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清-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名护龙军骑兵一齐向曹文诏冲来,曹文诏正欲躲闪,却被冉义突然地一枪刺破胸口,冉义手腕一翻,枪身震荡,直接震碎了曹文诏的五脏六腑。

随手枪身提起,将曹文诏的尸首整个提了起来。

“某家还想再戏耍他一番,你们为何要插手?”冉义稍显不满。

两名护龙军骑士只能不断告罪。

“罢了,明军主将已死,尔等还不归降?”枪挑曹文诏尸首,冉义大喝全军。

一部分仍在拼死顽抗的明军立刻弃械投降,还有一部分明军直接策马而逃。

当世大明第一悍将,在冉义长枪下授首!

这个消息是紧随着洪承畴那封“文诏出,粮路畅矣,贼莫敢再犯。”的奏折传到朱由检的龙案前,可见当时的朱由检是何等的跌宕起伏。

曹文诏的尸首很快被护龙军兵士挂在了营寨门口,悬尸示众。

明军兵士见此,军心越发紊乱,士气更加低迷。

洪承畴再次上书请求退兵再战,被朱由检下旨斥责,并督促洪承畴早日破了护龙军收复山海关。

被逼无奈的洪承畴只能身披白绫起兵,向护龙军营寨主动发起进攻。

一如同在原本历史上,朱由检逼迫洪承畴在松山主动向八旗军进攻的情形差不多。

第四章   会战山海关(第二更)

对于孙传庭的勇敢,崇祯皇帝朱由检是非常的欣赏,于是在最开始给了孙传庭六万两白银,作为军费,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按朱由检的说法,朝廷比较困难,粮饷比较紧张,也就这么多了,你揣着走吧,省着点用。

当年杨鹤拿了崇祯十万两私房钱,招抚民军,也就用了几个月就花光了,甚至还不够用,可见孙传庭拿着六万两,也就够打个水漂吧。

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自古以来,要人办事,就得给钱,如果没钱,也行,给政策。

孙传庭很干脆,他不要钱,只要政策,自己筹饷,自己干活,朝廷别管,反正干好了是你的,干不好我也跑不掉。

就这样,孙传庭拿着六万两白银,来到了陕西。

当时陕西本地的军队,战斗力很差,按照当时物价,六万两白银,大致只够一万人半年的军饷,最能打的将领,如曹变蛟(曹文诏的侄子)、左光先,要么在洪承畴手下,要么跟着卢象升。总之,孙传庭算是个三无人员:无钱、无兵、无将。

但凡这种情况,若想咸鱼翻身,大都要经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等过程,至少也得个两三年,才闪亮登场,大破敌军。

孙传庭上任的准确时间,是崇祯九年(1636)三月,他全歼高迎祥的时间,是崇祯九年(1636)七月。

从开始,到结束,从一无所有,到所向披靡,七减三,四个月。

他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到今天,也没想明白。

在历史上,孙传庭的军队有一个专门的称呼——秦军。

而此时,这支以善战闻名大明的秦军,正在向护龙军的军寨发动进攻!

两万秦军儿郎,唱着秦腔,兄弟相持,扑杀向护龙军,在他们身上,流淌着大明军队如今已经很少见的武勇和血气。他们是末世大明最后几支能够打仗的军队,本应该被视为火种和精华好好保护保存的他们,却被他们的皇帝硬逼着向强大的敌人主动发起了进攻。

龙辰站在瞭望塔上,看着远处黑压压冲杀而来的秦军,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向着下面列阵备战的护龙军兵士振臂吼道:

“护龙军,死战!”

“死战!死战!死战!死战!”

喊着“死战”的口号声,护龙军一路拼杀,由弱到强,从聚风寨到整个朝鲜,再到整个辽东,都是护龙军全体兵士死战得来。论起鏖战死战之毅力和耐力,怕是连八旗鞑子也得认输。

“给山海关中传信,叫他们拖住洪承畴!”龙辰再度下令,一支传令哨箭闻讯而起。

山海关上的赵一名等人收到了讯息,立刻在城墙上擂鼓,做出了随时可能出城决战的态势。

山海关下,洪承畴眉头紧皱,事态,似乎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他或许没想到,护龙军正是在等待着明军先动手,再一举破之。

秦军将士冲破了营寨,近乎没有遭受任何抵抗,然而,当他们冲破了军寨栅栏时,发现自己面前战列着整齐肃然的护龙军兵阵。

两千火枪兵被排在阵列中间,两翼都是密密麻麻的护龙军步战之士。

“进军!”

