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三桂新传-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桂大军从起行的第一日起,消息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南方。立时惊得南方一片动荡,很多蠢蠢欲动之辈当即被震慑的老老实实再不敢乱动。而作为三桂此行的首要目的地南京,更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其中尤以坐镇南京的福王朱由崧为甚,他乃是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后在崇祯十六年时被嗣封为福王,并受命坐镇南京。当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并且崇祯帝自缢在煤山的消息传到南京后,以时任漕运总督史可法与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的一批高官共同商议拟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可接下来的情况却大大超出他们的预计,先是李自成率四十五万大军出征山海关讨伐吴三桂,结果一片石惨败,李自成灰头土脸的返回京师。紧接着吴三桂率军攻陷京师,赶跑了李自成,而且还请出太子,并拥立为帝。时间快的根本让人就来不及做出反应,钟毓帝就已经举行了登基大典并昭告天下了。史可法、马士英以及福王朱由崧全都大失所望,不过既然事以至此,再强行拥立福王为帝的话实与叛乱造反无异。因此只得作罢,但史可法与马士英等人却并未就此停手,期待着三桂篡权夺位,到那时他们将可举起征讨叛贼的大旗再次拥立福王为帝。可事情却偏偏不遂他们的愿,三桂非但没有搞篡权夺位的那一套,反而还主动出兵平叛盘踞川中的张献忠部。而三桂率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彻底荡平了四川,并斩杀了张献忠。这个事件深深动摇了马士英的决心。十余万军队都被他轻松迅速的一举铲平,那他军队的战斗力该是多么惊人!难怪他能够一手覆灭满清,收服蒙古,占领朝鲜,并彻底葬送了李闯的大顺军,实力的确是不同凡响。马士英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琢磨,认为凭着南京这区区七八万战斗力普通的军队,远远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就算是吴三桂想要谋权篡位,南京这边非但不能阻止此人,反而会被对方一怒之下率大军彻底踏平整个南京城。因此他思前想后,觉得再和史可法在一起掺和谈拥立福王为帝一事实在是不可取。因此他便开始考虑还是应该退出了这个拥立的***,而此时由于北京城的朝政异常的安定,包括福王在内都不敢有任何异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吴三桂在朝堂之上的嚣张跋扈、大权独揽之事也一点一点的传到南京这边来。包括史可法在内的人都纷纷痛骂吴三桂的独断专行,架空钟毓帝。但都知道三桂权倾朝野,势力太大,因此也都不敢有任何表示。只是背地里私下谈论一番。

但是后来有一件事传到他们的耳中,却令众人不得不再次谈论起拥立福王为帝一事。传言的焦点落在了钟毓帝身上,都说他乃是残废之身,不能行人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皇室从此将无后!史可法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特意花重金托人买通了钟毓帝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这才从他口中得到最真实的消息,原来传言竟然是真的,钟毓帝的确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徒自拥有后宫三千佳丽而不能与任何人亲近的皇帝。史可法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兴奋不已,既然钟毓帝无后,而且朝政又把持在吴三桂的手里。自己完全有理由来拥立福王为帝了。这个理由还是那么的充分,相信很多人都会改变主意来拥立福王。他将此事对马士英叙说了一遍,希望他能够联系到更多的志士。而马士英则以身体染疾,需要在府中静养一段时间为理由推脱了。史可法无奈,只得自己亲身奔走,四处联络拥立福王之人。

当他联络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忽然得到奏报,蓟王吴三桂已经在北京城坐不住了,亲率水、步、骑三军共计四十万人奔往南方而来。表面上说是检阅三军,实际上谁知此人有何阴谋诡计。

史可法将此事告知了福王朱由崧,他听后当即吓得一哆嗦,随后立即全身颤抖,急切的询问史可法自己该怎么办!史可法好言好语将他好一阵安慰,让他放宽心,吴三桂此来只是炫耀一下他的军力,并非有其他的目的。福王朱由崧这才稍微安心。

数日后,三桂的先头大军乃是由韩跃天率领的两万骑兵、三万步兵率先抵达南京城。由南京的一些官员前去出城迎接。而福王本也想去,但却被史可法劝住了。并告诉他自己乃是王爷的身份,不必屈尊去迎接一个普通的将领。福王这才作罢。

而当韩跃天没有看到福王之后,心中就是一阵不满。暗道一个无权无势的孤王还敢对自己拿架子,这要是以脾气著称的王大力率军,说不定会直接进王府去臭骂朱由崧。韩跃天没有与他们客气,而是直接率军入城。

