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倾国之乱世小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可倾国之乱世小花-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花摇了摇头,在地上叩首道:“谢皇上隆恩,只是小花想在司徒府多呆几日,送我父母最后一程。”
    李煜见周薇在一旁已是哭得晕死了过去,赶紧上前将她扶住。小花愣愣看了他们一眼,便站起身来,一个人一步一步又回到了司徒府。
    府中的家人听说周宗与夫人双双身故,不由在司徒府大放悲声,连路过的行人听了,也禁不住泪湿衣衫。崔副尉见小花成日守在父母棺前,仿若一个木偶一样,对一切不闻不问,不得不勉力忍了悲伤,上上下下打点起来,又忙了十几日,方才将周宗与阿桃安葬在城北大周后的陵寝旁。
    小花见周蔷的陵寝四周已经长出了许多白色的小花来,一朵一朵随着晨风左摇右摆,在空旷的甬道边低回不止,苍白的脸上才有了一丝泪痕,在亲人墓前都拜了几拜,一一泣道:“爹爹、娘亲、大娘,大姐姐,小花要走了,你们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金陵无事,保佑逸儿弟弟平平安安。小花去啦。”
    周薇在一旁哭得是死去活来,只见小花走到她身前,轻轻说道:“二姐姐,我娘亲已经不在了,你能不能帮我梳头,送我出嫁?”
    周薇哽咽了半日,方才说道:“小花妹妹,姐姐对不起你,姐姐只恨不得能替你出嫁,唉,没想到我们姐妹三个都是这样命苦,还连累父母白操了这一世的心。”
    小花听了,默默无言,扶着周薇的手回到了司徒府,那送嫁的花轿已经候在了府外,周薇勉力忍了伤悲,拿起一柄乌木梳来,轻轻为小花将一头的秀发一梳到底,一缕缕的拢起盘好,又拿过阿桃为小花亲手缝制的嫁衣来,替她穿在了身上。
    周薇用金钿替小花描了双鬓,细细凝望了一番,见再无遗漏,方才含泪叹道:“小花妹妹,人人都说我和大姐姐美丽,依我看来,却是不及妹妹一个零头,希望那赵光义能待你如珠似宝,这样爹娘泉下有知,便也能安心了。”
    小花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见梳妆已毕,便站起身来,任周薇将那方红红的喜帕盖在了头上,目无表情地跪倒在地,拜道:“二姐姐,我走了。”
    周薇听了,忍不住又嚎啕起来,小花狠了狠心,扶着喜娘的手,一个人上了花轿。李煜与满朝文武百官一道立在那城门之上,目送着花轿出了金陵。那长长的送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从金陵城门鱼贯而出,震天的锣鼓噼哩叭啦,吹得是声嘶力竭,人人听在心里,却只是悲怆难言。
    赵光义立在宋营前,远远见了送亲的的队伍,在马背上只是嘿嘿冷笑,见喜娘扶着小花出了花轿,方才懒洋洋地下了马儿,从旁边一位将军手里接了柄钢刀来,上前就想挑了喜帕,喜娘在一旁见了,待要阻止,又哪敢出声。
    崔副尉也在送亲队伍中,见了此景,不由怒发冲冠,正想上前,忽见前方奔来一匹白色的马儿,一位黄衫公子在马背上远远隔着便高声大叫道:“父王,住手。”
    赵光义吃了一惊,见赵德昌奔到了小花身前,急急跃下马背,一把将小花拉在身后,不由讪讪停了手,嘿嘿笑道:“昌儿,你怎么还在这里?你皇伯父挂念你,你还是早日回汴京去吧。”
    赵德昌听了,对赵光义只是怒目而视,瞪了他半天,方才恨道:“父王,你明明已经答应了我,只要我能够破了湖口的援军,便会放过周姑娘。为何要诓我回京,为何还要逼周姑娘嫁你为妃?你如此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赵光义脸上也有一丝愧色,却是断喝道:“昌儿,你疯了,居然如此和我说话,父王也是为你好。这周小花分明就是个红颜祸水,亡国妖孽,我若不绝了你的念想,只怕你一世都会毁在了她的手里。既然你已经求了你皇伯父饶她不死,我就只能将她留在身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再去蛊惑了你。”
    赵德昌冷笑道:“父王,周姑娘从来都不曾蛊惑我,孩儿所作所为都是自己心甘情愿。你是我父王,我从来都不敢怀疑你,你却一直在骗我。今天你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也休想让我后退半步,除非你杀了我,否则我绝不会让你动周姑娘一根头发。”
    赵光义怒不可遏,大喝道:“昌儿,你…你,你为了区区一个女子,居然敢如此忤逆我,眼里还有父母君上吗?今日本王拼了抗旨不遵,也要杀了那周小花,一了百了。”
    赵德昌见赵光义怒吼一声,从身后将士们手里抢了一把弯弓来,已是瞄准了小花,忙从袖中掏出一把短短的匕首抵住了自己的咽喉,也是大叫道:“父王,你尽管杀了周姑娘,只是若是周姑娘死了,孩儿绝对不会一人独活于世上,说什么也要随她而去。”
