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莫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檀香刑 莫言-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人,余有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早就想对你说,其实余不说你也知道了。余
与孙丙的女儿、也就是赵甲的儿媳孙眉娘相好已经三年,她的肚子里,已经怀上
了余的孩子。夫人,看在我们夫妻十几年的份上,等她生产后,如果是个男孩,
你就想法把他弄到湖南去,如果是个女孩,就罢休。这是余最后的嘱托,夫人,
请受钱丁一拜!
    第五章斗须
    新任高密知县钱丁,下巴上垂挂着一部瀑布似的美丽胡须。他到任后第一次
升堂点视,就用这部美髯,给了堂下那些精奸似鬼的六房典吏、如狼似虎的三班
衙役一个下马威。
    他的前任,是一个尖嘴猴腮、下巴上可怜地生着几十根老鼠胡须的捐班。此
人不学无术,只知捞钱,坐在大堂上,恰似一个抓耳挠腮的猢狲。前任用自己的
猥琐相貌和寡廉鲜耻的品德,为继任的钱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堂下
的胥吏们看到端坐在大堂上的新任知县老爷的堂堂仪表,耳目都有一新之感。钱
丁坐在大堂上,也亲切地感受到了堂下那些表示友好的目光。
    他是光绪癸未科进士,与后来名满天下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同榜。刘
是二甲三十七名,他是二甲三十八名。及第后,在京城蹲了两年冷衙门,然后通
关节放了外任。他已经坐了两任知县,一在广东电白,一在四川富顺,而四川富
顺正是刘光第的故乡。电白、富顺都是边远闭塞之地,穷山恶水,人民困苦,即
使想做贪官,也刮不到多少油水。所以这第三任来到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高密,
虽然还是平调,但他自认为是升迁。他志气昂扬,精神健旺,红脸膛上焕发着光
彩,双眉如卧蚕,目光如点漆,下巴上的胡须,根根如马尾,直垂到案桌边缘。
一部好胡须,天然地便带着五分官相。他的同僚们曾戏言:钱兄,如果能让老佛
爷看您一眼,最次不济也得放您一个道台。只可惜他至今也得不到让皇上和皇太
后见到自己堂堂仪表的机会。面对着镜子梳理胡须时他不由地深深叹息:可惜了
这张冠冕堂皇的脸,辜负了这部飘飘欲仙的好胡须。
    从四川至山东漫长的赴任途中,他曾经在陕西境内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庙里抽
了一次签,得了一支上上,大吉大利。签诗云:鲋鱼若得西江水,霹雷一声上青
天。
    这次抽签,横扫了他悒郁不得志的黯淡心境,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了信心和憧
憬。到县之后,尽管风尘仆仆,鞍马劳顿,还有点伤风感冒,但还是下马就开始
了工作。
    与前任交接完毕,马上就升堂接见部属,发表就职演说。由于心情愉快,优
美的词语便如泉水一样涌到了嘴边,滔滔而不断绝;而他的前任是一个连三句整
话也说不出来的笨伯。他的嗓音原本宽厚,富有磁性,感冒引起的轻微鼻塞更增
添了他的声音魅力。他从堂下那些眼神里,知道了自己的成功。演说完毕,他用
食指和拇指颇为潇洒地捋捋胡须,便宣布退堂。宣布完退堂,他用目光扫视堂下,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老爷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他的目光让堂下的人感到高深莫测,
如敲警钟又似嘉勉。然后,他抽身离座,转身便走,既干净,又利索,宛如一阵
清新的风。
    不久,在宴请乡贤的筵席上,他的堂堂相貌和美丽胡须,又一次成为了众人
注目的焦点。他的伤风鼻塞早已痊愈,高密县特产的老黄酒和肥狗肉又十分地对
他的脾胃——黄酒舒筋活血,狗肉美容养颜——所以他的容光愈加焕发,胡须愈
加飘逸。
    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致了祝酒辞,向在座的昏位乡贤表示了自己要在任内为
百姓造福的决心。他的致辞,不时地被乡贤们的掌声和欢呼打断。致辞结束,热
烈的掌声持续了足有半炷香的工夫。他高举着酒杯,向满座的瓜皮小帽、山羊胡
