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人们议论纷纷,一个汉人商队首领道:“大人,今突厥犯境,我等既为大隋子民,当为国家效力,大人但有所需,我等愿为驱驰。”其他几个汉人商队首领也纷纷点头称是。

    相比之下,西域商人并不愿卷入大隋与突厥的战事。

    “大人,我等皆是商旅,实在不想无妄卷入战火。”

    “诸位,”柴绍道,“并非本官强要诸位与突厥为敌,只是而今诸位被困在这孤城之内,只怕是身不由己。自然,诸位如能为我大隋效力,我华夏礼仪之邦,必不忘投桃报李。本官自当奏报朝廷,不仅豁免货物应缴的一切税务,还可另行赏赐。今天子仁德,必当应允。若是有异议者,本官也不能勉强……”柴绍扫了一眼,“本官即可礼送出城。”

    此刻出城是何下场,不问可知。那些西域商人纷纷道:“突厥人贪暴,我等愿为大隋效力。”

    柴绍闻言笑道:“本官早知诸位绝非不明事理之人,在此代朝廷先行谢过。诸位勿忧,突厥败去,则张掖又成通途,此行往西,虽为突厥,但东西各不相属,相互多有征伐,大家无需担心因为得罪了东边的也得罪了西边的。”

    要知古时商旅,路途艰险,不免遇上劫掠,故而商队都有自卫的武装,每队少者数十,多者百余,甚至有数百人之多的,皆视商队的规模而定。此刻城中数十支商队,无异于为柴绍增添了两三千有战斗力的武装。

    因此,突厥人的第一次攻城,被张掖的守卫者顺利地挡了回去。

    第三日,突厥人派出骑兵,分往四乡抢掠,但周围郡县早已闻警,百姓大多或躲入城池,或避于山林,坚壁清野,只有边远地方的少数百姓,没有得到警报,未及躲避,突厥杀戮千余口,得到的东西,实在有限。

    后面两日,突厥以主力围困张掖郡城,分出小股,去打周围的几个县城。县城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驻军,但陇右民风,一向彪悍,保命保家,自然出力,突厥动用的兵力又过小,反而被击退。

    嗣后半月间,突厥人围困张掖甚急,柴绍组织城中军民全力抵御。

    五原城,杨义臣的大营。

    “诸位将军,陇右道张掖郡传来紧急军报,阿史那咄苾出动近十万大军,突袭张掖,张掖地方官员派出信使,前来本军求援。”右武卫大将军秦琼

    “大帅,依例各地急报,应当送往朝廷,何以径直送入军前,末将担心有诈。”一员将领说道。

    “张掖郡郡丞柴绍,其父与我旧识,本帅识其笔迹,此番张掖传书,正是柴绍亲笔,且书中提及若干私事,非亲历者不能知之,当是千真万确。”杨义臣道。

    原来柴绍也知军情紧急,如果向朝廷请援,由东都转至太原,再抽调兵马来援,不免旷日持久,陇右附近,只有杨义臣是兵多将广。所以,他在向东都告急的同时,也向杨义臣处派出了信使,并且亲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柴绍本是贵胄子弟出身,其父、岳父与杨义臣皆有私交,读到这封信,杨义臣于公于私,都难有不救的道理。

    “只是大帅,依例,调动大批军马,需要朝廷许可,我部若是私自调动,恐日后朝廷怪罪。”

    未等杨义臣发话,行军总管、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朗声道:“此番出兵,圣上已经言明,各路统帅,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重在歼灭突厥主力。今我军遍寻阿史那咄苾不得,今彼集于张掖,我安有坐视不顾之理?寇在何处,我当在何处。”

    此言既出,众将再无异议,当下议定,调右武卫大将军秦琼领已在五原休整多时的所部右武卫及榆林、云中两镇和稽胡右营骑兵,并加强阿史那社尔的一万突厥骑兵、右翊卫一万两千骑兵,近四万兵力,救援张掖。

    右武卫、右翊卫步兵,驻防漠南诸土城。

    屈突通领右骁卫左骁骑卫两卫,继续在漠北寻找突厥人。

    右武侯卫及夏州、银川两镇,随杨义臣坐镇五原,并命关内道诸郡加强戒备,以防突厥人蹿来侵袭。

    太原行在,也收到了东都转来的张掖急报,我正欲传令杨义臣就近驰援,杨义臣的折子也已经到了。援救张掖有秦琼、杜伏威、阿史那社尔一干虎将,我也就放下心来。

    时间很快到了七月。

    七月初三,李密、李子雄两部夹击北黑水和莫拽皆部联军,斩敌千余,俘两千人,北黑水部大酋长力塔的儿子、弟弟也在被俘之列,李子雄召见力塔的儿子、弟弟,各赐百金,将北黑水部俘虏八百余人全部释放,却继续扣押莫拽皆部的千余俘虏。

