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纪事(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田纪事(完结)-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钱主薄听到“大周朝的头一份儿”这话,目光微动,又将那排耙仔细的看了又看,起身笑道:“今日倒是没有白来,等我回去便禀告朱大人。”

    青篱心中一动,低声叫张贵将双滑犁拖来,朝着钱主薄笑道:“钱大人,我们这里还有一样农具,您再看看。”

    两个帮工的男子,一个赶牛,一个扶着后面的双滑犁行了过来。钱主薄在后面看着,只见这一牛一犁行过去,那犁的双刃象是两艘小船一般,掀起两道泥浪,不由又是惊奇连连,一连声的叫好。

    青篱见这位钱主薄满面的笑容,心里暗想,自己送了他两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政绩,这丈量土地的事儿他该给通融通融了罢?

    而她也因眼前的这事儿突然开了窍,自己脑海中有许许多多新鲜有用的东西,远的不说。单说那棉花罢,将来一旦在长丰县的地界上流传开来,对当地的官员来说,那更是天大的政绩,许是能在史书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呢。

    原先认为自己在这长丰县没有靠山,可这么一结合,长丰县的县令大人不就是自己的靠山么?他能得政绩,而自己得方便,各取所需。

    回去的路上,钱主薄满面笑意的叫她放心,说回去就说服朱大人,明日给她丈量土地。

    青篱登时大大的松了口气。因早上被那陆聪搅和得没睡足觉,略有微些头痛,回到家中用了午饭,便钻进卧室补眠。再次醒来时,外面的日头微微有些发黄,约莫着申时整的光景儿。

    翻身下床,觉得微微有些冷,看了一眼黄历,原来已经快进入十二月,怪不得呢。多加了一件衣服,走出房门,刚出去便听后院有人在叫嚷,似是合儿的声音,信步走了过去。

    远远的就看见合儿正在追着一个青色的身影,一边追还一边叫着:“敢动我的菜,你找死。”

    那青色的身影似是有意的逗弄,总是在合儿将要抓住的时候迅速跑开,然后又慢下来等着她抓。一边还发出“哈哈”的笑声。

    这个陆聪什么时候跑回来了?

    青篱抚了抚额头,怎么跟岳行文沾点边儿的人,没一个正常的呢?

    扬声叫住合儿,见她俏脸通红,不知是跑的,还是气的,撇了那陆聪一眼,问合儿:“你上午学的字都记住了?”

    合儿一顿脚指着陆聪道:“小姐,他乱采咱们的菜。你看。他手里还抓着呢,要不是我去的及时,他不知道要乱采多少呢,那菜还那么小,都叫他给糟蹋了。”

    青篱撇了陆聪一眼,道:“他爱吃生的,就叫他吃去罢,晚上我给你们做几个好菜,这些日子你们天天上学,辛苦了,好好补补。”

    合儿冲着陆聪哼了一声,气哼哼的走了。

    陆聪凑到青篱身边,悄声问道:“小师嫂,你晚上要做什么好菜?”

    突闻这话,青篱的脸色一下子涨得通红,这该死的陆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若是再混叫,信不信我现在就赶你出门儿?”说罢扬长而去,把陆聪晾在那里。

    晚上本来青篱是想做一桌好菜与陆聪接接风的,总归是打着来帮她的名儿,该有礼节还是要有的。可被这陆聪一通混叫,弄得她也没了那心思。

    钱主薄回衙门把在荒地看到的情形向朱县令做了汇报,朱县令又是惊奇,又是高兴,当下便决定明日就去丈量荒地,他也要去亲眼去看看这新奇的农具。

    青篱得到消息,份外高兴,一大早便到荒地那边候着。辰时刚过,便见朱县令一身大红的官袍骑着马领着一干衙役浩浩荡荡的行了过来。

    朱县令急着看那新奇的农具,免了众人的行礼。青篱先去带他看双滑犁的效果,然后又叫李大郎在新犁出的地上演示一遍排耙,李大郎似是有意的一般,先是直耙,然后又走起了八字耙,动作娴熟流畅,那耙在他脚底下似是有了生命一般,或轻或重都恰到好处,看得朱县令笑得合不扰嘴。

    当下就指挥现场的衙役开始丈量,那边开始丈量,这边青篱又陪同朱县令和钱主薄在荒地上走了大半圈儿,回答了朱县令诸如明年准备种什么,田间如何管理等等问题,说保证明年夏秋两季的粮食都能产出两石以上,这次朱县令没有怀疑,高兴的说,若是她当真明年就产出两石,定然给她上报嘉奖。


第二十章 火桶

    第二十章 火桶

    经过三天的丈量,终于将荒地丈量清楚,共计一万一千零几亩,最终钱主薄做主取了个整数,一万一千亩。丈量一结束,青篱一刻不敢误的去衙门缴了银子,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就单等发放田契了。