    赵光义气的是面目通红,全身发抖,双手握着弯弓,那一箭却怎么也射不出来,三军将士见已有一缕鲜血从赵德昌脖颈上缓缓流了下来,忙跪倒在地,大声劝道:“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小王爷性命要紧,性命要紧啊。”
    赵光义见身前身后已是乌压压跪了一地,圆睁了一双虎眼,对着地上的将士怒叫道:“你们都看见了,这个逆子居然为了一个女人连性命都不要,日后保不准就要弑君杀父。我若不杀了周小花,只怕我大宋宗室永无宁日。”
    将士们听了,个个噤若寒蝉,一声也不敢言语,二人正僵持不下,只听小花在赵德昌身后说道:“小王爷,我是自愿嫁给你父王,请你不要再管了。”
    赵德昌摇头如鼓,大叫道:“周姑娘,我知你是为了金陵城的百姓。只是此事全都因我而起,你若要嫁给我父王,我今日便只能以死谢罪。”
    赵光义听了,气得是面如金纸,啊呀呀大叫三声,扔了手中弯弓,抢了一把钢刀在手,疾步上前,一刀就要向小花劈了下去,赵德昌见了,赶紧转过身子,挡在了刀口下,赵光义见了,手中的钢刀不由自主地顿了一顿,正犹疑间,只听远处传来一声奸细的高叫:“王爷,圣上有旨,刀下留人。”
    【这一卷终于他**的写完了,很多情节过的很快,本来可以写成两卷,只所以会拼命压缩,两个原因,一是赶进度,不想再废话;二是不想写,对于太虐的情节我通常非常容易心软,而且我也不想那种很负面的情绪老是纠缠我,影响我,干扰到我的正常生活,所以没有去仔细刻画描绘。这一卷我也基本没做什么修改和调整,写了就写了,大家勉强看一下,就当知道是怎么回事好了。
    写到这里,本书终于完成了大半(其实情节只完成了一半,但我会尽可能把剩下的字数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再努力一把,还是有写完的希望。其实到目前为止,遗憾不少,因为很多情节受制于自己的能力、心情和字数没有展开,都属于点到即止,这也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本书还是应该单纯点好,只是我刚开始规划这个故事的时候,将框架铺得太开了,若要收手,心中说不服自己,只能一路这样写下去了。
    这一卷后半部分感情交代得的确不够仔细清楚,也许有读者会觉得比较突兀,但是我前面十几卷实际上都在感情和认知上做了铺垫,我昨天本来还长篇大论写了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创作意图,考虑再三还是没有发布,因为书写出来了,怎么看是读者的事情,如果读者没有看出来,实际上就是你没有写出来,你有多好的观点都于事无补,所以也没什么好争辩的。
    但是我还是会说的,就是大结局的时候,呵呵,不吐不快啊。
    下卷开始,风格会改变,这本书号为言情,实际上也没怎么言情,所以后半部分会尽力弥补过来。由于是练笔之作,有什么写什么,尽可能铺展开来,风格杂糅在所难免,不求最好,只求无愧于心。】





    第十四卷 天涯何处 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9…16 9:10:06 本章字数:4610

    宋将们听了,一个个如蒙大赦,上前将赵光义死死拦住,只见一个公公急赶慢赶,气喘吁吁地奔到赵光义身前,说道:“王王爷,圣圣上有旨,请王爷跪地接旨。”
    赵光义回头狠狠瞪了赵德昌一眼,方才跪倒在了地上,那公公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儿,展开手中的黄绢,声嘶力竭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孤得知宋军在金陵城外大肆烧杀抢掠,屠戮无辜,心甚不安,严令皇弟赵光义重整军纪,不得失了民心,接旨之日起便与南唐城下议和。孤还得知唐人已献出周后之妹,此女温婉端方,才德兼备,孤甚喜之,襄王赵德昌破唐有功,钦点周氏小花为襄王妃,即日完婚,钦此!”
    赵光义跪在地上,心中只是恨恨不已,那公公顿了半日,见他不肯起身,嗫嚅道:“王爷,你还是先接旨吧。”
    赵光义这才站起身来,勉强说道:“臣领旨。”
    赵德昌听了这道圣旨,却是傻在了地上,半日也回不过神来,一个白袍老者从众人身后慢慢走了出来,低声道:“昌儿,你还不快快叩谢皇恩,周姑娘如今已是襄王妃,你父王定不会再责罚于她。王爷,恭喜王爷能得此佳媳,真是可喜可贺。”
    赵德昌好似如梦初醒一般,见赵光义手里捧了皇旨只是对着自己怒目相向,忙在地上叩首道:“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光义冷冷哼了一声,背过身去,对那白袍老者说道:“太傅,莫非此事是你奏报了圣上?我知你与昌儿情同父子,只是那周小花心如蛇蝎,连你都中了她的毒箭,你就不怕他害了昌儿?”