韩跃天进城之后,开始派兵四处检查沿途的安全情况,随后直接率一万骑兵奔赴皇宫。

南京城的这座皇宫还是大明开国以来洪武皇帝朱元璋所住,其后燕王即位后,将都城迁往北京,便将南京当作留都,因此这座皇宫就一直空了出来。每日里除了守卫与打扫的人外,再也没有他人来此。就连福王朱由崧也只能在自己的王府居住。

当下韩跃天不顾南京城各级官员的反对,毅然派出兵力将整个皇宫细细排查一遍,随后又抽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牢牢守护住皇宫。自己则率人彻查南京城的安全隐患,做到无一遗漏。

五日之后,三桂的大军终于缓缓开到。这次福王朱由崧无论如何都不再接受史可法的建议,而是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三桂一行。

望着眼前神情肃穆、虎背熊腰且一眼望不到头的庞大军团,还有充塞了整个河道密密麻麻的大小战船。包括福王、史可法、马士英等人在内都不由被深深的震慑住。其中尤以马士英为甚,他更加有理由相信,无论如何都不能与蓟王吴三桂为敌。

三桂虽然已贵为王爷,但却并未乘车坐轿,而是骑着一匹通体褐色的高头骏马,身前身后俱是重甲在身的亲兵护卫。一直开赴到城门口,三桂这才示意队伍停下,随后默然望着逐渐走近的南京城大小官员。

福王朱由崧率先来到三桂近前,冲他拱手微笑道:“蓟王大驾能够亲临,实在是整个南京官员及百姓之幸啊!小王朱由崧,已率众人在此恭候多时,还请蓟王移驾城内详谈!”本来他还想与三桂多寒暄几句,但见到三桂神情淡漠,根本连下马的意思都没有,当下草草便结束了首次会面。

三桂轻轻点了点头,淡淡的道了一句:“有劳了!”随后示意队伍继续起行。

望着缓缓开赴城中的大队人马,朱由崧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暗道自己论起权势虽不能与三桂相提并论,但怎么说也是一地的藩王,地位可以说与三桂平起平坐,但他却没有料到这个蓟王竟狂妄自大到如此地步,对待自己就连起码的礼仪都不懂。朱由崧心中不悦,但却并未有任何表示,默默的坐上大车,跟在队伍的后面。

其余众官员见福王朱由崧都吃了蹩,有的暗自好笑,有的幸灾乐祸,还有的对三桂的态度非常不满。史可法就是为首的一个,他虽也为三桂的庞大军团所震慑,但却远远没有马士英等人那般的惊骇。在他的心中觉得只要设法除掉三桂本人,那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立即就会土崩瓦解。甚或是改变旗帜支持别方势力,因此他对这些倒并未放在心上。

南京城内早在三桂到来之前便已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处处林立着神情肃穆、气宇轩昂的兵士。他们都是由韩跃天委派出来的,并未任用南京城内的军卒。一方面是为了三桂的人身安全着想,对南京的军队不放心,另一方面也是看不中他们的素质。这些士兵布满了由城门到皇宫处的每一条街道,足有上万之多。而跟随三桂的左右,时刻护卫他人身安全的亲兵也有近万之数,由此可以想见如今三桂的地位的确是天下无人能及。

三桂没有与任何南京方面的官员商量,直接就驻进了皇宫。这更加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三桂此举实与造反无异,但面对驻扎在南京城内的数十万大军,谁敢对此有公开的异议?就连福王朱由崧、史可法等人也只能将气闷在肚子里,其余人等则更不用提了。

出于场面,福王朱由崧还是差人到皇宫中给三桂送去了请柬,预备当晚在王府中宴请三桂及手下众将士。但三桂却并未领情,而是借以身体不适为由给推脱了。这让朱由崧更感到大没面子,在王府中发了好大的一顿脾气。

其余众官员见福王接连遭到冷遇,知道蓟王这是在故意冷落他给其余人看,借以杀鸡儆猴。而这些人里并未都像史可法般仇视三桂,其中不乏想与之亲近,借以攀附之人。他们白日不敢登门,只是等到晚上才偷偷的跑到皇宫请求面见蓟王。但得到的答复却是蓟王晚间不见客,要来必须要等到次日白天。让这些人纷纷铩羽而归,他们心中明白,蓟王这时逼着要他们光明正大的前去归附。很多人顾忌重重,毕竟三桂虽然权倾天下,但几年来还并未在南方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大多数人开始退缩,在是否前去一事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第一零七章   顺我者生  下

