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清-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害,说他们是一群养肥了的蛀虫,可以拿他们开刀。仔细思量下,能爬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薛国关又岂是那种蹩脚的政治白痴?在大明绝大部分大臣只知道尸位素餐得过且过时,他还算有些勇气,愿意得罪别人也要给朱由检来个忠言逆耳。

谁知道朱由检又一次习惯性地卖队友,在真的出了事情后,就只能拿薛国关出来顶罪,杀了他来安抚那些皇亲国戚。这也是朱由检做人的失败之处,大臣们又不傻,自然能够看清楚皇帝的那点担当,自然就逐渐的君臣形同陌路。我们总是可怜李自成进京时,朱由检一个人在朝堂上,却不见有大臣上朝的凄凉,其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南宋被灭,十万读书人投江殉国呢,到了朱由检这里就是近乎众叛亲离,实在怪不了别人。

第八章   牛二见李闯(第四更)

周延儒是一个在帝国官场上几上几下的老官僚,属于那种好事坏事都掺合着做过一些的人物。他的死,自有其取死之道,却也很有点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周延儒死后,和大名鼎鼎的严嵩一道被列进了《明史》中的〃奸臣传〃,后世一些史学家认为有点莫名其妙,觉得此人似乎还没有这样的资格。

在原本历史上,崇祯一朝十七年,总共使用了五十位内阁大学士,史称〃崇祯五十相〃,就是崇祯皇帝有五十位宰相还亡了国的意思。讥讽的味道很重。

周延儒在崇祯三年九月,曾经出任过一次内阁首辅,当时,朝廷内党争剧烈,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是非善恶的底线,衡量国家事务与用人的标准大体上以是不是自己人为准绳。周延儒是江苏宜兴人,他的家人子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以至于他家的祖坟都被人在夜里掘毁,宅院也被人纵火烧掉。在朝中为首相的周延儒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口碑很糟。三年后,在一场分辨不出是非善恶的官场倾轧中被罢官还乡。

如今,随着海东龙帅大举对大明用兵,大明局势一天比一天糟。一批东林党和复社的人投资几万两白银为周延儒活动,终于使朱由检想起了他的若干好处,于是召他回京,第二次出任内阁首辅。此次受召的有三个人,其他两人,一个坚辞不就,另一个到京后立即告病回乡,只有周延儒喜气洋洋地前来上任。据说,他的儿子告诉父亲,自己夜里梦见去世的母亲披头散发地抱着自己哭泣,儿子极力劝阻父亲,不要复出。周延儒表示,此次复出,自己将要竭尽全力做好事,以报效皇帝,报答那些寄希望于自己的人们。

周延儒复出后,的确做了不少善事,譬如减免各地历年积欠的赋税,为一些冤案平反昭雪,制止东厂、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等等,史称“都人大悦”。这些是导致后人为他名列《明史》“奸臣传”抱不平的主要原因。却也为他后来遭祸,埋下了伏笔。帝国官场之乖戾吊诡实在令人一言难尽。

然而,此时的帝国官场早就不是周延儒第一次当首辅时的模样了。现在,官员们不但以是不是自己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且,还一出手,就要力图置不是自己人的那些人于死地。周延儒在得到一批人拥护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憎恨。譬如,锦衣卫首领骆养性便是最可怕的一位。原因很简单,周延儒奏请皇帝制止东厂、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使这些大小特务们的权限大受限制,断了财路。他们无法不恨得牙根痒痒。

因为龙辰骑兵作战的方式,快速击溃了卢象升的天雄军,兵锋到了京畿。一位名叫熊开元的官员当着皇帝的面,指责首辅和督抚大员们在护龙军内犯的问题上负有罪责。朱由检命令熊开元写一份奏疏。结果,熊开元的奏疏写得不痛不痒。当时,护龙军尚未退去,龙辰还在那里个i袁督师举行祭奠活动,朱由检正为此焦头烂额,看到奏疏后极为恼火,下令锦衣卫逮捕熊开元。

偏偏这熊开元是锦衣卫最高首长骆养性的同乡,骆养性遂借审讯熊开元的机会,把周延儒的隐私一一揭发出来。就此,周延儒在皇帝的心目中变成了一副怪怪的模样。

随后,崇祯皇帝真的忍无可忍了。他把周延儒等人召来,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周延儒慌忙劝阻,并表示自己愿意代替皇帝亲征。朱由检冷笑一声,说:“我刚算过一卦,此刻正是出师的良机。先生要是真的愿意去,就立刻出发。出宫门以后就往东走,一定不要向西转。”

周延儒的家在宫门西边,他离开皇宫后,连家也没敢回就亲征去了。

当时,共有四路地方部队赶到了北京,周延儒带着他们驻在通州。结果他们每天互相宴请,没有敢和护龙军打过一仗,却每天早晚各向皇帝报捷一次,并为立功将士请求封赏。一个月后,龙辰领军回了山海关,周延儒凯旋回京。据说,崇祯皇帝拉着他的手慰劳备至。

