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芳菲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陌上芳菲尽-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见太后笑了也陪着笑起,这才放下一颗心来。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伴太后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厢才笑罢,下一刻她又收起了笑意,怔怔地盯着袅袅焚香,郁郁道:“是啊,你是宇文家的姑娘,我们何氏已经没有子孙了......”
  
  我只知道何氏颓败了,可如何会没有子孙了。见太后身边的冯嬷嬷也是默然低头,便不敢贸然开口,只是沉吟不语。
  
  太后一颗颗捻着手里的珠子,似陷入遥远的回忆。良久,她才悠悠回过神来,对我淡淡道:“天色不早了,你回去吧!”说完便在冯嬷嬷搀扶下缓缓起身,脚步有些踉跄,步入内室。
  
  我被太后大喜大悲的情绪搞得摸不着头脑,也不敢作多想,便急忙告退。
  
  一连几日,我除了清早去皇后寝宫请安,其余时间都卧于室内,以养病为由不出落霞阁。
  
  “百年紫山参、灵芝、金丝燕窝、鹿茸......”我看着太医开出的这堆补品,哭笑不得,这么补下去,才非得补出病来。
  
  为我诊治的是太医院胡太医,瘦长脸蓄一把山羊胡,矮小身躯跪在帘外,隔着轻纱帷幔,一线把脉,诊得甚是仔细。他称我脉象混乱,水土不服之症甚重,狼毫一挥开了几服药,除此之外便是些补药。
  
  胡太医是宇文将军收买在宫中照应我之人,出嫁前宇文将军曾嘱咐我,宫中争宠激烈,诸事难料,太医院胡太医是将军府之人,可以信赖。饶是如此,胡太医每次诊毕,我定会让如缀再奉上些首饰银两酬谢。
  
  皇后对我依旧冷冷淡淡,除了赏些补品药材于我,便是指桑骂槐地偶尔训斥提醒我要守妇道,每每此时,太子的那些嫔妾们便纷纷掩口侧目,暗自嘲笑我曾经逃婚的荒唐之举。
  我对此往往付之一笑,只是恭顺大方地对皇后低头称是。
  
  想来,我当初逃婚的荒唐之举已是举国皆知了,且还成了这宫里的笑柄。除此之外,关于我的各种传言正以春风燎原之势疯传,宫里的女人本就守着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我那些个红疹足气的隐疾不出三天就传了个遍,宫里已是人尽皆知,就是不知什么时候会普及到宫外。
  
  可惜我并不介意这些,传得越凶,我便越安全,争取到越多的时间寻找琼莲。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偏要跟老天争一争。
  
  东宫中,太子妃之下连我在内共有三位良娣,此外还有两名宝林,两名孺子,共计八名妻妾,除了一个入宫较早颇受宠爱的李宝林生有一女,并无子嗣。
  
  据说太子之前曾有一位非常宠爱的楚良娣,温婉而有诗书之才,皇后却道后宫女子不该知晓太多,一直不喜欢她。半年前,楚良娣因难产离世,太子伤心非常,很久都不愿亲近宫中女子,皇后着急太子没有子嗣,这便张罗着选妃一事,一并为太子进了一名正室和一名妾室。
  
  我卧床静养的这几日,太子妃郭氏曾遣人送来些药材,另有一个苏良娣还甚为贴心地为我送来几款精致面纱,碧玉流苏拢水葱绿轻纱、天青柔纱镶青珠、浅橘珍珠缀粉橘曼纱......甚和我心意。
  
  苏良娣容貌清秀,在一群侧妃中并不起眼,只印象她笑起来如一弯新月般的眼睛,看起来很和善。她送来的面纱透出淡淡熏香,如同她给人的感觉般,总是恬淡秀雅。
  
  以卧病静养为由,我尽量避免见到来看望我之人,其实来看我的除了苏良娣,便是我的姐姐晴妃。晴妃很是聪明,自第一次姐妹相认后,我只与她再见过一次,我担心与她过多接触会被她看穿自己的伪装。
  
  我深知自己可以装病的时日不能太久,在下一步的应对之招想出来之前。我必须尽快找到琼莲,让它带我回到21世纪,这个时空的一切在我眼里都只如一场梦般不真实。
  
  如缀说过琼莲在皇家御苑有植,我曾小心翼翼地问过来看望我的晴妃,是否知晓琼莲。晴妃当即便面色突变,打断我的话:“你问这做什么?这两字日后不得再提!”我见晴妃表情严肃,便不敢再问。
  
  后来我私下向侍候我的内侍齐文和齐允探听过,二人也面色大变,只知伏地求饶,口口声声言道不知。
  
  我心中疑惑更大,这琼莲本是世间人尽皆知的宝物,为何在将军府内,宇文将军不准我提,在这皇宫中也变成如今这副人人谈莲色变的模样。但无论如何,我也一定要想尽办法找到它,因为,这是我眼下唯一的希望。
  




☆、华宴出丑(一)

  十日之后乃是立夏节气,也是诸藩王入京朝见天子的日子。依景国祖制,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前的九天,诸藩王都必须齐聚京师朝见天子,称会节气。
  
  此外,此次会节气的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便是睿郡王的犒军大典。
  
  犒军大典上午举行,诸王于午后朝见皇帝,入夜则入宫举行夜宴,京中要臣及入京诸王皆携女眷赴宴,后宫女眷也都要赴宴。
  
  前日清晨请安之时,皇后便对后宫诸妃说明此事,还特意对太子妃言道:“太子妃携诸良娣赴会,务必严加约束,切勿失仪,有损皇家风范。”皇后语声沉静,犀利目光似无意般瞟了我一眼:“宇文良娣,听太医说,你病情已大大缓和,既然如此,还是去赴宴吧,也见见世面!”
  
