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4.8M》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4.8M-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只能闭门阅卷、青灯黄纸的主考官没人愿意当,太素了大家很有默契的推给了似乎不识游戏真趣的李先生,也算人尽其才。

    这是一群真正的享受调戏过程、重在参与乐趣的角色扮演类休闲玩家…李佑心里泪流满面的后悔道。满屋只有他自己一门心思抱着功利念头。

    待吵到天黑,分完职业,设了一堆副职。十二个主事人兼玩家组团打了酒楼副本,随后作鸟兽散。

    这些人怕是做梦也想不到,李佑会将花试办成什么样。

    先是照着拟定名单,派了仆役分头去城内三十多个有名ji家送考票。只要得了考票的,便可以在花试当日来试院点录入场。

    而后派人去张贴榜文,声明只要自认有才但又没领到考票的,可以到试院面试领考票。招考榜文不但在府城贴,还在两日内贴到了全府各县。

    不得不说,这十二个人联名,在青楼行业里简直就是金字招牌,公信力比知府大印还管用的,那些靠名气吃饭的ji家对这前所未有的花试绝对很重视的。毕竟十二名流合伙定出的位次很可能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名声和身价,这就是最切身的利益。

    拿到考票又不会写诗词的怎么办?那也得硬着头皮去参加,这样的行业盛会同行都去了,自己若是不去岂不显得档次品味比别人差了一等。不会写诗词可以想法子卖身舞弊嘛,那十二主事哪个是不吃腥的?

    各县里顶尖的名ji也纷纷动身赶往府城,这倒使得本次花试愈加热闹。对她们来说,难得有一个与府城同行比拼,同时在府城打名声的时机,不去白不去。再说本县有一二百同样侯考的读书人在府城住着,其中不乏有财有势者,也不怕人生地不熟没依靠。

    最后参加花试的人数达到了六十多个,个个都是艳冠一方的青楼豪强,由此可见这年头江南的繁荣娼盛。

    人人关注,事情渐热,然而有李佑在,花试之日前面这段时间,注定不会风平浪静的。。。。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丑闻迭爆

    话说李佑主考青楼花试,一时间百花齐行,群芳待选。”

    石大人为何不乘胜追击,弹劾李推官一个伤风败俗的罪名?一来李佑和这么多本地豪门子弟联手,有些投鼠忌器。

    二来石大人不信李推官毫无准备,什么有教无类,什么彰显教化,什么劝人从善之类的说辞必然是早就准备好的。

    三来最近李推官被舆论同情的厉害,导致石大人已经有点无容人之量的名声了,对此他嘴上不在乎,心里还是介意的。若继续落井下石,用这类民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罪状整治李推官,未免在百姓嘴中进一步坐实了心胸狭窄的传言。

    却说李佑执意将花考试院设在苏州府贡院周边,所有人都以为李大人赌气用这种方式刷存在感,毕竟周围有成百上千的东游西荡到游手好闲的读书人。

    这日午时在附近一家酒楼内,正是生意兴隆的红火场面。坐上十分之***的客人都是文人,其中的大多数又是来赶考的童生,高谈阔论互通消息者比比皆是。

    大堂中靠里的八仙桌上,围坐六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手持片纸低头阅览,忽而拍案叫道:“竟然漏题了!”

    好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别忘了现在离院试时间不远了,漏题两个字何其敏感。整个酒楼登时鸦雀无声,齐齐拿目光看来。有愤怒的、有希冀的、有讨好的、有轻蔑的、有不信的…

    那年轻人意识到不对,抬头四望,嘿嘿笑道:“小弟我说的是花考,看花试传贴看到激动处失语了,惊扰了诸位,罪过罪过。”

    原来是李推官弄出的那个花试,不是院试啊,白白紧张这么一会儿…众人哄堂一笑便过去了。

    “我辈科举,涉及功名利禄,人心败坏、有权有势者舞弊过关也就罢了。如今这青楼花试区区游戏而已,也能出漏题的丑事,当真是情何以堪!”年轻人摇头晃脑道,引发了议论纷纷。

    “怎会漏题?这些主事都不缺银子哪。”

    “真是浅见,人家美人考生能以身相许,以色惑人,谈什么银子啊。”

    “同为考生,天差地别,我欲委身,谁来收我!”

    “前辈们说说,那几个主事不会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联手办考罢?真真羡煞人也。”

    若有相识的路过,定会发现,那个失语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虚江童生李正。他可是得了李佑一笔赞助,在赶考童生中以孟尝之风大方出手,交结文友。

    李正倒也没说假话,本次花试的题目真的早早漏了出来。传来传去,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连主考官都不出面否认了。

    每个得到消息的考生无不先骂一句裤带如纸糊的死考官,早晚虚脱在谁家床头!其后便纷纷找枪手代作,反正此时读书人多,甚至有出到了一百两价钱求大手笔的。

    “这是怎么回事!”赵良礼问李佑道:“怎就出了丑泄了题?考卷都已印好了!如今外头均晓得花试以春闺为题作七律五首,是也不是?”

