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妹(杨家幺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幺妹(杨家幺妹)-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报宁呆道:“那里面可还有抢来的女子和妓女……”     
  “她们被这般折腾,怕是难活得过今晚,便是活过了今晚,也怕活不过明晚,我们无力救她们,早早送她们上路才是正经。”倪文俊冷着脸道。     
  杨幺听得此话,猛地醒过神来,回头瞪向倪文俊:“你若是再如此轻贱女子性命,我便和你绝交!”说罢,转过身去。     
  倪文俊素来吃软不吃硬,顿时大怒,跳起来要反唇相讥,突地看到脚边杨幺给他准备的药材,又瞟到杨幺身子缩成小小一团,到了嘴边的怒骂不由化作一声长叹,道:“你这样心慈手软,将来总要吃亏的。”说罢,取了药材,穿窗而去,只留下一句:”我过蕲州去了,你们也早点走吧。”     
  张报宁苦笑着看着倪文俊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杨幺,暗叹这煞神没有发怒已经是极给面子了。     
  张报宁原想靠过去安慰杨幺,又怕惊了她,便也息了心,闭目养 神,三人都是累了一夜,休息了半日后,张报宁带着张国意去武昌与杨岳会合,商量救杨下德。因着杨幺受了惊,时时呆怔,张报宁死活不让她去,此时杨雄与杨相已是寻了过来,正好把杨幺接回家中,几人就此别过。     
  杨家与朱家人听说了此事,皆是惊惧,不约而同把杨幺送入了朱 府,深深安置在竹韵斋里,生怕被蒙古人和喇嘛们发现。     
  过了两月,天气热了起来,杨幺的痴病方才好了起来,因着听涛馆清凉,便日日泡在水边,不过是弹琴练剑,其它地功课俱都停了。     
  如此又过了三四个月,杨幺的精神终于振奋了起来,洞庭那边也传来的消息,因着玄观使力,杨下德有惊无险地从威顺王府全身而退,和杨岳、张报宁、张国意等人回到了水寨。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松了口气,便是云姨奶奶也念了声“阿弥陀佛”,准备第二日去城北的开福寺上香还愿。杨幺在家中守了快半年,听她一劝,便也同意一起出去散散心,于是乎,香车宝马,侍婢仆妇,总管家丁,林林总总几十来人,第二日一早,便向城北迤逦而去。       
第二十六章 王孙千金   
    次时,潭州城里朱家和李家的声势正是如日中天。蒙古将军得罪了威顺王爷的二王子,被撤了军职,朱家李家使了钱,居然叫这个职位给空了下来。城里两千的蒙古军队和三千色目人的探马赤队无人指挥,如同一盘散沙,整日里只会吃喝玩乐,便是每日的操练都停了下来。      
  蒙古人一系失了这个大援,自然安分了不少,便是蒙古百户哈毕见着杨恩、杨雄也是退避三舍。     
  欢喜堂的喇嘛因着民怨太深,又没有找到威顺王急需的佛女,失了宠,被潭州几个汉官向武昌告了几状后,便大部分被召回了武昌,现在欢喜堂里只有几个喇嘛看守,早没了当初的气焰。     
  正因是这般的情势,云姨奶奶方才敢带杨幺出门,去了开福寺。这开福寺是座尼庵,自南北朝时建起,已是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本是潭州善男信女经常去的地方,也是因着近傍欢喜堂的缘故,冷了一年的香火方才兴旺了起来。     
  主持静观师太欢喜地接下了朱府的贵人,引到了内院安顿下来。     
  杨幺其实极不耐烦这样的烦文琐节,但因着云娘在旁,便也忍了下来,只是端着架子、摇着扇子,时时微笑罢了。好不容易等得静观引着云姨奶奶去前殿上香,便托词看景,留在了内院。     
  云娘既不在,谁又能管得住她,便由着她一个人慢慢向后院走去,不过赏一些长年的松柏而已。     
  不知不觉,杨幺竟是已经走到了后院门口。眼看着门外是一条石道,远远延伸到了小山丘上,此时已是十一月,冷风萧瑟,石道上落满了一片厚厚的金黄落叶,杨幺犹豫了半晌,仍是禁不住诱惑,迈出门去,在石道中轻轻走着。     
  也是杨幺命中有劫。活该出事,她方走到半路,停在落叶中观赏暮秋之景。突地不远处响起一阵急促地马蹄声,杨幺一惊。来不及回避,匆忙间用手上的团扇挡住了半边脸,只见一个道士坐在马上急急而过。见得杨幺也是一惊,不禁放慢了马速,一边小步奔跑,一边隔着十多尺远看了过来。     
  此时的杨幺身着绵罗垂缨夹祅,下穿沉香八宝撒花裙,头上盘着双环髻,束着一圈夹金玉络,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世家贵女在此观景,那道人显是见过一些世面。不敢怠慢,远远打了个稽首,不敢再急奔。将马放缓,便要慢慢在杨幺面前横穿了过去。     
  因着这段时间。两人都结结实实把对方打量了个彻底。杨幺一眼便认出此人正是玄观身边的亲信,曾经与她说过话的黄石道人,心里不免一松一紧。松的是到底是玄观的手下,还不算是敌人,紧的是,此人在此,玄观只怕也不远了。     
  那黄石道人虽不能如杨幺般细看,却也看出了端倪,此女子媚骨天生,气息沉厚,风姿卓绝,是绝品的佛女资质,可惜也仅有世家巨室才有这等地人材,哪里又能随便得手的?     
