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1-94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1-947-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人都是要学会适应环境的。连蔓儿想,以后这院子里,不受周氏掌控的人和事物还会更多,周氏不能忍受,也得学着忍受。

    虽然周氏说了这些话,而且每次看见连蔓儿几个都脸色阴沉,但是连蔓儿一家并没有给小鸡小鸭换地方的打算。

    她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忙。

    俗话说。瓜菜半年粮。由此可见,菜蔬对于庄户人家的重要性。连老爷子分给连蔓儿家的菜园子。只有两三分地,就是边边角角都种上菜,要供她们一家吃,绝对是紧紧巴巴的。怕是不够。要想吃上丰富的蔬菜,她们需要另开菜地。

    菜地的位置连蔓儿早就选好了,就在新建的铺子后面,她们刚买下的那块地上。

    被连蔓儿打算用来做菜地的这一片,除了有一块是原来人家的菜地。其他的一直都荒着。在新铺子破土动工之前,连守信放了一把火,将那些没用的荒草和灌木都烧了。烧出来的灰,落在原地,经过一场春雨后。与土地完全融合,就成了滋养土地最好的肥料。

    只是这样的地,还不能用来种菜。烧掉荒草和灌木。只是开荒的第一步。

    接下来要做的。是要将这些荒草和灌木的根都刨出来,还要翻地、整地,修整出菜畦,才能开始种菜。

    天气乍暖还寒。离粮食耕种和种菜,都还有些日子。但是翻地却是迫在眉睫的。

    连守信要带人盖房,五郎和小七要上学,每天能帮忙干活的时间有限。开荒翻地的活,就主要落在了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身上。

    张氏干劲十足,连蔓儿信心满满。

    吃过晌午饭,张氏带着连枝儿、连蔓儿扛着铁镐和锄头来到的地里,五郎和小七也扛着铁镐跟了来。离下午上学还有些时间,兄弟俩没有歇着,想趁着这个工夫,帮家里多干点活。

    连蔓儿挥着比她还高的铁镐。这块地是肥沃的黑土,种植土层几乎没有石子。但是这不代表翻地的活计就轻松。因为地一直荒着,有的地块,表层很坚硬,要用铁镐才能刨开。而有的灌木根系发达,要挖的很深,才能将这些根都挖出来。荒草的根倒是埋的比较浅,但却到处都是。

    娘几个干的满头大汗,半个时辰过去了,也才开出小小的一块。

    “哥,小七,你俩别干了,赶紧上学去吧,要不该迟到了。”连蔓儿就道。

    五郎直起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蔓儿,这活比我想的累多了。就你和姐,还有咱娘,这得多少天才能弄完?”

    “你俩赶紧上学去吧,别操心这些。这菜地,不用你们,我们娘三个,也肯定能开的出来。”张氏也暂时停下手,说道。

    “娘,我知道你能干。”五郎道,“可咱工夫不够用啊。你看,咱家里还有一大堆鸡鸭,这铺子一早一晚的活也一大堆,你们还得给盖房子的人做三顿饭。再开这块地,就是我爹那样的劳力也受不了。”

    五郎提的这个问题很实际,连蔓儿举目四望,除了要留作未来宅基地的那块地,还有那片杂树林,她想留着不动之外,她打算将买下的这一大片地都开出来。

    可是依照这个劳动强度,以她们娘三个的进度,要完成这个任务,真的需要很多天。

    时间是一个问题,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正如五郎所说,她们都不是铁打的,每天家里的一大堆活计,再加上这个,她们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

    “娘,看来咱得请人帮工。”连蔓儿很快地面对现实,提出了解决方法。

    “对。”五郎道,“娘你看,铺子里离不开你,蔓儿要记账,还得管洗衣裳那一摊,家里的活都指着我姐,再开菜地,根本就忙不过来。”

    连蔓儿点头,早点铺子,收揽洗衣,这都是赚钱的营生,一点都不能耽误。换句话说,她们现在的人工非常值钱,要用来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多赚钱,而不是绑在地里做这样的活。

    “现在这菜地,以后就是地里的活,咱恐怕也得请人帮工。”连蔓儿想了想,说道。

    她们现在共有田地三十一亩,家里成年的劳力只有连守信和张氏两个,要种这些地,显然人手不够。而且,她手里还有些银子,还打算在春耕钱再买进些地。

    “娘,你看那是啥?”连蔓儿心中盘算的时候。目光从官道上扫过,心中立刻一动。指着一处让张氏看。

    一个老农赶着一头黄牛在官道上慢慢的走,黄牛身上绑着帮套,后面拖着一架犁,老农一手拿着鞭子。另一只手握在犁的扶手将,铁犁刀略微提起,高出地面。

    “犁杖!”张氏恍然大悟,“蔓儿,你是想雇架犁杖。帮咱把这地翻了?”