    李佑很无所谓的回答说:“是此题。”

    赵良礼便很奇怪了,“你是主考,你出的题仅有你自己知道。是哪位有本事的姑娘能把你迷倒骗走了题目?”

    “我故意传出去的。”

    “为何?!”

    “你也说过,多数青楼才女其实都作不了诗词,泄题出去正好叫她们提早准备,不至到了考场出丑,也免了你我主办的不好看。况且那些美人想必要找枪手代作,岂不扩大了这花考的影响?再说越出色的美人自然找到的枪手越出色,大致错不了。这又不是国家抡才大典,何必那么认真。”

    “有理!”赵良礼鼓掌赞道:“不过陈梦香、张冷兰、齐笑霞这些府内公认有才华的姑娘要吃亏了,只怕珠混鱼目无法服众。”

    李佑忽悠道:“好说,这几个先排到前头去。后面的名次视情况再定。”

    赵大官人便被李佑说服了,满意而归。他回去也可以向几个相好的解释了。

    有言道,名士美人两相欢。名士身边要有美人衬着,美人身边也要有名士扶着。由此可见,妓家和文人实在是相辅相成、互相利用的,呃,也不排除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现象。

    如今花试炒热之后又漏了题,美人一发力,便将大量不成器的读书人牵扯进来了,这样可真是搅动了一江春水。各个赶考妓家大肆网罗才子大作,准备充分的已经有了数十首可供挑选。美人较劲,文人士子也跟着绞尽脑汁,明面竞争更加惨烈,简直到了白热化程度。

    府城的还好,那些从各县赶来的,便将目光投入本县到府城赶考读书人中以诗才著称者,充分挖掘其中资源。金钱美色双重诱惑下,一时间考生中吟诗作句不绝于耳,许多想要一诗成名,作那美人入幕之宾后夸耀人前的。

    最后大家都发现了,李主考这招太狠了。但情势已经拼到这个份上,众人上了贼船下不来,只得欲罢不能、欲仙欲死。

    而且比较坑人的是,这年头无论什么考试,都要研究主考官口味喜好的,但从李主考作品来看,风格变化万千,什么样都有。鬼知道他心里最欣赏什么类型,叫六十多位美人考生选择答案时纠结到了极致。

    以上还算是明面竞争的话,暗里竞争的激烈程度亦不遑多让。

    这日赵大官人又找到李佑,作恼羞成怒状,将当日印发的传贴拍在李佑面前,“你需要解释!请了工匠就是做这些的么!”

    李佑扫了一眼,上面写道:“今讯报与诸君知,花考在即,昨日通关节之事络绎不绝。虚江名花姚兴儿楼心月先后访旧友李推官青灯明烛促膝长谈,府城才女陈梦香齐笑霞一齐会相好赵三爷黑灯瞎火彻夜不出。另有…”

    游戏人生的赵大官人倒不会为了乱编的绯闻生气,只是难以理解李佑的行为,这样写岂不是明着说花试可能舞弊,纯属自曝其丑么。

    “是我叫他们这样写的。反正只是作戏,博得众人一乐尔,难道谁拿这个当成真科举。”李佑淡然道。

    “那这样乱写一通,你是意欲何为?”赵良礼愈发看不懂李佑的心思了。

    丑闻加色闻乃是任何时代吸引眼球的不二法宝…李佑道:“别人爱看否?既然爱看,传贴上就写这些,写了别人更爱看,越吵闹那么关注花考的人越多。难道你愿意别人都漠不关心?”

    赵良礼对李佑的理论不太理解,最后只得说:“无论如何,不要写我和参加花试的美人私相往来!我是个清白的人。”

    “好,那不写你这个了。”李佑一口答应。

    于是次日的印贴便写道:“今讯报与诸君知,赵三老爷忽成不受欢迎人物,遭众妓家齐齐冷遇,终日乏人问津。其中内情待勘,据猜如下…”

    果然不出李佑所料,由他亲自编写刊印的每日传贴一出,满城争相先睹引以为谈资,竟有洛阳纸贵之效。这段时间,就连说书先生一开口便是:“今讯报与诸君知…”

    “今讯报与诸君知,虎丘之花顾小童贬斥各县妓家曰:乡下农妇!”

    “今讯报与诸君知,昆山谈素卿责顾小童道:汝也不过府城外一土鸡!”

