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是最好的时光ⅱ 作者:匪我思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ⅱ 作者:匪我思存-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是日记,其实隔好几天才记一次,似乎更像是一本周记。在这本日记里,谢知云详细地描述了丈夫的死亡,那样突然,那样仓促,让她不敢相信,丈夫会因为一场车祸,就那样猝然地离开自己和女儿。车祸之后的几天,她的记载很零乱,但是后来的日记渐渐地有条理。肇事者一直没能找到,因为是在下班的路上,工厂按工伤计算了抚恤金,数额不多,因为谈少华的工龄不长。而且那个时候工厂已经濒临破产,正在打算拍卖,据说有港商想要买下工厂。八十年代末,招商引资还是特别稀罕的事情,所以当地的政府还有主管部门,都大力地推进此事。工厂里人心惶惶,没有太多人关心一个技术人员的意外身亡。谢知云总觉得车祸有蹊跷,因为现场种种证据显示,是一辆大卡车,而且有数次撞击的痕迹,这不像是意外事故。但交警说,可能是因为司机发现撞伤人之后,索性就再次肇事,把人撞死。因为那个年代,赔偿车祸对车主来说,亦是一个天文数字,撞残了的话,后续的赔偿更是没完没了,有些司机会选择铤而走险。谢知云当时心都碎了,一心想把肇事者找出来,可是凭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够去追查?跑了几趟交警大队之后,谢知云绝望了。
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日记,都是记载生活琐事,字里行间,都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怜爱。谈静当时翻过这些文字,只觉得母亲不易,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家里的水龙头坏了,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四处喷水,等到邻居回来,才有人帮忙用铁丝拧上。老式的家属楼,有诸多的不便,好几家人合用厨房,液化气没了,谢知云也扛不动气坛子,都是请人帮忙送到液化气站去换气。明明是很辛酸的生活,母亲却努力把她打扮得干干净净,周日也带她去公园玩,从来没让她觉得,自己比同龄人缺少什么欢乐。
袁家福的名字出现在日记的后半本里,那篇日记很长,谈静第一眼看到袁家福这个陌生的名字,心里有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谢知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袁家福这个人,他连续跟踪自己上下班,谢知云还以为是遇上了坏人——独自带女儿生活,她比常人警惕,家里的门窗永远锁得好好的,怕小偷,怕门前是非多。上下班的路上,她发现自己被陌生人跟踪,于是悄悄告诉同一个办公室的男同事,几个男老师试图截住袁家福,他却仓皇地逃跑了。
谢知云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第二天她从酒店大堂弹琴回家的路上,又遇上了袁家福。她不由得觉得害怕,袁家福却主动说:“谢老师,您别害怕……我没什么恶意,我就是来看看您和您的女儿。”
袁家福吞吞吐吐,谢知云已经几步冲到了路灯下,那里有个凉茶摊,有好几个人在喝凉茶下棋,她这才觉得稍微安心了些。袁家福看她这样子,也没有再说什么就走了。过了好几天,谢知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正是袁家福用公用电话打来的,他说自己要到南洋闯世界去了,所以才在临走前来看看“谈师傅”的爱人和女儿。谢知云敏感地觉察到了什么,再三追问,这个袁家福才承认,他就是当年的肇事司机。
谢知云没有哭,也没有大骂,只是很冷静地说:“我和我的女儿,一辈子也不会原谅你,你别想求个心安就跑得远远的,你就算跑到南洋去,我也会报警把你引渡回来。”
袁家福说:“谢老师,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才做这样的事情。我老婆白血病,上海的医院说可以做手术,但我没有钱。人家给了我一大笔钱,让我开车去撞谈师傅。我这辈子也不会心安啊……现在我老婆也死了,都是因为我拿了这昧良心的钱……我真不该做这种事……我老婆治病的钱没有花完,我已经从邮局汇给您了,我不求您原谅我,反正我是个罪人。”
谢知云一再追问是谁让他开车故意去撞谈少华,袁家福说:“谢老师您别问了,我是不会说的,人家把钱也给我了,我也全都花在医院里了,我老婆病没治好,是我不该拿这钱。总之谈师傅是个好人,他就是被他管的那个配方给害死了。人家就想要那个配方,嫌他碍事呢!”
