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三桂看了看意气风发地多尔衮,附和道:“正因为李自成等进入燕京后并无远虑,只晓得在燕京抢掠妇女财富,拷打官僚士绅要钱,到万不得已时率人马来同关宁兵作战,打算用武力胁迫我投顺他,这一着棋已经是大大地失策了,何况摄政王率领我大清精兵前来相救。他今天必然大败无疑!”

“李自成确实手下无人。即令摄政王不来山海关,只用一部分人从古北口、青山口一带进入长城,截断燕京与山海关之间来往地路,李自成进不可能,退不可能,也必全军崩溃。”三桂听的,好让吴三桂有自知之明,大清并非只有靠他才能击溃流寇,而吴三桂若是没有大清军队的帮助,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范文程这段话说得巧妙,既提醒了吴三桂不要居功自傲,又十分婉转地拍了多尔衮地马屁,尽管多尔衮从来不会因为阿谀逢迎之言而洋洋自得,但毕竟当此胜利在握之时,听到这样的话确实心情舒畅,于是他呵呵一笑,望着山海关下说道:“流寇此番果然是自陷绝境,今日一战成功,夺取燕京就不会再有大战了。吴三桂,你准备指挥作战去吧。”

吴三桂离开了多尔衮,率领亲兵亲将出了西罗城,前往石河东岸。当多尔衮站在西罗城较高地方瞭望战场的时候,大顺军将士们已经饱餐完毕。开始以红瓦店为中心,在石河西岸布阵。李自成带着军师,先到红瓦店,同刘宗敏谈了一下。又将李过叫来,问他们决定如何布阵。

刘宗敏神色严峻地禀报了一个可疑地军情:“夜间探马从海边回来,说仿佛看见有很多***从东向西,可能是吴三桂运送一部分人马从秦皇岛登陆,从南海西岸过来。所以我们要分出两三千骑兵。驻扎在靠近海边两三里的高处。倘若海边有事。立即进剿;倘若红瓦店一带吃紧,就驰援红瓦店。他们又说昨夜山海关一带人喊马嘶,又添了不少人马。倘若吴三桂想从南边包抄我军,有这两三千骑兵,也够应付。”

李自成疑惑地问道:“从此山到海边,到处部署兵力。兵分则力弱,这是兵家所忌。如何是好

为多年征战的统帅,这点军事常识他还是有的。

宋献策说:“臣也为此担心。但是看来满清的军队已经来到,不然山海城那里不会传来人喊马嘶声。若是真的东虏大军来到,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敌众我寡,容易受敌包围,不如此布阵,怕也不行。”

“怎么。你以为多尔这么快就会来吗?”李自成突然心头一悚。这种感觉是近年来所从未有过的,由于他手下的细作一向探报不明,所以多尔衮突然改道直奔山海关而来。甚至已经驻扎在山海关外十五里处地欢喜岭时李自成都懵然不知。直到今天凌晨时吴三桂突然率领百余骑兵杀出重围,向西边疾驰而去,这才让李自成突然警觉,莫非多尔衮地东虏大军已经距离山海关近在咫尺了?

李过在旁边低声说道:“我担心唐通会投降敌人,所以不得不在二郎庙山脚下多部署了一千多步兵,以防唐通勾引敌兵从九门口过来。”

李自成心中暗想,如今情况不明,敌势甚强,尚未开战,已经受制于敌,差不多败局已定!但是势已至此,只有撑过今日,晚上退走。

他同宋献策登上附近地高岗观望战场情况。看见关宁军正从西罗城和山海城向石河滩上前进,旌旗飘扬,队伍整齐。他想同宋献策谈一谈,但是看见宋献策也正在注目向敌人遥望,便不说话了。

此刻,李自成的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跃马纵横于中原大地,征战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经历了多少血战!刚到山海关时,他并不把关宁军放在眼里,可是经过昨日一战之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低估了关宁军的战斗力,看来辽东边兵是他与明兵作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今后的命运,可以说是成败决于一战。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他已把全部军队包括精锐都投入了战场。尽管他已倾注了全力,仍不免有几分担心。那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进入山海关,甚至会突然从战场上杀出地满清劲旅,已经是他最为忐忑担心的因素,但是时到如今,就算是现在开始提防布置,也来不及了。

这时多尔衮也在西罗城上观看大顺军的布阵。当看到李自成将大顺军从北山一直布到海边,典型的“一字长蛇阵”时,作为一代名帅,军事天才的他顿时不觉失笑:“这李自成果然就是个流寇头领,毫无计虑,连这么大的弱点都看不出来,若是不彻底溃败还真是没天理了!”

