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三十章向西!向西!3


    大业三十三年(公元六三七年)正月,东都。

    接受百官朝贺,接见使臣的事情,现在都交给杨侗了,我抽得空闲,与后妃们一起在御花园里赏雪。

    时光流转,我身边的近侍宦官,如今已经又换了人,此刻,他正躬身向我禀报:“皇上,监国来给皇上和各位娘娘恭贺。”

    “唔,监国已经接见完各处来的贡使了。”

    “监国说,使臣们送来许多稀世奇珍,监国把他们送来,请皇上和众位娘娘过目,挑几样中意的东西把玩。”

    我对皇后笑道:“难得这孩子孝顺。唤他进来吧。”

    宦官应个诺出去,不一会,杨侗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挑担子的宦官。

    杨侗挨个见礼:“孙臣给皇祖父、皇祖母请安。”

    那小阿史那氏笑道:“这回又给我们带些什么稀罕的东西来了?”

    “骠国进贡的象牙佛像、天竺进贡的菩提经、倭国来的珍珠、西域来的碧玉……较之往年,倒也大同小异。”

    我挥挥手道:“列邦贡奉,图的不过是个心意,倒是无需强求什么珍异,你等且去选了,不过朕有言在先,一人只能选得三件。”

    众位妃子自行去选自己中意的东西,皇后却还在旁未动。

    “皇后不去选几件?”

    “些许玩物,有无也非什么大事,这几日少见了侗儿,臣妾想多看看。”杨侗监国以来,虽然日日向我请安,但后宫的确是来的少了。

    “既是如此,朕也不勉强了。侗儿,过会你再挑些出来,给你皇祖母挑出几件,连你沈家奶奶、湖衣奶奶那里,还有几个叔叔、姑姑、弟弟妹妹那里,回头一并送去。其他东西,依往年例,送入国库吧。”

    “孙臣记住了。皇祖父那里,可要些什么,孙臣一并备下。”

    “天子富有四海,当以天下太平为第一欲,些许奇珍异宝,算得什么?侗儿,大隋重器,将要交付你的手中,你须谨记,国用虽足,然帝王言行,乃天下表率,切不可奢逸太过。”

    “皇祖父教诲,孙臣谨记。”

    “朝堂之上,近来可有什么事情?”

    “回奏皇祖父,有件事情,孙臣不能不提。顺卫可汗阿史那欲谷,没有派使臣入贺。”

    “此子意欲何为?”

    “大将军徐世绩密奏,顺卫可汗在阿史那咄苾败后,曾言‘非我当日坚拒劼利,对阵近月,劼利何以速亡?隋天子遇我太薄’。显见是所得不如契苾,心生怨望。又,杜伏威大将军巡视漠北,言有暗探密报,顺卫可汗派出使者,结交突厥、铁勒多部,又请婚于回纥。”

    “即刻诏命回纥,不得许婚!”

    “孙臣领旨。”

    “密使大将军侯君集,领五千精兵,间行至北庭。使杜伏威领两万兵屯云中。着徐世绩晓谕戚何力(即契苾何力)、杨社尔(即阿史那社尔)暗中为备。再谕杨思摩(阿史那思摩)、杨大奈(阿史那大奈),与何力、社尔同。”

    四月,阿史那欲谷果然反叛,集结突厥、铁勒等部的一些部落,有十余万兵力,就是葛禄逻部,也有一些参与了叛乱,不过朝廷册封的可汗之中,只有北回纥可汗公开扯起反旗,响应阿史那欲谷。

    然而朝廷早有预备。五月,杜伏威、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大奈等攻击北回纥。隋军使出老招数………却是最管用的一招,与北回纥可汗的弟弟达成密谋,大军压境之际,突然在北回纥内部起事,可汗被擒,其弟被朝廷立为新可汗。六月,原东突厥境内的叛乱全数平定。

    至于西突厥方面,早有侯君集、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预加防备,阿史那欲谷几个月下来,地域日渐狭小,人口日渐减少。七月,阿史那欲谷领千余骑西走,在弩失毕部境内被当地首领截获,阿史那欲谷力战不能脱,举刀自尽,所余数百人皆为弩失毕部擒获。

    平叛后,朝廷下旨,废顺卫可汗,将其地部分分归契苾部和阿史那社尔部,又在今新疆塔城一带(阿史那欲谷汗帐所在)设置昆陵镇和三个屯田校尉府,隶属北庭都护,自中原移民两千余户。阿史那欲谷部众,大半分赏有功诸部,但尚有万余口(包括一部分东突厥的铁勒、突厥人和西突厥的葛禄逻人),我却另有打算。

