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人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大家原谅。

第一卷 似梦里,醒来骗吃混喝 第015章 一波平 下

李系舟按照小说和电视剧里的老套路推测道:“殿下是不是已经提审了刺客?刺客说了什么没有?”

“本王手下严刑拷问,那些刺客却什么也不肯招认,最后竟然服毒自尽。”英王叹了一口气,不着痕迹地把李系舟从身上推开说道,“刺客死后本王命人搜查他们的尸身,发现了他们随身带的药瓶上有太子府的标志。胜王一口咬定,认为是太子怕他害死本王母妃的事情败露,所以先下手为强,买凶行刺。”

李系舟恋恋不舍坐到英王身旁,他见英王说话的语气神态似乎胸有成竹,觉得英王不过是随便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他没什么压力负担,脑子一转忽然想起了《鹿鼎记》里的一段情节。木王府的人偷入皇宫行刺康熙皇帝,为了栽赃给大汉奸平西王吴三桂,凡入宫行刺的人都穿了绣有平西王府字样的内衣,携了刻有平西王府字样的刀剑,结果这些花样都被康熙皇帝看穿。他有了这样的借鉴,提出的观点倒也有些水平,他像模像样地分析道:“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李溪是刺客,宁死都不肯招认主谋,定然是为了掩饰身份,那为何又在随身物品中露了马脚?这样的刺客未免太不专业了。所以李溪认为这更像是栽赃,太子殿下不会来行刺您,倒是那个凑巧出现在西湖,又救了殿下的胜王十分可疑。”

英王顿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笑道:“没错,李侍读想法与本王不谋而合。本王也这样认为,胜王已经沉不住气了,急于拉拢本王,才会出此毒计。就凭胜王如此狠辣手段,本王断然不会与他合作。”

李系舟当初讲鹬蚌相争的故事本意更多的是不愿英王卷入皇权纷争,导致他的长期饭票处于不安定状态,他也会担惊受怕。他见英王表态不加入胜王党,就赶紧趁热打铁道:“胜王如此,太子党也未必好到哪里去。殿下要想个办法抽身事外,彻底躲开他们两派的骚扰才是。”

英王点点头:“这个道理本王明白,可是就此深居简出也不是办法,时日久了他们两派难免不会对本王的居心起疑。”

李系舟想想也是,如果让他终日闷在王府中,什么人也不见,他的性格一定是难以忍受的。可他一时又想不到什么高明的办法,只好敷衍道:“李溪认为殿下需要一个好的时机寻个好的借口。”

英王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昨日窦公公代太子来看望本王,言谈话语中偶然提到这两天有越国的使臣入京。本王未满十八岁,不用上朝议政,所以不知详情。你说越国的使臣在这个时候来我国为了什么事情呢?”

李系舟跟随在英王身边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耳濡目染对于天下的格局形式也算基本有了一些了解。他知道越国在夏国东南方向,与昭国也有接壤,早年夏昭两国有战事的时候,越国都会尽力保持中立。越国能自保的主要原因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国内水道纵横,寻常的陆军作战方式到了越国都行不通。

李系舟以小人之心忖度道:“莫非是因为夏昭之战,越国人想趁机捞点油水不成?”

英王从未听过哪个饱读圣贤书的人能讲出如此市侩的话,可是李侍读偏偏说得貌似很有道理,形容贴切一针见血。夏昭两国相争,越国虽没有一举偷袭的能力,但是若存了在边境上骚扰的念头,夏昭两国谁也吃不消。不过上一次夏昭两国的战争是在百年前了,据史料记载夏昭两国都曾经主动送给越国皇帝金银珠宝,越国便派了使臣到两国表态坚决保持中立,绝不与任何一国联合出兵。这一次夏国南征,准备充足,并没有再向越国送礼,难道是越国皇帝不满,上雍都索贿不成?

英王想到这里,犹豫道:“李侍读,你觉得本王是否应该插手此事?”

李系舟看英王面上阴晴不定,猜他又想深了,只好顺水推舟说道:“英王殿下想必在宫中有内线,打探一下此事详情应该不难,说不定能发现什么好机会。”李系舟心想多一条消息多一种可能,反正打探消息又不用他出钱出力。

英王见李侍读如此提议显得颇为重视此事,他立刻吩咐人去查探最新消息。英王的人办事效率很高,不到两个时辰,就禀报了越国使臣进京的详情。

李系舟这才意识到英王的消息网络相当惊人,英王不用上朝,就能轻而易举得知朝廷内外的事情。李系舟原本还指望着能拖个一两日,到那时候就算想不出什么好建议,或许英王的兴趣就又转移了。结果他还没下班消息就到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听听这所谓详情。

那探子回报说越国使臣来朝名义上主要是为了越国公主的婚事。越国皇帝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立为太子,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据说这位越国公主刚刚年满十五岁,不但生得国色天香,而且聪颖非常,倘若是男子定比她兄长更适合作太子。越国皇帝想在邻国皇族中择一佳婿为公主婚配,所以同时派遣使臣到了夏国和昭国。

英王听了这个消息皱眉道:“夏昭两国开战,越国却同时向两国发出联姻邀请,究竟是存了什么用心?”

