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芳菲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陌上芳菲尽-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黎诗翎向他的当面致谢却引得他一阵脸红,半晌不能言语,原是个不善言辞的莽将军,黎诗翎一笑,他更羞得不知如何。
  
  随后的日子,从家中带去点心食物也自是少不了高询一份,但高询始终不能坦然面对黎诗翎,每次都是那么不自在。
  
  此后,高旻每次出征,黎诗翎都扮成军士跟随左右,到这里已是三本日记结束,剩下的两本日记记录了二人同生共死的那些岁月,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一次次艰难的反击推进中,命运早已将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前尘往事(二)

  一次出征,高旻和黎诗翎一同于山涧偶然寻得一株四色荷花,美丽非凡,世间罕见,黎诗翎说天上的琼花也不过如此,高旻便笑言,依了她给这荷花起名琼莲。
  此处的琼莲二字自是无法用英语写出,溪瑶用了汉语拼音表示。后来到底怎么样了?我心中顿时似燃起一把火,紧接着看下去,可是关于琼莲,黎诗翎却再少提及时,只是偶尔说起,夏天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琼莲开花了。我不禁万分失望,这么说,琼莲根本没有办法把我们带回来时之处,但日记中的故事依旧吸引我继续读下去。
  梁朝承宁十八年,梁国颓败大势已定,高旻半壁江山在握,遂向黎诗翎求婚。他本欲问鼎天下之后再给黎诗翎一个至高无尚的身份,但出于她的多年追随,若再不给个名分,于黎小姐的声名不利。
  高旻的这一番言语让黎诗翎无法拒绝,既幸福又感动。宛阳大捷后不久,二人成婚。当晚,郁西府放了一场很美丽的焰火,那些跟随高旻出生入死的将士都替主帅高兴,众将豪饮庆贺,比试起酒量,据说高询狂饮一满缸酒胜出,却连醉三日,整整七天未出房门。
  新婚燕尔,黎诗翎一心沉浸在幸福中,只是命人送些醒酒之物给高询,然谈及此事,高旻却不以为然,称日后不必如此关照高询,他自幼性野。
  日子在刀光剑影中流淌,每一天都过得惊心动魄抑或忧心万分,然而既然选择了陪伴他一同走,不论怎么样的后果,黎诗翎都不会后悔。
  驰骋疆场、铁与血是男人的世界,除此之外,我陪同着日记里的黎诗翎还一同经历了那些难忘的时刻,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孕育新生命的点滴感激与喜悦,直至初为人母的激动难抑。
  承宁十九年,黎诗翎诞下她和高旻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一个女儿,但却还是让初为人父的高旻喜不自禁。
  陪伴高旻转战南北,走遍了大半个梁国,眼看高旻大业将成,自有不少贵族或是战将想将自家女儿嫁与高旻,但高旻均以在外征战、大业未成为由相拒。黎诗翎知道,如果答应,笼络住权贵势力,得到更多兵力,他将来的路途更会好走一些,但他不能背弃自己的诺言:“得此一妻,此生无憾。”