但这也并不能代表就没有胆大之辈,其中就有一个在官场中备受马士英等人排挤、郁郁不得志之人。此人名叫许良昌,乃是南京府内一国子监,官居从四品。年纪有四十二岁,此人自认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原本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华能够步步高升,甚至登朝拜相。可是自打与马士英等人因为政见不合闹了个不欢而散后,就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自己才被百般排挤,最后被弄到了国子监这个虚职,一干就是七八年,而且还有继续在此终老的趋势。许良昌眼见今后再没有自己的出头之日,不禁时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上天对自己不公。有时真想就此罢手不干,但又贪恋官位,因此只得在这个职位上虚耗。

而今听到蓟王吴三桂挟几十万大军驾临南京城,且看样子是要震慑整个南方,因此他的一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活动起来。其实他何尝不想马上出现在蓟王身边与他纵谈国事,并能得到蓟王的赏识使自己一飞冲天。可是他心知肚明自己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小官,与高高在上的蓟王相差何止千里。因此他屡屡犹豫不绝,生怕自己贸然前去会被人给驱回来。那时不但颜面尽失,而且被其他的官员得知后将再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后,他猛地咬了咬牙下定决心,管他呢,为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豁出去了。大不了回老家种地,也比一辈子虚耗在这里强。许良昌打定主意,便在一个青天白日两手空空的前去皇宫求见三桂。

没想到自己不但没让人给轰回来,反而很快便被人直接带到三桂的面前。这让他又惊又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面见了三桂。而三桂也对这南京城第一个大白天敢来求见自己的人表现的很是热情,这更是大大出乎许良昌的意料。三桂简单的询问了他的籍贯、官职以及家事情况,见此人长的仪表堂堂,且谈吐不凡,便开始与他谈论起当今的朝政。许良昌心知这乃是自己能否入得蓟王法眼的唯一机会,因此竭尽生平所学,将他本人对时局的观点滔滔不绝的说将出来。

三桂听了后不禁点头微笑,虽然感觉此人的观点有不少纰漏之处,但放在他身处的这个时代,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三桂便有了重用此人之心,而且还可以借此来向整个南京官场宣告,凡是能主动投靠他的,自己都能够量才适用。因此三桂不但当即表示要任用许良昌为吏部侍郎,而且还热情的留他在宫内陪自己一起用晚膳。

许良昌听了险些没激动的当场晕倒,天大的美事就这样笼罩在了自己头上。早上自己还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从四品小官,而到了晚上则摇身一变,一跃而成为手掌全国官员任用考察大权的从二品侍郎。这怎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当即跪在地上向三桂表示今后为他愿效死命。三桂则热情的将他搀起,并留他一起用了晚膳。

这个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南京城,立时在众多官员中造成了空前的轰动。于是从第二日开始,便三三两两的有人前去皇宫求见三桂,都被三桂无论官职大小的一一接纳并且事后许诺加官晋用。因此每个人事前神色紧张不安的脸上过后都变为兴高采烈,欣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后,皇宫门前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前来求见三桂的官员,以至于到了后来,皇宫门口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待接见的大小官员。此时众人在此相见之后也不再有丝毫尴尬之情,而是面带微笑,热情友好的互相打着招呼,好像是来参加一场盛宴一般。而他们心里都清楚,当从这个大门里出来的时候,大家便都同属于蓟王的派系了。因此纵使平日里有些矛盾的人,在此刻也都化解在一笑之中。

这段时间三桂虽然亲自坐镇南京城的皇宫之内,但他的手下却没有闲着。由钱招进、李福兴率领的二十万步骑兵由南京城直趋而下,经江浙入湖广,再到福建等地。而水上则由毛文龙亲自率领十万水军,沿长江顺流直下,近千艘大小战船封闭了整个江面。在宣示兵力强盛的同时也顺势震慑天下人。而以南京城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也开始遍布了替三桂招揽人才的庞大宣传队伍,他们将征召各种人才的告示张贴在城墙、客栈、街道等各处,甚至连一些偏僻的村庄都有人专门入内去宣扬蓟王的义举。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着实效果惊人,短短的半年之内,蓟王吴三桂便成了整个南方最热门的话题。而那些企图借机一飞冲天、光耀门槛的报名应征者更是不计其数。光是专门负责接待这些报名者的人员就达到了数万人之多,而且每天还都从早忙到晚,由此可以想见报名者是何其之多。虽然绝大多数都被无情的淘汰,但也有不少确是有一技之长的被当场留用。而且无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这就相当于给三桂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广告,使其地位更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对于此种现象,史可法大为惊惧,没想到三桂竟然使出了这一歪招,但效果却是反响剧烈。眼看着不光是南京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