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人帮"兴亡-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8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         

  第二十章 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   

  北京盛传〃江青要当副主席〃   

  北京的政治〃铁三角〃不复存在,林彪的毛家湾消失了,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的中南海,和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钓鱼台。   

  忽地,在钓鱼台不见康生了。虽说那里的八号楼仍保存着康生的住房,但是,他搬回家去住了……他的家,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西侧的小石桥胡同。   

  康生为什么离开钓鱼台?   

  此人堪称老奸巨滑。他从林彪、陈伯达的垮台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已是仅次于毛泽东、周恩来的第三号人物,却自知〃高处不胜寒〃,说不定会成为下一次党内斗争中的林彪、陈伯达。何况,步步上升着的江青,迟早会嫌他碍手碍脚。经历了一次次党内斗争的康生,深知其中的奥秘。他称病在家,虽说他也确实有那么一些病。   

  康生朝后缩,江青向前进。随着毛泽东写给她的那封信的印发、传达,她的自我感觉越发〃良好〃,何况,江青的个性向来是好胜争强的。由于康生称病,她实际上迈入了第三号人物的地位……仅次于毛泽东和周恩来了!   

  北京传言颇盛:〃江青要当副主席啦!〃   

  其实,江青岂止是要当副主席,她还要当主席哩:因为她比毛泽东小二十一岁,比周恩来小十六岁,比康生也小十六岁,何况她有一张万夫莫敌的〃王牌〃……毛泽东夫人!虽说她没有上过井冈山,没有爬雪山、过草地,却也住过延安窑洞,吃过小米,跟随毛泽东转战过陕北。她不是〃三八〃式,是1933年的中共党员,论资历也还是过得去的……她在中共九大时,便要争当副主席。眼下,林彪死了,陈伯达倒了,康生〃病〃了,她怎不跃跃欲〃上〃呢?   

  197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所载报道《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清楚地显示了江青的政治地位。报道在提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之后,紧接着提到的便是〃政治局委员江青〃。   

  《人民日报》的报道,明明白白地把江青排在第三号地位。   

  陈毅的去世,使江青又少了一个政敌。但是,两个多月后……3月26日,江青则失去了一个得力的政治伙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等一系列要职的谢富治病逝了。   

  江青亲手〃培养〃的张春桥和姚文元,此时成了她政治上最为重要的〃嫡系〃力量。在中共党内,张春桥和姚文元的地位,仅次于江青。当时的外电,称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为〃文革新贵〃。他们借着〃文革〃发家,平步青云,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张春桥的自我感觉也极为〃良好〃。在庐山,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张春桥成为林彪、陈伯达一伙集中攻击的目标。如今,林彪、陈伯达一伙成了反革命集团,张春桥受他们攻击,成了不可多得的政治资本。张春桥不时估计着自己的政治前途:要么成为党的副主席,要么当国务院总理。   

  姚文元自从陈伯达倒台之后,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的〃舆论总管〃。这位以评《海瑞罢官》而一鸣惊人的〃秀才〃,对江青言听计从。他深知〃第一夫人〃的力量。他当年正是在上海骑着自行车前往锦江俱乐部,见到了这位〃第一夫人〃,才得以直上青云。   

  三位〃文革新贵〃踌躇满志。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明显地衰老了,他们益发为自己的〃年龄优势〃而兴高采烈。不言而喻,中国未来的权杖,必定落在他们手中。   

  江青早在中共九大前就声言自己〃有掌握国家全盘领导的能力,就是许多人不了解我〃,此时江青更是要〃掌握国家全盘领导〃了!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突然休克   

  1972年2月21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锃亮的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成为举世瞩目的时刻。这时正是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星期日晚上十时三十分,收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中美双方精心挑选了这一时间,让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的时刻,出现在大洋两岸数以亿计的电视荧光屏上。   