须敬酒。那些人都抖颤颤地站起来,抖颤颤地端起酒杯,抖颤颤地一饮而尽。他
特意向乡贤们介绍了席上的一道菜。那是一棵翠绿的大白菜,生动活泼,看上去
没经一点烟火。
    乡贤们看到这道菜,没有一个人敢下著,生怕闹出笑话丢了面子。他对乡贤
们说,这道菜其实已经熟了,菜心里包着十几种名贵的佳肴。他用筷子轻轻地点
拨了一下,那棵看似完整无缺的白菜便嘭然分开,显示出了五颜六色的瓤子,高
雅的香气顿时溢满全室。乡贤们大多是些土鳖,平日里吃惯的是大鱼大肉,对这
种清新如画的吃法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县台的鼓励下,乡贤们试探着伸出筷
子,夹了一点白菜叶子,放在嘴里品尝,然后便一个个摇头晃脑地大加赞赏。前
来陪酒的钱谷师爷熊老夫子,不失时机地向乡贤们介绍了知县夫人——高密县百
姓的主母——曾国藩曾文正公的外孙女,是她亲自下厨,为大家烹制了这道家传
名菜:翡翠白菜。这道菜是曾文正公在北京任礼部侍郎时,与家厨反复研究、多
次实验而成的杰作。这道菜里凝聚着一代名臣的智慧。文正公文武全才,做菜也
是卓越拔群。钱谷师爷的介绍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几位上了点年纪的乡贤眼
睛里溢出泪水,流到千皱百褶的腮上;鼻孔里流出清涕,挂在柔弱的胡须上。
    三杯酒过后,乡贤们轮番向钱丁敬酒。一边敬酒,一边歌颂。那些颂词人各
一套,各有特色,但大家都没忘了拿着大老爷的胡须说事。有的说:大老爷真乃
关云长再世,伍子胥重生。有的说:大老爷分明是诸葛武侯转世,托塔天王下凡。
钱丁虽然是个有胸次的,但也架不住这群马屁精轮番吹捧。他有敬必饮,每饮必
尽。不自觉中已把端着的官架子丢到脑后。他议论风发,谈笑风生,手舞足蹈,
得意忘形,充分地显示了风流本色,真正地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那天,他喝得酩酊大醉,众乡贤也醉得横躺竖卧。这次宴会,轰动了整个的
高密县,成了一个流传久远的热门话题。那棵翠绿的大白菜,更是给传得神乎其
神。
    说是那棵大白菜上修着一个暗道机关,别人怎么着都分不开,钱大老爷用筷
子一敲白菜根,立刻就如白莲花盛开,变成了数十个花瓣,每一瓣的尖上,都挑
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很快,人们都知道了新来的知县老爷是曾文正公的外孙女婿。他相貌堂堂,
下巴上生着一部可与关云长媲美的胡须。知县不仅是仪表堂堂,而且是两榜进土,
天子门生。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豪饮千杯而不醉,醉了也不失风度,犹如玉树
临风,春山沐雨。知县夫人是真正的名门闺秀,不但天姿国色,而且贤惠无比。
他们的到来,必将给高密县的人民带来齐天的洪福。
    高密东北乡有一个胡须很好的人,姓孙,名丙,是一个猫腔班子的班主。
    猫腔是在高密东北乡发育成长起来的一个剧种,唱腔优美,表演奇特,充满
了神秘色彩,是高密东北乡人的精神写照。孙丙是猫腔戏的改革者和继承者,在
行当里享有崇高威望。他唱须生戏,从来不用戴髯口,因为他的胡须比髯口还要
潇洒。
    也是该当有事——乡里财主刘大爷喜得贵孙,大摆筵席。孙丙前去吃喜酒。
同席者有一个名叫李武的,是县衙皂班的衙役。筵席上,李武端着公人架子,坐
在首位。
    他大吹大擂着县太爷的一切,从言谈到举止,从兴趣到嗜好,最后,谈话的
高潮便在大老爷的胡须上展开。
    李武虽然是休假在家,但还穿着全套的公服,只差没提着那根水火根子。他
指手画脚,咋咋呼呼,把同坐的老实乡民,唬得个个目瞪口呆,忘记了吃酒。竖
直了耳朵,听他山呼海啸;瞪圆了眼睛,看他唾沫横飞。孙丙走南闯北,也算个
见多识广的人物,如无李武在场,他必然是个中心,但有了与知县大老爷朝夕相
处的李武在,就没人把他放在眼里了。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问酒,用白眼和从鼻
孔里发出的嗤呼声表示着对这个小爪牙的轻蔑。但没人注意他,李武更如没看到
桌子前还有个他一样,管自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大老爷的胡须。
    “……常人的胡须,再好也不过千八百根,但大老爷的胡须,你们猜猜有多
少根?哈哈,猜不出来吧?谅你们也猜不出来!上个月俺跟着大老爷下乡去体察
民情,与大老爷闲谈起来。大老爷问俺,‘小李子,猜猜本官有多少根胡须?’
