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奴有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奴有礼-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奴为婢的下作之人?
  公主这是何深意啊?
  众人无声地等着公主下一步的决断,却见主子把目光定在了他们当中一人的身上。
  “密所,你识文断字,深通礼数之道,就由你代本公主前往大悲寺为王后娘娘祈福问安吧!”
  公主发了话,密所自当应承:“是,奴婢遵公主令。”
  她尚未起身,公主又说了:“侍婢出门多有不便,传我的旨意,命李原庸将军陪同前往,一路护送。”
  密所笑咧了嘴角,原来公主的深意竟在这里。尚未站直的身子又跪了下来,密所由衷道:“谢主子大恩厚德。”
  被指派一同前往大悲寺的另一人就没有那满心的欢喜了,耀王爷病故,永娴王后一病不起,李原庸身边之势十去八九,正经历人情冷暖之际,忽又接到此命令,叫他如何轻松得起来。
  不论喜欢与否,到底是公主令。如今涟漪公主接王后的委派掌管整座后宫,她的令与后令无异,他只能尽全力而为。
  他遵照公主令定下日子,此去大悲寺路途遥远,他命人备好了马车,差了一小队侍卫随行,准备好祈福一应物品用度。
  到了日子,他早早地在南门守着,只等她前来。
  心知这又是嘈杂的一路,他的耳根断是捞不到清净的。
  还能如何?
  只得认了命。
  第三章 求上签姻缘未有份(1)
  “你在南门为守将还惯吗?好些日子不见你了,你好像黑瘦了些,想吃什么同我说。若是多有不便,我做得了,支了小宫人命人送去给你。要是哪里衣衫破了、旧了,我替你缝补便是。我在浣绣阁做了近九年,这些事再难不倒我。”
  密所一个人唠叨了半日的工夫,也不见他回话,实在忍不下去了,她恼地冲他吼:“你是哑巴不是?竟一言不发!”
  她的火气还真起了作用,半日不言不语的李原庸竟开了口,但只有四个字———
  “惯、无、不必。”
  “什么?”他说的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话,她竟听不懂。
  李原庸懒散地同她解释———
  “在南门还惯吗?惯;想吃什么?无;衣衫破了旧了交由你?不必。”
  简明扼要,不多一言,不废一语。
  她嗔道:“你还真是很吝惜那几弯口水啊!”她坐在马车外面,两只脚悬空晃荡着,嘟着嘴气鼓鼓的模样,“你就这么不待见我,不乐意同我说话?”
  他又说错话了?李原庸偏过脸来望向她,“我嘴笨,未免说错话,还是不说的好。”
  “只要你乐意同我说话,说什么我都爱听。我恼的便是你总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把人一颗暖烘烘的心硬是逼冷了,凉透了。”她噘着小嘴,气恼中不乏稚气。
  望着她,难得地,他起了说话的心:“我幼年离家,长年在外漂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居多,早已习惯了沉默寂静的独居生活。后来进了宫,跟随耀王爷身边。那时永娴王后便同我说,这宫里想盼着耀王爷死的人太多了,王后有令,要我关上嘴巴,打开双目双耳。我遵照后旨,用心去看去听,更是不敢多说一句。只是不料,即便如此,耀王爷还是去了。”
  他幽幽一声长叹,除了无尽的感慨,哀悼长久的主仆之情,更有几分复杂的深意,好似长久的希冀一夜落空———密所听出来了,却嚼不出这其中的味道。
  索性撇开,她打食盒里取了道点心出来递到他面前,“赶了这么久的路,累了吧?请你吃我小时候常吃的一道点心———丽江粑粑。”
  “这好像是纳西族的名吃吧!”他幼年时便四处游历,到的地方多了,吃过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接过她手中的点心,他咬了一大口,跟他曾吃过的丽江粑粑还真就一模一样,“你怎么做出来的?”她可不是纳西族人。
  说起做小食,密所可就有得说了,“做了面团,在大理石上抹搽些油,将面团擀成一块块椭圆的薄片,抹上猪油,撒上火腿末卷成圆筒,两头搭拢,中间包入糖、芝麻、瓜仁、核桃仁等,以作馅心,最后用小火煎成金黄色,吃起来外焦里软,格外香甜。”
  她咂吧了一口,不住地摇着头,“我在家的时候吃的丽江粑粑是用丽江特产的小麦磨出的粉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比这滋味更好。可惜如今身在宫中,这些东西是不得了,就这么凑合着吧!”
  这还叫凑合?那要精细着做,得成什么样啊?李原庸吞下满嘴的粑粑,不忘提醒她:“在宫外头还罢了,回了宫,切不可做这些东西。”
  彝族之人思乡,就意味着心怀不忠之心———她闷头不说话,心下是什么都清楚,可活了这么些年,最美好的记忆又怎么可能忘得掉?