  中美关系的冰河,从此解冻。   

  尼克松到达北京才四个小时,毛泽东便出乎意料地迅速会见了他。这是毛泽东临时决定的,虽然事先双方商定的程序表上列有这一最重要的会见,但没有确定时间……因为毛泽东正在病中,中国方面无法事先定下毛泽东何时能够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及他目击的毛泽东病态: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书扶他起来。他抱歉地对我说,他已不能很好地讲话。周(引者注:指周恩来)后来把这一点说成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不过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他的皮肤没有皱纹,不过灰黄的肤色看上去却几乎像蜡黄色的。他的面部是慈祥的,不过缺乏表情。他的双目是冷漠的,不过还可以发出锐利的目光。他的双手好像不曾衰老,也不僵硬,而且很柔软。不过,年岁影响了他的精力。中国人只安排我们会晤十五分钟。毛完全被讨论吸引住了,因而延长到一个小时,我注意到周在频频地看表,因为毛已开始疲乏了。   

  尼克松还描述会谈结束时,毛泽东显露的病态:   

  毛陪我们走到门口。他拖着脚步慢慢地走。他说他身体一直不好。   

  〃不过你气色很好。〃我回答说。   

  他微微耸了耸肩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   

  尼克松的目光是异常敏锐的,毛泽东确实在病中。就在几小时之前,毛泽东还不是出现在电视镜头上的〃光辉〃形象:他的头发很长很长,胡子也好多天没有刮了。急急召来理发师〃突击〃,给他理了发、刮了胡子,换上新做的〃毛式〃衣服,他这才变得〃容光焕发〃,才变成观众们熟悉的往常的形象。只是他的那双脚,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脚肿得很厉害,以致穿不进原先的鞋,不得不新做了一双格外肥大的圆口黑布鞋。尼克松注意到了他步履蹒跚,但他肿胀的脚被宽大的裤子遮住了。   

  毛泽东的体质是不错的。虽说他年轻时得过肺病,但后来一直很健康。1971年林彪的严重挑战,使他的精神颇受打击。〃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开始患病。他的沙发之侧,总要放着痰盂了,起初是感冒,转为支气管炎,转为大叶性肺炎。   

  考虑到毛泽东在病中,定于1972年1月10日下午举行的陈毅追悼会,没有安排毛泽东出席。毛泽东看到了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于1月10日中午突然决定出席追悼会。当时时间已很紧迫了,他连睡衣都未换下,只是套了一身〃毛式〃外衣,就上车直奔八宝山公墓礼堂。   

  回来后,毛泽东显得异常疲乏。过了些天,毛泽东竟突然休克!   

  周恩来闻讯,火速跳上轿车,从中南海西花厅赶来。他竟由于过度的紧张,许久下不了车!   

  毛泽东是由于肺心病伴严重缺氧,导致休克。他的护士长吴旭君首先发现险情,马上告知毛泽东的随身服务员张玉凤,急请大夫。医生们随即赶来。心脏病专家胡旭东上前用手放在毛泽东的鼻孔处,发现呼吸已经停止。他马上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对毛泽东进行人工呼吸。胡旭东原是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因医术高明,进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几分钟之后,毛泽东的心跳恢复了,救护车也赶到了。   

  毛泽东终于从休克中苏醒。他在病中仍不失风趣,说道:〃我好像睡了一觉!〃   

  毛泽东这次休克,表明七十九岁的他,已明显地在走下坡路。毕竟岁月不饶人,他老了!虽然报上仍用〃神采奕奕〃之类仿佛他的〃专用词〃来形容他,虽然〃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口号声仍响彻中国大地,但是自然规律无法违抗,毛泽东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2)         

  在抢救毛泽东时,周恩来说了一句动情的话:〃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不能没有主席。〃   

  那时,正处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访华之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忙于准备那历史性的会见。然而,毛泽东在病中,无法事先安排他和尼克松会面的时间。   

  正因为这样,在尼克松到达北京之后,毛泽东突然决定立即会见他,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张玉凤眼中的江青   

  当毛泽东病倒时,在他身边护理的,除了护士长吴旭君,便是张玉凤了。   

  张玉凤本是毛泽东专列上的服务员。1968年,二十四岁的她,和在铁道部工作的刘爱民结婚。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女儿。   