    这是很简单的“离间计”,可惜黑水人不懂,莫拽皆部大酋长见隋军对北黑水部又是放人又是赐金,而自己的人却不见踪影,不免疑心,找到力塔质问,力塔哪里答得出?莫拽皆部于是与北黑水部分营驻扎。过了不两日,隋军起兵来攻,却只打莫拽皆部的营地,攻了小半日,撤军而去。

    这一日,莫拽皆部大酋长正在营中巡查,却见几个手下扶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过来,走近一看,却是自己前些时被俘去的一个部将。

    部将讲了自己是如何被隋军俘去关押,又是如何被审讯,最后如何趁机逃出。

    最要紧的,是部将讲了一个大秘密。当日他被隋军将军审问时,跪在帐外等候,隐约听见帐中议论,部将虽然不通汉语,但是其中一人,却是用的黑水靺鞨的言语,那人自称是北黑水大酋长力塔的使者,说什么隋军大仁大义,力塔愿意率部归顺之类,并表示什么“五日后愿做前锋,随大军讨灭莫拽皆部”之类。

    这一类让俘虏“无意”中找到机会听到“机密”,再“幸运”地找到“机会”脱逃回去报讯,实在是“离间计”里最常用的把戏。

    可是这种把戏用来对付莫拽皆部,实在是管用得很。

    大酋长一算日子,五日之后,正是明日。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当夜,莫拽皆部突然袭击北黑水部,北黑水部猝不及防,被杀死千人,掳去数百人,连力塔都险些被杀死,“幸好”一支隋军“及时”出现在北黑水部营地附近,莫拽皆部才仓促退走。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元气大伤的力塔“感激涕零”,主动请求归附,隋军大度地“既往不咎”,接受归顺,并且仍命力塔统领旧部。过了些日子,自然有朝廷旨意,册封力塔做北黑水部的都督。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张掖烽火
    就在此时,李子雄的后方出事了………北方的郡利部抢掠思慕部。

    本来,在北方部族之间,这一类抢掠是常有的事情,思慕部以往也没少干过抢劫郡利人的事情。但是而今情形不同了,思慕部已经是大隋的“子民”。

    不仅如此,郡利人还不知深浅,顺手把隋军在思慕部的一个后方粮库洗劫一空,抢走粮食近千石,马匹数十匹,杀死隋军百人。

    本来,这样的损失并不算大。

    但是,思慕等部新附,大隋正要立威。

    何况,大隋正好找不到打郡利部的借口呢………侵扰南方的粟末靺鞨,郡利部并未参与,如此机会,怎能轻易放过。

    于是,李子雄转头向北,和大小思慕部一同出兵,讨伐郡利部。

    至于莫拽皆部,就留给李密了,南北黑水部,现在已经由莫拽皆部的盟友变成了李密的盟友。南黑水倒还罢了,北黑水肚子里正憋着一股气呢!

    七月初,陇右。

    张掖被困已经半月。

    郡守已经不似前些日子那般紧张,郡守府里,居然摆出了酒宴。

    柴绍带着几十个兵士进到郡守府后堂,郡守正在与几十个下属和地方缙绅饮宴。

    士兵们守在门外,柴绍一身戎装,大步入堂。

    “柴郡丞,”郡守道,“今日老夫生辰,曾派人到府上送帖子,说是郡丞忙于防务,无暇赴宴,老夫深感遗憾,今日既然赶上,就请入座,饮上几杯。”

    柴绍拱手道:“下官恭贺大人寿辰,只是甲胄在身,恕不能行礼。柴某此来,却非赴宴。”他忽然正色道,“突厥围城,已经半月,库中存粮,几近殆净,寻常百姓家中,更是许多颗粒无存,若是再过几日,恐张掖城中,将会有易子而食的惨事。下官无奈,只好采取征集余粮的下策,城中所有粮食,一律交公,统一调配。”

    他环视四周,酒桌上众人已然变色,柴绍只当没有看见,继续说道:“下官家中,有余粮二十石,已然献出。这张掖城中,此刻恐怕也只有在座诸位,家中尚有余粮。今日正好诸位士绅都在,柴某只好冒昧。大人,下官得知府中尚有余粮五十石,还请大人做个表率,先行交出。”

    郡守脸色已经涨成猪肝色:“柴绍,你……岂有此理……我府中是有些粮食,可是本官府中,还有近百口人要吃饭……”

    “大人,五十石,足够百口人一月所食!说到人,下官知道贵府尚有健壮奴仆十余人,正想请大人放他们出府,为国效力。”

    “柴绍,你……你……本官好歹也是你的上官。”

    “大人,军民若是无粮,则张掖必不能保,到那时,大人还能够做柴某的上官吗?”他又环视一下四周,“诸位府中,不要说些许粮食,就是各位的身家性命,娇妻美妾,只怕也难以保全!”

