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谨言-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意见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

从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德军和联军都没有再发动大规模进攻,西线偶尔有枪声响起,也只是部分阵地的小规模冲突。

第二批华夏远征军抵达欧洲,美国远征军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三十万,同时,装有大量药品的卡车开到了亚眠。

这次负责运送物资的不再是马尔科夫,而是一身男装的许二姐,乌黑的长发被编成了一条辫子,婀娜的身资让前线的大兵们全都眼前一亮。

许二姐跳下卡车,将清单交给楼少帅,用华夏语说明了这批物资的重要性,其中大部分都是药材。交给马尔科夫,许二姐并不放心,至于身份是否…暴……露,也不再那么重要。

她和尼德在欧洲的任务已基本达成,尼德商行与华夏有联系早不是秘密。

若没有特殊渠道,尼德商行的货源从何解释?华夏罐头和药品在欧洲可是紧俏货,大批量收购东方古董文物的行为也足够引人注意。

欧战进行到现在,能捞的好处基本已经到手,接下来的,就要放到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去“讨论”了。

李谨言不久前给尼德发来电报,在最后一批古董装船之后,他可以选择留在欧洲,或是返回华夏。许二姐则要在十月前离开欧洲,前往俄国,在那里,有新的任务交给她。

在临走之前,许二姐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解决马尔科夫的问题。

至今为止,马尔科夫还没有出卖华夏的迹象,为了以防万一,李谨言还是下令欧洲的情报人员将他“请”回华夏,至于是先礼后兵还是先兵再兵,完全交由许二姐等人决定。

此举,也是为了留马尔科夫一命,他的身份…暴……露或是为钱出卖华夏,都只会给他带来一个下场,送命。

一战和二战中的王牌间谍,双面间谍或是多面间谍,有好下场的可没几个,遑论一个骗子出身的冒牌货。其实,最简单也最安全的办法,就是让马尔科夫和大卫一同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李谨言考虑再三,却没有这么做。

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李谨言的准则,或许会被说成心慈手软,但在没有被触及底线之前,他并不会轻易举起屠刀。

当然,日本矬子绝对是例外。

许二姐的到来,让不知内情的人产生了多种猜测,这个魅力十足的东方美女,到底是什么身份?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尤其是几个敢对着她吹口哨的美国大兵,许二姐的回答很直接,几拳揍倒,再踹上两脚,抽……出锋利的匕首,对着美国牛仔的脖子和腰部以下腿部以上的某个部位比划了一下,勾起饱满的红唇,“姑奶奶昨天刚磨过刀,想试试有多利吗?”

美国牛仔浑身僵硬,脸色发青,直到许二姐离开,半天都没动一下。

物资送到后,华夏远征军中的炊事兵和医务兵又忙了起来。

很快,华夏远征军的堑壕里就传出了一阵阵的中药味,隔壁的美国大兵看到那些黑乎乎的药汁,直接退避三舍。

老天,华夏人在做什么?!

直到西班牙大流感在欧洲彻底爆发,美国牛仔们才会知道,这些黑乎乎的药汁,是救命的良药。

236、第二百三十六章

七月中旬;德军在西线展开第五次攻势;也是战争结束前;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主动进攻。

震天的炮火中;德军士兵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联军构筑的防线几乎要被德军疯狂的攻势击溃;但也只是几乎。

持续了三天的战斗,攻守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付出了十五个师的代价之后;德军仍没能攻破联军的防线。接连几次大规模进攻,使德国军力消耗殆尽;物资匮乏;前线的士兵只能靠黑面包和土豆充饥。

德国最高统帅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军队开始有计划后撤,同时加固兴登堡防线,在阿尔贡地区设置严密的防守,带刺的铁丝网,爆炸性和非爆炸性障碍物连成一片,重机枪被集中起来,很显然,德国人已经在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

七月十八日,协约国的首脑们终于艰难的达成了一致,联军的最高统帅福煦下令,在西线对德军发起全面反攻。

“德军已经衰弱,这是打败他们的最佳时机!”

“夺回失去的土地,将日耳曼人赶出去!”