  二人正说着闲篇,忽然密所一声大叫:“糟了!”
  李原庸愣头瞅着她,密所满脸愧疚地嘟囔着:“我用了猪油,佛门之地怎能容得下荤腥?”她双手合掌,口中念念:“罪过啊罪过。”
  她罪过大了,还缺这一遭?
  切!
  大悲寺位于首府城外,寺内香火旺盛,常年供奉不断,这庙里的佛是否大慈大悲保佑众生尚不可知,然当今王上的父亲———大理第十一代君王出家在此,却是不争的事实。
  连先帝这么大的和尚都遁入此庙,还不足以显现这庙门之高吗?
  密所此行并未携带仪仗,故也未闹大动静,只如平常人家一般安静地进了庙。李原庸立于侧旁,环视周遭,于佛像前,旁若无佛。
  密所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嘀咕着:“做什么呢?进了寺门也不为自己求个签,祈个福?”他身为将军,免不了动刀使枪的,求个平安心里也安慰些。
  李原庸立在那里,眼睛却盯着她的四周,“我奉公主令,守护你的安危。你替公主殿下给王后娘娘祈福吧!我会一路看护好你的,不必担心。”
  他正经八百,如守卫耀王爷一般,一双鹰眼紧紧守卫着她。
  凝望他久久,密所呷着微湿的双眸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阖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辞,为王后娘娘,为公主殿下祈福。
  取了签筒,密所摇啊摇,晃出来一支签。她取了来细细瞧去———下下签。
  不好,很是不好。
  密所将那支签塞回签筒里,摇啊摇,摇啊摇,又晃出一支签来,还是下下之选。
  不好,断是不好。
  再塞回去,再摇。
  不是下下,便是下中,别说上上签,连中签都没摇出一支来。
  密所急了,将签筒里那些下签逐一挑了出来。她自己不觉着,一旁香客全都拿眼睇着她,守在一旁的李原庸头一个不自在起来。
  一把拽过她手上的签筒,将那些被她抽出来的下签全都塞回到签筒里。眼不瞧她,他嘴里却说起来:“天意有必然,哪里是硬求来的?”
  “是你不懂。”密所夺回那支签筒,正经八百地告诉他,“有时候,天意也是可违的。”
  少时,她便违过一次。那一次逆天而行扭转了她这一辈子,如果必须再一次逆天才能活下去,她不介意。
  为了眼前这个像守卫王爷一般守护着她这个小侍婢的男人,她不介意。
  两人拉扯间,攀附着签筒的两只手随意一抖,抛出一支来———上上签———凡得此签者,诸事皆宜。
  福也祈了,愿也发了,上上签也得了。
  两人在大悲寺逗留了半日,这便回首府,入宫中。
  知道她半世没见过街景,李原庸特特地选了首府最繁华的街行路。策马而行的当口,他不忘回过身来同她道:“有什么喜欢的,不论是好吃的、好看的,还是什么玩意,只同我说,我买予你,只当是谢谢你请我吃你亲手做的粑粑。”
  她咧开嘴笑,带着女儿家家的羞怯和藏不住的无尽喜悦。
  善长大人的话隔了多年再次回荡在她的耳边———
  若哪位主子开恩把你许给哪个侍卫,那也是做夫人的命。还愁没有家可回、没有人疼惜你吗?
  他,会是她下半辈子的家吗?
  她神思飘荡,却不想她揣在心头的那个人在下一刻平复的心被激起万丈水浪。
  马徐徐而行,前头不知何日竖起了一块绚烂的牌匾———碧罗烟。立在此繁华大街上,又扮上这副华彩,当是青楼楚馆之所在。
  李原庸本不慕这类地界,别过脸去,不看不想。就在这当口,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抹久别的身影,翩翩然打那门口穿过。
  他心头一紧,顺带着手猛勒缰绳,惊了马跃到半空中,也颠覆了车内的密所。
  她吃了痛,摩挲着撞伤的肩膀爬出车来,打头问他:“怎么了,这马?”
  他哪里还有心思管她,一步飞下马来,追着就往碧罗烟那方向去。
  密所连滚带爬地跟在他的身后,大喊着:“去哪儿?你去哪儿?”
  李原庸放眼四下张望,寻摸着那道久违的身影。不是……不是……不是她,难道只是他一时的眼花?
  不可能,他不可能眼花。
  在耀王爷身边的这些年早已练就了他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更何况是刻在他心头的那道身影,怎么可能认错呢?
  她来了,她确是来了。
  只是,在哪里?她在哪里?在这大理王朝,她能藏身于哪里?
  还有,她回来是为了什么?难不成……难不成是他……是他派她回来的?回来做什么?