多尔衮很清楚地看出了李自成在排兵布阵上的绝大漏洞:这样的阵型导致兵力分散,更容易被他和吴三桂地人马从中间突破,逐个分割,包围起来一口口吃掉。他心中对于胜利更有把握了,特别是他分别埋伏在西罗城北边和南边地两万多精锐骑兵,李自成似乎丝毫也没有觉察。他相信按照他的指挥,就靠这两万多骑兵冲入敌阵,也可将敌人杀得一败涂地,说不定连李自成都很难逃脱。

于是他下了西罗城,进了瓮城里的衙署,将满蒙汉各带兵地王、公、贝勒、贝子、固山额真以及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这“三顺王”,都召集到面前,开始布置机宜:

“我等向来只在辽东与明军对敌,所以对流寇并不熟悉,你们今日打仗不可轻敌。我看李自成的阵势,从北山到海边,兵力摆布太宽,首尾不能相顾。我军兵力不要分散。如此这般……”多尔伸手在巨幅的山海关军事地形图上一一指点着,仔细地部署着兵力:“我等只要先隐蔽在关宁军的右翼后方,等关宁兵先出阵对敌,杀得敌人锐气挫败的时候,咱们再突然出动,就必获大胜。你们协力破贼,大事就成功了,任何人不得违背我的号令,私自出战。”

等多尔衮布置完毕,抬起头来时,众多将领一齐洪亮地喏道:“嗻!”

此时,关外的炮声已经响起,爆炸声隆隆地轰鸣着,如天际的雷声,显得沉闷、有力,似乎大地也为之抖动。多尔衮神色淡然地做了个手势,立即,随军的萨满师进入了大厅。只见萨满法师面画油彩,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很快旁边的侍卫拿来坐垫,多尔最先落座,随后数十名王公将领们也跟着盘腿坐下,围成一圈,看着萨满替他们请神。

只见萨满法师双眼半睁半闭,打几个哈欠后,开始击鼓,然后起身,边击鼓,边跳跃,边吟唱,音调极其深沉。鼓声渐紧,萨满下巴哆嗦,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双目紧闭,周身摇晃,一副神灵附体时的痛苦情状。这时有人拿出一团烧红的火炭,放在萨满脚前,为神引路。萨满鼓声突停,混身大抖,询问:“你们请我来有什么事?”

“尊贵和万能的阿布凯恩都里神啊,请求您庇佑我大军此役大败流寇,顺利进取燕京!届时我们会将最好的祭祀献给天神!”

多尔衮微闭双目,虔诚地叩拜下去,说出了请愿希冀的话。然而这是做给所有满洲将领们看的,实际上他心里正在默默地说:“天下已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六十五节 大战一片石

三桂从西罗城下来之后,手下大将吴国贵已经按照他南翼,东罗守军全部调回,合兵一处,一共凑齐了三万兵马,齐齐在瓮城之下候命。感觉到了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氛,兴奋得不肯安分,蠢蠢欲动,马蹄铁在土地上踢踏着,令人闻之热血沸腾。

“今日之战,关乎关宁生死存亡,国仇家恨!我纵然是命丧沙场,也要奋死杀此逆贼,报此不共戴天之仇!你们如果有怕死的,那么就尽早离去;其余不怕死的,就与我一同杀贼!”

吴三桂做着最后的动员,声音慷慨激昂。此时东风渐烈,刮得周围的旗帜猎猎作响,他一身银铠,玄色的披风,一脸坚毅决绝。他深深知道,自己一定要身先士卒,撑到多尔衮出兵协助之时,而狡猾的多尔衮究竟什么时候出兵,他心里没数。也许,自己这一战真的要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就要看老天给不给自己这个运气,才能避免倒在与流寇交战的疆场上的厄运。对于心高气傲、颇为自持的吴三桂来说,被区区流寇所杀是极不光彩的,这岂是一个盖世英豪最终归宿?

数万人异口同声:“誓死杀贼,浴血杀贼!”,上下同仇敌忾,士气高昂,此战关系到关宁铁骑的生死存亡,人人皆知。

此时亲兵已经将吴三桂那匹高大神骏的坐骑牵来,吴三桂整了整头盔。束紧腰带,腾身上马,扬鞭指向城门,命令:“开关,迎敌!”

随着山海关上地炮声,吴三桂率剩余全部人马如潮水一般冲出关门,骑兵在前,马蹄铁甲的锵然撞击声回荡在空旷的石河滩大地。后面跟着步兵及鸟枪兵。关宁军虽满面征尘。军容却丝毫不乱。一出城门即列阵。迎着大顺军方向前进。阵列最后,一面大旗迎风飘扬,那上面写着“讨贼扬威”。本来吴三桂准备的旗子是“讨贼复国”,不过现在他做了大清的平西王,所以他刚从欢喜岭回来,就令手下悄悄地将原来的大旗收藏起来,不管以后用不用得着。总之现在万万不能让多尔衮看到。