  香港《文汇报》记者阮纪宏的《张玉凤回忆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 (注:连载于1988年7月23日至25日香港《文汇报》。)一文中,记述了张玉凤进入中南海的经过: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在北京专列处照常打扫着车厢随时候命出发。列车长及副书记来到她跟前,问张玉凤工作什么时候能完成,通知她去中南海一趟。早上十一时,张玉凤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来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及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张玉凤,问她是否愿意到中南海当服务员。   

  在疯狂的文革年代,在一般人心目中,能够到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荣誉,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毫无一点心理准备的张玉凤一口便答应下来,可是,不管怎样,当时二十七岁的张玉凤是无法估计接受这份工作,对她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的……   

  就这样,张玉凤从毛泽东专列上的服务员,进入了中南海,在毛泽东身边当服务员。那时,毛泽东已不住在丰泽园……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几乎不在北京,当他在7月18日回到丰泽园,发现园内所有的房子都修茸一新,正房向阳一面还新修了一道双夹道走廊,安上双层玻璃。毛泽东大为不悦,因为这样的修缮未经他同意。他搬到中南海怀仁堂东侧的房子里去住了,一直住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住了十年。江青则在钓鱼台另住。   

  毛泽东的新住处,人们通称〃游泳池〃,因为他住在游泳池旁。那游泳池是毛泽东用《毛泽东选集》的稿费修建的。喜欢游泳的他,这样不出中南海也能游泳。游泳池分室内、室外两个。毛泽东住在室内游泳池之侧。他的住处,有一间不大的卧室,另有一间大厅,那是书房兼客厅。电影、电视和新闻照片中常常出现的,就是那间大厅。   

  张玉凤进入中南海不久,便遇上毛泽东患病。毛泽东的生活便由她细心地照护着。   

  江青在公众场合,总是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代表毛主席向同志们问好!报告同志们好消息,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实际上,江青已经不大来中南海。她在钓鱼台建立她的〃独立王国〃。只是由于〃毛泽东夫人〃是她的政治护身符,所以她总是要以毛泽东夫人的身份对公众发表讲话。对于她来说〃毛泽东夫人〃的身份,比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更为重要。   

  其实,江青当时并不能随便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吩咐,没有他的同意,江青不能进入中南海游泳池旁他的住处。   

  当时担任毛泽东的警卫战士陈长江曾回忆说:   

  江青见主席必须经过批准。   

  有一次,江青来几次电话要见主席,主席坚决不同意。我给游泳池南台检查站和北大门的哨兵交待了,没有得到命令批准,不开大门。   

  可是这次江青自己闯了来,气氛十分紧张。哨兵从小门往外看,见她向门口走来,板着脸。江青对哨兵说:〃不要通知,我不到主席那里去,我到里面看看卫生。〃   

  当时年轻的哨兵,也不好用手挡她。她在室外游泳池转了一圈,踱进室内游泳池北门,执意要看室内卫生。         

BOOK。←红←桥书←吧←  

第10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3)         

  当时,我和办公室副主任张耀祠在,见江青进来,预感风暴就要来临。果然,她见到了张耀祠就大骂:〃你老糊涂了,不尊重我!〃〃哨兵为什么不让我进?〃她头也不回往里走,我们又不好拦,眼巴巴地望着她走过南面小门拐进主席卧室。我心里有点儿紧张,主席吩咐过没有他的批准,不准江青进来。   

  主席发火了,把汪东兴主任找了去,问:〃为什么不把江青挡住?她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我同意不能来。〃   

  汪主任连夜把张耀祠、我及另一位同志找来,共同研究,确定下一条:任何人不经主席同意均不能进来,江青也一样。我当时做了检查:没有给哨兵和值班同志下死命令,让江青钻空子,总认为江青是主席的夫人,不敢挡,没有当做是一项工作任务。我要吸取这次教训,坚决执行任务,加强责任心,保证主席绝对安全。(注:陈长江口述,李忠诚、伏慧敏执笔,《跟随毛泽东二十七年── 一个警卫战士的自述》。)   

  江青知道张玉凤成了毛泽东身边的服务员。张玉凤回忆江青如何对待她:    

  毛泽东患病时的医护工作由汪东兴、张耀祠同志领导,同时,也有周总理的支持。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以及毛主席的积极配合,他的病总算一天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