    九月,朝廷下旨,以大将军侯君集“进封陈国公,领从二品兵部左侍郎(虚衔),世袭天胜军节度使”,督帅征募来的移民,包括其一些旧部共一万五千余人,连平定的突厥等部变民一万两千口,至西薛延陀(夷男)部以西安置。在乌拉尔山南端筑“天胜城”(今俄罗斯奥尔斯克附近)。

    我准备向欧洲吹响进军的号角了。

    其实,这样安置,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还是担心某些将领,将来杨侗难于驾驭。

    李靖不是问题,这个人的忠诚和谨慎,我是放心的。徐世绩,应该也还好吧,不过按唐书记载的话,李世民临死前还是疑心了他的,而他在武则天当皇后事情上的立场,也历来为史家诟病,我打算让他主管西域军事,第一,西域需要有一个将才;第二,西域兵少地贫,不容易掀起大浪;第三,西域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同俄这几个强部,都是直接听命于朝廷的,而高昌等处,又归西北道,有“文官”打理;第三,对于徐世绩自己来说,那边有他的封地。

    郭孝恪是徐世绩的“哥们”,不过此时已经奉旨调任铁勒都护将军,为朝廷看护漠北,并“调飞虎军一千五百随行”,使得徐世绩手上的飞虎军,还剩有三千多。

    苏定方是年青将领里的后起之秀,此时在为朝廷看护东北,论资历,他还比较浅,所以也不必担心。

    秦琼这几年其实已经退居二线,而且此人历来谨慎,又长期在“中央”,从不培植自己的势力。

    尉迟敬德、程知节,此时也都在朝中,并没有实掌兵权,不难节制。

    至于沈光,我当然是信任的,可是杨侗可能会担心………他到底是另外一位皇子的舅舅,所以,我当初安排沈光做杨侗微服出游的“保镖”,让两人建立“关系”,又明确将张耀明外放南洋,从而打消杨侗的疑忌。

    可是侯君集是个问题,史书上,他的下场是谋逆被杀,全家几乎灭门,还是李世民念其有功,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这样的人,难保将来不惹出什么祸患!思前想后,我决定跟对待李密、王世充一样,来个“外放”。

    另外一个,就是李世民了,把他怎样处置好呢?好歹,他也是我的女婿。不过暂时,还得让他处理“医改”的事情。

    侯君集还在西域,一万五千汉人移民便到了昆陵镇,侯君集连家都没有能够回一趟………朝廷说了,明年开春就护送其妻子儿女和他团圆,就奉旨“西征”。

    不过,侯君集还是挺高兴的………这回,是给他自己打天下。

    大业三十四年(公元六三八年)二月,侯君集建天胜城,三月,于城西数十里建成庆堡(今新特洛伊茨克)。

    有一个人不答应了。

    去年七月,阿史那薄布派“国舅”布拉俟斤“北征”,面对北方草原上的弱小部落,布拉俟斤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到了大业三十四年的春天,沿伏尔加河北上的布拉已经进抵今天俄罗斯的喀山…乌法一带。此时的布拉,已经自称“设”,俨然是新的汗国的国君………要说此时的阿史那薄布忙于对付天平军,的确也只能听之任之,布拉没有自称可汗,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此时的布拉,发展的方向,已经由向北转而向东,觊觎乌拉尔山脉以东………那里现在是隋的属地,在名义上由阿史那咄苾的儿子顺德可汗阿史那格固统领。

    此时,侯君集的天胜军,便成了刺在布拉腹部的一把匕首。

    五月,布拉手下的将军,也是他的女婿,特勤乌达里克特率领两万军队,与侯君集的两千人马在大草原(今萨拉瓦特一带)相遇。隋军人少,只能且战且退。乌达里克特特勤率部逼近天胜城。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侯君集比起乌达里克特,就像狐狸和兔子。

    自己人少,只能用诱兵之计。

    乌达里克特的人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从布拉新征服的部落里征集的“新军”。这些人,在突厥人得势的时候,当然会跟着“打秋风”,只要突厥人落败,一定是“兵败如山倒”。

    天胜城北百里,侯君集已经布下“陷阱”。

    乌达里克特一进伏击圈,侯君集就命令所部三千精锐,猛攻乌达里克特的主力………三千西突厥骑兵。

    三千对三千,但是侯君集的三千,是他多年的老部下,虽然比不上骁果卫、飞虎军,但是也是一支“百战雄师”。

    包括分给他的突厥人在内的另外五千人,则利用地形上的优势,抵挡“新军”。

    侯君集心底,也担心“突厥人不打突厥人”。

    在侯君集老部下的猛烈攻击下,乌达里克特的三千人全军覆没,乌达里克特本人也在乱军中被杀。正如侯君集所料,那些部落战士根本不打算为突厥人卖命,立刻四散而去,还有千把人,干脆投了隋军。