李自成指挥大军已在石河西岸的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阵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展开了一举夺关地态势。他带少数随从人员,还有崇祯太子等,立马于西北角一座高岗上。在他地背面。燕山峰峦耸峙;在前面,向西南至山海关,向南至海。展现出一片宽阔地平川地带,石河流贯其间,它从燕山谷底流出,南入大海。时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节,水势浅缓,清澈见底,人马涉水,如履平地。

李自成立马高岗,战场全貌,尽收眼底。但见关宁军已经全部出城,正在布阵,一片人喊马嘶。

“吴三桂要出击,这是他自找的死路。”李自成正为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举拿下山海关的三座城池而焦虑,眼见吴三桂竟然主动出来与他进行野战,正好符合了他之前策划好的作战计划,看来胜败就在此一举了,如果清军没有及时赶来救援吴三桂的话,那么对于此战李自成还是大有把握获胜的。“孤此次必定斩此贼,宣大顺之神威!”。

在背后一片“主上英明!”,“陛下万岁!”地呼声中,李自成大声道:“准备摆阵迎战!”

刘宗敏、李过、李双喜等应声而去,各自指挥,列起了三层自北山至海边的一字长蛇阵,这是顺军常用战法,并以此法大破左良玉,孙传庭。

史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李自成俯瞰着自己的骑兵阵营,这支足足有四万人马的骑兵队伍,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他们胯下的战马平时是不饮水的,而是饮血。杀俘虏的血饮马。马饮惯了血,对水不屑一顾。打仗前一天,往往不饮马,让马特别饥渴。上了战场,战马一旦闻到血腥味,奔腾嘶鸣,眼睛发红,简直像狮子一样。骑这种马陷阵,无不克。

“我有如此雄兵,区区吴三桂何在话下?看来今日一战,就是他身败名裂之时!”

李自成想到这里,粗壮地大手紧紧地攥住了玉石握柄地马鞭,胸腔之中激荡着万丈豪情。

此时关上的炮火已经发过几轮,眼见时候差不多了,吴三桂策马立于帅旗下,高呼道:

“将士们,闯贼杀我君父,掠我百姓,我等身为大明子民,誓报此仇!与闯贼拼一死战,胜则功勋盖世,流芳千古,败亦忠烈万年,后人景仰!成败皆在此一战,冲啊!”。

战鼓擂响,马蹄狂奔,尘土漫天,关宁铁骑马队在前,步兵在后竟然先顺军一步发起了攻击。

一片石,广阔的大地上,吴顺两军隔石河对阵,都是满眼血红,杀气腾腾。

李自成正想命令冲锋,谁料吴三桂居然主动出击,关宁军在他地指挥下如怒海潮水般冲杀而来,直奔长蛇阵南端蛇尾,此处距大顺军大营最远,是最弱的一环,关宁军想按昨天作战的经验,先吃这块再说。

不过李自成手下的军师宋献策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吸取了昨日的经验教训,重新布置了战术。果不其然,气势汹汹的关宁铁骑杀到一百步的距离,大顺军阵前的骑兵忽然向两边避开,背后的步兵挺起长枪,突入阵中的骑兵收脚不住,纷纷往枪上撞去,一时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损失惨重。后继骑兵前进不得,冲击力大失,只得在原地以马刀乱砍。刚才撤离的大顺军骑兵已经兜回过来,从关宁军身后发动攻势,将关宁军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急忙向石河对岸回撤。

李自成见到自己地军队很快占据了上风,顿时心中大悦。正得意地望着这一切时。旁边的宋献策却不无担忧地提醒道:

“主上。这吴三桂似乎已将全部人马投入作战,丝毫不顾后路,这是何解?难道他还有什么后招?还有唐通,怎么不见他的回报?主上宜早将此事查明啊!”

李自成顿时警觉起来,这事情着实蹊跷,于是他立即吩咐道:“对,速派人去打探九门口外面的情况。着唐通即刻来见!”,又一面命令:“传令,越石河直冲吴军大营!”

部下大将刘体纯、李过等人忙策动全军进发,越过石河向吴军发动攻击,千军万马并驰而来,一股强烈无匹的杀气笼罩整个石河战场。

这一切都清晰地映入吴三桂的眼帘,他立即有了应对的办法,大喝道:“盾牌掩护四周。弓弩手上正前方。骑兵速速退后,准备强弓防守四翼!”。

战场上果然瞬息万变,也只不过

间的功夫。大顺军骑兵越过石河呼啸而来,离吴军步,马上大顺军骑兵们扭曲着残忍杀气地脸都看得一清二楚。眼见敌军进入弓箭地射程之内,吴三桂大喝:“开弓!”。

数百张弓弩几乎同时拉开,犹如倾盆箭雨疾射而向迎面冲来地顺军骑兵。大顺军的骑兵顿时人仰马翻,乱成一团。从马上倒撞下地的大顺军不计其数,鲜血四溅。此时背后的骑兵继续冲来,将地上受伤的自己人又踩死不少,继续往前冲,刚好第二轮箭雨又射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