  明日晚宴睿郡王必是参加,皇后命太子妃严加约束诸良娣,定是怕我当着满朝文武做出些什么出格的疯狂举动来,可她全然可以我病容失礼为由,命我不得前去,但话锋一转又要我去。这番看似矛盾的言语,只怕是皇后成心想叫我当众出丑。
  
  见见世面这四字,也全然把我当成边境乡野来的野丫头,很有鄙薄之意。坐中几位嫔妃斜睨了眼我,嘴角滑过嘲讽的笑意。
  
  我心底一声轻笑,如果是真正的宇文韵玦,也许真会怒火中烧,但我不会,我迟早要离开这里,置身于这些事外。
  
  没有大惊失色也没有犹豫不意,我只是俯身恭顺答道:“是,臣媳谨遵母后教诲。”
  
  皇后大概是没料到我如此爽快便答应赴宴,面上惊讶稍纵即逝,随后便淡淡嗯了一声。
  
  抬首对上晴妃担忧的眼神,我对她回以一个会心微笑。
  
  回到落霞阁,我招呼如缀搬来首饰盒、打开衣柜,着手挑选明日赴宴的衣物首饰。
  
  如缀知晓明日我要去赴宴一事,大惊之下竟差点失手将首饰盒子摔落在地。
  
  看着她蹙眉担忧的神情,我心下了然,笑言:“傻丫头,没事的。皇后只不过是想看我在众人面前出丑,我若推脱不去,她必然有一番说辞劝我,我何不遂了她的心愿,前去就是。只不过,我恐怕是要让她失望了!”
  
  想到明日便要参加的宫廷盛宴,心底居然还有些小小的兴奋,在回二十一世纪前体会一番这些难得的经历,也算是有小意义的,好歹没白白穿越时空旅行一趟。
  
  第二日,清风暖阳,天气甚好。
  
  御花园依山而建,山下飞瀑流泉,绿荫花瀑遍布山间,鸟鸣婉转,繁花似锦。此时,诸藩王正在朝见皇上,我偕了如缀早早来到今晚的宴会之地。
  
  前几日碍于有“病”在身,得卧床静养。这下有了赴宴的正当理由,我便能大大方方逛逛御花园了。午后我便携了如缀出落霞阁,到御花园里四下闲逛。
  
  景国以荷花之高洁清雅为尊,奉琼莲为国花,御花园也莲池曲折相通,按颜色分为红莲池、雪玉莲池、紫莲池等等,还有不少我不认识的名贵品种,但找遍御花园,唯独不见四色的琼莲。
  我不禁黯然,那神秘的琼莲究竟藏于何处?
  
  时间尚早,我和如缀便到御花园山脚一小巧凉亭歇息等待,此处一汪碧泉流淌而过,几支嫩绿小巧的荷花苞刚钻出水面,莲叶青碧,身后树荫茂密,甚是隐秘。
  
  身后隐隐约约传来细细簌簌分花拂柳之声,似乎夹杂低不可闻的啜泣,伴着两个年轻女子的低声言语。
  
  “兰漪姐姐,你当真能放下郭公子?去年入京会节气,你还告诉我......”
  
  “西林,你不必再说了,皇后视我如己出,多年来我在宫中颇得她照看,我的婚事也全凭她做主,绝无怨言。皇后娘娘让我嫁睿王爷,我便嫁!”
  
  我心下一惊,嫁给睿王?莫不是这说话之人就是晴妃所说的华阴公主?皇上就是将她赐婚于睿郡王?不,现下已经封赏,应改称为睿王了。
  
  “胡说!要真是这样,那为何你眼中还有泪?”
  
  “西林!”
  
  两人的声音越来越低,树荫浓密,我看不见来人,虽是无意听见,却总觉得是在偷听,且若撞见岂非说不清楚,便拉上如缀往亭边小径隐去。
  
  刚转过假山后,便见两个轻纱宫装的艳丽少女穿过树丛步入亭内。身材高挑的女子挽流云髻,着浅橘广袖宫装。另一女子荷粉薄纱,模样娇俏可人。
  
  二人背对我而立,看不见她们长相,我对如缀做了一个噤声手势,便欲拉她悄然离去,不意脚下踢到个小石块,碰到假山,响声清脆。
  
  “谁?”亭内两人迅速回身循声望来。
  
  我尴尬万分,只能故作镇定转出假山背后,面上淡然:“如缀,既然此处有人,我们便再去别处吧!”
  