护龙军,有着护龙军自己的骄傲,秦军固然善战,但依旧没有被护龙军放在眼里。故而,面对这样的对手,护龙军不需要防守,也不屑去防守!

直接面对面碾碎他们就是!

三万护龙军步兵,结成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冲杀而来的秦军将士碾压而去。

孙传庭坐在马上,眺望着护龙军的阵势,脸色阴沉,下令剩下的四万大军也要上去。这四万大军是杂牌军,打仗时只能跟风,前头人马打赢了自然高兴地跟着一起冲杀,如果前头的兵马被打退了,他们也会立刻撒腿开溜。

也正是因为这样,孙传庭才把自己的两万嫡系秦军放在阵前,四万杂牌军放在后面。而洪承畴则率领剩下来的七万大军继续围困山海关。

“放!”

秦军的火炮,多是些虎蹲炮这类的中小口径的大炮,炮弹打入护龙军军阵之中造成了护龙军兵士不小的死伤。只是护龙军军纪严明,战斗素质更是极佳,队列并没有因为秦军的炮击而出现慌乱。

然而,当秦军火炮一轮齐发后,护龙军军阵后的大炮也开始了怒吼,而且其中有着六十门红衣大炮上百门中型改良版的野战炮,论火炮威力,护龙军足足甩了秦军几条大街。

为了一举摧毁秦军的火炮,护龙军火炮手一直没有着急先发炮,等秦军火炮第一轮发射后,迅速摸清秦军各火炮所在的位置,接着便是一轮定点的炮击,秦军火炮刚刚发射了一轮就被护龙军火炮的反击打蒙了,火炮手死伤惨重,火炮更是十不存一。

“射击!”

护龙军火枪手开始射击,他们机械、迅速地装填弹药扣动扳机,在他们面前,是成排成排倒下的秦军将士,在这种远比明军火铳更先进的火枪面前,这些秦军将士再勇敢也还是血肉之躯。

两大兵团接触,厮杀在一起。

“上刺刀!”

第一列火枪手迅速给自己的火枪上刺刀,随后和秦军兵士进行肉搏战,而后面数排火枪兵继续装填弹药射击。火枪兵的战斗素质极高,他们拼刺刀的技术也是极为犀利。

直到第一列上刺刀拼杀的火枪手死伤殆尽,第二列火枪手也毫不犹豫地上刺刀上前拼杀,后面的火枪手则继续射击。

由于护龙军中军是杀敌效率极高的火枪兵,导致中路得以向钻头样快速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两翼护龙军兵士的压力。

护龙军火炮再次发出怒吼,由于双方兵士厮杀在一起,故而护龙军火炮抬射的高度比较大,炮弹都打在了秦军后方,也就是那些杂牌军所在的位置,一时人仰马翻,惨叫连连,几近崩溃。

“胆敢乱我军阵者,杀无赦!”孙传庭亲自领着大刀队上前督战,场面确实为之一肃。

双方的军阵就像一台绞肉机,不停地收割着双方士兵的生命。

只是龙辰气质依旧淡然,而孙传庭已经气急败坏地亲自上阵督战,胜负,有时候已经注定了。

……

山海关外,铁骑滚滚,冉义领着龙辰直属军中的铁骑和祖宽的关宁铁骑再加上自己麾下的五千骑兵,总计一万五千骑,忽然自洪承畴大军身后杀出。

这也是为何龙辰那面只能拿三万步兵和孙传庭的六万大军对抗的原因,护龙军可怖的骑兵力量全都在冉义手中,拿来给洪承畴一致命一击!

“全军列阵!”洪承畴不愧有着大将风采,此时依旧面不改色,军令井然。

就在此时,山海关大门洞开,城内的两万护龙军兵士在大仁、赵一名和朴正恩这三员大将的带领下冲杀了出来。

十三万明军,本就不是很被护龙军放在眼里,如今居然还主动采取了攻势,这岂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么。

要打,就打得轰轰烈烈,要战,就战得惊天动地!

你明军要分兵,要主动进攻,那我护龙军就两路大军全部吃下去!

这一战,要彻底葬送你大明最后精华!

这一战,要让大明的局势彻底糜烂下去!