    布拉设闻听爱婿全军覆没,又气又急,一个多月后,亲领五万大军攻打侯君集。

    五万?侯君集并没有紧张………这里面,真正的突厥战士也就一万多点。

    不过,侯君集也明白,自己不到三万部众,真正可以上阵的,也就是一万,这还得包括那两千多突厥战士和一千多新归附的部落战士。

    自己就只有这么点本钱,可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你来攻,我就守。

    天胜城和成庆堡,虽然算不上什么坚城,但两米高的土墙和五六米宽的护城壕还是有的。侯君集经营了半年,这半年可没有敢睡觉。再说,老侯还是从中原带来了上千张强弩的,就是车弩和床弩,也有好几十张。

    突厥人攻城的水平,老实说,不要说侯君集,就是比他差点的薛万钧之类,也并不放在眼里。

    布拉设把两个城都围着,试着强攻了一把看起来好打一点的成庆堡,结果丢掉一千多人,也不过啃下几口土。

    成庆堡尚且拿不下,就更别说天胜城了。

    布拉设想想,分兵势弱,决心集中兵力先打成庆堡。结果,成庆堡没打下,侯君集亲领一千骑兵,在布拉设后面捣鼓了一把,害的他损失了几百人。

    恼羞成怒的布拉设于是留下两千杂牌军看着成庆堡,挥动大军去攻天胜城,结果,成庆堡的隋军出击,两千杂牌军顷刻间逃了个干干净净,连布拉设的后勤辎重,没有让隋军拖走的,也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布拉设咬牙切齿,啥都不管了,先攻下天胜城!可是面对隋军的劲弩,部落强征来的杂牌军根本是出工不出力,自己的突厥骑兵倒是卖力,可是越卖力,牺牲也越大,打了大半天,连布拉设自己都心疼了………就一万出头,已经死掉两三千了。

    没法子,撤吧。

    撤?

    来是你自己要来的,走可由不得你自己了。

    侯君集派出了三千骑兵,沿途骚扰。其实三千骑兵里倒有两千是突厥人。不过现在侯君集不担心了,想来这些突厥骑兵也已经认清了形势………跟着布拉设是没有出路的。

    布拉设的人马,要说大多数还在,可这时已经是兵败如山倒,一路上,那些部落战士更是纷纷逃亡,等到逃回大帐(今俄罗斯萨马拉),五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出头,自己的突厥主力,也只有五六千骑。

    有一句话,叫做墙倒众人推,侯君集还没有到,附近的部落,已经开始围自己昔日的“主人”了。

    半个月后,侯君集逼近,自知穷途末路的布拉设带着最后两千多突厥战士投降。

    投降,好!咱大隋军马是仁义之师,降者不杀。

第二百三十一章 向西!向西!4
    其实不杀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仁义”………布拉是被打败了,可是伏尔加河两岸的草原上,各个部落又纷纷自立。侯君集心里有数,光靠天胜城和成庆堡,自己的地盘未免太小了一点。再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和布拉拼个鱼死网破,胜固然能胜,但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自己带来的五六千人,少不得也得折进去千把。要知道,侯君集的天胜军,真正能战斗的,现在也就一万,何必呢?留着布拉,还有些用处。

    侯君集封布拉“河西都督”,领着自己的残兵败将,连着老弱妇孺,一共近万人,渡过伏尔加河,在河西(今乌里扬诺夫斯克附近)设立大营,“招抚河西土著”。皇上封我节度使,可以自立官署,分封官员,封布拉做个都督,那还是权限之内的事情。

    布拉自然感恩戴德,领了自己的人过河去了。布拉原本在河西就并了几个当地部落………主要应该是斯拉夫人吧,也有斯基泰人和匈人、阿瓦尔人,因为不晓得布拉兵败,还没有反叛。布拉打侯君集不行,对付起土著,倒还有些手段,两三年下来,已经东北至今喀山,西北至今下诺夫哥罗德,东南至今萨拉托夫,西南至今坦波夫。后来,还是侯君集担心布拉势力太大,尾大不掉,向朝廷请旨(当然也是出于朝廷的某种“授意”或者“暗示”),调来定西县公刘黑闼任天胜军节度副使(实际上自成一系),在伏尔加河以北筑安北城(今伊热夫斯克一带)、岭西城(今比尔姆一带)和北堡(今索利卡姆斯克一带)控制了乌拉尔山以西,维亚特卡河以东,“十年间,自汉地移民两万余口”。再往北,顺德可汗阿史那格固获准率所部越过乌拉尔山北部,在今季曼岭东北,建立“顺德汗国”。而乌拉尔山东诸都督,则“以吴国公杜伏威为世袭天保军节度使,辖制各部”。

    对于阿史那格固来说,那些都督本来就不过拿自己做个摆设,现在自己名义上的地盘小了,人口少了,可是却是真正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朝廷还格外“开恩”,允许他保留了在东部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