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三桂新传-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于仁慈了?他要是还一直这么拖下去对我们可是不利啊!”

=奇=三桂赞许的看了吴间庙一眼,暗付许良昌此人果真有些本领,这个儿子被他调教的很符合自己的心意。当下答道:“是啊,是该给他些压力的时候了,要不然他会以为我等好欺负。不过具体该怎么做,还是等明日看望过你母亲之后再作决定吧!”

=书=第二日,三桂在一万禁卫军和五千亲卫的护送下,直奔蓟州盘山而去。

=网=进入了白云庵后,得到了消息,长平公主死活不肯见三桂,令三桂甚为恼火。好在吴间庙及时劝阻了三桂大发脾气,决定自己试一试。结果当长平公主听说自己的亲子前来之后,立即命人将吴间庙请入自己的房内。

吴间庙进入房内后,立即见到一个中年美妇站在里面痴痴的凝望着自己。不是自己的娘亲是谁?当下吴间庙立即抢步上前跪倒在地,口中高呼母亲不止。长平公主乍然见到自己的亲子长成这么大,一方面有些不敢相信,另一方面又暗自高兴。见到儿子扑倒自己怀里,立即伸出双手将他紧紧搂在怀内,紧接着眼泪成串的滚滚流下。

随后母子俩开始谈起了心,当长平公主得知儿子这几年一切过的都很好时,不由的放宽了心。虽说这几年她一直隐居在山中,但一颗心却时常的牵挂着自己的弟弟与儿子。不过当她听到吴间庙劝说自己回府的话时,当即面色一沉,冷冷的道:“这些话都是吴三桂要你说的吧!你告诉他,除非他死了,否则我是不会回去的!”

吴间庙搂着长平公主笑道:“母亲,您究竟跟父王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这么痛恨父王?俗话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您嫁给父亲这么多年,就算有再大的恩怨也终归是夫妻啊!一家人怎能老是对过去的事情怀恨在心呢?”

长平公主听了冷笑道:“我与他之间的仇恨一辈子也化解不开!他这几年是否为一直当不成皇帝而心急如焚?哼,否则他不会突然想到来看我!”

吴间庙道:“其实依着父王对天下百姓、对大明江山的丰功伟绩,这皇帝的宝座早就应该是他的了。其余的人哪有资格来坐?至于皇上,只不过是个残废之身,更不应该如此不识时务,应该早就把皇位禅让给父王才对!可惜父王心性太过仁慈,始终对此事采取忍让的态度!”

长平公主听了冷笑一声,道:“他仁慈?哼,我这辈子都没有再见过比他残忍的人了!他之所以一直没有采取激烈的手段夺取皇位,还不是顾忌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的名声!他这个人我最了解了,一方面坏事做尽,另一方面又要在天下人面前博取好名声。哼,纯粹就是一条批着人皮的狼!”

吴间道站起身,道:“母亲,看来您对父王误会很深。其实父王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男人,不但对天下负责,对家庭也十分眷恋,否则此次也不会带我一起来特意看望您了!至于皇位一事,纯粹是皇上他不识时务,占着茅坑不拉屎!一个废人有什么资格长期霸占皇帝的宝座?早应该禅让给父王了。父王雄才大略,无论是治国还是用兵都强他千万倍……”

吴间庙还待往下说,已经被长平公主一声断喝拦住:“够了!”随后她面寒如冰的走到吴间庙身前,冷冷的道:“你是否跟吴三桂呆久了学会了他那一套作风?皇上乃是你的亲舅,你怎能如此诋毁他?”

吴间庙冷笑一声,道:“就算是我的亲舅又能怎样?他毕竟姓朱而我姓吴。日后只有我父王做了皇帝我才能成为皇子,甚至有机会成为皇帝。而那个废人就算做一辈子皇帝又能怎样?朝政大权还不是照样掌握在我父王手中。识相的话他应该尽早交出皇权,否则他的下场只会很惨!”

这番话听得长平公主心头冰冷一片,她万万没想到才短短的几年没见,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成了这样一副嘴脸!这与吴三桂何其相似!而狂妄傲慢处甚至犹有过之!她失望透顶,脸色苍白的伸手指向门外,颤抖着声音怒道:“你,你给我滚出去!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吴间道见母亲动了真怒,还企图用母子亲情来感化她。当下他亲热的拉住长平公主的胳膊,道:“母亲,我们母子俩好几年未见了,您怎么舍得赶儿子走!”

哪知这招对盛怒之下的长平公主来说根本不管用,她用力甩掉了吴间道的手臂,怒道:“给我滚!”

