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席卷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峰这边望着端坐的诸位爱妃,真是绝世芳华,风韵绝代。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都要靠边站。憋屈了好几年的弘武大帝,已经是急不可耐,却是专门问道:“那位爱妃愿意陪朕去洗澡呀!”
  众人爱妃立刻一起花枝乱颤的摇头。
  历来都是这样的结果,秦峰便也如同往日一样。大手一挥,调笑道:“既如此,那就一起洗吧!”说着便去拉蔡琰的小手。
  往日里。一般都是你拉我,我拉你。一拉一串也就跟着走了。
  谁知皇后蔡琰一甩手,秦峰就愣住了。
  于是乎。众位皇妃纷纷抱怨起来。尤其是月皇妃、甘皇妃、甄姜等人,个个“怨气”很大。只因女儿们都到了嫁人的年纪了,搁在别人家都生娃娃了,竟然以公主的身份连个婆家都没有。
  蔡琰、伏寿、貂蝉、甄宓、糜环也紧跟着抱怨,诸位皇子已经冠礼,连个媳妇都没有。
  秦峰前面打仗的时候没有发觉,回来后这才发现,自己的儿女们已经长大成人了。而由于自己不在跟前,许多事情都耽误了。
  “这可不行……。”于是弘武大帝全权将此事交付给了后宫之主皇后蔡琰,“朕记得,赵云他们各家都有英年才俊,大家闺秀也不少。如果有缘分的话,朕就下旨赐婚……。”
  不过秦峰一再强调,自己儿子女儿们,一定要向他们的老子学习,双方一定要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不甜。
  这一下可就说到了爱妃们的心里去,多年的感情,在经历了数年的离别后,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于是,雾气腾腾的秦皇池里,有玉龙与金凤。玉龙者强壮,只有一条。金凤者妩媚,环绕。
  “爱妃!你这里又汹涌了许多!”
  “咦!这里更加光滑了!”
  玉龙忍不住变身成为了恶龙,向金凤们伸出了魔爪。
  金凤全部花容失色,变身成了美人鱼,就在池子里乱游,东躲西藏。
  怎奈恶龙水性也是极佳,游走之中往往伸出魔爪就能够抓住一条美人鱼。“哈哈……。”恶龙“狰狞”大笑,便开始惩罚逃跑的美人鱼。
  许多美人鱼上了岸。
  于是,恶龙也跟着上岸。
  娇呼声中,幔帐上倒映出恶龙雄壮的身影,呼啸着追赶着窈窕的身影。往往追上一个后就按倒,但是没过一会,就又起来去追另一个。
  就这样,秦兽兽性大发,抓了一晚上美人鱼,娇呼声不断。
  齐人之福,弘武大帝但并没有沉迷其中。虽然国家完成了一统,但他依旧不断在提醒着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自己已经走上了这个位置,就应该抓住每一分时间,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然而,一个庞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照顾完全的。帝国的名臣良将,才是治理国家的中流砥柱。
  如今统一了,弘武大帝要好好奖赏这些为国家统一出力的臣子。同时也是激励他们,再今后,同样要不遗余力的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出力。该封侯的封侯,该封伯的封伯。
  同时,秦峰也打算仔细想一想,后世的理论与现在相结合,重新规划国内的行政和军政,以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急。毕竟,这个世界上,除了大秦外还有安息和罗马两个庞大的帝国。
  这两大帝国不输于大秦,安息充满了野心。而罗马,自从它崛起以后直到灭亡,从来没有停止过扩张。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屋大维就曾经说过,不扩张毋宁死。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弘武大帝

  
  弘武七年岁末,辞旧迎新之际,弘武大帝秦峰在紫禁城太和殿内,召开了大朝会。
  朝廷各部官员,各州军政大员,近千人齐聚一堂。
  在这一天,为了表彰众臣历年以来,为大秦统一作出的贡献,弘武大帝大封群臣。
  一时间,百官欢天喜地,又有些受宠若惊。
  秦峰穿上崭新的帝国龙袍,升座。
  百官精神抖擞,抱着朝板站班,一派统一后的新气象。