李系舟也不解道:“皇族联姻是何等大事,越国怎么专挑这种时候派遣使臣来访?”

“越国与哪国联姻都不会再保持中立,本王想父皇一定会派人去越国求亲,并且尽力争取越国靠拢。几位皇子之中适龄婚配未娶正妃的除了本王还有义王和宁王,估计父皇正为选谁去犯难。义王是太子党,宁王是胜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而本王在父皇眼中又是不成器的小孩子……”

李系舟纯从普通人的角度感叹道:“圣上除了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家之主,是殿下的父亲。儿女的婚事抛开国家利益不谈,他作为父亲也不会草率行事。做父母的没有不疼儿女的,同样,做儿女的也应为父母分忧。殿下不如找个借口进宫面圣,叙些家常,为圣上解闷,尽为人子的孝心。”

英王眼神一亮,喜道:“李侍读此言甚好。本王在父皇眼中不争权夺势,不拉帮结派,一向没有野心,只懂得吃喝玩乐。所以过往在他忧愁的时候,他才会召见本王,不外乎是寻个人放松一下。本王这就通知宫中内线向父皇进言传召本王进宫为他老人家开心解闷,你也陪同觐见。这样或许能打探到父皇对此事的态度,同时增加本王在父皇心目中的好感。”

不等李系舟再说什么,英王就吩咐他去沐浴更衣,等待觐见。

李系舟暗想,英王在皇帝老子那里的内线真够硬,英王看样子很有把握马上获得召见。对于能进宫面圣,李系舟绝没有其他人那样的兴奋热情。他心想那皇帝怎么说也有四五十岁了,就算是一群大帅哥的爹,上了年纪也没啥看头。但是英王已经决定要他陪同,他只好跟去,完全寄希望于皇上能招待他们一顿丰盛的晚餐。

英王观察李系舟的表情,看他淡定从容中似乎怀着某种期待,英王更是凭添几分信心,有李侍读在或许真能把握住什么良机呢。倘若英王知道李系舟现在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吃的,恐怕会气绝倒地英年早逝。可惜英王不是李系舟肚子里的蛔虫。

**************************************************

今天更新晚了,请原谅,估计明天也要到下午才能有机会上网更新。按照大纲,到016章基本上就接近第一卷尾声了,主人公那个神秘爱人要正式登场了。

第一卷 似梦里,醒来骗吃混喝 第016章 一波起 上

等真正见到皇帝,李系舟发现皇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苍老那么威严,更像是一位颇有学问的教授,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如果忽略皇帝发福的身材、面部松弛的肌肉、眼角明显的皱纹和鬓角的斑驳白发,基本上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美男子,怪不得那几位皇子都长得很帅。仔细看看,英王最像皇帝的地方是那一双眼睛,如一潭秋水却波澜不兴,偶尔精芒闪耀,流露出深邃的智慧气息。

皇帝也打量着英王带来的这位李侍读,很少有人能在参拜后获准平身直视圣上那么久还面不改色落落大方的。更何况这位李侍读拥有一种不分性别的俊美和洒脱气质,他望过来的眼神似乎显现出了超越他实际年龄的成熟味道。

李系舟的思想是很成熟,他不自觉地在意淫皇帝年轻时候的样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看向皇帝的眼神当然也就复杂了一些。

英王轻轻咳了一下,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他站到皇帝身旁,乖巧地问道:“父皇此次传召玖儿有什么事情?”

皇帝刘翯慈爱地笑道:“玖儿平时不用功读书,倒是玩乐的点子多。朕近日心情烦闷,听说玖儿有一种叫象棋的玩意儿,不知道可不可以与朕同乐?”

英王来时早有准备,立刻传话下去,让人到他的车辇中取来一套豪华版象棋。

豪华版象棋是檀香木做的棋盘,棋子用上等象牙白玉雕成,落在棋盘上掷地有声,整套棋具精雕细刻,价值不菲。

英王兴致勃勃地为皇帝讲解象棋的规则。皇帝智商不低,听了一遍讲解就已经掌握要领,与英王开局杀在一起。

李系舟想想自己的棋艺太差给英王支招只能帮倒忙,给皇帝支招恐怕皇帝输得更快,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他可不想惹皇帝生气丢了脑袋,只好用食物塞住嘴,静静站在一旁观看。

谁知道象棋天赋颇高的英王在赢了皇帝两盘棋后,竟然一反常态,在第三局开盘的时候出言询问李系舟该如何出招落子。

皇帝也奇怪道:“玖儿,你棋艺不错为何还要询问旁人?莫非李侍读也懂得玩象棋?”

