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酬往来,更毋庸说是文士了。

    然而正当蔡吉纳闷之际,却听一旁的郭嘉嘟囔了一声道,“未曾想北海刘义逊也会来黄县。”

    “奉孝先生认识此人?”蔡吉扭头问道。

    “刘义逊乃北海名士。吾游学时曾与其有一面之缘。”郭嘉说罢又跟着补充道,“不过,其在两年前因已投入孔文举门下。”

    原来是孔融的人啊。蔡吉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跟着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不过还未等她理清楚脑中乍现的思绪,那一边太史慈上前行礼,“见过主公,见过糜别驾。”言罢,他又指着身后的文士向蔡吉介绍道,“主公,此乃北海名士刘义逊。”

    “刘义逊见过蔡府君,见过糜别驾。”刘义逊长袖一抖恭恭敬敬地向蔡吉与糜竺二人躬身行礼。不过当他抬眼看到站在蔡吉身后的郭嘉之时,不由失声惊呼道,“奉孝!汝也在此。”

    而郭嘉则拱手作揖朗声笑道,“义逊兄别来无恙。”

    哪知这会儿的刘义逊却面露苦笑,长叹道,“咳,一言难尽啊!”

    蔡吉刚才听郭嘉的介绍,本以为刘义逊此行可能是为孔融充当使节。却不曾想对方一上来就来了这么一句长叹。再一看刘义逊身旁的太史慈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蔡吉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于是她当即抬手一指不远处的一间竹亭,提议道,“此地日头毒辣,不若去竹亭详谈。”

    于是乎,众人就在蔡吉的提议下来到了竹亭避暑。而在一干人等各按主宾坐定之后,郭嘉率先就向刘义逊探问道,“义逊兄,出何事了?”

    却见刘义逊听双手覆面,颓然道,“奉孝,三日前北海太守孔融处斩了承祖。”

    “孔文举杀了承祖!”

    “承祖?可是青州名士左承祖!”

    乍一听刘义逊所言,郭嘉与糜竺二人皆露出了骇然的神色。要知道北海太守孔融,出身名门,谈吐优雅,并素来以求贤若渴而著称。孔子的二十世孙,竟会杀名士?!这简直就是耸人听闻!因此这会儿的糜竺赶紧追问道,“刘先生,北海究竟出了何事?”

    听罢糜竺的追问,刘义逊抹了一把脸,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整个事件的始末向众人讲了一通。原来不久之前饥饿难耐的黄巾贼再次出山进攻北海郡。没了太史慈、刘备等人帮助的孔融自然是屡战屡败一直退守到了都昌。虽然之后孔融靠着都昌厚实高大的城墙挡住了黄巾贼的进攻。可北海郡兵力薄弱,粮草不足,孤立无援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了出来。于是当时身为孔融幕僚的左承祖,便向孔融进言说,北海地处袁绍、曹操、公孙瓒等势力的夹缝之中,应该选择一个较大的势力作为依靠,如此方能自保。然而孔融在听罢左承祖进言之后,非但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反倒说左承祖是他方势力派来的奸细,当即就将其给斩了。同是孔融幕僚的刘义逊平日里左承祖关系不错,且两人对天下局势的观点也十分近似。见此情形他哪儿敢再在北海待下去。于是乎,在左承祖被处斩的第二天,刘义逊便带着家小逃离了北海郡。

    说罢事件始末,刘义逊再次向蔡吉深深作揖道,“不瞒蔡府君,刘某此番仓皇出逃已无家可归。听闻子义将军正供职东莱,刘某这才厚颜来此一攀交情。”

    “刘先生莫虑。先生即来东莱,就是东莱的上宾。”蔡吉欣然拉拢道。

    而听罢刘义逊所言,蔡吉也总算终于明白自己刚才那一闪而过的映像是什么了。按照史料记载,孔融确实因左丞祖者劝北海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而将其杀害。至于具体的情形如何,鉴于历史上曹操杀孔融的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写《三国志》时,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故有关孔融的史料并不多。不过倘若单凭刘义逊所描述情形来看,左承祖不仅死得冤,而且还让这会儿的蔡吉唏嘘不已。

    要知道左承祖向孔融提出的进言,简直就是她当初忽悠段奎的翻版。不,相比之下左承祖的进言更为模糊,他只是提了几个势力,至于投靠谁那还得由孔融自己决定。而蔡吉当时可是明确地提出要认袁绍做宗主。倘若自己那时穿越到的是孔融的地盘又会如何?会否也像忽悠段奎那般编造出一番审时度势的计策来?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毕竟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的人普遍认为孔融为人宽厚纯良。面对“奸臣”曹操或许还会心生警惕,可面对“忠臣”孔融必定不会考虑太多。甚至还会认为其好忽悠。然而倘若自己真的在孔融面前说出了相似的内容。那结果岂不是……想到这里蔡吉不禁觉得自己的脖子一阵凉飕飕的。

