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学-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象的具体个性先以否定的或消极的方式来处理,使 它对绝对意义的高不可攀的威力只是一种装饰,然后才能对 那些向意义提供形象的,与意义既有关联而又有区别的现象 进行明确的区分和有所选择的比拟。 ①

① 这段大意:象征型艺术在起点时意义和形象的结合和割裂都还是自在
的,未经意识察觉的;在终点时意义与形象的结合是自觉的,是一种有 意识的比拟。在起点与终点的中间是崇高,其中形象不能完全表现意义, 外在于意义而且是意义要加以否定的东西。

……………………………………………………………………………………………………………………………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9 2

上述三个主要阶段又可细分如下:

a)不自觉的象征 ①

   1)·第·一阶段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象征,也还不能列入 艺术。它只是替象征和艺术辅平道路。它还只是用作精神意 义的绝对和还没有和绝对分开的感性客观存在这二者之间的 在一种自然形象中的直接的实体性的统一。
   2)·第·二阶段是到真正象征的过渡。在这个阶段上述原始 的统一开始分解,一方面普遍的意义溢出于零散的自然现象 之外,而另一方面意义的普遍性又要通过具体自然事物的形 式才能呈现于意识。在这种力求转化自然事物为精神事物和 转化精神事物为感性事物的双重努力之中,暴露出象征型艺 术在这个意义和形象还见出差异的阶段的离奇幻想,挣扎酝 酿以及颠倒错乱的拼凑。这种象征型艺术虽然也隐约感觉到 所用的形象不适应,却无法弥补这个缺陷,只能借助于歪曲 形象,使它变成漫无边际地巨大,来产生一种单是数量方面 的崇高印象。因此在这个阶段里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充满着纯 粹的虚构和难以置信的使人惊奇的东西,我们还见不到真正 美的艺术作品。
   3)·第·三,通过意义和它的感性表现之间的这种斗争,我 们才达到真正的象征,才见到具备艺术特性的象征的·艺·术·作 ·品。现在形式和形象已不再象在第一阶段那样,由现成的感

① 这是象征型艺术的第一章的概论。

……………………………………………………………………………………………………………………………
0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性的自然事物和绝对直接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事物当作绝 对的实际存在,并不经过艺术加工;也不象第二阶段那样,只 凭幻想对个别自然事物加以夸张放大,来补救它们与所表现 的普遍意义之间的差异或互不适应;在现在这个阶段,凡是 作为象征的形象而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由艺术创造出来的作 品,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出个别事物的更 深广的普遍意义而不只是展示这些个别事物本身。因此,这 个阶段的象征的形象仿佛是一种课题,要求我们去探索它背 后的内在意义。
   关于这种虽尚原始而已具有比较明确形式的象征,我们 暂时可以先作一点概括的说明:象征的各种形式都起源于全 民族的宗教的世界观;因此我们在这部分须提到它们的历史 背景。但是严格的划分在这方面也不容易,因为在艺术类型 方面,各民族的构思方式和表现方式往往彼此相混,使得我 们认为特属于某一民族世界观的那种基本类型在时代较早或 较晚的民族中也一样可以发见,尽管对于这些较早或较晚的 民族它只是次要的类型,只零星地出现。但是如果根据本质 去找这三个阶段的具体例证,我们可以说,第一阶段的例子 是·古·波·斯·宗·教,第二阶段的例子是·印·度宗教,第三阶段的例 子是·埃·及宗教。

……………………………………………………………………………………………………………………………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1 3

b)崇高的象征方式 ①

   通过上述发展过程,前此被个别感性形象所掩盖,或多 或少地含糊不清的内容意义就终于挣得自由,因而能独立地 明显地呈现于意识。从此真正的象征关系就消失了,由于绝 对意义既已被理解成为满布于全部现象世界中的普遍的·实 ·体
②,崇高的象征就作为表现实体性的艺术而出现了,它代替
了前此单纯象征的幻想性的暗示,歪曲和谜语。
   这里主要的要区别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是从实体 (了 解为绝对和神)和有限现象世界之间关系的不同而来的。这 种关系可以是两重的,即·肯·定·的 (积极的)和·否·定·的 (消极 的),不过在这两种关系中要显现出来的都是普遍的实体,所 以呈现于观照的都不是事物的特殊形象和特殊意义,而是事 物的普遍的灵魂和它们在实体中所占的地位。
   1)第一阶段的情况是这样:实体是摆脱一切特殊性的浑 然太一,作为有限现象世界的创造者和灌注生气的灵魂,它 就内在于一切有限现象中。在这种内在关系中,实体就被人 认识为一种·肯·定·的 (积极)因素出现;一个人 (主体)如果 能忘去自己,以欣喜爱戴的心情沉浸到这种满布于万事万物