  因着杨幺遮住了半边脸,又改了打扮气度,黄石竟完全未认出来,只是恋恋不舍地去了,心下琢磨着是否要打听一下今日在开福寺上香的是哪家地女眷,等师叔到时,也好禀告一二。佛女如此难寻,眼见得去年开恩放了一个,十六天魔女也凑不齐,便是得不了手的,也总比完全没有影地好。十二月初八便是老王爷的五十大寿,七王子已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看着也是可怜。     
  杨幺看着黄石远去,也失了兴致,慢慢走回寺中,与云娘会合,回府而去。     
  杨幺回了府里便有些懒懒地,却是受了寒,吃了三四天的中药,方才好了起来。     
  一日午后,太阳正暖阳阳地照着,杨幺独自一人来到听涛馆,弹了一会儿《流水》。一时兴起,知道自家弹琴时无人靠近,便取下碍事的珠翠,脱了华丽的夹祅,取了短剑,在听涛馆的瀑布前练起剑来     
  只见她一时将剑舞得急光点点,一时又飞到琴边弹上几段,逍遥自在,好不快活,杨幺怡情时不免叹道:“此时若是来一杯极品桂花酒便是极致了。”     
  只听得有人在高处拍掌笑道:“小姐好兴致,倒是和小王想得一样,也没白废小王在此受了半日的魔音穿耳之罪。”     
  杨幺听得这一口熟悉的西南官语,不由得呆在当场,头也不敢抬,瞬间左思右想,正要尖叫出声,又听得那人说道:“我劝小姐还是莫叫,小王是威顺王爷的七王子,小姐你也是世家千金,门第倒也配得 上,你衣衫不整,若是叫了开来,只怕我会被迫娶了小姐,听了小姐的琴声,又观了小姐的剑舞,只为了那一杯桂花酒之叹,我们俩还是不要为难自家地好。     
  说罢又是爽朗一笑,“小王名叫报恩奴,小姐自是姓朱,却不知闺名如何?小王打算从院墙上下来,小姐可恩准?”     
  杨幺急得跳脚,却又不敢丢了世家千金的仪态,她死死记住李普胜的话,“只要日日端着这世家千金地架子,那七王子便是和你打上无数个照面,也是认不出的。”     
  杨幺也不出声,只是取了丢在案上地衣物,正要离去,报恩奴又叫了起来:“小姐,若是今日不留下,我明白便还要来的,若是这里找不见,我从大门进来总是可以的。“     
  杨幺在肚子诅咒一声,微微叹了口气,转到斜壁背后哭丧着脸把衣服穿上,暗忖这祸胎定是从黄石口中听到了消息,方才摸入了这深宅内院,却不知他到底打算如何。     
  待得杨幺整理好衣服,抓紧了手中的纨扇,瞬间摆出了气定神闲的贵女气质,缓步从斜壁后走了出来。     
  报恩奴此时正站在琴几旁,听得脚步时,转过身一笑,雪白的牙齿配着古铜色的皮肤,让他的笑脸甚是干净清朗,杨幺一呆,暗地里啐了一口,骂道:“呸,这厮莫不是打算对老娘使美男计?”     