    事实上,这会儿感到兔死狐悲的可不止蔡吉一人。郭嘉与糜竺多少也有些物伤其类。毕竟他们一个待价而沽的谋士,一个是辅佐新主的策臣。碰到同行因言被杀,又怎会无动于衷。只见郭嘉铁青着脸冷笑道,“未曾想名满天下的孔文举也不过如此。”

    “咳,值此乱世遇明主不易啊。”糜竺点头附和道。但他转念一想自己现在投靠了刘备在这档口说这种话总有不妥。于是跟着又话锋一转向刘义逊劝慰道:“东莱郡的蔡府君虽年幼,却识大体,重情义,且精于政事,乃当世女中管仲。先生此番遇明主矣。”

    太史慈见糜竺夸赞起了自家主公。一面庆幸自己当初离开孔融选择蔡吉确实没有走错路,一面则跟着趁热打铁地向刘义逊劝说道,“义逊先生,吾家主公爱民如子,绝不会为一已私名而罔顾百姓性命。”

    面对糜竺与太史慈的轮番劝说,以及之前蔡吉的热情相邀,让刚刚在北海遭受挫折的刘义逊只觉面前的东莱众人颇有情义。话说,起先他还有些犹豫蔡吉女子的身份,但此刻眼见东莱的太史子义、颍川的郭奉孝一武一文伴其左右。于是刘义逊当即就将心中对女主的顾虑抛到了脑后,转而冲着蔡吉俯身一拜道,“主公在上,请受义逊一拜。”

    “先生折杀本府也。本府能得先生这般俊才,乃是上天的恩赐。”蔡吉赶紧上前扶起了刘义逊。

    不过眼瞅着转眼间帐下多了一位青州名士,蔡吉心情舒畅之余,倒也理解了郭嘉等谋士为何不会轻易认人做主公的心境。确实,人心隔肚皮。所谓的清名、礼贤下士、才华横溢等等那都是外在的东西。一个人的性格究竟如何,不相处一段时间是看不出来的。更何况在汉末这等特殊年代,太守手掌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杀人泄愤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就这一点来说谋士是脆弱的。他们不似武将有武力和部下保身,却又要时刻辅佐于主公左右,揣测主公的想法,为主公分忧。但人吃五谷,心思哪儿会一摸一样。像孔融此人好忠义之名,坚持汉室正统,因此才会一直以来都坚持与周边势力不相往来。而左承祖的进言虽十分适合北海的发展,可在孔融看来却无疑是不臣之举。而且孔融对此这种言论的忍耐限度,远低于人们的想象。结果提出正确计策的谋士最终换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左承祖的遭遇对蔡吉来说,无疑是一个活生生的前车之鉴。虽然蔡吉眼下已经贵为一郡之主,但在宗主袁绍的面前她也不过是个家臣而已。正如此番袁绍来信要求蔡吉入秋前往邺城上贡。对于袁绍的召见,蔡吉虽心感纳闷,但自己眼下既然需要袁绍方面的保护,那就算再忙也得抽出时间北上冀州。至于到了邺城要怎样应付袁绍,则成了摆在蔡吉面前的一大挑战。

    想到这里蔡吉不禁发现刘义逊确实是上天给她派来的一个好帮手。要知道按照原来的安排她此番北上除了带李达、唐蓥等一干骑兵做护卫之外,一同随行的还有管统。只是管统乃是袁绍那边的人,而李达、唐蓥又是武夫。蔡吉此刻恰缺一个可以在旁指点商议的文士。本来郭嘉是个不错的人选。可郭嘉曾直接拒绝过袁绍的拉拢,再带他去邺城总有不便。更何况蔡吉也希望郭嘉能在东莱多待些时日,更为深入地了解自己在东莱实施的种种政策。而眼前的刘义逊乃北海名士,对名士世家间的礼仪应该颇为了解。自己带这么个人在身旁,虽不见得会与其商讨要事,但至少也不会闹笑话。就这样蔡吉在心中暗自敲定了北上邺城的名单。

    ———————————————————————————————————————

    今天是公共章节的最后一章。从明天开始就要正式上架咯(*^__^*)嘻嘻……

    另外从4月28日0:00——5月7日24:00,投出1票即翻倍为2票~~~嘎嘎,还请各位大大多多捧场,多多投粉票哟~~~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八节 邺城苍苍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八节 邺城苍苍

    雕花的几案上,摆着一小碗米饭,宛若珍珠的米粒上撒着些许漆黑油亮的胡麻。胡麻即芝麻,因由张骞自西域带入中原种植,这才沾了个“胡”字。不过胡麻虽少见,却比不得这碗中的米饭珍贵。因为冀州不出产稻米,粮食以粟和小麦为主。而这碗米饭所用到的稻米乃是由东莱郡上贡所得。事实上,东莱郡本身也不产稻米,其上贡的稻米乃是与三韩的海上贸易所得。

    面对这样一碗包涵着诸多意义的米饭,袁绍一反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端起漆碗得意地向一旁端坐着的沮授笑道,“东莱郡与三韩通商已半年有余,平州却毫无反响。看来公孙度也不过如此。”

    “主公明鉴。公孙度不管东莱,只因其志在他方。”沮授拱手作答道。

    “哈哈,什么事都瞒不了公与。不错,据探子来报公孙度正屯兵黎昌,而公孙赞则将大营迁往了易县。”袁绍到这里,脸上不由流露出了不屑之色问道,“公与,汝可知公孙赞到易县之后做了何事?”