英王解释道:“父皇您有所不知,这象棋正是李侍读教给玖儿的。”

皇帝惊异道:“李侍读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创意,这象棋看似玩物,实际上可以演练兵法锻炼思维,其中学问不小呢。”

李系舟脸皮再厚此时也不敢承认象棋是自己发明的,就他那两把刷子都不够丢人现眼的。于是他把当初跟珠宝行蔡老板说的那套话又搬了出来:“这象棋是草民一个故去的朋友所创,草民年少无知没有想过其中深意,只是在读书之余偶尔玩一玩解闷。”

英王当李侍读是不愿展露才华才故意用这样的借口推托,当然他也不揭破,只是附和道:“父皇,玖儿只觉得象棋挺好玩的,原来其中有那么多奥妙。李侍读比玖儿还小两岁,这么高深的东西想来也是别人教他的。”

皇帝点点头,却饱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李系舟说道:“李侍读,既然玖儿叫你帮他出谋划策,你就大胆支招。输赢朕都不会怪罪。”

李系舟听到皇帝这句保证,立刻来了胆量,刚才闭嘴憋闷半天了,现在终于忍不住可以说说话。于是英王就在李系舟的胡乱指使下把一盘好棋下得七零八落,最后输得一塌糊涂无法挽回。偏偏这过程,每每李系舟总是得意洋洋出招,看似巧妙却是前后思虑不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皇帝总比他高明一点。到最后李系舟只好乖乖认输,那模样虽是一脸的不服气,但是无从翻盘。

英王假意懊恼道:“李侍读,你是不是怕赢了棋会惹恼圣上,圣上早说过输赢都不会怪罪的。”

李系舟看英王说话语气明明是怪罪,可眼神里含着喜色,貌似他输了棋还很高兴。他忽然明白,这位英王是故意要输几盘棋哄皇帝老子高兴,于是立刻定下心神。李系舟确实技不如人,并非是刻意奉迎,说出来的话情真意切毫不虚伪做作:“圣上英明神武天赋非常,草民那些雕虫小技都逃不过圣上法眼,草民实在是望尘莫及输得心服口服。”

皇帝赢了棋,心情正好,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谁不愿意听奉承话?皇帝明知道有可能是这位李侍读碍于天威故意放水,可是他输得如此不露痕迹,光这份才智这份隐忍这份谦虚就实属难得了。皇帝暗暗欣慰,玖儿能得如此人才辅助,或许会比以前有所长进。

英王本意不是来陪皇帝下棋,所以又输了一局后就故意撒娇耍赖,说是下不过父皇,不玩这个了。可是若贸然提出越国使臣来访的事情,总觉得有些突兀,英王便把这个烫手的问题转嫁到李侍读头上,他说道:“父皇,李侍读十二岁就中了秀才,见识广博,玖儿这些日子虽然没有跟先生读书,但是有李侍读相伴,学业并没有拉下。”边说边用眼神示意让李侍读接下话茬,巧妙迂回到越国使臣的事情上。

李系舟被英王夸得飘飘然,根本忘了此番进宫的目的,他搞不懂英王对他挤眉弄眼什么意思,只好谦虚道:“其实草民能中秀才是撞了大运,草民年轻识浅,诗书只略通皮毛,能有幸跟随英王殿下读书学习,是草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皇帝说道:“十二岁就能中秀才,果然是神童,不知道李侍读琴棋书画更精于哪样?”

李系舟听皇帝这么问,生怕下一个节目就是让他表演才艺,那不穿帮才怪,集中生智道:“草民学问平常,琴棋书画都拿不出手,但是游学四方,见闻多了一点,听到过一些新奇故事,如果圣上感兴趣,草民愿意讲出来博诸位一笑。”李系舟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想转移皇帝的注意力,他看了那么多小说电视剧,随便讲一段不成问题,总能耗到吃晚饭。

皇帝一听来了兴致:“如此甚好。朕久居深宫,没有机会听民间流传的故事,李侍读不妨讲上一段。”

李系舟暗暗感叹,在这种资讯不发达的时代,就算当了皇帝,娱乐生活也相当贫乏,对于民间的喜怒哀乐观念追求恐怕所知有限。他左右寻思,不如讲个贴近帝王生活的传奇故事,这样估计能获得皇帝认同。于是他搬出了相对还算熟悉的《鹿鼎记》中的情节,讲的是少年康熙韬光养晦,假意沉迷玩乐,实际上暗中谋划,计除奸臣鳌拜那段。

李系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因为既看过金庸先生的原著又欣赏过不同版本的电视剧,印象深刻,讲起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引人入胜。他最喜欢《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时常将自己代入这个角色意淫,所以学起韦小宝的言语神态轻车熟路,栩栩如生。

这故事讲完,英王立刻鼓掌叫好。

皇帝却若有所思,凝神片刻,才称赞打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