    用犁杖翻地,那样她们就只需要跟在后面将些草根之类的杂物捡出去就行了,既省力,又省时。她们现在很能付得起雇犁杖的钱。

    “娘,我想。咱应该自己买架犁,”连蔓儿慢慢地说道,“还有牛。咱也该买一头。”

    …………

    用牛拉犁杖。代替人工,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力,降低人的劳动强度。但不论是牛,还是一架犁杖。都是相当贵的劳动工具,不是每户庄户人家都买的起的。

    连家就没有牛。也没有犁杖。

    连家从前的事,连蔓儿当然没经历过,她知道的都是从连守信和张氏那听来的。连家再最富有的时候,连老爷子在三十里营子买了房和地,一家人并没有立刻搬回来。买的地都是佃给人耕种的。

    后来,连老爷子带着一家人搬回来,地也没有一下子收回来。再后来,因为花销大,连老爷子开始卖地、开始收回土地自家人耕种,却没舍得买牛和犁杖。

    再到后来,连家有了足够多的男丁,同时地更少了,他们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就更买不起同时也舍不得买这些了。

    买牛和犁杖,是笔大开销,也是庄户人家的一件大事。所以吃过了晚饭,连蔓儿一家坐下来,就开始商量这件事。

    “蔓儿,你算了没,咱的钱够不够?”连守信问连蔓儿。

    新的早点铺子要在种地前盖好,还有桌椅、盘碗、锅铲等等的东西,都要采办,连蔓儿按照预算,留了一笔钱出来,早点铺子也需要一笔留作周转的流动资金,另外连蔓儿还留出了一些钱,打算做种地的开销。当然,在这之外,连蔓儿还留了一些银子,作为突发事件紧急备用的。这四笔钱是不能动的。

    至于她们的日常开销,还有五郎和小七上学的花费,现在早点铺子每天的盈利就能完全负担下来。

    “这样的话,咱还有九十两银子能动。”连蔓儿道。这九十两,是连蔓儿打算在春耕前再买些田地的银子。

    “这牛和犁杖,还真得买。”五郎想了想,就道。

    连守信也点头。

    “先把牛和犁杖买了,到时候地就先少买点。”连守信道。

    事有轻重缓急,他们已经有了三十一亩地,增买土地的迫切性就落在了购买必要的生产工具的后面。

    一家人商量定了要买,接下来就讨论该怎么买。

    “咱家从来没有够这些,我也不懂,咱得找懂行的人帮咱买。”连守信道。

    “明天靠山屯的集,王石榴不是跟你说他要去赶集?”张氏就道,“我让他给孩子他大舅捎个信,让我爹帮咱买。”

    比起青阳镇的大集,靠山屯的大集,有一个更大、生意更兴隆的骡马市。张青山家现养的有牛、有羊,还有骡子,家里也有犁杖。他以前还贩过马,对于牛马骡子等大牲口都很熟悉。就是现在,他已经把这些手艺传给了张庆年,有时候他还是会亲自去靠山屯的骡马市上,帮着人相牲口、做买卖的中间人。

    连蔓儿家要买这些东西,要人帮忙,真是没有比张青山更合适的人了。

    “娘,”连蔓儿赶紧巴住张氏,两只大眼睛亮晶晶地道,“除了买牛和犁杖,咱再让我姥爷帮咱点别的忙呗!”

    ………………            ………………

    二更,求粉红。粉红翻倍活动,到8号就结束了,大家有粉红要趁早投哦。(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买牛

    “蔓儿,”连守信出声制止,“你这孩子,别总麻烦你姥爷。”连守信认为已经欠下岳父母家许多人情,怕连蔓儿年纪小不懂事,说出什么让人为难的话来。

    连蔓儿撅嘴,瞪连守信。

    “我这还不是先跟爹和娘说说,要是不合适,咱就不跟我姥爷说呗。”连蔓儿道。

    “就你个性,咱蔓儿可懂事了。蔓儿,你有啥话就说。”张氏道。

    “娘,你看咱家买下那一大片地,除了开菜地,留着以后盖房子的,还有老些空地了,种菜和种庄稼都不大合适。我想,干脆咱也栽两棵果树呗。”连蔓儿丝毫没有被连守信影响,依旧高高兴兴地说道。

    “栽果树啊!”张氏的眼睛亮了。

    “我也想着要种些树。”连守信道。买下的那块地,正如连蔓儿所说,并不是都适合来种菜种庄稼,连守信也有打算要种树。不过他想种的也就是柳树、杨树这些三十里营子常见的树种。