  有大内总管德全,涨红脸,激昂中大声宣读起弘武大帝秦峰的册封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秦国家一统,诸臣功不可没,特……。”
  百官便如同那等待放榜的考生,紧张又忐忑。
  大秦有五等爵位,第一等王爵,只封皇室血脉。其下,公、侯、伯、勋爵。
  晋封:徐庶为一等镇国侯,荀彧为一等辅国侯,贾诩为一等卫国侯,庞统为二等安国侯、田丰为二等定国侯、荀攸为二等建国侯、沮授为二等宣德候,郭嘉为三等护国侯。
  拔耀:赵云为一等冠军侯,高顺为一等镇军侯,张辽为一等定军侯,典韦为一等毅勇侯、许褚为一等虎威侯、徐晃为一等奋武侯、马超为二等威远侯、黄忠为二等刚勇侯、张郃为二等克定侯、甘宁为三等靖海侯侯、太史慈为三等镇海侯、庞德为三等立义侯。
  其余魏延、李典、乐进、胡车儿、高览、张燕等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周仓、马岱、王双、文聘、纪灵等人皆封勋爵。
  其余鲁肃、法正、诸葛瑾、陈群、糜竺等人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而其下之人。皆封勋爵。
  于是皆大欢喜,群臣喜气洋洋。三呼万岁。
  随后,弘武大帝诏令。全国二十三州之地中,划出八大军区。
  二十三州:旧有十三州,东北州、氐州(涵盖氐藏高原)、羌州、南蛮州、草原州、交州(东南亚大陆)、印州(次大陆)、贵霜州(中亚局部)、辰州(半岛)、夷洲(统领东南诸岛)
  八大军区以及管辖范围:邺都军区又称中央军区:邺都、冀州、并州、青州、司州。
  辽南军区又称北方军区:幽州、草原州、东北州、辰州。
  许昌军区又称中原军区:衮州、豫州、徐州、江北扬州。
  建业军区又称江南军区:荆州、江南扬州。
  成都军区又称蜀中军区:益州、氐州东部、南蛮州。
  西凉军区又称西北军区:凉州、雍州、羌州。
  花式军区又称东南军区:印州、交州。
  富楼沙军区又称中西军区:贵霜州、氐藏高原。
  各军区骑兵五万,步兵十五万,后勤部队累计军团兵力三十万。这些皆是军区甲级军团,各州军分区乙级守备兵力三五万不等。
  调令,赵云为帝国元帅兼邺都军区大将,张辽为辽南军区大将、徐晃为许昌军区大将、张郃建业军区大将、黄忠为蜀中军区大将、马超为西凉军区大将、庞德花式军区大将、高顺为富楼沙军区大将。
  另,魏延、王双、李典、乐进、张燕、高览、陈到、文聘、周仓、臧霸等人。皆为各州军分区守备将军。
  另,甘宁、太史慈、蔡瑁、吕蒙、徐盛、蒋钦等人,皆为帝国水军将领。
  朝廷六部维持不变,军机处军师:徐庶、荀彧、贾诩、荀攸、庞统、郭嘉、沮授、田丰、程昱。
  又任职兵部尚书徐庶、吏部尚书荀彧、户部尚书荀攸、礼部尚书郭嘉、刑部尚书庞统、工部沮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丰、通政司通政使贾诩、大理寺卿程昱。
  鲁肃、法正、诸葛瑾、糜竺、陈登等人,各州封疆大吏。
  王朗、蒯越、郭淮、傅巽、王粲、陈琳、张既、杨修,辛评、满宠、刘晔等人,皆为六部要员。
  州刺史总督政务,布政使掌民生,提刑官掌刑罚。军政分离。分工明确,直属清晰。
  几乎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朝廷安置完新的任命。
  次日。
  弘武大帝秦峰,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邺都英雄烈士陵园,祭拜在统一过程中,历次战斗中阵亡的秦军将士。
  帝国百姓也是自发的组织了起来。追随弘武大帝,祭奠为国尽忠的亲人。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辉煌的胜利中牺牲也是难免的。百姓悲伤,但他们清楚的知道。正是这些烈士为国捐躯,才有了国家的一统和安宁的生活。
  陵园山上的英雄纪念堂前,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香火袅袅之中,为帝国捐躯的烈士,将会世代被后人供奉。
  弘武大帝秦峰,依然褪去龙袍,穿上全副披挂。金色的身影,在阳光下庄重而立。四周,是帝国的勇士,更远的地方,是帝国的子民。
  秦峰大声念着祭文,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脑海中浮现出历次战争中,大秦将士为国家为百姓与敌人浴血冲杀的英姿。
  “问世间何为不朽,大秦英烈之魂永立苍穹!”
  秦峰的祭文念罢,秦军活着的勇士,手中的兵刃高举,泛着耀眼的寒芒,一起高呼,“大秦不朽,永立苍穹!”
  “大秦不朽,永立苍穹!”