    待见沮授看着自己没有作答。袁绍便放下米饭,以嘲弄的口吻说,“公孙瓒抵易县之后,先是着人在四周挖掘十道堑壕,每条堑壕内修筑许多土丘,每座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在上面建起高楼。在中央有一个最高的土山,达到十丈,供公孙瓒自己居住。山上之城以铁为门,左右侍卫全被隔在门外,七岁以上的男子不许入内。公孙瓒只与姬妾同住。文书、报告等皆用绳子吊上城。他又命令妇女练习放大嗓门,使声音能传到数百步,以便向其他城楼传达命令。谁曾想,昔日白马将军,而今竟会成整日与妇人厮混的缩头乌龟。”

    然而面对袁绍洋洋自得的冷嘲热讽,沮授却皱起了眉头进言道,“主公,公孙赞在易县屯粮筑城。吾等日后想要破其城池怕是不易啊。”

    袁绍怎会不知公孙赞城池筑造得越坚固,他日后打起来就越费劲。然而袁绍目前无力进攻幽州腹地,因此他也就只得干瞪着眼看着公孙瓒一日日将易县筑造得固若金汤。至于缩头乌龟一说,则更像是在自我打气。不过这会儿沮授既然点穿了问题的关键,袁绍倒也不能继续装傻充愣下去。只见他深以为然地点头道,“公与言之有理。而今公孙瓒龟缩城中,虽丧逐鹿中原之志,然吾等灭其也不易。如此这般僵持下去怎生是好。”

    “主公莫忧。”沮授一个拱手沉声分析道,“公孙瓒大兴土木虽筑起高墙深壕,却也由此失了幽州民心,寒了将士之心。主公不若趁此时机,先拔除青州的在背芒刺。”

    袁绍听沮授这么一说,不由心头一动张口问道,“汝是说青州田楷?”

    “善,正是此人。”沮授颔首应道。待见袁绍露出了郑重的表情,沮授又跟着向其详细地历数起了青州目前的状况,“主公明察。田楷虽失刘备助力,然其只要在青州一天,就意味着公孙瓒在青州仍有影响,青州的各郡县就不会轻易下决心臣服于主公。而眼下青州以东莱蔡安贞最亲近主公,北海孔文举最疏远主公。据悉北海名士左承祖曾进言孔文举,建议其择一强势依附。然却被孔融处斩以儆效尤。可见其排斥之心,坚若磐石。故授以为主公此番不仅要除去田楷这根芒刺,还应当对蔡安贞与孔文举有所表示才行。”

    袁绍听到孔融处斩谋士以昭告不臣服于诸侯的决心,不禁冷哼一下傲然道,“孔文举依旧如此不识抬举。那就将其连同田楷那厮一并除去。至于东莱蔡安贞,其能以女子之身出任太守,全仗袁氏扶持。如此厚恩还不足以令其感激涕零?”

    “主公此言差矣。授所言之表示,不是做给蔡安贞看,而是做给青州其他郡县看的。”沮授摆了摆手道,“故授以为主公此番攻略青州,应向世人展示亲袁氏之好处,疏袁氏之代价。”

    袁绍对沮授一向信任有加,此时听他这么一说,便谦逊地点头道,“愿闻其详。”

    而沮授则抖了抖长袖道,“主公此番招蔡安贞来邺城,本意旨在让其出资劳军。既然如此,不若干脆一点,让东莱出兵参战青州攻略。”

    袁绍一听沮授要让东莱参战,不由神色古怪地嘟囔道,“蔡安贞不过一介女流。让其治理一郡之地还勉强可行。让其出兵参战太过儿戏也。那蔡安贞岂会答应?”

    哪知沮授听罢,却摇了摇头笑道,“主公此言差异。授敢保证,主公要是令东莱参战,蔡安贞会很乐意提供粮草。”

    “为何如此?”袁绍不解地问道。确实,袁绍这次招蔡吉来邺城,除了彰显一下宗主的威严之外,也就是想让其提供更多的粮食而已。毕竟东莱夏收颇丰的消息早已在中原传得沸沸扬扬,而袁绍这边又在打算点齐兵马再与公孙赞大战一场,能多要一点粮食总是没错的。不过先前听罢沮授一番分析,袁绍又觉得是青州攻略确实要先于幽州攻略。只是让一介女流治理的郡府参战,总让袁绍觉得有些不靠谱。

    沮授见袁绍依旧是一副不放心的模样,当即提点道,“主公若以宗主之身份强压东莱出资劳军,未免给人以强取豪夺之感。青州其他郡府见了难免会有微词,觉得亲袁氏也不见得有好处。然主公要是以肃清青州为由,命东莱一起参战,那让其责粮草则顺理成章。毕竟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