  承宁二十年,何正阳率五十万大军投奔,还有一个条件——高旻必须娶何家小姐为正妻。高旻甚为恼怒,众将皆劝以大局为重。黎诗翎知晓,并无高旻料想的万般恼怒,而是平静异常,说道:“听说何小姐聪颖非凡,虽未征战沙场,却攻于筹谋。娶了她,至少你能少受点伤。”抚着丈夫伤痕累累的身体,黎诗翎这番话说得五味杂陈,心中如利刃贯穿。
  不料,事情却突然出现转机,次日,众将议事时,何正阳上了堂来便向高旻一剑刺来,高询及时挡住,何正阳更是怒不可遏,转而刺向高询,招式凌厉,招招夺命。
  众将好容易将二人拉开,何正阳却止不住怒骂高氏兄弟。
  原来,昨夜,高询借着酒劲翻入何家,将何家小姐轻薄了,何小姐意欲自尽,高询却向她保证,自己定向高旻求娶她,何小姐眼见生米已做成熟饭,且高询一表人才也是英武不凡,不至于辱没自己,只好答应。
  高询求娶何家小姐,但高旻的态度让所有人意外,高旻以□良家妇女有违军纪为由要将高询按军法处决。此事已闹得人尽皆知,何正阳虽然气急,心疼女儿名节,但更清楚若是高询死了女儿又该如何?只好同众将一起拦住了高旻,最后高旻将处置改为军法处置。军棍严惩之下,高询被军棍打得皮开肉绽,却咬紧牙不哼一声,最后是何正阳担心打坏了未来女婿的身板,才劝住高旻。只是要求高询同女儿尽快完婚。
  此事传到黎诗翎耳中,却让她既喜且忧,和高旻一样,这桩联姻之事以这种方式解决,让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可一向遵守军纪且看女子一眼都略带羞涩的高询如何会做出此等事情,让人难以置信,黎诗翎渐渐感到不安。
  十日后,高询同何家小姐大婚,自生育后,黎诗翎已许久不曾出席众将酒席。但小叔大婚,自是另当别论。
  婚宴上的高询又是同众将豪饮,然不知为何,黎诗翎却感觉到他笑容里尽是苦涩。二人眼神偶然出碰触,黎诗翎觉得高询那浓得化不开的大红鲜艳喜服,如同他内心的痛苦般被渲染得铺天盖地。诗翎突然觉得一阵不安,借故离席。后来只听说,那夜高询醉得不省人事,被人醉醺醺抬回洞房。
  承宁二十二年,黎诗翎同高旻的儿子降生,此时高旻在外征战,喜报传到也是高兴难抑。眼见大势已去,朝廷竟勾结叛军作垂死挣扎,向高旻领地围攻,黎诗翎母子三人所在乌城被围,高旻带兵回援,高询抄到后方,血战入城救出黎诗翎母子。
  黎诗翎于日记中写道,她不知道为何生死关头救自己的总是高询,高旻带领大军入城迎她那一刻,为何她看到高询眼中隐隐的失落。
  凭女人的直觉,看到这里,我想我同黎诗翎一样,有了相同的预感。黎诗翎开始刻意回避高询,不在有高询的场合出现,作为嫂子,不给高询过分的关心。
  随后的几年,高询陆陆续续向高旻要求求娶了几位亲贵义军首领之女,众人纷纷议论,高询有反意,竟与自己的哥哥抢女人。但高旻对此不置可否,两兄弟依旧手足情深。
  四年后,高旻一统梁国,改国号为景,高旻称帝,改元建佑,立发妻黎氏为皇后,嫡长子高拓为太子,长公主高薇为靖国公主。朝中议论纷纷,黎氏并非出生大家,能否担当母仪天下之任。朝中大臣纷纷借此发难,实是想把自家女儿、侄女送入后宫。
  高旻铁腕镇压众意,颁旨称:改后宫制,不设六宫,皇后独尊。此举一出天下哗然,有人说皇帝重情,不愿委屈发妻。有人说皇帝是担心后宫争斗,外戚干政。
  众说纷纭间只有黎诗翎与高旻知道彼此的心意,一切的不易皆是为了守住最初的誓言。
  
