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4.8M》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4.8M-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光从国库掏走的银钱就高达百万以上,朝廷有点吃不住劲。

    究其原因,最大原因就是冒领勘合者甚多,几乎成了官场常态,有点本事的人出行都要去弄一张。驿站既疲于应付,也常借此虚报开销,加起来靡费甚巨。

    所以朝廷决意整饬,一方面由兵部收紧源头,另一方面派御史分赴各处巡查整顿。任御史负责沿运河的直隶、山东、南直隶这一条线路,位于枢纽要津的通州便是他的第一站,也是重中之重。

    李佑运气不佳,正好在风头撞到了枪口上。

    说实在的,任御史这个活计不好干。有本事违规领到勘合的人,那自然是多数是有背景后台的。打个比喻,宰相的家奴,尚书的小舅子之类的人物就算拿着勘合招摇过站,难道真去查他?

    不去管也不行,奉命外出巡查,一无所获就是最大的失职!回都察院考核休想过关。惹出昏庸无能的名声,这御史也别想干了。

    头疼归头疼,倒也难不住任御史,大象踩不动,但可以去踩蚂蚁啊。

    在国朝,监察体系前所未有强大,几乎与行政体系呈现并驾齐驱势头。当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固然差不多,但风格大略可以分两种,抓大放小的和抓小放大的。

    抓大放小的图名声,专跟皇帝宰相尚书巡抚之流过不去,要的就是以小注博大彩。而抓小放大的则是图实惠,与高官显贵拉好关系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位任御史,便是属于抓小放大的那种御史,到了通州便吩咐下去,各处驿站里若有合适的违规典型便报过来。又吩咐道,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就要那六七品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所以说,李大人和衣床中卧,祸从天上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看起来太好欺负。

    首先这厮只是个在朝廷无根基的外府小官。其次从登记记录看来,这厮到京城是为坐监的,说明他并非科班出身,不会有厉害关系网,也不会有多大前程。第三,这厮被安排到偏僻小院,与奴婢挤在一屋也不吵不闹,说明他没底气。

    三点总和起来,在任御史眼中,李大人岂不正是个软弱可欺的违规典型?抓住处理也就处理了,合该他倒霉。公私两便,无有后患,实在妥当。

    话扯远了,却说李佑磨磨蹭蹭的,惹的御史随员不耐烦,又喝斥道:“阁下不要拖延时候了!还不速速拿出各项文凭查验!”

    又把李佑的火气挑起来了,要说今天谁最可恨,莫过于这个不知道姓名的属吏。

    在虚江县和苏州府,李佑好歹也是小小的土豪,知府道台都奈何不得他,心态骄矜惯了,到了这儿竟然被看成刷政绩的弱者甲乙丙丁…虽然他违规了,但官场上有时候违规不是错,弱小才是错误啊。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来之前李大人有心理准备的,知道京城不好混,但仍没想到还没进京就在通州驿站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险些被这个反差刺激到内伤。真是乌纱满地走,外官不如狗…

    狠狠扫了一眼,李佑转头对张三喝道:“去!将本官装文凭的匣子拿出来!”

    张三回屋取东西的空当,便有看不过眼的人站出来了,只见一个年近三旬的儒冠士子对任御史道:“都是朝廷命官,为君上效力,这位任大人何必相煎太急。”

    声音洪亮,叫李佑听得有点儿耳熟,仔细回想似乎就是刚才到了门外要请他喝酒的人,这哥们倒是挺仗义嘛。

    任御史瞥了一眼,见这发话的是个读书人,没有出言训斥,只是淡淡解释道:“李大人冒领勘合,谮越传乘,王法之前,只有对错,岂敢有私。”

    那士子也不怕官,又上前一步挺着脖子与任御史争辩道:“以我观之,李大人小有过失,但也是为公。刚才我听得一事,东边有个院里住着金尚书的侄儿,一无冠带二无品级,任大人何不去勘之?”

    任大人还没说什么,先把李佑惊到了。他自己被抓现行也就被抓了,要别人以为他因为不服气把打酱油的什么金尚书攀扯进来,那就犯了官场大忌讳。

    敢因为自己倒霉而胡乱拉别人一起倒霉的人,没有谁会喜欢,要都这样不讲江湖规矩,那就乱套了。

    李佑赶紧对那士子道:“仁兄好意心领了,还请早回安歇罢!”

    任御史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同时也是个二愣子,不能去理睬,越搭理他越上脸。不过李大人虽然年纪轻,倒是还算懂规矩。

    那士子愤然道:“王法之前,只有对错,说得好!难道不但有对错,还有大小吗?只打老鼠,老虎却打不得?堂堂御史,天子耳目,听到金尚书就畏惧了?”