    种树可以遮阴,可以美化环境,树枝可以做柴禾,等树成材之后,还可以砍伐了卖木材。

    果树的价值当然更高。

    张氏原来在娘家的时候,也跟着侍弄过果园。她从小吃惯了各种水果,嫁到三十里营子来之后,这里没有果树,想要吃水果只有买。连家过日子非常俭省,哪里会花额外的钱买水果?每年都是等张青山和李氏送些水果。张氏爱吃水果,但是做了人家的媳妇,这爱好就说不得了。张青山每年送来的水果,她从不藏私。都是交给周氏,由周氏来分配。

    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张氏能吃到的少之又少,不过只能跟着尝尝味。

    现在分家出来,如果她自家能栽种一些果树。那以后她就能像没出嫁前在家里一样了!想到这个前景,张氏从心里笑了出来。

    “对,我咋没想到那。得让你姥爷给咱多弄些果树苗来。要桃树、梨树、山楂……”张氏嘴里说出一大串,也坐不住了,就兴冲冲地站起身。“我得赶紧找王石榴媳妇去。让她两口子给咱捎信去。”

    要带的话比较多,又很重要,张氏和连守信一起去了王石榴家。

    连蔓儿几个孩子留在家里,就把上次画的图纸拿了出来,又用毛笔在上面圈圈点点,把打算种植果树的地方圈画了出来。

    “这几个地方,咱都种上果树。”连蔓儿道。

    “嗯,到时候咋种。恐怕还得让姥爷和大舅来一趟。”五郎道。

    几个孩子看着图纸,也都满脸憧憬。

    ………………

    第二天就是靠山屯的大集,连蔓儿想着等王石榴捎话过去。得需要几天,张青山那边才能帮着把事情办成。

    刚刚吃过晌午饭。连守信正要带着人继续去干活,铺子外面就响起了吆喝牲口的声音。

    “哎呀,是你姥爷来了。”张氏在屋里听见了,立刻就跑了出去。

    张氏说的没错,是张青山来了。还有张庆年,两人赶着一辆大车。连蔓儿一眼就看见车后面用绳子拴着一头牛,车上还放着一架犁杖。

    今天刚让人捎信去,张青山就把牛和犁杖给送来了?!

    一家人自然都是喜出望外。

    “……正好我今天和庆年一块赶集。这一到集上,就遇见王石榴了。他说你们要买牛和犁杖。这事可是给大事,不能耽搁,我赶紧就给你们在集市上踅摸,也是运气好,一下子就都买齐了。”

    张青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番。他们听了张氏捎过去的口信,当即就放下别的事,买了牛和犁杖之后,也没有回家,直接就到三十里营子来了。也是从王石榴的嘴里,他们知道这个时辰,连蔓儿一家人都在铺子这边,就直接来了铺子里。

    为了买这牛和犁杖,他和张庆年赶这个集,却没有做任何生意。

    “看看咋样,还满意不?”张青山就让连守信去看牛和犁杖。

    五郎和小七吃了饭,还没去上学,也围了过去。

    张氏就问张青山,这牛和犁杖都花了多少钱。

    张青山也没有隐瞒。现在一头耕牛的价格,从五两银子到十两银子不等,张青山给他们挑的这牛是刚刚成年的小公牛,正是开始能干活的时候,价银是七两银子。这还是张青山去买,如果换做别人,怕是八两银子都买不下来。那一架犁杖,价银是一两一钱银子。

    连守信将牛和犁杖都看了一遍,面露喜色。即便不是很懂行,他也能看出来,这都是上等的货色。张青山这多半辈子历练的一双利眼,可不是白给的。

    连蔓儿也高兴,这事找张青山帮忙找对了。

    张青山也很高兴。他的几个儿女中,张氏的性格最温顺,模样也最好。可婚后的日子过的却是几个兄弟姐妹中最差的。张青山和李氏表面上不说,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张氏。以前想帮忙也使不上劲,现在张氏分家另过,正在将日子慢慢地过起来了。作为父亲,张青山急切地想帮一把手。难得一直报喜不报忧的张氏肯让人捎信让他帮忙,张青山当然是立刻放下其他事情,就顾了闺女这头。

    看完了牛和犁杖,连守信和张氏就把张青山和张庆年往屋子里请。

    “不忙歇着。”张青山摆摆手,他想先看看闺女和姑爷新置办下的产业。

    “姥爷,你和我大舅吃饭了没?”连蔓儿忙问,看张青山他们到的这个时辰,连蔓儿怀疑他们为了赶路,还没来得及吃晌午饭。

    “带的干粮,吃过了。”张青山就道。

    “孩子他娘,赶紧炒俩菜……”连守信忙道。

    “肚子里饱着那,先不吃。”张青山就道,“我听王石榴说了,你们现在都忙,那就该干啥干啥去。……我先看看你们铺子盖的咋样了。”

    这样说着,张氏就和连枝儿回铺子里给张青山做饭,连守信、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领着张青山和张庆年来看正在盖的铺子,之后,又领着两人在买的地上看了一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