吴间道再次吃了蹩,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当下恨恨的哼了一声,道:“母亲,你如果再这么执迷不悟,早晚会害了自己!”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房间。

长平公主失落的坐在椅子上,双目中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好不容易盼来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想到他早已被世俗的权力熏晕了头脑,变得和吴三桂类似的人了。在这一刻,她终于起了要出家为尼的心。

见到三桂后,吴间道有些尴尬,先前信誓旦旦的向父王下了保证,没想到不但没能劝回母亲,反而被直接赶了出来。三桂见到他这个样子便猜到了结果,当下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命令回去。就这样,三桂连长平公主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返回了北京城。

回到蓟王府,三桂立即找来几名亲信谋士一起商量对策。随后由第二日开始,供应钟毓帝的一日三餐开始逐渐减少,并且都是粗茶淡饭,根本就没有多少营养。这还不算,宫中的那些太监们不知受了何人指使,每日里开始找钟毓帝的茬。吵吵骂骂还不算,甚至直接动手打他,如果钟毓帝敢还嘴的话,那打的只会更加的凶。让钟毓帝每日里饱受精神、肉体的双重折磨。而每日在早朝之上,那些文武百官齐齐的来到御台下祈求钟毓帝将皇位禅让给蓟王吴三桂。开始这些人还都比较斯文,钟毓帝也铁定了心不予理会。后来开始有一些武将直接来到御台之上,用手抓着钟毓帝逼迫他立即退位。而三桂也以种种理由拒不出朝,整日呆在王府中等候消息。

钟毓帝接连在朝中和宫内被连续的精神、肉体双重打压之后,身体再也抵受不住,直接病倒在床。而就这样那些人依然不肯放过他,照样继续摧残他。钟毓帝到了后来知道再不退位禅让的话自己这条性命都将难保。终于在一个早朝之上当众宣布,为蓟王吴三桂加九锡之礼。随后过了两日,又宣布自己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蓟王吴三桂。

消息传出后,三桂概然拒绝。而钟毓帝则紧接着再次拟旨将皇位禅让三桂,三桂再次拒绝。如此反复三次之后,三桂终于勉强接受了钟毓帝的禅让。

当钟毓帝的禅位诏书在早朝上当众宣读后,立时激起了满朝轰动。紧接着禅位诏书开始宣告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大江南北。整个天下人都已知道蓟王吴三桂即将登基为帝之事,不过没有人对此感到惊奇。毕竟在他们心中这是早就应该发生的事。

钟毓十五年(公元1659年),三桂在四十五岁这一年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达到了他人生权力的顶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九五之尊。从此,三桂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向着向往已久的帝国之路开始进发。

第一一三章   大国变革  上

在三桂的极力要求强调下,他的登基大典搞得极为简单,将其中很多繁琐的礼节都略去了。虽然有几位老臣认为这样不符合祖宗礼法,但在三桂的一言九鼎下,他们的声音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在国号和年号的问题上,文武百官还是讨论了良久。有的认为为了体现新政的新意,应该取消大明的国号而采取一个新的国号。再说三桂也不是朱氏子孙,采取新的国号将与原来的明朝有很明显的区别。而三桂也可以作为新朝的开国之主来号令激励天下。但这种提法也遭到了不少老臣的反对,他们认为虽然三桂不是朱氏子孙,但毕竟也算是皇亲国戚,继续沿用大明的国号能够更体现出三桂对大明的忠心。而继续沿用大明的国号也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使天下不至于产生动荡。

这两帮人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到了最后纷纷吵了起来,甚至险些缠斗在一起。一直闹到了三桂面前,结果被三桂大手一挥,气宇轩昂的道:“五湖四海,大江南北,不论民族,都乃是我中华儿女。先前的秦、汉、晋、唐、宋、元、明等国号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国情。而今蒙古、满洲、朝鲜俱都属于我中华的天下,因此再沿用大明的国号明显不合适。而另立新的国号也难以体现出华夏大一统的趋势。因此从今往后,我堂堂的中国再也不采用国号、年号这一传统,而是统一称之为中华帝国。至于年号,为了能够和整个世界接轨,统一采用公元历年,也就是从今年开始,沿用世界纪年公元1659年。以后为了清晰明确,不再采用先前的年号之分。而本王将作为中华帝国的首任皇帝出席登基仪式!”