俺说,大老爷,俺猜不出来。大老爷说,‘谅你也猜不出来!实话对你说吧,本
官的胡须,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根!差一根就是一万!这是夫人替本官数的。’
俺问大老爷,这么多的胡须,如何能数得清楚?大老爷说,‘夫人心细如发,聪
明过人,她每数一百根,就用丝线捆扎起来,然后再数。绝对不会出错的。’俺
说,老爷啊,您多生一根,不就凑成一个整数了嘛!老爷道,‘小李子,这你就
不懂了,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
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
欠缺,才能持恒。九千九百九十九,这是天下最吉祥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了。
为民为臣的,不能想到万字,这里边的奥秘,小李子,你可要用心体会啊!’大
老爷一番话,玄机无穷,俺直到如今也是解不开的。后来大老爷又对俺说,‘小
李子,本官胡须的根数,普天之下,只有三个人知道,这三个人一个是你,一个
是我,一个是我的夫人。你可要守口如瓶,这个数字,一旦泄露出去,那可是后
患无穷,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李武端起酒杯,呷了一口酒,抄起筷子,在菜盘里挑挑拣拣,嘴里发出啧啧
的声响,分明是在批评菜肴的粗鄙。最后,他夹了一根绿豆芽,用两只门牙,吱
吱咯咯地嚼着,饱食后无聊地磨牙的老鼠就是这样子。刘大爷的儿子,就是得了
贵子的那位,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猪头肉跑过来,特意地把肉盘放在李武面前,
用沾满油腻的手,擦擦额头上的汗水,抱歉地说:“李大叔,委屈您老人家了,
咱庄户人家,做不出好菜来,您老人家将就着吃点子。”
    李武把牙缝里的绿豆芽呸地一声啐到地上,然后把手中的筷子,重重地拍在
桌子上,用明显不快但是又宽容友好的口吻说:“刘老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你以为俺是冲着吃来的吗?你大叔要是想开荤,随便到那家馆子里一坐,用不
着开口,那些海参鲍鱼、驼蹄熊掌、猴头燕窝,就会一碗接着一碗地端上来。吃
一尝二眼观三,那才叫筵席!你家这算什么?两碟子半生不熟的绿豆芽,一盘腥
骚烂臭的瘟猪肉,一壶不热不凉的酸黄酒,这也算喜宴?这是打发臭戏子!俺们
到你家来,一是给你爹捧捧场,撑撑门面,二是与乡亲们拉拉呱儿。你大叔忙得
屁眼里蹿火苗子,抽出这点工夫并不是容易的!”
    刘家的老大被李武训得只有点头哈腰的份儿,趁着李武咳嗽的机会,逃命般
地跑了。
    李武道:“刘大爷也算个识字解文的乡贤,怎么养出了这样一个土鳖?”
    众人都讪讪的,不敢应李武的话。孙丙满心恼怒,伸手就把李武面前那盘猪
头肉拖到了自己的面前,道:“李大公人吃惯了山珍海味,这盘肥猪肉,放在他
的面前,不是明摆着让他起腻吗?小民满肚子糠菜,正好用它油油肠子,也好拉
屎滑畅!”
    说完话,谁也不看,只管把那些四四方方、流着油、挂着酱的大肉,一块接
着一块地往嘴里塞去。一边吃一边呜呜噜噜地说:“好东西,好东西,真是它娘
的好东西!”
    李武恼怒地瞪着孙丙,但孙丙根本就不抬头。他的怒视得不到回应,只好无
趣地撤回。他用眼光巡睃一遍众人的脸,撇撇嘴,摇摇头,表示出居高临下的轻
蔑和大人碰上小人的无奈。同桌的人怕闹出事来,便恭敬地劝酒,李武借坡下驴,
干了一杯酒,用袖子擦擦嘴,拣起因为训斥刘老大而丢掉的话头,说:“各位乡
亲,因为咱们都是要好的兄弟爷们,俺才把大老爷胡须的秘密告诉了你们。这就
叫做‘亲不亲,故乡人’,你们听了这些话,就把它烂在肚子里拉倒,万万不可
再去传播,一旦把这些秘密传出去,传回到大老爷的耳朵里,就等于砸了兄弟的
饭碗了。因为这许多的事儿,只有大老爷、夫人和俺知道。拜托,拜托!”
    李武双手抱拳,对着在座的人转着圈子作揖。人们纷纷回应着:“放心,放
心,咱们高密东北乡,能出现您李大爷这样的人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左
邻右舍,都眼巴巴地等着跟您沾光呢,怎么会出去胡言乱语,坏自家人的事情?”
    “正因为是自己人,兄弟才敢口无遮拦,”李武又喝了一杯酒,压低了嗓门,
神秘地说,“大老爷常常把兄弟叫到他的签押房里陪他说话儿,俺们对面坐着,
哥们一样,一边喝着黄酒,一边吃着狗肉,一边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地聊着。大
老爷是个渊博的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喝黄酒吃狗肉,咱大老爷就
是喜好这一口。俺俩聊着聊着就到了后半夜,急得夫人让丫鬟来敲窗户。丫鬟说,
‘老爷,夫人说,时候不早了,该歇着了!’大老爷就说,‘梅香,回去对夫人
说,让她先歇了吧,俺跟小李子再拉会外儿!’所以夫人对俺是有意见的。那天
俺到后堂去办事,正好与夫人碰了面。夫人拦住我说,‘好你个小李子,整夜价
拉着老爷东扯葫芦西扯瓢,连俺都疏淡了,你小子该不该挨打?’吓得俺连声说
:”该打,该打!‘“
    马大童生插话道:“李大哥,不知那知县夫人,是个什么样子的容貌,谣言
传说她是个麻脸……”
    “放屁!纯属放屁!说这话的,死后该进拔舌地狱!”李武满面赤红,懊恼
地说,“我说马大童生,你那脑子里装的,是豆浆呢还是稀粥?你也是启过蒙的,
‘赵钱孙李,周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