这是象征型艺术的第二章的概论。要了解“崇高”的意义,须看第二章 的详述。
② 实体(Substanz),已屡见,指宇宙中原则大法,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推
动人物行动的伦理的理想,有时亦称“普遍力量”,也就是黑格尔所了解 的 “神”。


……………………………………………………………………………………………………………………………
2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中的精髓里去,他就能领悟这实体而且把它表现出来。这就 产生了崇高的泛神主义的艺术,在印度已露出萌芽,接着在 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的艺术里大放光芒,最后在基督教的某 些神秘主义的艺术表现里以较深刻化的主体的方式再度出 现。
   2)真正崇高的否定的或消极的情况却要从希伯来的诗歌 中去找。这种诗歌所要颂扬的天地主宰本来是无形可见的,所 以要颂扬他,就只得把他所创造的一切都看作他的威力的偶 然显现,他的光荣的信息,他的伟大性格的见证。在这种服 从地位,就连最庄严的事物也被看作是否定的或消极的,因 为这种诗歌无法找到恰当的充分肯定的表现方式,去表现上 帝的威力与庄严,被创造的事物就只有通过屈服顺从才获得 一种肯定的或积极的欣慰,只有在感觉到和承认自己渺小卑 微时才符合自己的身分和意义。 ①

c)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 ②

   内容意义既已作为一个纯然独立的因素而被意识到了, 这种独立性就造成了意义与·已·假定对它不适应的表现形式之 间的分裂;不过在实际割裂之中,形象与意义仍然要现出一

崇高的象征方式无法以有限事物表现无限的造物主,只能使人从有限事 物的渺小中体会出造物主的伟大。崇高感以自卑感为基础,所以有·否·定 ·的或消极的一面。


② 这是象征型艺术的第三章的概论。

……………………………………………………………………………………………………………………………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3 3
种内在联系,如象征型艺术所要求的。但是这种内在联系并 不是意义和形象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由一个·第·三·者即主体外 加上的,主体凭他个人的见识,在形象与意义之间发见到某 些类似点,于是就信任这些类似点,用似有关联的个别形象 去阐明本身原已明晰的意义。
   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形象已不象前此那样是唯一的表 现,而只是一种装饰。这就不符合美的概念,因为形象与意 义彼此对立,不象在真正的象征型艺术里那样融成一体,尽 管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在这方面也还不够完善。因此,用比喻 这种形式为基础的艺术作品只能是次要的,它的内容还不是 绝对本身,而只是一种有限的情境或事迹。所以这种形式大 半只偶尔用来作为一种辅助。
总之,这一章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属于·第·一阶段的有寓言,隐射和道德故事
                                                 ① 之类表现方 式。在这些形式里,这整个领域里的共同特征,即形象与意 义的分裂,还不显著,比喻的主体性也还不很突出,因此,借 以说明普遍意义的个别具体现象的描绘还占主要的地位。
属于·第·二阶段的却不然,这里普遍意义本身占了统治的 地位,凌驾于起说明作用的形象之上,形象变成一种单纯的

① 寓言 (Fabel),借动植物生活来说明人生道理的故事,例如 《伊索寓
言》;隐射(Parabel)实际还是一种寓言,但用作比喻的不限于动植物生 活;道德故事 (Apolog)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德教训,例如《愚公移 山》。

……………………………………………………………………………………………………………………………
4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符·号或是任意选来的图形。属于这类的有·寓·意体作品 隐喻和显喻。
   最后是·第·三阶段,前此意义和形象的两种结合 (一种是 象征的结合,尽管还有些勉强;另一种是由意义的独立化而 造成结合的分裂,但双方仍有关联)到现在就已完全瓦解了。 于是就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形象对于单就抽象普遍意 义来了解的内容完全是外在的或不相干的,例如·教·科·诗;另 一种是外在的事物单就它们的外在方面来了解和描绘,例如 所谓·描·写·诗。
              ② 从此象征型艺术所应有的意义与形象的结合 与联系就消失了,我们也就要另找一种比较深广的,真正符 合艺术概念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了 ③ 。
①,以及