第五章   明军之殇(第三更)

此时的明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护龙军秘书院副理事官张文衡向龙辰奏报说:

“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

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在辽东,孙承宗告老还乡,又由于他和龙辰见面,遭受了朱由检的猜忌,全家被冠以通敌罪处斩,大明辽东已经失去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明军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极大的削弱,就连帅才也只剩下了寥寥几人罢了。

明朝末年,主要战场有两个:一个在西北,主要是农民军;一个在东北,主要是护龙军。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西北战场刚按下葫芦,在东北战场又浮起了瓢。

这个时候的东北战场:在北方,护龙军破灭了辽镇,扩大了兵源、财富和版图,并暂时接触了女真一族对自己的威胁;在沿海,护龙军经营旅顺等辽南城镇,在海上对女真继续进行封锁;在西翼,护龙军扶持林丹汗旧部,招纳了察哈尔部部,逐渐使其在漠南蒙古站住了脚跟,使之成为自家藩属,从而对女真一族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中原,由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和李九成为主的各路护龙军破塞突入长城,甚至于攻陷济南,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而护龙军统帅龙辰更是曾经领一万铁骑一路冲杀到了大明京师脚下,怒骂天子而归。

一切的一切,都标志一场飓风即将来临,旧有的大明格局,即将出现重大的改变。

洪承畴中进士的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恰在这一年黄衣称朕,建立后金。明朝受到关外和中原、八旗军和农民军两种力量的攻击。洪承畴在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未见重用。崇祯初,陕北农民军蜂起,崇祯皇帝以洪承畴懂得军事,又能带兵,命他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率军作战,屡屡获胜。崇祯帝加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洪承畴统率政府军大败号称“闯王”的高迎祥,后俘虏高迎祥。高迎祥部属李自成继号“闯王”。“

闯王”李自成率军分道入四川,洪承畴带兵屡战屡胜。李自成还走潼关,洪承畴派曹变蛟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以十八骑败走商洛。这一年是明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洪承畴能文能武,屡立战功,深受兵部和崇祯帝的赞赏。这时,明朝在辽东的统帅杨镐、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总兵张承胤、杜松、刘綎、满桂、赵率教、王宣、赵梦麟、马林等十五员大将都已死亡,洪承畴成为明朝当时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洪承畴的三个前任均战败而死:萨尔浒大战杨镐入狱被杀;沈辽大战统帅袁应泰兵败自杀;广宁大战经略熊廷弼传首九边。洪承畴接下解围锦州的任务后就考虑自己怎么办呢?萨尔沪之战中,杨镐为什么失败?

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分。兵分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没合起来;而努尔哈赤则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结果,杨镐大败。这个教训对洪承畴来说太深刻了。在加上护龙军作战方式在某些方面和八旗军很相像,比如都善于运用骑兵·运动作战,不过护龙军在火器方面是远超八旗军,甚至连大明在火器方面也比不过护龙军。

所以,洪承畴不敢冒进,他采取了一条措施:合,把十三万军队集中起来,抱成一个团,这样护龙军就不能各个击破了。

洪承畴率军从宣大出发,采取“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畴军行动迟缓,从受命到出师已经两个月;从宣大到山海关约百里,其间拖延又数个月,其实这是因为洪承畴和孙传庭在训练那些拿不上台面的杂牌军,故意拖慢了行军速度。洪承畴兵到之后,设立大营,以图进取。

决战过程:

起初,双方军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互有胜负,洪承畴依旧不敢有丝毫心神松懈,并且主动上书朱由检请求退兵山海关,以宣大、大同为新的地域构成防御。

然则史书记载:“上闻之,大怒,下旨斥咄之,督促其尽快主动出击,再言撤军者,以军法从事!”

洪承畴无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向本就占着优势的护龙军展开了攻势,就像本来护龙军像个成年人一般站着,而明军却像个小孩子,成年人本来没打算和小孩子一般见识,至少他没有主动动手。而明军这个小孩子却挥舞着自己的小拳头主动向护龙军这个成年人挑衅。洪承畴不傻,孙传庭不傻,一线的明军将领也没有几个是智商有问题的人,都能看出敌强我弱。

但问题是只要皇帝是个军事草包,就能将大明帝国所有将领一下子全部变成军事草包,这是大明政堂的可笑之处,因为大明这块乌烟瘴气的政治军事环境,已经容不下一些个脑袋清醒的人了,在皇帝陛下近乎无知并且自大的军事部署下,明军将领不得不充当提线木偶,甚至不得不亲手将自己的不下推进火坑。

……

护龙军中大将,山海关守将赵一名见洪承畴军阵时曾言:“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权”是个军事术语,“有前权,而无后守”就是说把重点集中在前头,而后面的防备薄弱。通俗来说就叫“虎头蛇尾”。这是因为洪承畴要把兵力集中起来逐步往前推进,他考虑护龙军前头打援,就把重点部署在前面。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在指挥这样重大的战役时,中军、前权要强,后守也不能弱,左翼和右翼要并重,前、后、左、右、中都要有部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