法军,英军,比利时军枕戈待旦,华夏远征军和美国远征军也接到了作战命令,就连一向习惯打酱油的面条军,也在不久前的皮亚韦河战役取得胜利,信心倍增,计划对奥匈帝国军队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海面上,英美联合舰队彻底封锁了大西洋,天空中,索普维斯火蜥蜴和华夏的黑旋风,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地面上,坦克,装甲车,各种口径的火炮也张开炮口,英法两国格外的“大方”,给华夏远征军送来大量的武器和弹药补给,100mm口径以上的火炮就有三百门,还有装甲车,重机枪以及成吨重的炮弹。

或许是楼少帅之前“拒战”的借口发挥了作用,也或许因为美国新一批援助物资抵达,总之,联军上层对华夏远征军的态度的确是今非昔比。

“这是一支值得重视的力量。”

联军的前线指挥官,总结华夏远征军之前参与的几次战斗,得出结论,华夏人会打仗,至少比美国牛仔更值得“信任”。

在康布雷,在亚眠,华夏远征军都发挥出了相当可观的战斗力。

“无法相信。”

十年前,这个国家还是任人瓜分的一块肥肉,清国的老太后和拖着辫子大臣们,还在对欧美人甚至是日本人卑躬屈膝,如今的华夏却接连打败日本,俄国,不久前还从俄国手中夺取西伯利亚的大片领土,没有人能够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正如英国驻华全权公使朱尔典发回白厅的电报,“为取得华夏的友谊,大不列颠可以放弃部分利益。”

白厅接受了,也这样做了。

在华的租界,海关,一一归还,英国人在华夏大地上的“特权”也被废除,华夏人得到了“想要”的,接过了英国人递来的橄榄枝。但是,傲慢自大的约翰牛没有预言能力,无法提前预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华夏不再是任人宰割瓜分睡狮,古老的东方巨人从沉睡中苏醒,握紧了拳头,向世界发出了属于华夏民族的声音。

原有的世界格局必将被打破,这一天,即将来到。

七月二十日,李谨言接到了楼少帅从欧洲发来的电报。

协约国的反攻已经开始,最先燃起战火的是马恩河,担当主攻任务的是法军第十集团军。福煦的安排出乎预料,联军并不看好已经麻烦缠身的法国军队,法国人却表现得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仿佛又变成了那支死守凡尔登的军队,年轻的士兵褪去了迷茫,变得勇猛顽强。

华夏远征军的战场在亚眠,暂时没有接到出击的命令,楼少帅给李谨言发电报时,几万兵哥正捧着碗捏着鼻子喝中药。这个场景吓到了他们的邻居,一连三天,两军阵地的交界处都没见到美国牛仔的身影。

楼少帅的电报“很长”,仔细数一数,足足有二十一个字,险些让李谨言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拿着电报纸左看又看,这真是楼少帅发来的?不是旁人代笔?

可无论是话中语气还是末尾署名,都是楼少帅无疑。李三少也只能告诉自己,应该只是楼少帅心情好,或者该说,简直太好了……

七月二十二日,北六省广播和报纸上开始出现“流行性感冒”的消息,对国人来说,这是个新鲜事。不过按照报道中说的,采取一些措施预防也不是坏事。在外地做事的大都收到了家人的电报,其中,跑船的对此最为重视。

中药铺提前得到消息,早已备下足够的药材,按经年老大夫的医嘱,份额限量,足以供应六省内的需求。

药不是饭,起到效果就好,吃多了也没好处。

沪上和青岛等地效仿而行,期间有不法商人囤积药材,哄抬市价,宋舟没有手软,抓了几个杀鸡儆猴,再有人想投机也得掂量掂量。这不是普通的商品,这是药材,为了赚钱就昧良心,抓起来杀了也没地喊冤去。

虽然宋大帅只抓不杀,可没收全部家产,也和杀了他们没多大区别。

被“抄…家”的名单中,许逸文的本家赫然在列,办纱厂竟然会和囤积药材扯上关系,算得上稀奇。不是捏造罪名,就只能怪人心不足,被人挑唆几句就要钱不要命。

孙清泉动手时,孙夫人冷眼看着,心中叹气,就算是这样,怕也难得一声感激,何必?

许逸文本人倒是没牵涉其中,但一大家子没了生计,全要靠他来养,也足够他头疼。询问再三,得知父亲和兄弟的确囤积了一批药材,证据确凿,原本想在报纸上“伸冤“,质问军政府黑白不分的心思顿时熄灭,只能认命。

山东督帅韩庵山没了实权,自然不能像宋舟一样说抓就抓,想杀就杀。但山东省长却是敢下手的,凡是非法囤积药材哄抬市场价格的,不论数量多少,全都抓起来。顺便办了不少地痞流氓,山东境内为之一肃。

中原西南等地尚未发现相关病例,各省督帅却收到了楼大总统亲自发来的电报,不论是否用得上,总是一份心意。

八月初,华夏国内参众两院选举,议员们各处活动,选举的新闻盖过了华夏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消息,倒也将之前反对华夏派兵参战的声音压下去不少。

李谨言对选举的事算不上关心,每天看过便罢,回到关北的白老却揪住他,连带楼二少,一天小半个时辰的“政治厚黑学”教导,雷打不动。

李三少满眼冒星星,楼二少却听得津津有味。

看看端正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经向白老提问的小豹子,晃晃成了一团浆糊的脑袋,李谨言怀疑到底谁才是七岁?