  日记中的相濡以沫和同生共死之事实在太多,感动之余我更多的是祝福,就像看一部小说,总希望结局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日记至此戛然而止,再无后来。
  后来,宣和皇后与太祖皇帝究竟发生何事?难道宣和皇后入住后宫后便不再写日记?我隐隐觉得不在这个盒子里的日记才是事情的关键,后来琼华宫的败落,人人谈“琼莲”色变的原因一定就在后面的日记里,最后宣和皇后的下落也许正是我要寻找的归去之法。可是,后面的日记在哪里呢,莫不成还在琼华宫?
  窗外月光如水,躺在床上,我脑中或闪过那些甜蜜温馨的场景,或闪过戎马倥偬的画面,一个个的疑问搅得脑中晕晕,不知何时才沉沉睡去。
  “娘娘,醒醒,快醒醒,出事了,出事了!”一串急促的呼喊在耳边响起。
  我极不情愿地撕扯开眼皮,嘴里嘟囔着:“什么事啊,天还未亮,去请安还早......”前夜夜探琼华宫又看连夜日记,一宿未眠,此时正睡意正浓。
  “不是请安,是太后娘娘出事了!”如缀焦急地摇着我胳膊。
  太后!我猛然惊醒,坐起身来:“太后,出了什么事?”
  
  灯火通明的凤仪宫,夜深人静的时刻却是进进出出的人皆神色紧张,霜色的青玉砖上跪了一地医官,皇帝披了外袍在屋外来回踱步。宫前回廊已站不少娘娘,比起平日的齐整靓丽,今夜都显得有些仪容不整,应都是匆匆赶到。
  片刻之后,一位医官从屋内出来,连拭额头冷汗,跪于皇帝面前以额触地:“禀皇上,太后此症乃内火焦热外加受了惊吓所致,微臣已开了药方。只是药力一时无法起效,太后......”
  “一群废物!”皇帝不耐烦地将医官踢倒在地,随后拂袖进屋。开门的刹那里面传出太后高呼低喊地声音,还伴着尖锐的狂笑。
  门很快闭合,良久,一名褚衣内侍从里匆匆走出:“宣宇文良娣觐见!”
  我一惊,虽然是太后宫中人到落霞阁告知太后病倒一事,满院的嫔妃却只宣我一人,有些奇怪。皇后颇为阴毒的目光一闪而逝,我再不敢看其他嫔妃的眼神,垂首跟着内侍步入寝殿。
  “听说你常到太后宫中陪她,又与太后颇为亲厚,你有这份孝心很好。”
  “皇上谬赞,这是臣媳分内之事。”我依然垂首,耳边太后惊恐的呼叫搅得我心中几分不安。
  “太后的病症偶有发生,但今日颇为严重,汤药服下却甚无大效。听冯嬷嬷说你同太后亲厚,劳你进去多劝慰安抚......”皇帝说着猛烈咳嗽起来。
  “皇上!”我蹙眉抬首。
  “无事,你快些进去陪太后!”皇帝摆摆手便回身坐到榻上,依旧咳声不断。
  我不敢违逆圣意,便随内侍疾步走入内室。天青的宫纱和珠帘层层遮蔽着太后凤榻,太后的惊呼听得越来越清楚:“花开了!她来了!她来了!一定是她来了!”随着宫女们的一阵惊呼,太后竟奔下脚踏,奔跑间撕扯下一块天青宫纱,我躲闪不及,与迎面而来的她堪堪撞上。
  追赶而至的宫女嬷嬷将后仰的太后刚好扶住,我却猛然跌坐于厚厚地毯上,所幸倒也不疼,关键是这么一撞后,太后安静了许多。
  只见她发髻披散,杏黄单衣外罩一件绣荷鸾纹外袍,未着丝履,赤足站在地上,此刻被身后众人拥着往床榻走去。我也起身随众人走去。
  太后似乎清醒了几分,呆滞的目光转向我:“你说,她会不会来找我?她说过,琼莲开花了,她便......”
  我震惊万分,太后说的居然是琼莲!我霎时呆住,虽然不知道太后说的“她”是谁,可只有先哄着她:“不会的,太后,您放心,我们守着您,皇上也在外头,她不敢来!”
  “不!不!不!她来了,你看!你看!”太后又疯癫起来,一一指着面前所有宫女和嬷嬷喊道,“她在那!在那!”
  我恍然明白,太后所说的是个女性“她”,此刻在场的所有女人恐怕都会被臆想成那个“她”。我轻轻凑到太后贴身女官冯嬷嬷身侧说道:“嬷嬷,我有一个主意。”
  