    席间有些明事理的官吏缙绅闻听,立刻表态,愿意献粮,更有几个表示愿意出钱慰问守城将士。可是还有不少依然在观望郡守的态度。

    柴绍已经懒得再去啰嗦了,他一挥手,十几个兵士进来,郡守见状,只得说道:“既是为了保住城池,本官岂有吝啬家财之理?”

    郡守既已如此,其他人自然无法再反对。

    柴绍此举,募得粮食两千石(约合今天的十二万斤),此刻张掖城中,还有军民连同商队还有两万人,控制着用,至少还可支应十日。

    此刻城外的突厥人,缺粮也很严重。

    突厥人长途远来,身边并没有带粮食,走到哪抢到哪,是突厥人一贯的作风。

    可惜,陇右历来都不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而六月,粮食也没有到收获季节,加上坚壁清野,突厥人只从张掖附近,搜罗到不到一百万斤粮食,倒是还抢到四五千匹马和万余头牛羊………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主要的产马区,只是而今多数成年的健马已经被大军征去,剩下的,突厥来时,牧民们又放跑不少。

    不到一百万斤的粮食和万余头牛羊供给八万人的大军,半个月下来,自然也所剩无几了,突厥人再往下,就只好杀马了。

    所以,就在柴绍募集粮食的第三天,突厥人对张掖发起了最大规模的攻势。

    现在,就是柴绍,也已经是忧心忡忡了。

    他看到突厥人的身上都背着一个袋子,冲到护城河前,就把袋子扔在河里,袋子里装满了土石。用不了多久,突厥人就可以在护城河里填出几条大路。

    张掖守军也装备了百十把连弩和同样数量的神臂弓,仅此而已,剩下的,就只有一些普通的弓箭了。这样的火力,显然难以阻挡蜂拥而至的突厥人。

    在柴绍的督战下,张掖军民在奋力抵抗。突厥人已经冲过了护城河,搭起云梯,张掖百姓拆掉房子,用砖瓦迎击敌军。

    毕竟是众寡悬殊,眼看着,已经有一些突厥人登上了城墙。

    更要命的是,北门竟然被突厥人用大木头撞开,那里只有两百多守军,而柴绍手中,已经无兵可派。

    就在此时,张掖城中,突然杀来数千人,手持棍棒、铡草刀等,冲向北门。

    领头的,却是一名身着战袍的女子,正是柴绍的夫人李氏。

    而这数千人的队伍,竟然大半都是壮年女子,还有一些五十多岁的老叟和十几岁的孩子。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竟然将北门堵住。柴绍急忙将所有的连弩和神臂弓都调往北城墙,阻住突厥人的后续部队。

    城上的守军掷下燃烧的大木头,燃烧着的木头挡住了蜂拥而至的突厥骑兵。城内居民借着这段时间,把北门附近的房屋拆除,用砖石封死了城门。

    其他几处城门,百姓们也用砖石把门挡住,以防突厥人故技重施。

    阿史那咄苾督率部下猛攻不下,恼羞成怒:“小小张掖,竟然如此顽固,我一定要拿下此城,男子一个不留,女子财帛,尔等可自取之!”

    血战至日落,城下的突厥人已经损失逾万,但城中军民,战死者也有三千,当日的一千郡兵,存者十不足二。

    突厥人依旧强攻不止。护城河早已经不再是突厥人的障碍,而守军的箭矢,也已经损耗几近。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幸而在这时,秦琼统带的援军终于赶到了。

    虽然已经是入夜时分,援军还是立刻投入了攻击。秦琼命令所部,一律不得出声,但有开口者,必是敌军,“径自杀之”。

    隋军的突然打击,令突厥人陷入了混乱,黑暗中也不知道来的有多少人,阿史那咄苾只得命撤围张掖,往北而去,秦琼率部紧追不舍,一路斩敌数千人。直到第二日拂晓,阿史那咄苾才发现追击自己的隋军不足四万,而自己所部,虽然损失不小,却还有六万余众,超出隋军甚多,下令回军迎战。

    阿史那咄苾还没有见识过骑弩的厉害,如果是步利设,此时一定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所以,当隋军的骑弩射出一阵箭雨的时候,阿史那咄苾慌神了。数千骑兵,还未接战,就已经倒下。

    没有办法,只能扭头再逃。

    其实此时阿史那咄苾倒应该继续冲上前,因为隋军骑弩的威力,就在第一波,以后上箭,只有一支,威力要减去许多。

    但是阿史那咄苾已经被第一波箭雨吓住了。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突厥军侧翼,突然又杀出一支隋军。原来鱼俱罗早已经领了一万骑兵,驻扎在张掖西北百里之外,只是因突厥军势大,未敢轻援。昨夜探马报来,说突厥军突然大乱,料是朝廷派来援军,估计阿史那咄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