没等谢知云再说什么,袁家福就把电话挂了。谢知云在当天的日记里写:“我一定要追查,少华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谢知云想过报警,但那个时候她连袁家福的名字都不知道,她走到派出所门口,又回来了。过了几天,果然收到了一笔汇款,汇款人是袁家福,汇款的地点是泉州的一个邮政所。谢知云去了交警大队,把这事都告诉了交警。几年前的交通肇事案,一直没找到肇事司机,交警也很重视,查了好久,还派人去了泉州,最后仍旧没找到袁家福这个人。警察告诉谢知云说,可能汇款的人用的是个假名字。
那个年代,户籍管理很松散,在邮局汇款也不需要身份证,更没有摄像头之类的监控。这件案子于是又没了头绪,被搁置了下来。谢知云自己却没有放弃,她开始打听丈夫生前工作的饮料三厂的情况,现在这个饮料厂已经变成了时髦的饮料有限公司,据说在港商打算收购的前期,突然老三厂一个分管销售的副厂长筹集了所有的回笼资金,还发动一些工人集资,用集体集资买下了饮料三厂。
港商已经花巨资拿到了老三厂的保密配方,收购工厂受阻后,港商索性另觅地方建了新的饮料厂,按配方开始生产保健饮料。领头集资买下老三厂的那个副厂长,利用老三厂的厂房和工人,也开始了新饮品的生产。双方的竞争很激烈,还为了饮料的注册商标打了好几场官司。
那个带着人集资的副厂长,就叫聂东远。
真正引起谢知云对聂东远怀疑的,就是聂东远跟港商的几场官司。港商觉得聂东远重新生产的保健饮料,无论从口味和功能上,都非常像他们花巨资买下的保密配方饮料,所以他们怀疑聂东远利用职权,获得了保密配方。但是原来的保密配方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厂长、书记、技术科的配方管理员三个人知道。书记已经退休,而且脑溢血中风,时日无多,在医院挨日子而已。原来老三厂的厂长早就被港商挖角,到港商公司任职,拿着当时很高的薪水,也不太可能泄密。配方管理员就是谈少华,他在收购前就车祸身亡,那之后保险柜的钥匙就只有书记和厂长有。
港商还一度怀疑是病重的老书记泄密,但因为没有证据,此事就不了了之。聂东远的饮料公司继续使用华侨留下的商标,同时开始生产当年非常时髦的矿泉水,并逐步在迅速萌芽的饮料快消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聂东远真正迈入富豪之路,是从他完成对所有集资工人的股权回购开始的。当时他要集资救厂,大部分人都以为是个笑谈,厂里有本事的人早就另谋出路,调到更好的单位去了,没本事的人也都纷纷出去打工,只有极少部分人参与了集资,每家凑了几千块钱。在当时,几千块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能拿出这笔钱的家庭不多,但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好,这些集资的人分红也越来越多,都不愿意退股,据说当时聂东远的手段非常不入流,动用了黑白两道的势力,终于只付给那些集资者很少的利息,就退掉了所有集资,把饮料公司正式更名为“东远饮料责任有限公司”。原来参与过集资的工人差不多全被辞退,因为聂东远大刀阔斧,换了更高级的生产线,更换了大批的操作工人,退休工人也被他当包袱甩掉,只给了很少的钱买断工龄。所以原来老三厂的工人,只要一提到聂东远,就要狠狠往地上啐一口唾沫,说他花了很少的钱就买了集体的厂,心狠手辣,把所有老厂的人都赶尽杀绝。
这是聂东远的第一家公司,也是他挣得的第一桶金。后来的聂东远一发不可收拾,在快消尤其是饮品行业大杀四方,成为着名的民营企业家。
谢知云打听到聂东远想给儿子找个钢琴老师,就托人介绍,前去面试。聂东远对钢琴是一窍不通,而且他生意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忙得很少顾到家里。只看到谢知云温柔敦厚,对儿子挺好的,儿子也似乎挺喜欢这个钢琴老师,所以就长期聘用了她。
谢知云到聂家教钢琴,动机并不纯粹,在那以后的每一篇日记里,她几乎都要提到聂东远。她想尽办法想探知聂东远是否就是当年买凶杀人的背后主谋,但是聂东远很忙,她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他。
在有限的几次接触中,谢知云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聂东远:深不可测。谢知云在聂家处处小心,唯恐露出什么破绽来,好在跟她接触最多的聂宇晟挺喜欢她的。聂东远又特别宝贝这个儿子,所以连带着对她也格外客气,逢年过节的就会额外给个红包什么的,唯恐她不尽心尽力教儿子学琴。好菽下傤尽在婓梵埨潭。
时间长了,谢知云对追查这件事也失去了信心。她对聂东远提出来,聂宇晟的钢琴已经学得不错,若要再进步,就需要名师指点,最好是请省城的音乐系教授来教他,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谢知云第一次打了退堂鼓,是因为聂宇晟善良可爱,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自私地耽搁这孩子学琴。