    风伯仲淡淡说道:“王爷何出此言,昌儿心系司徒小姐,皇上早已深知,如今就连皇上也肯成人之美,王爷又何必耿耿于怀。更何况周姑娘如果真是心如蛇蝎,当日就不会送药,今日更不会在这里,请望王爷三思。”
    赵光义低头想了一想,无奈长叹一声,说道:“罢,既然皇上赐婚,我还有什么话说。昌儿,我今日便遂了你的心意,只是你给我听清楚了,若有一日周小花于我大宋不利,我不管你是要死还是要活,一样会杀了她。”
    赵德昌听了,赶紧在地上拜道:“父王教训的是,只要父王不再为难周姑娘,你让孩儿做什么都可以。”
    赵光义摇了摇头,叹了一声。喜娘见骤然间新郎就从父亲换成了儿子,一时间手足无措,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见小花在一旁垂头而立,放佛事不关己一般,轻轻咳了两声,上前赔笑道:“呃,王爷,不,是小王爷,吉时就要到了,你看,你看现在如何是好?”
    赵德昌回头望了小花一眼,一张脸忽然涨得通红,紧紧握了双手,只是呆呆不语,风伯仲见了,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昌儿,今天便是你大喜之日,这红烛洞房都是现成的。虽然简陋慌乱了些,好歹是皇上指婚,司徒府送亲,也算是明媒正娶,没有委屈了周姑娘。你快去换身衣裳来,莫要误了时辰。”
    赵德昌红着脸点了点头,早有几个公公上前将他接入帐中,急急忙忙为他换上了喜服,那喜袍本是早已准备好了的,赵光义并没有穿它,如今倒省了点功夫。赵光义见赵德昌满面喜色,也不由轻轻一叹,转头吩咐道:“来人,传令下去,赶紧收拾一间营帐出来,好生给我布置了,权当洞房,便在黄账前设了喜堂,该怎么弄怎么弄,还不快去。”
    众人见赵光义说着说着又要发飙,哪敢脸上露个“不”字,赶紧准备去了。那一应物件本是制办好了的,只是赵光义有心怠慢,并未布置,此刻人人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只差没有忙得飞起来,不过一刻功夫便已全部打点妥当。赵光义见一切居然也是有模有样,方才点了点头,居中坐了主位,太傅站在他身旁,却是做了主婚之人。
    赵德昌见喜娘牵了小花向自己走了过来,一颗心儿欢喜的都要飞到空中,别人要他鞠躬他就鞠躬,别人要他磕头他就磕头,与小花两个拜了天地、拜了高堂,正要夫妻对拜,突然生起天大的怀疑来,深怕自己要娶之人竟不是小花,忙大声说道:“周姑娘,你快说说话,真的是你吗?真的是你吗?”
    周围的人听了,全都忍俊不禁,赵光义虽然紧紧绷着一张脸儿,唇角边也微微有了一丝笑意。赵德昌见小花始终一声不吭,心中大急,待要将那盖头挑了下来,想来想去,终究是不敢。
    他二人礼毕,正要起身,却突然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狂风来,一时间竟是遮天蔽日,将那营帐、黄旗都都击打地呼呼作响。众人见了,忙上前将那帐幕稳住,却不妨那狂风卷过帐中,呼啦一声便掀起了小花头顶那方喜帕,将它晃悠悠地吹落在了地上。
    赵德昌见小花一张绝色的小脸在大红嫁衣的衬托下,更显得肤如羊脂,颊若春花,眼似明月,唇比烟霞,身形虽然消瘦,周身竟似有万千光华,不由轻轻咬了唇角,喃喃道:“周姑娘,周姑娘,我不是在做梦吧。”
    帐中众人惊鸿一瞥,也是人人都倒吸了一口气,连赵光义也禁不住目瞪口呆,将手中的一杯茶打翻在了地上。
    小花放佛一尊木雕泥胎一般,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却是低垂着眼睑一言不发,赵德昌见小花神情凄楚,颊上微微似有两道泪痕,心中放佛被人狠狠捶了一拳,一张脸刷的苍白如纸,眼角两行清泪已是缓缓流了下来。
    只见那个喜娘急急跑上前来,捡起地上的喜帕,重新盖在了小花的头上,赔笑道:“大吉大利,王爷勿怪。大吉大利,称心如意。”
    众人这才收回了目光,见赵德昌在一旁无语哭泣,都以为他是欢喜得过了头,谁也不曾放在心上,将他二人送入了洞房,到底是在军中,也不敢喧哗嬉闹,略说了几句吉祥话儿,便一个个轻手轻脚地退了出来。
    赵德昌见帐中只剩下自己与小花两个,唉声叹气了半日,方才走上前去,用如意轻轻挑了小花的盖头。
    小花一张小脸之上一丝表情也无,也看不出是悲是喜,唯有那一对黑黑的眼珠放佛晕上了一对薄雾,再也不复往日的神采,赵德昌见了,长长一叹,低声说道:“周姑娘,你莫要怪我。”
    小花听了,轻轻扫了他一眼,木然道:“小王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