  杨幺维持着面部的反射性微笑,沉默不语,以不变应万变。那报恩奴也不知怎么想着,围着杨幺绕了几圈,也不出声。     
  需知他在四处遍寻佛女不着,便是十六天魔女也缺了一个,虽把放走杨下德的玄观狠得牙痒痒,却又拿不着他的错处。只因这天魔女是否合适,全由玄观最后决定,威顺王爷只信他一个,报恩奴也毫无办法。     
  此时威顺王大寿就在眼前,他仍是两手空空,心烦之余,避到了潭州欢喜堂,没想到遇上替玄观打前站的黄石,见他一脸恍惚,不由问起,黄石也不敢瞒,想着是成不了事的,便大方说出此事。     
  正所谓病急乱投病,报恩奴当下打听到开福寺当日上香的女眷是朱府上的姨娘和孙小姐,他在潭州也呆过,自然知道朱府是什么人家,便也绝了望,只是心里总是难舍,便撑了一口气,仗着一身功夫,白日里摸入了朱家内院。     
  他远远被杨幺极难听的琴声吸引,来到了听涛馆,躲在假山上为了杨幺的琴技笑得打跌,也为杨幺的剑术而赞叹,再听得那一声桂花酒的喟叹,便不由得出声相合。他不过是一时冲动,自个儿心里的打算却也是糊涂。     
  那杨幺见得报恩奴半日不出声,便忍不住从扇缝里偷偷探看,却不料正和报恩奴四目相对,报恩奴一愣,面现疑惑之色,不自觉地刷开手中折扇,没头没脑地摇了摇。     
  杨幺被飘过来的檀香味刺激得全身打了一个战,咬唇忍住恐惧,反复在心里说道:“不要怕,他认不出,认不出……”眼睛却不由向几上的短剑看去,暗暗盘算在朱家里不为人知杀死此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报恩奴慢慢向前走了一步,合起扇子去拨杨幺面上的团扇,杨幺大惊,退后三步,冷着道:“公子自重。“说罢便作佯怒状,转身便要离去。      
  报恩奴听得她的声音更是怀疑,却知此女不能随意碰触,不免犹豫一二,再回神时杨幺已经绕过影壁,迤逦而去,报恩奴苦笑连连,只好自行离去作罢。     
  杨幺双脚发抖,撑着一口气急步回了竹韵斋,挥退了婢女,躲入卧室之中,正要喘口气,突然见得床前桌边坐了一人,顿时吓得倒退三步,定睛一看,却是玄观。       
第二十七章 居安思危   
   只要不是报恩奴再现,杨幺见了谁也不怕,吐了一口长气,把扇子向床上一丢,有气无力地倚在床边对玄观道:“你手下的那个黄石居然把我卖给了报恩奴,当真是吓死我了。”     
  玄观打从杨幺进门,便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此时见她又恢复了一脸惫懒之意,不由微笑道:“你方才那副样子,他初看定是认不出来的。”     
  杨幺没好气道:“初看认不出,再看岂不就能认出来了?这可如何是好?”不由烦恼道:“能不能想个法子把他一刀结果了?省得我担惊受怕。”     
  玄观一愣,看了杨幺一眼,“你什么时候如此行事了?一年不见,倒是变了许多。“又道:”他可是已经走了?朱府这么大,下回他也难得找到你,安心便是。”     
  “今年是至正十一年四月了,朝廷已是在商议开河了罢?”杨幺沉吟半响,抬头问道。     
  玄观点了点头,慢慢站在在房内踱步,“河南之地民怨极深,北教已经是准备明年起事,如今已传有歌谣‘石人一支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怕是大变在即,便是此时,台州方国珍也已经反了。不过皆是小股流窜,成不了气候。”     
  “如此说来,熬过今年便好了,若是天下大乱,威顺王也没这心思玩乐了。”杨幺不由有些开心。     
  玄观笑着看了杨幺一眼,叹道:“错了,越是天下大乱,我便越要劝着王爷王子们享乐为上。否则,我白莲教又岂能顺利举事?”        
  杨幺虽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不免想起欢喜堂里的可怕情形,不由得越发厌了玄观,顿时冷下脸来,“他们一享乐,湖广行省地女子们可要遭罪,若是白莲教起事还要靠作贱女人才能成功,我看着。成与不成都是一个样罢了。”     
  玄观一愣,脸上慢慢露出怒色,盯着杨幺。     
  沉着脸道:“你这是怪我呢?”     
  杨幺难得见他发怒,却也不肯退让。转过身去,漠然道:“我已经把族谱绣帕退给了我爹,我知道你原也是看着我爹爹的面上才同意这门亲事。如今也不用委屈了,大家两便。”     
  杨幺背着身子,也不知道玄观的反应,只听得房门轻轻一响,再回头时,房里已是没了人。     
  果然如玄观所说,至正十一年四月元帝从脱脱之请,发汴梁、大名十三路民众共十五万,庐州等路八翼军二万,派工部尚书贾鲁领总治河防使。主持开黄河故道,将黄河水引入故道,以绝水患之事。工程共计二百八十里有余。     
  五月,白莲北教教主韩林儿率领刘福通、杜尊道等人。以红巾为号,率领河工举事。红巾军尊教主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攻占河南颖州。     
  因举事不秘,韩林儿被杀,没料到刘福通等人逃脱后,聚齐教众攻占周边县城,至十月,连下河南江北行省所属汝宁府、息州、光州等地,率众十万!     
  淮北事起,天下响应,在此之前台州方国珍已是两反两降,芝麻李在徐州,布王三起襄阳,孟马海起邓州,郭子兴据濠州。皆称“红巾”。     
  十一月,白莲教南教教主彭和尚拥大弟子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攻占淮河以南,河南江北行省蕲州、黄州两路,定都蕲水。     
  “天完?”杨幺细细想了想:“是大元两字上各加一笔?大元完蛋?”     
  朱炎武点点头,“怕是这个意思,不过,意思虽是简单明了,却是喻义不深,怕也是个短命的。说罢,转了转手中的酒杯,“彭祖倒真是个英杰,十多年的布置,临了临了,居然让大弟子当了皇帝,自已不过是个平章!”     
  杨幺摇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