  粉荷衣饰少女脸微圆,水灵双眸圆瞪,蹙眉怒道:“站住!你是何人?躲在后面偷听什么?”
  
  那清脆的嗓音正是那名唤西林的女子,她身后浅橘束腰曳地菱纱群的女子却是急忙将她一拽。
  
  “不得对良娣无礼!”如缀机灵出声。
  
  二女脸色微变,面面相觑。虽面颊犹有泪痕,但不过片刻,橘衣女子便已回复常色。她拉住粉衣少女浅浅俯身行了一个颇为随意的礼:“华阴、西林不知良娣在此,出言多有冒犯,望良娣见谅!”
  
  名为赔礼,可她看向我的目光却是莹动坦然,眉目之间尽是傲然。
  
  我不想节外生枝,也不纠结于这些,同她坦然对视片刻便撤回目光,淡淡笑言:“公主见外了,是韵玦打搅了二位。告辞!”说罢便转身唤上如缀离去。
  
  世事弄人,华阴公主与从前的宇文韵玦,面对同一个男人,一个想嫁不能嫁,一个不愿却只能嫁,这鸳鸯谱点得够错乱。
  
  戌时,钟鼓齐鸣。
  
  御花园中心的荷池馥郁香气袅袅,灯火辉煌的楼阁与倒映在水中的灯火交相辉映,众宫女擎莲灯立于碧波池畔,绚丽衣饰倒影水中娉婷多姿。丝竹缭绕间,满目锦绣,一片姹紫嫣红。
  
  明黄龙袍的皇上与杏黄绣金鸾纹的皇后高坐碧波池九龙亭内,两侧宽阔的平台依位分分坐各位妃嫔。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国家的主宰,皇帝并没有我想象中苍老,虽两鬓微霜,但精神矍铄。
  
  由池心碧波亭向外延伸出两条宽阔的桥面,织锦铺就,直通池边,为各位藩王、大臣及其女眷坐席。两桥中间的池面有又一莲形平台,艳丽衣饰的宫娥在其上翩翩起舞。
  
  我们这列为诸皇子、皇子妃及公主。我瞥眼扫到下首不远处一群公主中正有中午御花园所遇的华阴公主,只是不见另一个唤作西林的粉荷衣饰少女。
  
  华阴公主也认出了我,想也是,偌大的宴会就我覆着面纱,实在好认。我们目光偶一触碰,二人皆略微尴尬地缩回,但她随即便高傲地昂首端坐。
  
  丝竹婉转,鼓乐齐奏,彩袂翻飞。灯火辉煌中群臣贺酒,娉婷袅袅的侍女来回穿梭,衣香鬓影间暗香浮动,一片歌舞升平之景。
  
  我随太子与太子妃坐于九龙亭外侧,两条长桥上的京城命官与诸藩王的坐席尽收眼底,满目绚丽彩衣并璀璨首饰,如繁星般在夜晚的御花园熠熠闪耀。
  
  隔着天青面纱,眼前这一切多了一层梦幻般的朦胧美,那些好奇或鄙夷目光被来往穿梭的宫娥阻断。人影憧憧间却时不时有一道目光灼灼向我,相距有些远,我循着看去,那人坐于藩王座席之中,面前一直不断有人祝酒。他玄衣广袖,高冠束发,周身散发沉稳雍容之气。
  
  距离甚远,那个男子的面容不甚清楚,却让我隐约有一种熟悉之感。
  
  一曲歌舞停歇,众人肃穆噤声,皇上身边一个老内侍拿一卷灿黄圣旨缓缓念道:“圣上有旨,睿王英武忠烈,平巴贝尔族,延大景疆土,功在社稷.......赐与华阴公主择吉日成婚。”
  
  冗长的谕令大半是夸赞睿王功绩,唯最后一句我听得甚是明白,华阴公主如今是铁板上钉钉地要嫁给睿王了。
  
  圣旨宣读完毕,两个身影同时起身,一个是我下首不远处橘色纱衣的华阴公主,还有一个从桥上大步迈来,玄衣高冠,广袖扶风,气势斐然,不是刚才看我的那个男子是谁,原来他便是睿王!
  
  我有些吃惊,紧盯着他们二人,只见华阴公主同睿王一起步至皇上皇后面前领旨谢恩,一个器宇轩昂,一个秀丽温婉,立于一处,好一对璧人。
  
  睿王的侧颜落在我眼中,仿佛掀开一副久远的画卷般,让我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那眉眼仿佛似曾相识。但是,到底是在哪里呢?
  
  就在他谢恩起身,扬眉的瞬间,我的眼前不期然闪过另一个场景:那人一身紫金战甲,从容还剑入鞘,扬眉淡淡道:“这位姑娘好不讲理,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在下救姑娘两次,却得此一句怨言,实是不公。”
  
  电石火光间,我想起来了!他居然,居然是我在宁湖边遇到的那个饮马的军士!
  
  这一惊如天雷滚滚,震得我脑袋嗡嗡作响,登时呆住,连一旁的几声惊叫都未能将我惊醒,待反应过来,便见一团毛茸茸的金黄物件从几案间窜出,直朝我面门扑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