    已经进入十二月,寒风呼呼的吹着,荒地那边又紧临淇河,寒风中带着水气,吹在身上更是阴冷逼人,因这几日丈量田地,青篱不得不带着丫头们整日在地里照应着,尽管她穿得很厚,却还是被呼呼的北风吹了个透凉。

    回到家里围着火盆烤了许久,身上才找回一丝暖气,但双脚却仍然冰冷。

    她只去了几日,身子骨便受不住了,何况那些天天呆在寒风中的人?这天一日冷过一日,屋子摆了三四个碳盆,也总觉得不暖和,晚上看书的时候,手脚依然冰凉。得想个经济又暖和的取暖方式才行呢。

    将她所知的取暖方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猛然想起,有一年冬天她去湖南农村的同学家玩,曾经见到的火桶。那火桶,从外形看,就是普通的上宽下窄的圆形木桶,桶高一般和椅子的高度持平,这样人坐在椅子上就可以把双脚放进火桶里,桶里放着碳盆,上面悬着一个方木栅,脚可以放上去,下面的碳火不用特别大,只须小小的,不一会脚便热了起来,脚一热,全身都跟着暖和起来,若是觉得腿上冷,就用一个小棉被盖着在膝部和桶的外缘。

    她长在北方,每一次见到取暖火桶,着实惊奇了一阵子,只用一次,便爱上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哪位发明出来的,这么简单又实用的取暖物件。

    想到这里连忙画了图。正想找红姨来让她去街上的木器行问问,猛然又想起保胜家的说过丁香巷子的季平安是个木匠,便拿了图纸,叫了红姨,两人去了季平安家。

    平安家的正在屋里做针线,听见有人拍门,连忙放了手中的活计出了屋,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李家小姐和红大姐,一脸笑意的往里头让。

    嘴里说着:“家里有两个小猴子闹着,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收拾,李小姐和红大姐别嫌弃。”

    青篱看她的小院三间正房,两间侧房,一间厨房,院子角落中有两棵大树,收拾得还算干净。

    平安家的倒了水,请二人坐定才问道:“您二位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儿吧?”

    青篱与红姨对视一眼,笑着道:“看来咱们平时还得多到街坊家里走动走动,莫到有事的时候,才找上门儿。看,平安嫂子一下就猜到咱们有事儿,不是闲逛来了。”

    红姨点点头,说正是呢。

    平安家的也坐了下来,笑道:“李小姐天天忙着正事儿,不象我们天天闲着无事窜门子。”

    青篱猜测着街坊邻居估摸着都知道她买了荒地的事儿,因暂时还没有想好将来怎么耕种,也不多说。便微微一笑,问道:“只嫂子一个人在家,平安大哥可是出了远门?”

    平安家的说这几日正给一户人家打家什,算算日子今天也该完了,估计下午就回来了。

    青篱笑道:“我就说我的运气不差,正好有事儿求平安大哥帮忙呢,等平安大哥回来,嫂子就转告一声,我们家里也想添几样家什,叫他过去一趟,怎么样?”

    平安家的一听有生意上门儿,自然是欢喜的应了,几人又说了些闲话,正说着,季平安家的一双儿女从外面跑了进来,见屋里有人,怯生生的立在门边儿,青篱与红姨二人连忙告辞。

    傍晚时分,季平安到了李府,青篱将火桶的图拿给他,又将作用说了一遍,听说这是冬天取暖的物件儿,他十分的惊奇,心思转了几转,试探着问道:“李小姐,你家的火桶我免费给你们打,这个火桶,我能不能多打一些拿去卖?”

    青篱微微一愣,没想到这季平安还挺有做生意的天赋,一下子便看出了这里的商机。只是这火桶虽然新奇,但是技术含量也不高,极容易防制,先卖的人,不过抢占个十天八天的先机。况且自己又不打算从商,便笑着道:“有何不可?不过,火桶我可不能免费要你做。”

    见季平安还要说,便道:“若真是过意不去,工钱你算便宜点就是了。”

    李平安见李小姐坚持,便也不再多说,拿了图纸回家了。

    过了两天,季平安将第一批的四只火桶打好送到李府,青篱让杏儿取了铜盆装了一些木碳,亲自试一番,脚放进去一会儿,一股暖意从脚下传来,不多时便混身也暖洋洋的,不由展颜一笑,又让其它几人也试了,都说很好,齐声的称赞。

    青篱谢过他,又订了五六只桶,请他加紧做。

    合儿问道:“小姐,做那么干什么?咱们府里头就这么几个人呢,难不成人人发一个?”

    青篱弹了弹她的脑门:“人人发一个,你想得美!”指着刚做的四只木桶道:“这四只,两只送给朱大人和钱主薄,另外两只送到荒地那边,让他们在外面也能轮流取取暖。”

    红姨担忧道:“小姐,送给两位大人,这礼也太薄了,不太合适罢?”