这两帮争论的人们都被三桂的一番话给震懵了,没想到三桂不但没有采取任何一方的意见,反而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过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是三桂为了体现出自己有别于先朝所搞得独特举动,不但为了标新立异,也为了使自己这个皇帝与众不同,就像当年的秦始皇一样,独创出皇帝这个词汇。而今三桂也玩儿了这一手,创立出中华帝国这一新的词汇。不过几千年来虽然国号更替不断,但国家始终都是中国而不假。如今统一采用中华帝国,也更能体现出大一统的趋势来,如此也能证明三桂的这一举动并非是轻易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年号一事,既然连国号都已没有了,年号当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只不过这些人认为三桂和西方世界接轨,采用公元纪年1659年有些不妥。我中华帝国乃是泱泱大国,岂能效仿西方诸小国?应该重新从元年开始计算年份,不过在三桂的强力主张下,这个提议只是稍微提了一下便被三桂所否决。

就这样,在公元1659年9月,三桂出席了登基大典,正式成为中华帝国的首任皇帝。并从即日起昭告天下,宣示大明王朝不复存在,从今往后将是中华帝国的天下,而年份也正式从公元1659年开始计算。

接下来,三桂开始大宴群臣,并逐一进行论功行赏。由于多年来朝政一直为三桂所把持,所有重要的职务本身就由他所看重的人选及亲信所担任,因此此次只是根据他自己的意愿将军队的势力做了一番新的规划。其中全国共拥有骑兵、步兵及水兵一百万人,除去南洋舰队和北洋舰队各十万人,还有八十万人的马步兵。被三桂在全国分为八大军区,设立蒙古军区,以哈衣侬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蒙古、新疆及满洲的军务。设立广东军区,以许俊封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广东、南海、福建的军务。设立荆楚军区,以王大力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湖南及湖北的军务。设立南京军区,以钱招进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江苏、浙江及安徽的军务。设立鲁豫军区,以赵梦林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山东、河南及江西的军务。设立西南军区,以李福兴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四川、宁夏及西藏的军务。设立西北军区,以李文杰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陕西、山西及甘肃的军务。设立东北军区,以韩跃天为元帅,统兵十万负责河北、辽东及朝鲜的军务。除了这八大军区外,还有北洋舰队十万人,由毛文龙之女毛东珠为元帅,驻扎在辽东、天津及威海海域。负责北方的海防。南洋舰队十万人,由郑成功为元帅,驻扎在南海、上海及杭州,负责南方的海防。至此,整个中华帝国的陆、海防俱都被这一百万军队所牢牢镇守,整个天下呈现出千年难遇的和平景象。

三桂登基为帝后,首先册封自己的义子周天峰为禁卫军大统领,负责京城与皇宫的安全。接着又封皇长子吴间道为唐王,封皇次子吴间庙为宋王,封华莎郡主为明珠公主,封王妃长平公主为贤通皇后,并命二子一女亲自前往蓟州盘山白云庵中迎接皇后回宫。

但此时长平公主早已在白云庵中出家为尼,法号九难。对自己被册封为皇后一事只是淡淡的一笑,根本就没有将这虚名放在心上。只是叮嘱三人好生做人,日后无论是谁做了皇帝,都要善待天下的百姓。对于被册封为后一事则坚决不受,使得三人没有办法,只得无功而返。

至于退位的钟毓帝,三桂则封他为长乐王。并在他本人的要求下,特意在蓟州盘山之上为他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长乐王府。使他能够在此安居乐业,并能与长平公主为邻,时时享受到家庭之乐。不过要在一座山上建造宏大的长乐王府并非一朝一日所能完成,在这段时日内三桂将自己原先居住的蓟王府腾给了钟毓帝居住。这座府邸原本就是崇祯帝身为信王之时的王府,钟毓帝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此居住。因此对这里倒并不陌生,相反还有一种异常的亲切感。因此钟毓帝很痛快的便答应暂时先住在这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蓟州盘山之上的长乐王府即将完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整个蓟王府焚毁了个干干净净。硕大的府邸一夜之间便被夷为平地,成为了散落一地的焦瓦碎片。不但如此,就连紧挨着王府的其他人家也都未能幸免。

此次突如其来的大火共造成了一百余人遇难,其中就包括了刚刚退位不久的钟毓帝在内。消息传到宫廷,三桂皇帝龙颜大怒,命令工部、刑部立即对此事进行彻查。查明原因后速速上奏。

工部、刑部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立即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次突如其来的大火进行严密查访。经过一个多月的仔细认真清查,终于得出了结果,事情的起因是当日深夜起了一阵怪风,将悬挂于王府内的风灯吹落,落地四溅的火星引燃了柴棚的木柴,从而将整个火势点燃,造成了这场巨大的灾难。这个结果一直上奏到三桂的面前,三桂见查明了事情的原因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再三强调京城的各府各院和各家各户今后要严密防范火灾的发生。并且对钟毓帝惨遭横祸一事表示出莫大的哀痛,要求朝廷按照皇帝的规格将其隆重安葬。随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场突入其来的大火绝对出现的不是偶然,但如今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