没有几天,周延儒谎报军情、欺蒙皇帝的报告便陆续送到了朱由检手中。鉴于周延儒的崇高地位,且长期任劳任怨为皇家服务,崇祯皇帝很给面子,只是将他罢免回家,还赏赐给他一百两白银的路费,他可以享受乘坐国家交通工具、免费在国家招待所中食宿的待遇。周延儒算是平安着陆了,他的儿子也为此大松了一口气。

谁知,有一天,一个可能和锦衣卫有些瓜葛的官员,有意无意地点拨了朱由检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朱由检在最宠爱的田妃宫中,看到了一双制作得异常精美的绣花鞋。拿起来一看,那鞋上用金丝工整地绣着〃周延儒敬献〃五个字。当时,朱由检勃然震怒,将田妃呵斥了一通,吓得田妃连连叩头请罪。朱由检拂袖而去,此后,连续几个月不再理睬这小女子。

经过点拨,朱由检想起了这件事,认定周延儒不但欺蒙自己,而且还犯有〃通内〃大罪。于是,立即命令锦衣卫将周延儒从家乡抓回京城,勒令自尽。当时,骆养性前去传旨兼验尸,他怕周延儒不死,还用一颗大铁钉钉进了前首相的脑门。与薛国观比较起来,周延儒还算是幸运的。因为皇帝当天就允许家属去收尸了。

据说,周延儒知道情况不好,临被捕时,将家中的珍宝细软全部堆在阁楼里,放火焚烧。史书记载说,由于里面有不少奇珍异宝,大火燃烧时,火焰都是五彩的。

有一次,皇帝和一个臣子聊天,谈起了周延儒。朱由检恨恨地说:“我就是恨他太使乖!”意思是说他恨周延儒太聪明、太乖巧。这位皇帝真的很难侍候。性情刚烈的袁崇焕他容不得,要杀死;性情乖巧的周延儒他也容不得,也要杀死。

当朱由检在东搞西搞时,护龙军已经在磨刀霍霍,而目标,直指由洪承畴统领的二十万大军!

……

被诸路明军打得只剩下十八骑的李自成潜入了商洛山,而在这里,作为护龙军游骑掌管者牛二正在等着他。

第九章    洪承畴的叹息(第一更)

史书总会有自己抽自己脸的地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权者以实际权力去左右史书的编纂,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史书本就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编纂他的人也没办法去身临那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节点。

就比如后世史书中对老道这个人的记载,极尽模糊,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很深刻的一个背影,但他的正面却一直处在云雾缭绕之中。。电子书下载

他的出现和诡异,离去得似乎也很诡异,或者说,他的一生都充满着诡异,诡异到很难让后世读史之人认为真的有他这样的人存在过。不过,老道有两个徒弟,后来名声显赫,均成为大德者,为世人所敬仰。二徒坟冢建在一起,共同簇拥着一间衣冠冢,这就等同于向当世人和后世人确立了他们二人同出一师的传闻,也是后人确认老道这个人真的存在的最大依据。

……

龙辰命身旁的护卫就地等待,自己下马前去和老道会面。在李凝的来信中,龙辰已经知道是一个道士救了自己的女儿,虽说龙辰不相信鬼神之说,但也不至于太过排斥。

“多谢道长救下小女。”龙辰向老道恭身一拜,这一拜,是作为父亲的龙辰向自己女儿的救命恩人表示感谢。

老道倒是一点也不不推辞,受了龙辰这一拜,然后道:“王爷,你信鬼神么?”

龙辰摇头一笑,道:“不信。”

龙辰的回答似乎在老道的预料之中,老道拂尘一扫,正色道:“就请王爷看在老道我救了令千金的份儿上,听老道两句忠告,可否?”

“可以。”

老道点点头,而后双目怒瞪,气势陡然一变,由原来的仙风道骨气质变成了一个久居上位的掌权者,开口道:

“龙辰,留我女真一族一条生路,切莫赶尽杀绝。”

这句话说完,老道整个人气质再度一变,同时老道身上的道袍全都被汗水湿透,略显疲惫道:

“第二句,王爷,立嗣要趁早,你膝下子女皆非寻常命格,若真的闹到了诸子夺嫡的程度,岂不是让这天下徒生变乱么?”

老道说完第二句话,略微颤抖地向山坡上走去,一步一步走出了一些绝然的味道。

龙辰还在思索着老道之前的两句话时,忽然原本还算空透晴朗的夜空居然闪起了一道刺目的亮光,紧接着响起了一道炸雷声,当龙辰再次看向老道之前所在的位置时,只剩下些许飞灰。

……

龙辰称王的奏报消息马上传遍了整个护龙军,大仁听到这个消息后的一句埋怨话,似乎喊出了整个护龙军的心声:“大帅怎么不干脆称帝,给自己整个王爷干什么。”

辽镇破灭,护龙军的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整个辽东,就连女真人也不得不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敢和护龙军起冲突。而龙辰仅仅领一万铁骑就穿破大明军队的拦阻,来到京师脚下的壮举更是振奋军心,尤其是龙辰那句:“马踏京师,入主皇极殿”的宣言更是让护龙军上下将士热血沸腾不已。

大帅,是真的打算当皇帝的!