    青篱摇摇头,以她这几天接触与这两位大人的接触,觉得这火桶一送过去,他们定然高兴。往高尚里说,这个火桶对于长丰县的百姓来说,又是一个大大的实惠;往庸俗里说,这个火桶,一旦在全国推广开来,能为他们二人赢得多少官声美誉?她倒觉送这二人极为合适,比送他们银子更为划算。

    至于派谁去送?她想一下,即然要帮人,就帮到底罢。仍然去请了季平安,让他送去,提醒他说,若是朱大人与县衙里的人都喜欢,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他制的。

    季平安见李家小姐给了他这么好一个揽生意的机会,一连声的道谢。

    两个时辰后,季平安喜笑颜开的回来了,说朱大人很喜欢的这火桶,县衙里有几位大人也很喜欢,当场就向他下了定,一共订了十几个呢。

    又向青篱说了好些感谢的话,才急急忙忙回家去。


第二十一章 羊肉汤

    第二十一章 羊肉汤

    火桶送到荒地,让张贵几人甚是感动,干起活儿来愈发的卖力。无奈,天气越来越冷,这几天北风一直吹着,天也不似前些日子睛朗,村民们都说要下雪了。

    妇女和孩子受不住冻,有好些人都提出不干了,为了这几个钱把身子冻坏了,还要花钱买药,不值当。

    自开始变天,两三天的功夫,妇女和孩子便少了一大半儿,张贵暗暗着急,这荒地的头一遍才深耕了一半儿,这样下去,别说二十天,就是拖到过年,也不一定能耕完。

    刚开始,他不想给小姐说,怕小姐忧心,眼看不说不行了,只好硬着头皮与小姐把这事儿说了。

    青篱一时也有些犯难,只好与这二人商议着再去这两个村子,重新招集些人手,总有人不怕吃苦的。张贵与李大郎对视一眼,眼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也只好如此了。

    这二人一走,青篱立在窗前,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听着北风带着号子呼呼的刮过,心里打了一个寒噤,不由为那些在寒风中干活的人担忧起来。

    不若先停工,等这场雪下过再干?刚起这样的念头,便又压了下去,现在才刚刚进入数九,有道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四九”三十六天中,现在还不算最冷的时候,一旦停了,只好到等开了春再动。可是开春后马上就是春耕,哪里还有时间去摆弄这些?

    还是先想些办法为那些干活的人驱驱寒罢。驱寒可以搭些工棚,让他们休息的时候在里面避避寒风,还可以多烧些驱寒的热汤让这些人在干活中间补充一下热量。

    想到这里,便有了主意,搭建工棚还需要时间和人手,或许等搭建完了,这股子寒流便消退了呢。多弄些热汤这个法子倒是立竿见影的。

    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说行动就行动,立马叫柳儿去找了李婶子、孙大娘等去西市买几只杀好的整羊,三百个烧饼。并一再交待连羊下水也一块儿买来。柳儿也听了到张贵与李大郎的话,见小姐交待,便知道她这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连忙揣了银子,拉着李婶子去了。

    羊买回来之后,叫她们清洗收拾一番,又命几人将用到的调料装了。一刻也没多作停留,将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叫上,只留了红姨一个人看家,其它的都跟着去了荒地。

    到了荒地,只觉是北风愈发的凛冽,成年男子倒还罢了,可怜那些孩子们,在寒风中缩着脖子,弓着腰捡着草根,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青篱眼睛一热,心生不忍,直想大喝一声停工,然而嘴张了几嘴,仍是没有吐出一个字。

    张贵与李大郎分头在地里忙活着,福伯与小可小乐三人聚在火桶边取暖,见小姐过来,小乐连忙跳出火桶,跑了过去。青篱见他的双颊被风吹得通红,问道:“冷罢?”

    小乐今年十四岁,个子长得也高,咋一见自家小姐用他娘说话的口气问他,混身的不自在,嘿嘿笑道:“不冷,那火桶可暖和了。”

    青篱道:“冷就再坚持一会儿。一会儿有好东西吃。”

    说着让小可与小乐去村子里借几口大锅,一面指挥着几个打杂的大娘挖灶坑,几个捡草根的妇人围过来看热闹,杏儿道:“几位嫂子,能不能帮我们去捡些柴来。”

    一个妇人操着大嗓门问道:“你们这是干啥咧。”

    柳儿笑道:“我家小姐见大伙儿在这里受冻,心中不忍,在这里现熬些羊肉热汤,给大伙儿驱驱寒。”

    那妇人哦一声,高兴的跟着杏儿去了。有不少围上来的小孩子听说有肉吃,发出一阵的欢呼,草根也不捡了,呼啦啦的跟在杏儿与合儿后头捡柴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