    任御史扭过头去,充耳不闻。

    李佑也无语的很,恨不得上前给他几个嘴巴子…你才是老鼠,你们全家都是老鼠!别在这里口口声声金尚书金尚书的好不好?这哥们到底想帮忙还是想害人?

    幸好这士子话说到这里,甩袖子走了,没叫李佑继续难堪。

    张三捧着匣子递给李佑,李佑接过后,有御史随员上前要拿走,却被李佑骂道:“狗奴才,滚一边去!”

    打狗还要看主人…任御史微微皱眉,但他不欲多事,眼见着李佑端匣子亲自到他身前。

    抽开了匣子盖,上面第一张纸折子是出行勘合,任御史拿将起来,借着火光扫了几眼后收起来。到此他心下大定,不会错的,李大人的确是冒领谮越了,此人本不该享受这个待遇,只要弹劾成功便是一件功劳到手。

    勘合之下,第二张花绫纸面的,便是天下所有小民都想拥有的东西——告身,也叫官告,乃是官员才有的身份证明。这个东西,任御史无权收走,只能拿起查验,等验明正身、核实无误后必须还给李佑。

    仔细对比后,任御史查完告身,确定眼前的正是李佑本人,并非他人假冒,也没有假冒他人。

    就当任御史要将告身放回匣子时,不经意看到里面还有几层书信。东西不起眼,但上面几个字却很显眼——恩师许吏部俯启。

    就这几个字,让任御史捏着告身呆住,脑子空白了一瞬间。京师中敢称许吏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六部之首,人称冢宰,手握印把子,小官见了要恭敬磕头的吏部天官许大人,对六品以下官僚最具有杀伤力的存在。

    信会是真的?任御史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个蚂蚁居然能与许尚书牵扯上关系?能和吏部尚书牵扯上的,即使是蚂蚁那也是食人蚁啊。

    李佑端着匣子手酸,不留神将匣子掉落在地上,几封书信一齐落了出来。

    任御史不知怎的,不顾在属下面前丢了体面,鬼使神差居然抢先弯腰帮着拾捡,大概是许吏部三个字太吓人了。

    总共三五封信,任御史很快便捡好,眼角很不争气的各扫了一遍封皮。有“兄长亲启”,有“三儿亲启”,看起来都是家书,没有先前那封震撼。

    任御史抬眼便看到李大人似笑非笑的,不禁脸色发烫,亏得黑夜火光下看不出来。

    李佑接过任御史帮忙捡的书信,唉声叹气道:“本官罪过,竟然将贵人们的书信洒落于泥土。对了,这两封是贵院赵宪长的,他那在苏州府的二弟三弟写的,任大人若有空帮忙捎带回去?”

    所谓宪长,风宪官之长也,这个称呼除了御史的大头目,都察院都御史谁能当得起?

    任御史记起来了,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前月新任的左都御史赵良仁就是苏州人…这貌似不起眼的“兄长亲启”就是捎带给他老人家的?

    面前这人竟然可以帮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捎带家书!想到这里,任御史脸色煞白,今晚踩蚂蚁刷政绩,到底踩出个什么东西?!'(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九十一章 李佑进京

    第一百十一章李佑进京

    任御史突然连连失态,不成体统,他的随员对此很理解。*:*…《 书海阁 》…*罓*距离又不远,都明明白白的听见李佑提到了左都御史赵大人,必然是有所倚仗的。

    只有总宪也就罢了,还有个天官更要命…任御史清醒过来,连忙道:“今夜是一场误会,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惊扰到了李大人,本官今夜摆酒赔礼,还请李大人赏面。”'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huhaige。'

    李佑很大度道:“都为朝廷公事,不值当什么,赔礼不必。在下一路疲乏,不耐宴饮,任大人的心意只好心领了。山水相逢,到了京师自有时机。”

    任御史连连作揖,“本官奉命出巡,此身多有不便,待他日回了京师再聚。”

    他正要退出院落,又听李佑问道:“这位大老爷刚直威严,在下十分欣赏,不知高姓大名,也好铭记于心。”

    问的就是那位两次对李佑呵斥的御史随员,只见他瞪着眼讷讷不能语,求救似的望向上官。

    任御史果断甩袖道:“姜先生不堪使用,自行回行人司罢”

    所谓行人司,是个养了一大群闲散小官吏的清水衙mén,主要工作就是出差。按制度,每当朝廷派员出京,所需随员属吏都从行人司调遣。嗯,也是国子监监生打工和分配的主要去向之一。

    这个姜先生便是行人司的,才出京到通州就被主官赶回去,今后这饭碗算是砸了,运气好还能成为吏部的万年待选大军一员,运气差直接回家种红薯。

    李佑看在眼,便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心道,这任御史xing情凉薄,不可深jiāo。当下也不多说什么,拱手送客。

