嘣、嘣”的弓弦直响,受伤的周军军士腿上、手臂上不断增添晃动的箭簇。

周军的小头领叫做黄平,是黑雕军战死校尉王青水的亲卫,他是一位身经百战却总是升不了职的老兵,从军七年,伍长就是他担任过的最高职务人,他破口大骂道:“赶快放箭,让狗日的契丹人也尝尝历害。”禁军军士听到黄平的骂声,纷纷把弓箭拿了出来,和巨石上面地契丹军士对射起来。

巨石上面的契丹人顾不得射杀伤兵,和禁军军士对射起来,受伤军士趁机逃出了箭程。

韩世勋伏在巨石上,看见有两个手下受了箭伤,就低声道:“准备好石块,放周军到巨石下面。”

黄平检查了军士的箭伤,他嘴上骂骂咧咧,心中却如明镜一般,这一群契丹人箭法精准,几乎箭箭咬肉,若强攻必然伤亡不小,黄平是老兵油子,他略一思忖,便对手下道:“用火箭烧。”在禁军中。每一伍中,都有五名军士配得有火箭,作为进攻的一种辅助手段,黄平看到岩石背后有不少枯草,便想到火烧契丹人之计。

韩世勋等契丹人早已把脸盆大的石块准备好了,等待周军强攻,不料周军军士用火攻,契丹人所埋伏的地点是一块巨石。巨石附近土层较薄,虽然没有大树,却全是乱草和小灌木,火箭射上来之后,枯草迅速“噼噼、啪啪”地燃了起来。

巨石后面是个悬岸,成为天然的隔离带,枯草燃烧虽然猛烈,但是没有外援,很快就熄灭了。周军军士等到火势稍小,便一涌而上巨石。契丹人已经无影无踪。攻占了巨石,通向山岭顶部就没有多少障碍了,黄平带着周军军士。小心翼翼地到达了山顶。

登上顶峰,对面军寨也就一览无余。

护墙已经被周军军士所占领,寨门也被打开,残存的两百多契丹军士聚在一起,依靠着五、六间石屋作抵抗,这六间石屋极为牢固,相互成犄角之势,契丹军士占据了要道,周军数次进攻,都没有成功。石屋前已经倒下了数十具周军军士的尸体。

王腾骧站在护墙上,山风吹来,长须飘动,很有些飘逸,又透着威严,当对面山岭出现火光之时,他有了破敌之策。

周军军士弓弩手把契丹军士封在石屋内,其余军士四处寻找易于燃烧地枯枝,再把枯枝全部扔向石屋。契丹军士虽然识破了周军地意图,不断派人想把枯枝扔出来,周军弓弩手早就严阵以待,只要有契丹军士露面,便立刻被射成刺猬。

很快,石屋外面已经堆满了枯枝。十数支火箭射过,熊熊火光顿时跃入天空。虽然契丹军士有石屋作为保护,可是高温、浓烟,还是让契丹军士难以抗拒,等到火势稍小,最后的契丹人举着手中武器,疯狂地冲了出来。

在密集弓箭的狙击之下,这些勇敢的契丹人全部倒在了出击的路上,整个军寨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和皮肉被火烧焦的臭味。当大火终于熄灭的时候,有数十名昏头昏脑地契丹人放下武器,被赶到了军寨中间的坝子里。

王腾骧正眼也没有瞧这些俘虏,他站在护墙上,观察着古北口的地形,一名亲卫上前,禀报道:“有四十九名契丹人投降。”王腾骧面无表情地道:“斩。”

占领了古北口,王腾骧并不敢轻松,古北口是兵家必争之地,事关幽州的生死存亡,此地,必然还有恶仗。

在军寨的东北角,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粮库,里面有不少存粮,打开粮袋,有一股淡淡的霉味,从品质上看,这些存粮已有三年左右。在西角,有一口深井,井水极为清洌,喝在口中有一丝甘甜。

王腾骧率领着骑兵从拒马河一路奔来,只带了两天的粮食,此时见到存粮和水源,高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王腾骧对亲卫道:“让几位军使都过来。”几位军使都冲锋在第一线,激战过后,深身都是鲜血。

王腾骧看到赵无极走路一拐一拐的,就关切地问道:“赵军使,受伤了?”

赵军使个子矮小,性格却极为粗毫,他咧嘴笑道:“我从这护墙上跳下来,把脚扭伤了,没有想到这个护墙这么高。”赵军使上了护墙时,遇到一位手持板斧地契丹汉子,赵军使本是江湖好汉出身,最长于用刀,他运刀如飞,契丹汉子抵挡不住,就从护墙上跳进院内,赵军使跟着跳下了下去,一刀劈番翻使板斧地契丹汉子,战斗结束以后,赵军使这才发现脚踝痛得历害,这才发现他跳下的那一段护墙足有五米多高,一跃而下,已伤了脚踝。

王腾骧带着几位军使走出古北口军寨,认真观察了地形,大家都暗叫侥幸:古北口地形险峻,两座大山形成了一个近千米的山沟,南、北各有两个狭窄地山口,古北口军寨正在山沟的中部,要穿过山沟,古北口军寨是必经之地。

王腾骧感叹道:“古北口确实是名不虚传,当得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个字,若不是有熟悉古北口地形的军士带路,从崎岖难走的间道接近了古北口军寨,要以一千七百名骑兵强攻古北口,根本不可能。”

查探完地形,回到军寨,王腾骧带着众人又上了护墙,王腾骧指着北面的极为狭窄的山口,对赵军使道:“赵军使,北面的山口,是北下辽军必经之地,你赶紧带上五百人,砍伐树木做栅栏,栅栏外的壕沟能挖多深就挖多深,你的任务就是死死卡在山口处,不能放一个契丹人通过。”

赵军使把胸脯拍得“砰、砰”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