聂东远正好在德国谈判,引进新的设备,正忙得焦头烂额,听到儿子打来国际长途说谢老师不想干了,对于聂东远而言,有个靠谱的做饭保姆让儿子乖乖吃饭,和有个靠谱的钢琴老师让儿子乖乖学琴,是保持家庭稳定最重要的事情。他连忙从德国飞回来,连时差都没来得及倒,就约了谢知云一席长谈。
谢知云在日记里对这天的谈话内容记录寥寥,只写道聂东远谈到一半,就困得睡着了。
谢知云继续教聂宇晟钢琴,每周三节课。这个时候学校已经改成双休了,她每周五晚上会陪聂宇晟去一趟省城,她帮忙联络到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教授每个双休都一对一地给聂宇晟辅导讲课,然后她负责复习和巩固。聂东远除了费用不操心别的,为了感谢她,聂东远送了她第一样礼物。
谢知云没有提到这件礼物是什么,但她把礼物退掉了,聂东远重新给她封了一个红包,她收下了。
过了大约三个月,聂东远第一次单独约她出去吃饭,谢知云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赴约了。
两个人的交往并不密切,谢知云对聂东远抱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态。聂东远无疑是个非常有魅力的男人,事业的成功让他有一种自信,他觉得对万事万物都应该手到擒来。谢知云的犹豫和拒绝似乎激起了他的挑战欲,他频频制造一些独处的机会,让谢知云觉得很难堪。一方面,谢知云想保持这种交往,丈夫的死仍旧是个难解的谜团,或许答案就在聂东远心里;另一方面,谢知云觉得聂东远非常危险,她用了“危险”这个词形容聂东远,而不是别的。
谢知云继续在矛盾中拖延,聂东远突然换了一种策略,他交往了一位新的女朋友,谢知云在矛盾中松了口气。她本能地觉得聂东远的追求是种危险的行径,现在这种致命的危险已经远离了。不过聂宇晟知道了聂东远新女朋友的事情,他整整一个星期板着脸,没给父亲好脸色看。
在周五的时候,谢知云到聂家,聂宇晟却不见了。他告诉保姆要去同学家拿作业,司机送他去的,在同学家楼下等了半天,却不见聂宇晟下来。司机急了,上楼一看,才知道聂宇晟根本没上去,这个单元楼还有个后门,他可能径直就从后门走了。
保姆跟司机都急疯了,打电话给聂东远,他正在台湾谈新的合作项目,那时两岸还没有直航,都是要从香港转机,他即使赶回来也得第二天了。报案给警察,因为失踪还没超过二十四小时,所以也没办法立案。家里的保姆给聂宇晟所有的同学打电话,谢知云却突然心里一动,拿着手电筒就去了公墓。
最后果然是在聂宇晟妈妈的墓碑前找到的聂宇晟,谢知云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墓地里,既害怕又惶恐,找到聂宇晟的时候她就觉得心口发疼,一口气缓不上来,差点晕过去。聂宇晟窝在墓碑前睡着了,被她唤醒的时候,还睡得迷迷糊糊的,说:“妈妈,你怎么才来啊……”
一句话让谢知云心酸得快要掉眼泪了,孩子孤零零地睡在母亲的墓碑前,这一幕谁看了都会觉得心疼。何况她自己一个人拉扯女儿,为人父母的心,总是一样的。不管大人们有什么恩怨,孩子总是无辜的。她带着聂宇晟回家,也没有责备他,让他好好洗澡,让保姆给他温了牛奶,看着他喝了睡下,才打电话给音乐学院的教授,取消第二天的课程。
第二天才赶回来的聂东远非常感激谢知云,但是谢知云却坚决辞职不干了。她觉得哪怕聂东远真是杀害自己丈夫的背后主谋,自己一直利用聂宇晟的信任,也太不应当,所以她坚持要离开聂家。两个人彻底谈崩了,谢知云一个人走下山,聂东远开着车追上来。
他说:“知云,我错了,不是我儿子离不开你,是我离不开你。”
谢知云在日记里写:“我愣了好几分钟,说:‘你不是有女朋友了吗?’他说:‘我以为你会觉得嫉妒,会对我好一点儿,结果你反而要离开我。’我又愣了半天,最后没有理他,掉头就继续往山下走,他把车停在那里,跟在我后面,一直跟着我走到山下的公汽站。我上了公交车,还看到他站在公交站牌那里,绝望一样看着我。”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谢知云在日记里没有再提到聂东远,她记载着日常的柴米油盐,还有女儿的成长……谈静看到这里的时候,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了,当时的谢知云,可能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过了很久之后,聂东远央求谢知云回去教儿子学琴,因为聂宇晟难得信任一个人,而他信任谢知云。聂宇晟正好是叛逆期,家里的保姆都管不住他,只有谢知云的意见,他一向肯听。起初谢知云拒绝了,但是聂东远知道谈静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十四中,那所学校是全寄宿制,费用特别高,而那时候谢知云工作的学校连工资都没法正常发放。他知道谢知云需要攒钱供女儿读书,所以一边开出了高价,一边向谢知云保证,自己绝对不再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是请她回去教聂宇晟。
在聂东远的保证和游说之下,谢知云开始继续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