    这群人离开后,方才紧张万分的张三宽下心来,摇头晃脑叹道:“这世道,老爷的好言好语还比不上几个纸皮子。”

    小竹也从屋里出来,对李佑道:“奴家想着老爷进京后先不要去投信了。这几件信比庙里求来的护身符都管用,在身边多留几日罢。”

    “聪明”李佑赞道:“此主意不错。”

    一夜再无话,次日清晨,李佑起了身,找到驿丞去要车。

    那驿丞起先不肯,觉得李大人面子再大也管不到他,婉言相拒了。

    然而李大人再次祭出书信这个法宝,表示自己要去老乡卢尚书府上送信,那驿丞立刻服软。

    驿站是属于兵部管理的,卢尚书正是兵部坐堂尚书。作驿丞的,别人的面子都可以不卖,敢不卖兵部尚书的面子吗?片刻之后,便有两个骡子大车停在了李佑小院mén口。

    小竹生长以来从没有坐过车,有点雀跃的跟在李佑后面爬进车厢,张三与韩宗以及行李乘另一辆。

    从通州到京城,路程不算太长,过了午后,便遥望见雄壮的城墙,又片刻后,到了外城东便mén外。此时小竹已然水土不服了,在车上晃得头晕目眩,皱眉苦脸。

    李佑笑话她一番,对外面车掌道:“就到此罢了,我等自行入城。”

    这外城东便mén,紧邻着赫赫有名的内城崇mén。凡南方旅人、货物想要入京,都是从通州运到这里,先入东便mén、再过崇mén,没有别的路可走,除非吃饱撑着绕几十里去宣武mén。

    所以从东便mén到崇mén之间的三里地方,堪称黄金宝地,天下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因而设在此处的崇mén税关,也是本朝第一税关,与苏州浒墅关、山东临清关并称为天下三大税关。

    官场上谁不知道,崇mén宣课分司大使虽然只是最低级的从品官,却是数一数二的超级大féi缺,一年轻轻松松没有风险的万把两银子入账毫无问题。

    只要当一年崇mén税官,下半辈子就吃喝不愁了。所以这税官位置,一般也真是干一年就换人,谁要企图干两年那就是人神共愤了。

    崇mén税官的名声,一直到三百年后,依然名闻遐迩…不过绝对不是脑残电视剧那样搬张桌子守着城mén收铜板的收费站式的傻样。

    废话不提,李佑坐车也坐的腰酸tui软,便在东便mén外下了车。又雇了小推车拉着行李,他们主仆四人步行进城。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听着南来北往的口音,不知不觉走到了崇mén外。李佑抬头看看高入云霄的城楼,低头看看深邃幽深的méndong,一时有点逡巡起来,忽然产生点类似于近乡情更怯的念头。

    宿命啊,换了一辈子活法,结果又到北京来上学了

    过了崇mén,人流比外城稍稍少了点,这里是整个内城的最东南角,苏州会馆便在崇mén内不远地方。

    李佑和韩宗还好,张三和小竹却是东张西望。街道笔直,灰砖绿瓦,帝都风物,处处新鲜。

    忽而有头小máo驴从他们一行身边过去,驴不奇怪,但驴上却侧坐着**一名。这叫张三眼神发直,他这辈子活了三十来年还真没见过nv人骑着畜生上街的。

    那**见张三盯着她不放,高声斥道:“看什么看没瞧过nv人骑驴么”

    张三尴尬的收回目光,讪讪道:“京城娘子果真不同凡响。”

    李佑大笑,“北地胭脂与江南佳丽当然不同,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苏州会馆便在苏州胡同里,这年头会馆是兼有同乡联谊、互助救济等功能的衣食住行为一体的场所,也是本乡穷京官们白吃白喝打牙祭的地方。

    李佑是苏州名人,又是七品官身,住进本乡会馆自然不要钱。当晚,苏州会馆的轮值管事还做东道请李佑喝了一顿。

    到了京城的第二日,李大人就往外跑,去了国子监。倒不是因为他热心读书,实在是因为对国子监不了解,心里没底。

    要说对官场其他衙mén,他不说如数家珍,总也稍有了解,只有国子监这样的边缘清水地方,实在是不熟悉。但事情又关系到自家前程,着急去问个明白,不然总不能彻底安心。

    不明白的问题多了——坐监怎么个坐法,是寄宿还是走读?怎么编班读书?到底读多长时间,一年、四年?怎么才算肄业,不会是考试过关罢?

    先打听清楚了才好准备。。。。

第一百九十二章 诡异的国子监

    第一百九十二章诡异的国子监

    话接上回,却说李大人要去一趟国子监,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