    “今讯报与诸君知,虚江姚兴儿豪言誓必夺魁,不成功者便出家。府城濠上崔丽云讽之曰井底之蛙。”

    “今讯报与诸君知,虚江楼心月与常熟杜双婷同居一店,彼此竟起口角事,随从叫骂半日不歇。”

    “今讯报与诸君知,常熟县童生与虚江县童生数十人殴斗,应与花考无关。

    ……

    ……

    事到如此,这次花试称作万众瞩目、人心所系一点儿也不为过。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充满魔力的大手暗中摆布了一切,可怜这年头人们没有经历过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摧残,抗性和免疫力委实不高,人心的狂热轻易便被新奇的情形挑弄了起来。

    及到四月二十三日开考这天,围观美人考生入场的人群塞满了数里街巷。十二个主事又紧急抽调了上百家丁,才勉力维持住入口秩序。

    主考官李佑看到这场景,居然想起了上辈子印象里那千奇百怪叉叉电影节上走红地毯的仪式。

    唱名、搜检、进场等程序完毕,那些角色扮演类游戏玩家没有完全得偿所愿…外围有数千双要冒火眼睛的盯着,哪有去调戏美人考生的气氛。不由心里都埋怨李佑将事情炒弄的太过火了。

    考试过程不必赘述,李主考阅卷排名也不必赘述,二十四日便放了花榜。

    一榜十人,前三名是虚江姚兴儿、虚江楼心月、下塘陆琦玉。

    二榜二十人,三榜三十人,其中陈梦香、张冷兰、齐笑霞等有名才女都落到了三榜。

    看完榜,榜下舆情哗然,喊叫不公之声不绝于耳。

    见过黑的,没见过黑到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花榜前三名中两个是主考的同乡旧相好,一个是主考的近日新恩人,公认的才女却被打到三榜…真正的科举都没敢明目张胆舞弊到如此地步!

    再回想起来,本次花试从一开始就是丑闻迭爆,黑幕重重!'(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大张旗鼓的花试虽然被李推官故意摆弄的丑闻漫天飞舞,但另一边堂堂院试的各种传闻也就未必少了,只是没有花试这样肆无忌惮罢了。

    这其实也正常,事关无数人功名利禄的科举考试哪次不是流言乱窜?只是谣言止于智者而已,什么时候没有流言了才是奇怪。

    起近几十年来的院试,以苏州府为代表的江浙闽赣四大考试强省中,很多府县考法与别处不一样的。

    别处的院试,尤其是文风不盛的地方,童生数量相对不多,考试过程简单粗暴。连糊名都不用,大宗师看的顺眼了当场便能把你录了。甚至有的穷山恶水边远小县,参加考试的童生比县学名额还少,会写几句通顺句子,大宗师就敢录你进学当秀才公。

    但科甲大府就不同了,以苏州府为例,每县动不动几千人报名参加县试,一轮轮刷到院试前,积攒的历年童生也有几百上千的去抢那二三十个名额。

    因为苏州府读书人实在多,又爱聚众闹事,所以苏州府的院试相对严格,采取了类似于乡试的考试程序进行全府统考,糊名什么的都有,当然程度上还是比乡试宽松些。近年来又增了新制度,考后监试官要磨勘复查试卷,以查弊补缺。

    所以说在苏州府,主考院试的提学官若想像外省那样,当场点录生员或者大笔一挥随心所欲的录取,那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能到江南地区当提学官大宗师,一方面在士林中是一种极大的声望和荣耀,非文学领袖不敢当此任;另一方面,为国家取材之余,给个人赚点外快很费力气…可谓是痛着并快乐着。

    注:上段为国取材一句并非假大空讽刺之语,这年头提学官考核也是要看升学率的,所以再没品的大宗师,多多少少也要录一些真才实学会写八股文的…不然门生中一个举人进士也出不了,那岂不相当于自打耳光,还有脸在官场混么?

    从这个角度看,科举即便弊端重重,终究也还是一项相对公平的制度。据粗略统计,历代进士中,出自官宦世家的和出自寒门的大约各占一半。如果没有科举,实行九品中正自主招生,寒门士子怕是连这一半的机会都不会有。

    话又扯太远了,却说本次院试的流言大都与石参政有关。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院试本该由知府监临提调,但今次石大参却强行插手。在多疑的人眼中,内情怎能不可疑?

    其实石大人是出于公心的,可叹那些犬儒本书的看官们应该不会有人以为这个儒是儒生罢们不相信。

    虚江童生李正与同县文友吃酒时曰:“听说因李推官的缘故,石大参厌恶虚江人,所以要插手院试,报复虚江读书人”

    虚江童生李正与邻县文友吃酒时又曰:“听说石大参为人古板方正,对苏州府读书人轻薄浮躁的习气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