☆、废殿惊遇

  细雨下了一整日,窗外的香云木被洗刷得油绿清亮,凤仪宫里的氛围如同这阴雨般让人阴郁难抒。整整一个白天我都受在了凤仪宫,几天都未得到好好休息的我累得趴在太后床侧便能睡过去。庆幸的是,太后已经安定了许多,此刻正在安睡。
  昨夜,我建议所有侍奉太后的宫女嬷嬷都换上内侍装扮,束发戴内侍之帽,总之不要让太后眼前出现“女人”便可。当时太后状若疯癫,任何女人衣饰的人都会让她惊恐不安。换过衣饰后,太后渐渐安静,天明时又服了一剂汤药,便沉睡过去。
  在太后宫中整整陪了一天一夜,直到太后清醒了。离开之前冯嬷嬷特意郑重提醒我,这两日见闻万万勿对他人言起,务必忘记太后病中言语,冯嬷嬷言时神色凝重,眼神含厉。
  我乖顺答应,心里又怎会不知,令太后魔风的定是一个宫闱秘密,她发病时高喊的琼莲和那个“她”似乎正是这个秘密的关键所在,但我此刻已困倦得没有太多精力细想,只想回去蒙头好好睡一觉。
  
  回到落霞阁,倒头便睡,醒来之时已是日上三杆,精神倒是好了许多。如缀守在榻侧,见我醒来欣喜万分,原来我已经睡了整整一天。这丫脸色变得忒快,片刻之后便转换成一副愁容。
  原来,今日正是睿王同华阴公主的大婚之日。各宫都送去了贺礼,唯独我近日忙于伺候太后,一直未回宫,时至今日仍未置贺仪,如缀唯恐我失仪,遭人非议。且以我和睿王那段往事,恐怕又得杜撰出些故事来。
  首饰珠宝她自是不缺,我若再送也是枉然,不如来个特别的,于是吩咐如缀将一包我从北地带来的雪莲种子送到华阴寝宫。如缀惊得目瞪口呆,我却笑道:“送她一冬的灿烂如何不好?”
  宫里喜乐震天,热闹非凡,却丝毫不影响我午膳后补觉休息。
  傍晚,紫红的晚霞像一朵绚烂的牡丹开在天际,被夕阳余晖镶上了一层淡淡金边,破败的琼华殿沐浴着浅金的余晖,显出一种残缺的静谧美。周围空无一人,今日华阴公主的婚事将众人纷纷引至后宫别处,此处白日都少有人来,更何况夕阳西下之时。
  我伏在一堵断壁后小心观察四周,不错,琼莲的秘密还未解开,今夜我要再探琼华宫。
  此刻,华阴和睿王应该已经举行完大婚仪式,不知为何,想到华阴公主正被迎进往敕造睿王府,心底竟涌起一丝奇怪的不适,许是我借用宇文韵玦的身体吧,虽然灵魂变了,但曾经那样刻骨铭心的爱恋还是会在心底留下一丝痕迹。
  推开琼华殿后殿沉重的大门,余晖倾泻到殿中,将我的影子拉得极长,殿中水池的晶亮池壁反射着金色光芒,双眸被刺得略微一眯的瞬间却隐约发觉池中空空如也,再无一物。心跳猛地漏掉一拍,睁眼细看,的确只剩一个空池子。
  大殿内像是近日有人来过,有几排新鲜的泥印足迹。我想起太后病后的次日下了一整日的雨,这些足迹极有可能是那场雨后留下的。
  大殿正中,水蓝的晶亮池中,琼莲连荷叶同荷花一齐消失不见,几截荷叶的残枝露出水面,似乎是被人折毁的。我惊诧万分,那夜我一方面碍于不便带走琼莲,另一方面畏惧琼莲可能拥有的神秘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