 寓 意体作品 (Allegorie) 用假想的具体人物象征某一抽象观念,例如 《西游记》中孙悟空据说是象征人心;隐喻 (Metaphor)是暗含的比喻, 近似 《诗经》中的 “兴”;显喻 (Gleichnis) 明说出的比喻,近似 《诗 经》中的 “比”。 寓 意体作品 (Allegorie) 用假想的具体人物象征某一抽象观念,例如 《西游记》中孙悟空据说是象征人心;隐喻 (Metaphor)是暗含的比喻, 近似 《诗经》中的 “兴”;显喻 (Gleichnis) 明说出的比喻,近似 《诗 经》中的 “比”。




③ 指古典型艺术。

……………………………………………………………………………………………………………………………
第一章 不自觉的象征
5 3

第一章 不自觉的象征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象征艺术的各个发展阶段,就要 用艺术·起·源作为起点,艺术起源是艺术理念本身所产生的结 果。上文已经说过,艺术是从象征型开始的,在开始时象征 所用的形象还是直接的,还不是有意识地作为单纯的图形和 比喻来处理的,这就是说,它还是·不·自·觉·的·象·征。但是要想 认识这种象征的真正的象征性质(无论是单就它本身来看,还 是就·对·于·我·们·的·观·察来看,它都应有真正的象征性质),我们 首先就要研究由象征概念本身决定的一些前提。
我们的出发点可以界定如下: 从一方面来看,象征的基础是普遍的精神意义和适应或 不适应的感性形象的直接结合,这种结合的不完满却是还没 有意识到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结合又必须是由·想 ·象和·艺·术来造成的,而不是作为一种·纯·然·直·接·的·现·成·的具有 神性的实际情况来理解的。因为艺术所用的象征只有在把普 遍的意义和直接的·自·然·现·状·区·分·开·来,而绝对是后来由想象 来看作是实际即寓于自然事物中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出来 ① 。

① 寓 意体作品 (Allegorie) 用假想的具体人物象征某一抽象观念,例如
《西游记》中孙悟空据说是象征人心;隐喻 (Metaphor)是暗含的比喻, 近似 《诗经》中的 “兴”;显喻 (Gleichnis) 明说出的比喻,近似 《诗 经》中的 “比”。

……………………………………………………………………………………………………………………………
6 3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所以象征型艺术所由形成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不由艺术造 成的,在实际自然事物和人类活动中就可以看到的那种绝对 及其实际存在在现象世界中的直接的统一 ① 。

A.意义和形象的直接统一

   在这种观照到的神性的东西的直接的统一 (即神性的东 西和它的实际存在在自然与人里作为统一体而呈现于意识) 之中,自然不是单就它本身来看的,绝对也不是和自然分开 而变成独立自足的,所以还谈不上内在的和外在的,意义与 形象,这两方面的分别,因为内在的还不是本身独立的,和 直 接的现成的现实事物分开的意义。我们在这里仍用 “意 义”这个词,只是指·我·们·的思考的产物,对于我们来说,这 种思考出于一种需要,要把精神的内在的东西在成为观照对 象时所现出的那种形式一般看作外在的。通过这外在的,我 们窥见内在的灵魂和意义,才能了解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 种一般的观照方式之中,必须见出两种情况的本质上的分别: 一种是最初起这种观照的那些民族原来就已清楚地认识到那 内在的就是内在的,就是意义;另一种·是·我·们现在看到那些 民族用来表现他们观感的外在形象,才从其中看出他们原来 不曾看出的意义。

① 即用现成的自然事物来象征绝对或普遍意义。“直接的” 即 “现成的”、
“自然的”,不是由艺术造成的。

……………………………………………………………………………………………………………………………
第一章 不自觉的象征
7 3
   总之,在这种最早的统一体里还没有灵魂和肉体的分别, 还没有概念和实在的分别;“肉体的”和“感性的”以及“自 然的”和“人类的”这些词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和被形容的 实际对象本身分开的。还不仅此,现象界事物本身就被看作 绝对的直接的实际存在或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