护龙军是龙辰从最开始一手打造出来的军队,它和大明这个体系没有什么纠葛关系,这也是龙辰可以毫不顾忌地说打辽镇就打辽镇的原因。

若是他护龙军是大明将领,麾下兵士也都是大明军队,那么若是想要造反就很难了,每个士兵都和自己的造反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很难保证你的麾下能够全心全意跟着你反下去。

自此以后,大帅何时称帝,成了军中将士最常谈论的话题,而龙辰如今不称帝却称王的做法,着实让护龙军将士们有点憋着不得劲的感觉。

相较而言,大明二十万大军北上的消息对护龙军来说就不是怎么在意了,明军的战力护龙军也都清楚,自家连女真人都能收拾,还怕收拾不了只能被女真人收拾的明军?大帅就带着一万铁骑就能轻松杀到大明都城,这二十万明军这能拦得住咱们护龙军?

……

当龙辰称王的消息被放到朱由检龙案上后,气急败坏的朱由检立刻连发数封圣旨,急切地催促洪承畴、卢象升和孙传庭迅速北上。

圣旨言辞激烈,语气是一次比一次没有耐心,就连传旨太监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天威浩荡,大是如斯。

洪承畴脸色阴沉起来,对孙传庭和卢象升道:“这可怎么办,圣上已经不给咱们时间了。”

孙传庭没好气地撇过头,捏紧了自己的拳头。

卢象升也只能叹息,没有言语。

本来,洪承畴手中有四万从陕西战场上剿灭农民军所锻炼出来的军队,战力还是不错的,而孙传庭手下的两万秦军,也是颇能善战,卢象升虽说两万天雄军被龙辰击败,只剩下了一万有余,但依旧有着一些战力。这三路人马,拼凑出来也就七万罢了,但朱由检却将各路赶来勤王的明军全都调给了洪承畴,硬是给他塞到了二十万之数。

新多出来的十三万军队,原本分属于各个地方,各个序列,并且战斗力和军纪极其低下,属于那种就算拿去打农民军都有可能不顶事的部队,如何拿这样的军队去碰护龙军?

洪承畴没办法,只能故意压住行军速度,基本上是走走停停,然后下大力气训练这帮“乌合之众”,至少要在和护龙军真正接触前把他们练出点样子。

到时候二十万大军,仗着人数上的优势,这仗,还是有的打,也有一些可能将护龙军给撵回去。

但是自家皇帝却不给自己时间,眼下军队还没训练整合完毕,却硬是逼着自己去北上打护龙军,身为当世有数的名帅,洪承畴真的很不看好接下来的战局。

“罢了,不耽误功夫了,若是我们再不快点北上,说不得锦衣卫就得过来了。”洪承畴苦笑一声,下了决断。

孙传庭和卢象升都表示同意,虽说如今没有准备好,可能接下来的战事会很艰难,但若是把自己等人都给下了,换另外一批将领来指挥,结局可能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二十万明军,终于改变了自己蜗牛爬的速度,开始向山海关进发。

山海关内,赵一名笑着对朴正恩和大仁说道:“明军终于动了。”

大仁不以为意道:“早就等得不耐烦了,那帮明军先前畏畏缩缩得不敢来,弄得我手都痒了。”

朴正恩则是道:“山海关城墙已经加高加厚,并且周围各堡寨的兵丁也都全部收拢了进来,外面也都坚壁清野完毕了,就等着那二十万明军来。”

赵一名耸了耸肩:“你们说,咱们大帅称王,是不是也是为了激明军早点北上?据说知道咱们大帅称王的消息后,可把那个大明皇帝气得够呛。”

大仁拍手道:“是极,日后大帅夺了这大明天下,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这大明皇帝。”

第十章   翻手为云(第二更)

李自成的农民军从四川回军,攻取陕南、宁强、七盘关,在汉南(汉中南部)、兴安(安康)山中休整屯聚两个月后,移师陕西潼关。

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部将曹变蛟、总兵贺人龙在潼关南原设下埋伏。十月初四,李自成农民军进赴南原,遭到洪、孙明军两面夹击,李自成全军溃散,妻女俱失。

如今的李自成,仅率刘宗敏、田见秀、李过(李自成侄子)、李成(李自成弟弟)、高一功(李自成妻弟)、王虎、张世杰、张能、谷可成、李双喜(李自成养子)、张鼐、刘文魁、俞彬、白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