  “大秦不朽,永立苍穹!”这呼声很快传与四野,这呼声很快传遍天下。
  弘武大帝在乱世之中打下了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他并没有像之前的帝王一样,扶植起率土之滨的新一代大秦贵族统治者。他结合后世施政经验。将土地分给了百姓。
  贵族少一些,百姓富一些。这对帝王的统治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反而因此水涨船高。
  有秦氏特色的君主制。这是后世对当时的评价。而弘武大帝秦峰,他的威望,也是任何君主制下的帝王无法企及的。人心的凝聚,让他能够无所畏惧,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
  忆苦后思甜。
  祭奠了大秦的烈士之后,大秦上下陷入到了统一盛世的欢庆海洋之中。
  弘武七年的最后一天,大秦帝国迎来了最盛大、隆重的庆典,统一大典。
  这一天,天气格外明媚又温暖。太阳公公早早就起床,笑眯眯的照耀着古老东方的大地。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上千的城市,四千万帝国子民,在帝国旗帜红色的海域当中,开始了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而繁华的邺都,则是庆典的中心。
  天坛。
  百万百姓来到了这里,汉族、氐族、羌族、南蛮、晨族、草原诸民族、以及印州人、贵霜人,他们分成了好几块。却是又团结在帝国的旗帜下。
  各民族团结在大秦的旗帜下,昭示着大秦弘武王朝,盛世的开始。
  天坛四周的乐师团,奏着庄重的音乐。一直没有停下。而邺都城内,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彩旗招展。
  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公公更加高兴起来,在这岁末隆冬。竟然是散发出了春天的温暖。
  从天坛到邺都,十几里的官道两侧。站满了手持战戈的甲士,雄赳赳气昂昂。
  百姓的锣鼓声中,秦峰起驾,在百官的拥簇下,万民的朝拜中,出城前往邺都。华盖、旌旗,全副的天子仪仗,明晃晃反而是照亮了天,十余里连绵不绝。
  天子车架所经之处,甲士持戈单膝跪地。
  百姓纳头便拜,万岁的呼声不断。弘武大帝值得他们如此,是因为弘武大帝的出现,为天下带来的新气象,百姓从此终于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而弘武大帝并没有坐在龙辇内,他就站在龙辇前的平台上,挥手呼应着帝国的子民。而他的脑海中,无数得记忆划过。多少年励精图治,多少次生死一线,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当秦峰登上天坛,四周顿时安静下来。
  天坛四周是诸神的牌位,祭祀的器物,数不胜数。
  弘武大帝开始大声念起祭天文,虽然他曾经是无神论者,但此刻,他的确真心感激老天爷,给了他自己一次机会。他也终于是把握住了机会,一个统一的华夏就在他的面前。他发誓,他会用尽一切力量,只为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让华夏民族的华夏,不再经历那些苦难。
  秦峰扔掉了祭文,转身面对天坛外的万民。其中,许多穿着民族特色衣服的少数民族,很快映入到了他的眼帘。
  虽然历经千难万险,数次九死一生。所付出的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荣华富贵?
  为了万人之上?
  为了成为帝王?
  当秦峰真的走到这一天的时候,他才终于能够明白,那些伟大领袖们的想法。一切,只为了能够看到华夏民族团结在一起,并繁荣昌盛,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阳光照耀在秦峰的身上,明黄的龙袍因此闪耀。历史的这一刻,他成为了伟大古老东方的引领者,他会用自己的臂膀,肩负起他必然要肩负起的一切。
  秦峰高高举起了他的真武太极枪,那金色的光华,在枪身上流转。
  百姓震天的欢呼声,扑面而来。响彻大地,传与四方。
  而秦军勇士同样高举起了手中的兵刃,那泛着寒芒的刀枪,呼应着帝国的皇帝。他们会在帝国皇帝的带领下,用手中的武器,守护住家园,守护住这片东方古老的土地。在历史的某一刻,他们会追随着金色的光芒,笼罩世界。
  帝国上下陷入到喜庆的海洋之中,帝国的文人,歌者,用手中的笔墨和歌声,传颂着弘武大帝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二十三个州,几十个民族,从此以后,皆是大秦、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212年,弘武七年末,弘武大帝统一了全国,华夏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属于弘武大帝的时代。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东弘武西有一只耳

  
  弘武八年,六月。
  弘武大帝每天白天上朝,励精图治。晚上就上别的地方,也是励精图治。白天黑夜不停,忙的是不亦乐乎。
  精气神不好使的时候,就召保命符华佗和张仲景来体检。大补汤喝着,大补丸吃着,身体那真是顶呱呱。
  经过伟大的弘武大帝没日没夜的操劳,半年的时间,大秦二十三州巩固,八大军区正式运转起来。而紫禁城内宫,也得到了“巩固”,一片莺声笑语。
  话说前二个月的时候,弘武大帝赐婚,册立大将军赵云的女儿赵玉儿为太子妃。又在皇后蔡琰对太子习武极其满意,习文“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加封军机处首辅军师,兵部尚书,一等镇国侯徐庶为太子太傅。
  如此,大将军赵云、首辅徐庶皆是太子太傅。这一下百官看出了门道,借着太子大婚,进出东宫的大臣络绎不绝。
  又有老二秦飞到老六秦环五位皇子成人礼、长公主秦月到六公主秦雅笄礼,并在弘武大帝一手操办的相亲大会上,先后找到了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