  他不是答应过他,永远不会让她涉足此事,永远不会。
  出尔反尔!出尔反尔!他用大半世的困苦做赌注,只为了换回她一世的安稳,哪怕只是淡如水的平安,只要平安就好。
  他放下了他半辈子的安乐和一世的幸福,却只换来她这几年的远离。如今她回来了,回到了大理段氏王朝,回到了这里,卷入了无尽的风波之中。
  那他所牺牲的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出来!出来———”
  当街上,他大喝出声,却吓坏了身后的密所。
  一把抓住他,密所试图让他平静下来,“怎么了?怎么了?你到底是怎么了?”完全不像是平日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李原庸,他不会是……不会是撞邪了吧!
  她紧揽着他的胳膊,小声问他:“你是……你是看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吧?”
  他挥开她挽着的手,连带着碰到了密所刚刚因惊了马而撞伤的肩头。她痛得叫了声:“哎哟!”身子向后微倒,她顺势跌坐在地上,“将军……”
  她望着他的背影,他却只是盯着前方。
  那个半日之前还口口声声会守卫她,把当王爷一般守护的人,如今一双明眸却生生地盯着远处,本不属于她的远处。
  她坐在地上,也不起身,却兀自笑了起来,像个傻瓜。跟眼前这个疯了一般不知在寻找些什么的人一样,像个傻瓜。
  笑着笑着,忽然打住了。
  她瞅着他的背影,似玩笑一般张开了嘴,“你心里一直藏着的那个人回来了,是吧?”
  失了神志的李原庸因她的话忽然站住了脚,回过身来,她坐在地上。任是笑嫣如花,明媚得好似这初来的春日。
  暖暖的,却仍带着寒意。
  “走吧!”
  他向她伸出手来,别开脸,她拧着笑单手撑起倾倒的全身,独自爬上了马车。
  “回宫吧!回宫吧!”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回不去了。
  第三章 求上签姻缘未有份(2)
  永娴王后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眼看着药石无用,唯有祈求上天了。
  王上也不知哪里来的主意,居然想效仿宋人,以冲喜之术换王后最后一口气。
  数来数去,这宫里头的人最当大婚的便是涟漪公主了,本就在替段涟漪寻摸婆家的王上趁着这当口正好替她找个好夫君。
  公主虽相貌平庸,可顶着这公主的名头,想娶她做驸马爷的人都打宫里排到外头街上去了。
  这公主殿门口一日日跟走马灯似的,公主见着不烦,她们这些侍婢都看腻味了。整日里议论这个,评述那个,忙得不亦乐乎。
  密所诸事不理,仍跟从前一般悉心照料着公主的饮食起居,还是那般精心。
  见她面上淡淡的,那几个侍婢可看不下去了,“我说密所,别人可以不理公主下嫁给什么样的驸马,你却不能不理的。”
  “这话怎么说的?”密所一边拿烧热的炭壶替公主熨着衣裳,一边答着闲话,“主子下嫁到谁府里,是谁家里的造化,哪里容得下我们这些下作之人乱嚼舌根子?”
  这是暗地里数落他们不该管主子的大事呢!
  那几个互相睇了一眼,平日里因为密所这奴婢识文断字的,颇得公主偏爱。同样为奴为婢,同样点灯煎蜡般地熬着,凭什么就她得了那份子的尊贵?
  打头的侍婢便嚼开了:“咱们不理公主下嫁谁家,你得管啊!”
  “就是,照着公主对你的偏宠,将来公主若是下嫁谁家,定是要带着你去的。”
  “等你跟着公主嫁进了驸马府,你就是陪嫁侍婢了。过不了几年,定是给驸马爷收了房,做了小的。要是能再添个一男半女的,你也就成了姨奶奶,说出来也是半个主子呢!”
  她们这随便嚼出来的几句闲话,却说得密所心惊胆战。丢下手里熨了一半的衣裙,她慌乱地跑出了房,漫无目的地跑出了公主殿。
  嫁人?跟着公主嫁了,被驸马爷收了房,做小的,当姨奶奶?
  这就是她下半辈子的人生?
  不,不不不不。
  她的人生端的不该是这般模样,她心心念念的那个家不该还有什么驸马爷。她要的,她密所笃诺要的,自始至终就只有他一个。
  到了此刻,她才赫然明了,她从前以为随便托付个人,嫁出宫脱了官籍便完了。原来不是,原来她早就将心许了他,想要托付终身的人,只有他李原庸一人。
  心中想着,她的脚便朝着心念着的那个方向跑去,终于在南门那儿顿住了。
  他在那里,望着他的身影,她便没来由地笑开了。
  她的身影出现在南门的那一刻,李原庸便见着她了。怔怔地看着她,没等他反应过来,她飞一般地扑进了他的怀里,忘乎所以地投入到他的胸膛。
  “带我走,带我离开这里。我不能跟公主嫁进驸马府,我不做公主的陪房,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