八月六日,法国第十集团军在马恩河击败了德军,解除了德军对巴黎的威胁,消息传回后方,巴黎街头挤满了欢庆的人群。

八月八日,华夏军队和英军在亚眠对德军发起了联合进攻,楼少帅亲自在前线指挥,英国大兵也亲眼见到了华夏人是如何战斗的,很多人都产生“错觉”,这不是华夏军队,而是一支“欧洲强军”。

钢盔下的东方面孔让他们回到现实,沉默的北六省大兵,射击精准的南六省大兵,爱用工兵铲的西北大兵,下手狠辣的滇军,这样的军队,加上指挥若定的年轻将军,就像是一柄锋利的刺刀,狠狠的扎进了敌人的胸膛。

在堑壕中摸爬滚打苦熬四年的英国人,身为“友军”,仍不免胆寒。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些华夏人。”

战争结束后,一名英军上校回忆起和华夏军队一同作战的场景,还会心惊肉跳。

“他们就像是一群狼,盯准了猎物的狼群。”他对已经成为陆军少尉的儿子说道:“我当时很庆幸,他们不是敌人。如果你亲眼看到我曾目睹的一切,你会有一样的想法。“

除了担任指挥的楼少帅,宋少帅,马少帅和龙少帅都亲自上了前线。

曾在康布雷出现的一幕,在亚眠再次上演,地面上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空中的飞机,配合步兵火力,就像是一部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撕开了德军的防线。

在进攻中,华夏军队采用了层层炮击,层层推进的方式,没有留给德军更多的准备时间,在成排的炮弹砸下后,坦克和步兵就冲了上来。

本该作为“主力”进攻的英国大兵,计划采取的战术和华夏军队类似,却不如华夏军队运用娴熟,战斗到中途,华夏大兵们似乎打出了劲头,英国人冲上前,几乎只有接收俘虏的份。

到了傍晚,华夏军队已经向纵深推进十五公里,这样的进攻强度和推进速度,就算是大战初期的德军,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才能做到。

华夏士兵的战损让英国指挥官瞠目结舌。英国人推翻了对康普雷战损的怀疑,华夏人并没有为了面子而“说谎”,他们在战斗中的损失上少到让人无法置信。

战斗在夜幕降临时结束,比起持续了十几天的马恩河进攻,亚眠的战斗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战斗中途,楼少帅也踏上坦克加入战斗,一名英国随军记者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年轻的华夏将军,威武的华夏坦克,以大篇幅出现在泰晤士报和巴黎的报纸上。

“丑八怪”之名,也随着楼逍的大名响彻欧洲。

撰写报道时,英国记者特地询问了几名从战场上下来的华夏坦克兵,当兵哥告诉他坦克“姓甚名谁”之后,英国人整张脸变成了一个“囧”字。

这样威风凛凛的陆战武器,竟然有这样一个名字?

显然,华夏兵哥并不认为“丑八怪”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对,反倒觉得相当亲切,比起德国人拗口的A6V,英国人的大游民还是马克什么的,还是“丑八怪”更大气上档次!

英国记者一张“囧”脸,头顶滑下三道黑线,心头狂奔过一群神兽。

是谁为华夏坦克命名?审美真的没有问题吗?

如果做出丑八怪的老师傅们得知英国记者所思所想,大概会拍拍他的肩膀,感慨于他们和英国佬竟然有了“共同语言”。

八月八日,注定是华夏军队扬名世界的一天,也是德军黑暗的一天。

仅仅一天的战斗,就有三万德军被俘,大量的火炮和机枪被联军缴获。许多有价值的文件落在联军手中,联军所采用的战术也让德军无所适从。

“军官和士兵失去了勇气,如果战斗继续这样下去,我军无法取得胜利,撤退都将毫无秩序。”

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感到无奈,面对英法的百万军队时,他都未曾感到过如此无力。

比起德国人的沮丧,联军内部倒是一片欢腾。

马恩河,亚眠,紧接着就是圣米耶尔和伊普雷,只要将德军在联军防线上的突出部全部攻破,胜利的天平终将向自己一方倾斜!

唯一感到不愉的或许只有美国远征军总指挥潘兴将军,在之前的两场进攻中,美军根本没有参与战斗的机会,就连一直防守的亚眠都被英国军队代替。

在为庆祝“胜利”举办的晚宴中,潘兴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接下来的圣米耶尔进攻,美军将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

华夏远征军也接到了宴会的邀请,楼少帅皱眉,宋武耸了耸肩膀,马少帅习惯的将腿往桌面上一架,往后一仰,“这帮洋人还真有闲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